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苯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目的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研究苯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将接苯工人按累积浓度、历史平均浓度和测定当时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hTWA)分组。观察指标包括DNA断裂分级(将DNA断裂损伤细胞按其损伤程度分级)及DNA彗星尾长(彗头末端到彗尾的长度)。结果 接苯工人DNA断裂程度及DNA彗星尾长[Ig(尾长+1)]两个参数,接苯组按累积浓度、历史平均浓度和8hTWA浓度计算,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彗星试验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苯引起的人类淋巴细胞DNA损伤,提示对于检测环境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可能是一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接触苯系物对加油站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彗星试验检测加油站暴露组与对照组工人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DNA损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相应工作区空气中苯系物的浓度。结果暴露区苯、甲苯、乙苯、二甲苯浓度均高于对照区(P0.001);暴露组彗星尾矩和Olive尾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低浓度苯系物暴露可能导致加油站工人淋巴细胞DNA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3.
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DNA损伤。方法:应用新型彗星图象分析系统对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的制鞋厂112名接触混苯作业工人进行DNA损伤分析。结果:发现接触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细胞尾长、矩迁移比、尾矩、尾惯量、惯量迁移比尾长/头长比、尾DN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并且混苯浓度越高的工种DNA损伤程度越大。结论:苯、甲苯与二甲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作者开发的彗星图象分析系统能较好地应用于单细胞凝胶电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焦炉作业工人多环芳烃 (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 ,PAHs)暴露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 2 35名焦炉作业工人和 30名非职业PAHs暴露者 ,使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评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周末班后 6h尿中 1 羟基芘水平 ,收集个人职业暴露、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等信息。结果 焦炉工外周血淋巴细胞的Olive尾矩高于对照组 [数值分别为 2 .4 7(0 .2 2~ 4 6 .6 8)、0 .94 (0 .4 2~ 4 .2 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且与尿中 1 羟基芘水平呈相关性 (Spearman偏相关系数 =0 .2 2 ,P <0 .0 1)。以非暴露者Olive尾矩的上 5分位数 1.9作为判断个体是否为DNA损伤阳性的界值 ,焦炉工发生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阳性的OR =5 .38,95 %CI=2 .0 7~ 14 .0 8,且随外暴露等级或内剂量水平的增高而呈增加的趋势。结论 焦炉工PAHs暴露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呈良好的剂量 -效应和剂量 -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蔬菜大棚工作人员的农药暴露情况,分析不同农药暴露水平下DNA的损伤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6—7月抽取安丘市568名温室蔬菜大棚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农药累积暴露强度分为低、中、高暴露组;并抽取不从事大棚种植且不接触农药的农民156名作为对照组。利用彗星实验评价农药暴露对菜农外周血细胞造成的DNA损伤。结果碱性彗星实验和核酸内切酶改良型彗星实验结果均显示,彗星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和Olive尾矩随农药暴露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中、高暴露组彗星尾长、尾部DNA含量和Olive尾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型彗星实验各组上述指标均比传统彗星实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室作业人群长期农药暴露会造成DNA损伤,损伤程度随着暴露程度的增加而加重,且农药暴露可能诱发碱基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醛暴露工人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某密度板厂的151名甲醛暴露工人(暴露组)和某推土机厂的112名非甲醛暴露工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作业环境的甲醛浓度,应用彗星实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以Olive尾距和彗星尾长反映DNA损伤水平,用PCR-RFLP方法分析XRCC1基因的多态性;用多元协方差分析调整工人的年龄、工龄、职业甲醛暴露及吸烟与饮烟情况,比较XRCC1基因不同基因型个体的Olive尾距和彗星尾长。结果使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校正甲醛暴露工人的年龄、工龄、甲醛暴露水平和吸烟与饮酒情况后,携带Arg280His位点变异基因型个体的Olive尾距和彗星尾长(几何均值分别为4.30和13.42)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基因型的个体(几何均值分别为3.38和11.71),差异均有显著性(Olive尾距:P<0.05,彗星尾长:P<0.01);未发现XRCC1基因其他3个位点的多态性与甲醛暴露工人Olive尾距和彗星尾长有显著关联。结论XRCC1基因Arg280His位点的多态性影响甲醛暴露工人的DNA损伤水平。  相似文献   

7.
