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1999年 6~ 9月本院产科试用“华利康”可吸收线对 86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会阴切口行皮内缝合术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共2 2 1例 ,年龄 2 0~ 34岁 ,初产妇 2 15例 ,经产妇 6例。胎头吸引器助产 2 2例 ,产钳助产 3例 ,侧切 172例 ,直切 2例。按分娩时间顺序随机抽样方法 ,单号为观察组 86例 ,双号为对照组 88例。1.2 方法 观察组胎盘娩出后用 2 - 0可吸引线采用连续缝合方法 ,自阴道粘膜切口顶端上 0 .5cm处至处女膜外缘 ,肌层与皮下组织间断全层缝合 ,不留死腔 ,缝合皮肤时换用…  相似文献   

2.
1989年以来,我们对妇科与产科腹部手术切口采用了皮肤与皮下脂肪间断垂直“8”字缝合,共计1106例,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06例患者年龄15~70岁,平均42.5岁。行子宫切除术303例,附件手术189例,剖宫产术614例。其中切除陈旧性手术瘢痕27例。脂肪层厚度1~4cm患者占64%;>4cm占36%;皮下脂肪层最厚达6cm。1.2 手术方法 均采取下腹正中纵行切口,缝合采用三角针、4号或7号丝线,间断垂直“8”字缝合皮肤与皮下脂肪层。具体方法:腹直肌前鞘缝合完毕后,用三角针、4号丝线(皮下脂肪较厚者可用7号丝线)先于切口一侧…  相似文献   

3.
会阴侧切是产科常见的手术之一,常规缝合法往往会致愈合不良或形成硬结,给产妇带来痛苦。1995年5月起我们采用无创伤缝合线行皮内缝合,经30例观察表明,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切口与常规会阴侧切术相同,切口要整齐,尽量一次完成。阴道侧沟粘膜层用1-0或2-0羊肠线行间断缝合,肌层缝合同前,不留死腔。缝合皮肤时对合整齐,用无创伤缝合线在皮内进行连续缝合。先用针线穿过一0.2cm×0.2cm×0.2cm的小纱布或橡皮膜,然后将其固定于皮肤切口一端的外缘,随即按常规进行皮内缝合,最后在阴道口内侧打一结,留线约1.5~2cm,3d后拆线。拆线时用止血钳将留…  相似文献   

4.
1996年9~10月我院对会阴切开术(侧切术和正切术)后采用2/0快蔽乔合成缝线进行皮内缝合100例,无伤口感染及裂开,操作简单,产妇疼痛程度轻,缝合历时短,切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而且不需拆线,大大提高厂病床周转率。1方法1.1先缝阴道壁,辨明切口顶端,第一针必须超过切口顶端0.5cm缝合。1.2连续锁边缝合阴道粘膜,此方法既有利于止血,又可防止阴道后壁缩短。1.3间断缝合会阴肌层,必要时可再缝一层脂肪层。1.4用皮内缝合技术缝合皮肤,在切口下缘缝一针,缝结理人皮下,再连续“城墙式”皮内缝合会阴皮肤。1.5缝合结束后,皮…  相似文献   

5.
^90Sr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们观察了利用 90 Sr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 35 0例 ,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从 1995~ 2 0 0 0年确认为皮肤血管瘤患儿 35 0例 ,共 712处。其中男 186例 ,女 16 4例 ;年龄 1月龄~ 3岁 ,平均年龄 1.1岁。其中草霉状血管瘤 5 2 0处 ,鲜红斑痣 18处 ,海绵状血管瘤 39处 ,混合型血管瘤 135处。发病部位 :头颈部 341处 ,躯干部 12 9处 ,四肢 14 2处 ;瘤体面积≤ 4 cm2 ,4 6 0处 ;≥ 4 cm2 ,2 5 2处 ,治疗前均未经其他治疗。1.2 方法1.2 .1 制作正常皮肤防护屏 用玻璃纸把病变边缘描画出来 ,贴在 2~ 3mm厚的橡皮上 ,挖除病变形状…  相似文献   

6.
1996年以色列 M.stark教授改良了剖宫产术 ,我院自1 997- 0 7~ 1 999- 1 1共应用此手术 1 80 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初产妇 1 746例 ,经产妇 54例 ,年龄 2 2~ 38岁 ,平均 2 6.6岁。孕周 32~ 44周。并选择 1 993- 0 6~ 1 997- 0 6在我院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1 50 0例为对照组 ,两组孕周、年龄、手术指征无差异显著性 (P>0 .0 5)。1 .2 方法  1手术方式 :手术切口 (Joel- Cohen)位于双侧髂上棘连线下大约 3cm,呈直线型切口 ,长约 1 5cm,仅切开皮肤。术者于切口中间向下切开脂肪层 2…  相似文献   

