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江  孟春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59-8460
目的探讨分析胆心反射的预防与治疗,提高胆系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将150例胆系手术患者发生胆心反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0例胆心手术发生胆心反射的患者除1例死亡,其余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充分术前准备、牵拉分离胆囊之前静脉注射阿托品或行胆囊三角局部封闭以及全麻均是预防胆心反射发生的有效措施;而静脉注射阿托品是治疗胆心反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麻醉下胆系手术的术中牵拉、剥离胆囊及探查胆道等操作,易引起迷走神经亢进,发生胆心反射。轻者恶心呕吐,重者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还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甚至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危及病人生命。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道手术共508例,通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加强术中护理,发生胆心反射132例占25.98%,无一例发生意外,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阿托品作为胆道手术硬膜外麻醉前用药的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洁 《临床医学》2003,23(5):44-45
目的 :评价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预防胆心反射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两组各 4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胆道手术病人术前使用阿托品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指端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结果 :发现术前使用阿托品并不能降低其胆心反射的发生率 (P >0 0 5 ) ,且术前应用阿托品可增快心率 ,甚至发生心律失常。阿托品使唾液分泌减少 ,引起口渴不适。在老年人还有可能引起兴奋和谵妄等中枢神经症状。结论 :作者建议阿托品可不作为硬膜外麻醉下胆道手术的常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4.
施培清 《临床荟萃》1996,11(5):F003-F003
胆道手术中的迷走反射是众所周知值得重视的问题,为了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胆系手术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本文对68例胆道手术合并胆心反射的病例进了临床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麻醉下胆系手术的术中牵拉、剥离胆囊及探查胆道等操作 ,易引起迷走神经亢进 ,发生胆心反射。轻者恶心呕吐 ,重者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还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 ,甚至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危及病人生命。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我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道手术共 5 0 8例 ,通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加强术中护理 ,发生胆心反射 132例占 2 5 .98% ,无一例发生意外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手术 5 0 8例 ,其中男 2 72例 ,女 2 36例 ,年龄 2 8~ 5 6岁 ,平均年龄 5 1.6 1岁。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防高原地区电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术中胆心反射的发生。方法手术开始前静脉用阿托品。结果36例均未发生胆心反射。结论高原地区全麻下电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手术开始前静脉用阿托品,可以有效预防胆心反射的发生,使全麻下电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麻醉更加平稳、安全,适合在高原地区临床麻醉工作中使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何种麻醉方式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牵拉兔内直肌引起眼心反射的牵拉阈值,从而对眼科手术中预防眼心反射的发生给予指导.方法 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40只家兔均分为4组:A组:未干预组;B组:表面麻醉组,C组:球后麻醉组,D组:氯胺酮全身麻醉组.牵拉兔内直肌,以心率下降至基础心率的10%作为发生了眼心反射,记录此时数显拉力计数值为引起兔眼心反射的牵拉阈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牵拉兔内直肌引起眼心反射的牵拉阈值,不同麻醉方式之间有差别(P<0.01).表面麻醉组牵拉阈值高于未干预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球后麻醉组牵拉闭值高于表面麻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胺酮全身麻醉组牵拉阈值高于球后麻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氯胺酮全身麻醉与球后麻醉及表面麻醉比较,可显著提高牵拉兔内直肌引起眼心反射的牵拉阈值.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麻醉下胆系手术,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大。胆道手术中血压下降,心动过缓至心搏骤停的发生率较非胆道手术高,据统计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发生率可达50.53%[1]。我院自1992~1996年60例硬膜外麻醉胆系手术中,辅用哌替啶和氟哌啶合剂(哌氟合剂),对消除和减轻术中胆心反射  相似文献   

9.
胆心反射是胆道手术操作时由于牵拉肝门部而引起迷走神经兴奋的一系列症状。我院于1990年1月~2001年9月共实施胆道手术9274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道手术6057例,其中4例因胆心反射致突发心跳骤停,现就我们在抢救及监护中的情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0.
对78例胆系手术病人,分别在术前、探查前及探查牵拉胆囊时,观察并记录病人的心事和血压值。结果:术前与探查前相比病人的心率和血压无明显改变,而在探查牵拉胆囊时心率明显减慢,同时伴血压下降,与术前或探查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因此,对此类手术应重视术前用药、术中局部浸润局麻药等预防措施,以有效防治胆心反射。术中应加强观察,及时给以针对性治疗,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1.
