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校中学生对现有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读本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开发优秀学生读本和教材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北京市初中3所、高中2所的学生267名对《艾滋病离你远吗-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性病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卡通读本》(以下简称“《卡通读本》”)在内容、形式、信息量、难易度及可读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对2种读本的评价差异无显著性,在内容、信息量和难易度适中方面,《读本》优于《卡通读本》,其中尤以信息量最为突出;在形式及可读性方面《卡通读本》优于《读本》.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希望掌握的知识是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及途径,其中“不吸烟、不吸毒、远离毒品”和“哪些是不安全行为”是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共同关心的内容.结论现有的这2本教材各有优点和局限性,在今后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中,要为中学生提供形式活泼、容易阅读、信息量大、内容广泛的读本.  相似文献   

2.
杨晓玲 《中国校医》2005,19(6):671-672
我校在近几年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有关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为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相关预防艾滋病知识了解掌握情况,于2004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对我校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预防知识调查,为今后更好的进行此项专题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现将调查情况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3年9月对辽宁省1所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353名进行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有36.3%的学生在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曾听过预防艾滋病方面的课或讲座.与没有听过课的学生比较,听过课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歧视态度得分明显较高.婚前性交行为,听过课与没听过课的学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总的看来,相当部分的被调查大学生仍缺少基本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结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可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歧视态度的形成,且未导致学生性交行为的增加.在中学和大学,应迅速普及预防艾滋病教育.  相似文献   

4.
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为基础,探讨生活技能教育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对北京市5所初中、4所高中的1257名学生分组进行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教学干预,对实验组进行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专题教育,在干预前后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学段、性别的学生,干预后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正确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联合国艾滋病大会核心构建指南(UNGASS)指标全部回答正确率实验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除高中组学生外,实验组学生干预后态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相关拒绝技能情况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实验组同学更愿意与家长、同伴沟通艾滋病相关问题。结论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促进学生态度的转变和拒绝技能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与家长、同伴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材料包》(以下简称《材料包》)在中学教师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对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为开展以《材料包》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提供建议和支持。方法2006年11月对贵州省4所配发《材料包》的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实验组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正向态度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烟、酒、玩电脑游戏的认同态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对于烟、酒、玩电脑游戏的拒绝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材料包》教学有效地提高了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促进了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态度的转变和学生拒绝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教育项目终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教育项目终期效果,对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制定及家长和社会媒体的影响。方法 教育行政官员的个人访谈和学生家长专题小组讨论。结果 项目实施改变了学校及学生家长对艾滋病预防的态度,提高了社区,新闻媒体对艾滋病预防的关注。结果 项目成功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性教育,形成具有特色的“1+N”互教工程,是通过参与式活动员领导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滨州职业学院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的发放情况和效果,为今后更好的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处方内容自行设计问卷,于2006年9~11月对230名入学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8.1%,效果调查总知晓率为85.4%,处方实际发放率为67.6%.[结论]发放处方能有效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但处方的信息量较少,应配合其他宣教方式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学校生活技能教育与艾滋病预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迎华  季成叶 《中国校医》2004,18(4):376-378
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传播与流行的重要措施.教育部于2003年3月下发了《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决定从2003年春季开学起,在中小学开设预防艾滋病的专题教育课.预防艾滋病教育主要在初一到高中二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累计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  相似文献   