7.
用3M胶带减张乳腺癌根治术的切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根治术后部分病人由于创面皮肤缺损大 ,易引起切口缝合边缘皮肤张力性坏死。为此 ,自 1994年 5月~2 0 0 1年 7月 ,作者对 18例乳腺癌行根治术后 ,两侧皮瓣边缘间距达 3~ 5cm者 ,不论其为薄层或中厚层皮瓣 ,均采用 3M胶带固定皮瓣减张切口的方法 ,都取得切口Ⅰ期愈合的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两侧皮瓣边缘间距达 3~ 5cm ,缝合皮瓣后切口张力大的 18位患者 ,女性 17例 ,男性 1例 ,年龄 38~ 90岁 ,平均年龄 6 1岁。1.2 方法 乳癌根治术缝合皮肤后 ,于切口张力最大的部位 ,用 2~ 3条宽…  相似文献   

8.
自 1998年至 1999年 1月 ,对本院施行妇产科腹部手术的 10 0例患者采用手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年龄 17~ 5 5岁。 10 0例中其中下腹正中直切口 60例 ,下腹横切口 4 0例 ,所施行手术包括子宫切除术 12例 ,附件手术 2 8例 ,剖宫产术 60例。1 2 手术方法  10 0例手术者均采用一根 5 0带三角针无损伤肠线 ,用未带针的一端穿大圆针自切口一顶端皮内进针 (近带针的一端 1/3~ 1/2线长 )连续缝合皮下脂肪层至另一顶端 (视皮下脂肪层厚薄 ,必要时可分二层连续缝合 ) ,再用带针的一端自切口一…  相似文献   

9.
作者2003年3月~2008年3月对1087例横切口剖宫产采取了脂肪层自然对合不缝合,细线连续皮内缝合切口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3月~2008年3月住院产妇中行改良横切口剖宫产的病例2150例,其中随机采取脂肪层不缝合者(前组)1087例(50.56%);脂肪层缝合者(后组)1063例(49.44%)。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皮内缝合28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部伤口愈合美观非常重要 ,特别是年轻的妇女。我院从2 0 0 1- 0 2应用可吸收缝合线对 2 80例剖宫产腹部横切口行内缝合术 ,效果满意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 2 2~ 36岁 ,平均年龄 2 5 .8岁。初产妇 2 6 5例 ,经产妇 15例。方法为皮下脂肪用 3个 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 ,进针尽量贴近皮内组织 ,但不穿透皮内 ,全层缝合。出针亦紧贴对侧皮内组织 ,针距 0 .8~ 1cm,既有利于止血 ,关闭死腔 ,防止皮下脂肪液化坏死 ,又达到减低切口张力的作用。然后用 4个 0可吸收缝线第 1针皮外进针 ,皮外保留可吸收缝合线约 2 cm,皮内缝合 ,内缝外埋…  相似文献   

11.
腹壁切口愈合情况除与手术创伤、感染、机体新陈代谢及患者一般状况有关外 ,与手术者缝合技巧关系甚为密切 ,我院 5 0 0例改良式腹壁切口缝合中 ,除 1例外 ,均达到I期甲级愈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 1999年6月我院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 5 0 0例 ,其中妇科手术 2 6 2例 ,产科手术 2 38例。中重度贫血 12例 ,腹壁脂肪 >4cm者 8例 ,>6 0岁以上 5例 ,皮肤长疮者 3例。手术时间超过 4h 2例 ,曾有腹部手术史 15例 ,作下腹正中纵切口 413例 ,作下腹横切口 87例。1 2 方法 腹部切口无论纵切或横切 ,缝合腹膜及腹直肌均同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剖宫产横切口中应用粘贴代替传统皮肤切口缝合法。方法:分析我院近3a时间来在产科剖宫产横切口中,应用粘贴代替传统皮肤切口缝合法350例。脂肪层最厚5.5cm,最薄0.5cm。结果:350例均甲级愈合,外观平整,无瘢痕。结论:应用粘贴代替传统皮肤切口缝合法处理皮肤横切口术后切口愈合好,无瘢痕,美容效果好,取材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爱必肤粘合剂与皮内缝合对甲状腺手术切口的影响。方法:将同期的甲状腺手术随机分组,切口皮肤36例予爱必肤粘合,36例予5-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观察关闭皮肤时间、切口疼痛程度、愈合情况、美观效果。结果:在关闭皮肤时间方面爱必肤组明显短于皮内缝合组,差异有显著性(t=9.6,P=0.000 0)。在切口疼痛率、甲级愈合率、疤痕明显程度方面爱必肤组与皮内缝合组差别无显著性(P=1.000 0)。结论:爱必肤作为关闭切口皮肤的一种方法,在甲状腺手术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4~2006年采用横切口剖宫产脂肪层不缝合自然对合法,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00例,年龄21~42岁,孕周为34~42周,其中重度子痫前期56例,轻度贫血48例,腹壁脂肪层最厚5.0cm,最薄1.5cm。1.2方法:切口取pfannenstial皱纹处  相似文献   