对抗胆碱药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于麻醉前用药的抗胆碱药阿托品为M胆碱受体阻滞药,阿托品的作用原理是竞争性对抗胆碱对M受体的兴奋,阿托品与M受体结合不产生兴奋受体的作用,对全身所有的M受体均有作用,从而产生一系列抗胆碱作用。表现为抑制腺体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散瞳、升高眼内压等。阿托品用于麻醉前用药主要作用为减少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消除迷走神经的不良反射。曾作为术前常规药使用。本文通过分析临床研究的科学信息和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对其进行评价分析。1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阿托品作为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前用药,是为了对抗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使心率加快。但小剂量(0.3~0.5 m g)阿托品作用于窦房结增加迷走神经活动,常引起心率短暂而轻度减慢,较大剂量(1~2 m g)阿托品由于阻断M2受体,可引起心率增快。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阻滞了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如果阻滞范围广,阻滞平面达T4以上,引起心脏交感神经麻痹,迷走神经则相对兴奋,出现心率徐缓,应用阿托品可消除这一不良反应。如果阻滞范围不大,平面亦较低,则对交感神经阻滞作用弱,可不用阿托品,以免患者术中口干不适。有报道手术硬膜外麻醉前用阿托品与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辅助应用异丙酚或哌氟合剂对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41例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20例,用微泵输注异丙酚每小时2mg/kg;Ⅱ组21例,静注哌替啶氟哌啶合剂。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牵拉胆囊及术毕取静脉血测定NO和ET含量。结果 麻醉后两组BP和ET均明显下降,NO升高;牵拉胆囊时HR、BP、NO和ET下降;Ⅰ组胆-心反射发生率低于Ⅱ组。结论 麻醉后血压下降与神经和体液因素均有关;牵拉胆囊时血压下降可能系神经调节因素占主导所致;小剂量异丙酚对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的效应不够理想,但可提供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红梅 《现代护理》2005,11(22):1914-1914
胆心反射是胆道手术中常见的危险情况之一,它可引起心率下降,伴有血压下降,严重者导致心跳骤停,2002年~2004年实施胆道手术248例病人中有108例发生胆心反射,经采取及时处理,无1例因胆心反射推迟手术或发生心跳骤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95年1月~2000年6月共行胆系手术麻醉1 866例,麻醉期间出现胆心反射648例(37%).发现血清钾的改变是胆心反射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将作者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男性生殖系手术中患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对38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男性生殖系手术的患进行了循环动力学监测。结果:在术中牵拉或切除患睾丸时,患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值较牵拉或切除睾丸前、后显降低。作认为,加强手术过程中的循环动力学监测,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救治措施.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品不同应用时间对SLIPA喉罩全身麻醉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的影响,比较拔出喉罩时呼吸道分泌物情况。方法:将择期行非开腹手术、且预计手术时间<60 min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B组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C组未应用阿托品。结果:麻醉诱导前,A组心率、RPP低于B组(P<0.05),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及手术5 min时,A组心率、RPP高于C组(P<0.05);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时,B组心率、RPP高于C组(P<0.05),其中5例诱导前心率>100次/min,且手术5 min时B组RPP也高于C组(P<0.05)。A,B,C组分别有2,3,17例需在拔出喉罩时吸引口腔分泌物,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14例有口干不适。结论: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阿托品可避免麻醉诱导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且可避免术前因心动过速等导致心肌耗氧增加,具有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口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同等效果,且无口干、心动过速等不适。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类手术采用颈丛神经阻滞时,麻醉本身的阻滞不全、手术体位及牵拉常易发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反应,对合并有高血压患极为不利。对这类病人我们将小剂量舒芬太尼加入局麻药罗哌卡因中进行颈丛阻滞,并观察心血管反应,旨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下腹部手术中,较常见发生手术牵拉内脏器官引起牵引痛或牵引反射,是一项需要继续研究解决的问题,本院对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后术中静脉辅以一剂量哌氟合剂与阈下剂量氯胺酮有效预防了内脏牵拉反应,生命体征更平稳,现对100例下腹部手术病人(包括阑尾手术及妇科手术病人)麻醉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防治硬膜外麻醉术中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肾脏手术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杜非组)各15例。手术开始时对照组静脉注射杜冷丁50mg和异丙嗪25 mg,观察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然后以0.06~0.13μg/(kg.m in)微泵注入至关腹。常规吸氧并监测SBP、DBP、ECG、SpO2,观察并记录术中BP、HR、SpO2变化。结果两组在切开肌肉腹膜、手术牵拉肾脏时SBP、DBP、HR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微泵注入辅助硬膜外麻醉可有效地减轻术中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20.
阑尾切除手术现在仍首选硬膜外麻醉,在行阑尾切除时存在内脏牵拉反应,由于迷走神经分布广泛较难被阻滞,常会引起疼痛、恶心、呕吐、呃逆等一系列的反应,还因为牵拉阑尾系膜时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变慢和血压下降,这些反应严重影响着手术操作并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和生命安全.阑尾炎的硬膜外麻醉常选择在T11~12穿刺,本研究主要比较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阑尾炎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