二甲基甲酰胺诱发的人类外周血细胞DNA断裂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二甲基甲酰胺 (N ,N -dimethylformamide ,DMF)诱发的人类外周血细胞DNA断裂损伤情况。〔方法〕单细胞凝胶电泳法 (SingleCellGelElectropheresis ,SCGE)。〔结果〕接触DMF的作业工人与对照组相比 (t检验 )各指标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接触DMF的作业工人的 2年 -3年组、4年 -5年组、6年 -7年组与对照相比 (方差分析 )各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其中彗星长、尾长、Olive尾矩、尾DNA 总DNA(%)四个指标的 6年 -7年组与 2年-3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长期接触DMF可引起DNA断裂损伤 ,断裂损伤程度随着接触年限的延长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苯职业暴露人群遗传损伤效应的标志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对职业暴露人群的遗传损伤作用及效应标志物。方法将苯作业工人按累积浓度、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 h-TWA)、工龄等分组,应用血常规检测、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染色体畸变实验,评价苯职业暴露人群和对照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染色体损伤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对遗传损伤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接触组工人DNA断裂程度、DNA彗星尾长[lg(尾长 1)]及染色体畸变细胞率3个参数按累积浓度、8 h-TWA计算,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510,r=0.594,r=0.516,均为P<0.01)。按苯职业接触工龄,将60名工人分成3组,即0.5~、12~和22~(a)工龄组,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水平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细胞率(分别为23.7%,31.2%,46.8%)、彗星尾长[分别为(18.12±2.96),(15.18±6.38),(16.32±6.60)μm],有随着苯接触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性别、吸烟等因素对遗传物质的损伤有干扰。彗星试验的检测指标与血常规检测指标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0.01或P<0.05)。结论苯可引起遗传物质的损伤,彗星试验对环境致变物的检测是敏感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9.
单细胞凝胶电泳图像分析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45  
目的 编制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图像分析系统(IMI1.0)。方法 利用Dephi5作为工具,设计的分析指标有长度、强度、 矩类以及头尾DNA含量比等4类指标。结果 应用该系统检测了谷胱甘肽(GSH)在H2O2致DNA损伤中的作用,尾长、尾重心、Olive尾矩、尾惯量、尾分布矩、尾DNA含量(%)以及尾/头比等指标与H2O2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Olive尾矩与H2O2浓度的剂量-效应关系线性良好,是SCGE检测DNA损伤的最适指标。10μmol/L GSH能抑制H2O2对DNA的断裂损伤。结论 IMI1.0操作快捷谁,设计的指标能满足SCGE图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甲醛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甲醛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染色体损伤水平。方法选择2家密度板厂151名甲醛暴露工人(暴露组)和某推土机厂112名非甲醛暴露工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作业环境的甲醛浓度,采用彗星试验和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评价其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染色体损伤水平。结果暴露组工人作业环境中的甲醛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0.10~7.88mg/m3)高于对照组(<0.01mg/m3)。高暴露组Olive尾矩为3.95,95%CI为3.53~4.43;低暴露组Olive尾矩为3.03,95%CI为2.49~3.67;对照组Olive尾矩为0.93,95%CI为0.78~1.1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彗星尾长为6.78,95%CI为6.05~7.6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暴露组彗星尾长为12.59,95%CI为11.80~13.43;低暴露组彗星尾长为11.25,95%CI为10.12~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暴露组的微核率为(0.65±0.36)%,低暴露组的微核率为(0.41±0.25)%,对照组的微核率为(0.27±0.13)%,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均有随暴露水平增加而增高的趋势,按吸烟情况分层后仍有增高的趋势。结论甲醛暴露可导致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和染色体损伤水平增高,并且有随暴露水平增加而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低剂量辐射对荷瘤鼠放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低剂量辐射对荷瘤鼠放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的情况。观察了尾长、彗星长、头DNA%、尾DNA%、尾矩、Olive尾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0 Gy局部放疗前 6 h接受 5 cGy低剂量全身照射并连续 5d组, 其尾长、尾DNA%、尾矩、Olive尾矩均较单纯局部放疗组明显减小, 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局部放疗前荷瘤鼠预先接受低剂量全身照射能减轻荷瘤鼠放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胆红素(bilirubin)对正己烷(n-hexane)致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和彗星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不同浓度正己烷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同时观察10umol/L胆红素对正己烷所致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尾长、尾/头(长)、尾/头(光强)、迁移率、尾DNA%、Olive尾矩等指标与正己烷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发现胆红素能抑制正己烷的DNA断裂能力。结论 胆红素有抑制正己烷致DNA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联合环磷酰胺对荷瘤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X化疗组(CTX组,40mg/kg)和低剂量照射联合CTX组(LDR CTX组),环磷酰胺给予前6h行5cGy的低剂量照射,连续3 d。采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低剂量辐射联合化疗后对荷瘤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的情况。观察了尾长、彗星长、头DNA%、尾DNA%、尾矩、Olive尾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LDR CTX组其尾长、彗星长、头DNA%、尾DNA%、尾矩、Olive尾矩均比CTX组明显减小,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荷瘤鼠预先接受低剂量全身照射能减轻环磷酰胺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4.