15.
皮肤缝合器缝合脊柱四肢皮肤切口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 ,我们采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缝合脊柱、四肢皮肤切口 4 3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这 4 3例病人与同期手术行常规缝合的 5 9例病人切口缝合及愈合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近期入院行脊柱、四肢手术病人 10 2例 ,其中腰椎病变 5 2例 ,膝关节 2 1例 ,髋关节病变 2 9例 ,年龄 2 5~ 76岁。根据病人意愿 ,其中 4 3例采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切口 (钉合组 ) ,5 9例采用常规方法缝合 (对照组 )。两组在年龄、病种、体质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1 2 方法 手术后常规逐层缝合切口 ,然后用…  相似文献   

16.
腹式横切口剖宫产不同切口处理方法对产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迎红  张琼香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70-1671
目的:探讨腹式横切口剖宫产不同切口处理方法对产妇术后恢复、伤口的影响.方法:把2001年10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分为4组,观察组150例,剖宫产缝合腹膜,不缝脂肪层,皮肤皮内缝合(需拆线),术后免用腹带;对照组Ⅰ 150例,缝合腹膜及脂肪层,皮肤皮内缝合(不拆线)术后加用腹带;对照组Ⅱ150例,不缝合腹膜,皮肤、脂肪丝线缝合,术后免用腹带;对照组Ⅲ150例,不缝合腹膜,皮肤、脂肪丝线缝合,术后加用腹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Ⅰ(P<0.05),伤口愈合不良、盆腔粘连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对照组Ⅱ伤口愈合不良亦低于其他两个对照组(P<0.01);对照组Ⅲ盆腔粘连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Ⅱ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明显少于对照组Ⅰ和Ⅲ,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Ⅰ较其他两组术后伤口瘢痕小、美观.结论:剖宫产缝合腹膜,不缝脂肪层,皮肤皮内缝合(需拆线)术后免用腹带,具有简便、快捷等优点,利于产妇伤口愈合、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 ,在纤维结肠镜检查中 ,我们采用阿托品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方法进行术前准备 ,并与常规肌肉注射阿托品者作疗效比较 ,效果满意。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 80例均为在我院进行肠检的病人 ,其中男 6 2例 ,女 18例 ;年龄 2 2~ 6 2岁 ,平均 4 5岁。1.2 方法 将肠检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穴位注射组 ) 4 0例 ,患者一般取侧卧位 ,屈膝取穴 ,常规消毒皮肤后 ,取阿托品 (0 .5mg/ml) 0 .3ml,选用 6~7号针头 ,以执笔式持针 ,准确刺入足三里 (单侧 ) ,深度为 1~ 1.5寸。待病人出现酸胀感后回抽 ,若无回血则将药…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共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2~60岁,平均27岁;病程15d~3年,平均1年。50例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术:患者坐位,屈肘,局麻后在肱骨外上髁最高点向远侧做2~2.5cm斜行切口,切开深筋膜并向两侧牵开,显露前臂伸肌总腱,在外上髁及伸肌群起点刀头垂直于肌腱,每处轻压0.5S,连续产生8~12个均匀微孔,间隔5mm,冲洗,缝合切口,  相似文献   

19.
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治疗肾囊肿10a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肾囊肿是泌尿外科常见、多发病。我院泌尿外科自 1990 - 0 6~ 2 0 0 0 - 0 6用 B超定位引导肾穿刺方法治疗肾囊肿 5 32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B超证实的 5 32例肾囊肿 ,男 388例 ,女 14 4例。年龄 18~ 75岁 ,平均 4 9岁。有 12 5例无任何症状 ,而是在体检中发现此病的 ,其余患者以泌尿系统症状就诊 ,经检查确诊此病。囊肿最小者 3cm× 4 cm,最大者 8cm× 8cm。1.2 方法 取俯卧或侧卧位 ,B超定位最佳穿刺点、囊肿与皮肤距离及穿刺角度。常规消毒铺巾后局麻下穿刺针沿预先测定的位置、角度和距离在 B超引导…  相似文献   

20.
我院根据新式剖宫产术不缝合腹膜的经验 ,在进行宫外孕手术时采用Pfannenstiel切口 ,关腹时不缝合腹膜。从 1998年 3月~ 1999年 9月共进行 43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 43例 ,年龄 17~37岁 ,平均 (2 5± 3 2 )岁。其中 1例为再次宫外孕。入院时因失血有不同程度休克 ,均为急诊下行剖腹探查术。 42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例静脉全麻。1 2 切口方法 按Pfannenstiel切口 ,长8~ 10cm。仅切开皮肤 ,不达脂肪层。于切口中间向下切开脂肪层 2~ 3cm ,再在筋膜层切开一 2~ 3cm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