9.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媒体材料效果评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4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媒体材料的信息传播效果和材料效果。该材料由课题组于2003-2005年间设计制作,包括“艾滋病知识”折页、“了解艾滋病”海报、“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手册”和“认识艾滋病”宣教片等4种。方法2005年12月在珠海市选取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18~60岁外来工为测试对象,随机分组对4种材料分别进行评价,各调查了251、248、257和252人,共1008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访者的一般情况和对材料信息的可接受性、通俗性和材料形式的生动性等8项指标的评价,采用分级定量赋分的方法进行量化评分,采用SPSS10.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4种材料的信息传播效果和材料效果总得分平均值分别为74.2±15.0、77.7±13.5、73.0±13.8和77.2±13.6,得分最高的是海报,为77.7±13.5分,最低的是手册,为73.0±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效果的差异,而材料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俗性、简明性、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是影响得分高低的主要因素。结论海报是最适合用于城市外来工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传播材料,其次是宣教片。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预防艾滋病师资培训指南—教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景琳  谢蕾 《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2):713-727
编者按: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而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必须了解艾滋病、认识艾滋病,才能够把预防艾滋病知识广泛、及时地传播给广大的青少年.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教育部于1997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预防艾滋病师资培训班,引进了在国际教育领域内被普遍接纳的生活技能培训方法.生活技能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同伴教育方法是发展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处理各种问题和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这两种培训方法的实效性,在培训班上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并由此提出了利用"生活技能教育"方法开展中国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8年开始资助中国部分省市县开展逐级生活技能师资培训,以建立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同时与同伴教育结合,在中学开展长期、持久的教育活动,使学校教育成果辐射到家庭和社区,从而将艾滋病预防教育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广泛采集国内外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文献,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调整和改编,于1998~2000年在四川试点成功的经验和基础上,编撰成本教案,力求做到信息量大,可操作性强.从"生活技能"入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此教案的一系列大胆尝试的开始.我们期待中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能够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道路,并能成为世界艾滋病预防教育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在新人校大学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这一干预措施的教育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基线调查问卷》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效果调查问卷》,于2006年9~11月对200名人学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7.71%,效果调查总知晓率为87.88%(P〈0.001).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放处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大学新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需求调查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改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4月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 924名大学生和23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现有知识来源主要是媒体,但他们真正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学校;在希望学习的相关知识中,生活技能仍然排在第1位(69.3%),其后依次为“如何预防艾滋病”(67.7%)、“预防性病的基本知识”(61.6%)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54.7%);目前最受大学生喜爱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授课方式主要是专题讲座(36.0%)和社会实践活动(30.3%)。所调查的高校教师在最近2 a讲授过的主要内容是毒品的危害(43.3%)和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42.9%)等,目前授课的主要形式多为办宣传栏或展板(42.9%)和发放资料(32.0%);认为比较合适的教育形式为专家讲座(67.1%)、发给学生资料(58.0%)和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55.0%)等;教师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媒体,而学校来源的专家讲座与咨询(42.4%)和大学教育(18.6%)较少。结论学生希望学习的相关知识与目前教师的讲授内容之间尚有差距。建议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应对危险情景和拒绝不安全行为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教师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特别是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体抽取大学在校生886人,在健康教育课上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性问题知晓率不高,其艾滋病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网上、电视、报纸及书籍。有相当一部分人自我防御意识和行为尚未形成。建议 结合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师范大学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现状,为高校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天津师范大学2000年入学新生,通过集体讲座,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在教育前后分别调查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并利用EPIinf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天津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性质、主要传播途径等的正确回答率都有所提高,能够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教育前后学生对性行为的态度无明显改变。学生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前4位方式均为电视、报刊书籍、卫生课和医生。结论 从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在大学生中开展适时、适度、适量的性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教育,对预防性病艾滋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通过对部分试点学校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的评估,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4~7月在北京市西城区和河南省新乡市8所中学对462名学生开展以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并用定性问卷和定性的学习体会评价教育效果。结果开展专题教育前,在学校学过有关HIV/AIDS知识学生的比例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63.8%)高于高中(52.5%),北京市西城区(80.6%)高于河南省新乡市(41.6%)。高中生看过有关描写性行为的书刊、录像、影碟制品的比例(34.9%)高于初中(11.4%)。教育后,艾滋病3条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由教育前的70.3%提高到92.7%,学生对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知识的正确回答率由教育前的55.2%~83.5%提高到93.2%~96.9%.对如何避免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由教育前44.5%~77.7%提高到72.7%~95.9%;教育后,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愿意与HIV/AIDS感染者同班学习的比例由教育前的32.8%上升为58.9%。结论在中学开展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非常有效,应推广这种参与式的教育模式,同时要调动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创造有利于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临沂市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AIDS)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现已成为全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近期内无特效治疗及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开展以学校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健康宣教,是预防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手段”。为了解学生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及其相关态度与行为,探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笔者于2004年对临沂市7所学校学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效果,为教育部门开展学生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梅州市梅江区中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方面教育,在干预前后随机抽取所辖的完全中学各2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66.4%提高到干预后96.0%,除“与HIV感染者共用剃须刀”干预前后(分别为83.0%与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相关态度也有明显改变,除“是否愿意与HIV感染者学习工作”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教育效果明显,但仍需重点的有针对性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湖南省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径以及高校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开展情况,探索适合该群体的有效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湖南省32所高校259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高校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教育者占79.85%(2072/2595),艾滋病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为健康教育课和网络。43.58%(1131/2595)的大学生认为高校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开展的主要组织为校医院或卫生科占,其次为学生公益类社团43.20%(1121/2595)。有54.30%的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是比较满意。在对其中20所高校调查中仅有10所高校设有健康教育教研室,每学期安排2个课时对大学生进行防艾知识专题教育。结论 高校应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大学生自身特点,建议各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富顺县隶属四川省自贡市 ,地处川南腹地 ,沱江下游 ,是一个有 1 2 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6 1 5所 ,在校学生近 1 7万。其中中学 6 4所 ,学生近 4万人。1 997年“两基”工作以省、市政府验收合格后 ,“预防艾滋病教育”项目落户我县。县 4家领导班子 ,县教委和学校分别成立了“预防艾滋病”工作领导级 ,层层建立了机构 ,统一管理 ,精心组织 ,扎扎实实地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 ,先后有 1 90 4人次参加过师资培训 ,整个项目工作做到了人员、计划、教案、经费、活动、检测、总结推广七落实。以美术、书法、歌咏、小品、征文…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讲座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AIDS)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疾病之一。我国艾滋病的发病率也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感染者呈现出低龄化发展趋势,青少年占50%以上。对付艾滋病最好的“疫苗”是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在校生的健康教育则尤为重要。为全面提升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质量,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我们在中学生开展了重点疾病健康教育讲师团进学校的试点活动,强化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现将在中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讲座效果评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