GSH在H2O2致DNA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苷肽(GSH)对H2O2致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新型彗星图象分析系统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结果:应用该系统检测了GSH在H2O2致DNA损伤的作用,尾长、尾重心、Olive尾矩、尾惯量、尾分布矩、尾DNA%以及尾/头比等指标与H2O2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发现10μmol/L GSH能抑制H2O2的DNA断裂能力。结论:GSH有抑制H2O2致DNA损伤的作用,活性氧是DNA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牛黄对三氯乙烯致ICR小鼠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邰昌松  黎燕  杨青  沈惠麒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483-484,486
目的:研究牛黄(Cow—bezoar)对三氯乙烯(TCE)致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和彗星图象分析系统,检测三氯乙烯对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DNA损伤作用,同时观察20~200μmol/L牛黄对三氯乙烯所致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TCE染毒组肝、肾、血细胞彗星率较阴性对照组增加;牛黄各组肝、肾、血细胞尾长、尾/头(长)、尾/头(光强)、尾DNA%、Oliver尾矩、彗星率减少。结论:牛黄能抑制三氯乙烯致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的DNA断裂能力。  相似文献   

16.
3种溴虫腈制剂对小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溴虫腈农药的普通制剂、纳米制剂、纳米功能化制剂进行遗传毒性研究,为纳米农药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每个受试物分4.84、9.68、19.36mg/kg3个剂量组及1个对照组,每组6只动物,雌雄各半。一次性腹腔注射给药,24h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3种制剂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采用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得出彗星头部和尾部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尾矩和Olive尾矩5个指标。[结果]在上述剂量条件下,3种制剂处理组检出DNA损伤的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DNA的损伤程度符合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同剂量条件下,纳米制剂、纳米功能化制剂与普通制剂间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纳米制剂与纳米功能化制剂的检测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溴虫腈具有遗传毒性,同一剂量条件下纳米制剂和纳米功能化制剂的遗传毒性要明显小于普通制剂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温室土壤中有机提取物的遗传毒性作用. [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共分5组:阴性对照组(二甲亚砜)、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及土壤有机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染毒剂量分别为5、15和30g土壤干重/(kg小鼠体重·d),染毒方式为每日灌胃1次,连续染毒4周.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试验和彗星试验分别检测有机提取物所致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损伤作用和外周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结果]有机提取物剂量与微核率具有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随着有机提取物作用剂量的增加,彗星尾长、尾部DNA含量和Olive尾矩显著升高. [结论]温室土壤中有机提取物可以诱使小鼠发生染色体和DNA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苯对小鼠淋巴细胞DNA、RNA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和3H-胸腺嘧啶1、4C-尿嘧啶掺入技术检测不同剂量苯[100,200,400 mg/(kg.bw)]经腹腔注射染毒对小鼠外周血、脾脏、胸腺淋巴细胞DNA、RNA损伤情况。结果除了苯染毒为100 mg/(kg.bw)剂量组外,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彗星细胞率、彗星尾长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3H-胸腺嘧啶和14C-尿嘧啶掺入计数每分钟衰变数(dpm)值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苯可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明显影响小鼠脾脏、胸腺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而产生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