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腔右心室(DCRV)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总结自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问经手术证实为DCRV患者13例的病例资料,分析DCRV超声诊断的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通过不同切面显示右心室腔内室上嵴或嵴下水平至右室游离壁异常肌束横跨;右室肥厚呈楔形向右室腔凸起,室间隔呈舌形凸向右室腔,两者相对,中间形成狭窄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经狭窄处的五彩镶嵌血流信号,连续多普勒检测跨狭窄处压力阶差可反映梗阻的程度;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相符者有11例,误诊2例,符合率为84.6%。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DCRV及合并畸形等方面具有可靠价值。 相似文献
2.
双腔右心室 (D -CRV)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临床诊断困难 ,我院 1992年 12月— 2 0 0 0年 11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DFI)诊断 11例 ,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1例中 ,男 5例 ,女 6例。年龄 5~ 38岁 ,平均 14.5岁。 9例有不同程度心慌、胸闷、气短 ,反复呼吸道感染 6例 ,轻度紫绀和杵状指 (趾 ) 4例。胸骨左缘第 2~ 4肋间均可闻及 3~ 4/ 6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P2 减低 6例。应用HP— 10 0 0型及AU - 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 .5MHz。患者左侧卧位 ,先行常规切面观察测量 ,若右… 相似文献
3.
报告19例双腔右心室(TCRV),16例经手术证实。其中,单纯性双腔右心室2例(10.5%),双腔右心室合并心室间隔缺损9例(47.2%),双腔右心室合并肺动脉狭窄3例(15.7%),双腔右心室合并房间隔缺损或法鲁氏四联症务1例(各占5.7%)。16例均探及肌性隔膜将右室一分为二,分远近两腔以狭窄孔隙相通,并探及起源于右心室内的五色相嵌血流束。3例未探及肌性隔膜,仅见局限性肌性肥厚隆起,手术证实为单纯性右心室异常肌束。本文指出了TCRV的超声心动图诊断重要依据,并对其分型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胸闷、气短2年,逐渐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体温、心率、血压均正常.有紫绀、杵状指、心界扩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57例双腔右心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双源64排CT确诊50例,测右心室高、低压腔压力阶差40~106mm Hg;7例于术中确诊。57例患者中6例经右心房切口疏通右室流出道梗阻,余51例均经右心室切口疏通右室流出道梗阻。57例患者中合并室间隔缺损40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房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均于手术中一并矫治。结果 1例因合并低心排死亡,20例患者随访1~10年,1例残余流出道梗阻,余无临床症状。结论术前明确诊断识别其病理解剖,有无冠脉畸形,都是矫治双腔右心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报道了12例经手术证实的双腔右心室,男女各6例,平均年龄11.3岁,其中9例合并有室间隔缺损,仅3例单独存在。全部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矫正手术并取得满意效果。文章对本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体会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双腔右心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腔右心室(DCRV)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变,发病率仅占先心病的1.0%~2.6%[1].我院1987年11月~1998年9月共手术治疗14例,占同期681 例先心病手术病人的2.0%(14/681).治疗效果满意,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报道了12例经手术证实的双腔右心室,男女各6例,平均年龄11.3岁.其中9例合并有室间隔缺损,仅3例单独存在.全部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矫正手术并取得满意效果.文章对本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体会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双腔右心室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本文报告11例,其中10例并发膜周部室间隔缺损,1例并发永存左上腔静脉。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右心室纵切口进行,采用冷心脏停搏液和心包腔内小冰袋保护心肌。无术后早期和晚期死亡。全部病例均已随访2~10年,术前症状和心脏杂音完全消失,手术效果满意。就本病的病理解剖、临床诊断和手术技术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为提高双腔右心室(DCRV)的术前诊断率和手术安全性,作者回顾分析了10年间外科诊治DCRV32例的经验,其中单纯DCRV9例,合并畸形23例。21例小于7岁的患儿术前心电图16例示T_(V_1、V_(3R))直立,且aVR导联与右心前V_(3R)、V_1导联R波高大不对称。17例右心导管检查11例测得右心腔内存在的压力阶差>3.33 kPa,但2岁以下患儿压力阶差不明显。10例右室造影9例显示右室腔内充盈缺损。术中适当切除异常肥厚肌束,采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室缺,疗效满意。认为DCRV为一独立的心内畸形,且随年龄增大而病情加重;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12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体格检查:胸骨左缘第Ⅲ,Ⅳ间肋可闻及四级收缩期杂音,无震颤。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不亢进。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胸片示双肺血减少,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出,右室大,心胸比率为O.59。B 超示右心房明显增大,右心室增大,左心室较小,肺动脉瓣下右室流出道可见室壁隆起,三尖瓣关闭不全,未见房间隔及室间隔连续中断。双氧水造影未见房室水平分流。右室造影:造影剂排空时间延长,右室增大,肌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介绍双腔右心室的诊断、分型、手术指征及外科治疗。方法 共收治双腔右心室患儿110例,平均年龄5.2岁.平均体重17.7kg:伴室间隔缺损108例;房间隔缺损5例;主动脉瓣下纤维嵴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右位心3例。结果 全组均在低温、浅低温或常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无手术死亡。结论 通过三尖瓣或右心室流出道均可解除双腔右心室梗阻,但三尖瓣径路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曹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5):82-82,84
目的 :介绍 1 2例双腔右心室的手术治疗。方法 :本组术中先经狭窄孔伸入直角钳穿过前方肥厚的肌束并在钳上方切断肌束 ,然后扩大切口 ,看清三尖瓣前乳头肌后再切除异常肌束 ,合并的畸形同期矫治。结果 :本组术后恢复顺利 ,随访 4月~ 6年 ,生长发育好。结论 :本病一旦确诊即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9.
双腔右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腔右心室是指右心室腔被肥厚的异常肌束分隔为两个心腔,两者之间只有狭小的通道,是临床上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我院自1984年8月至lops年3月共手术治疗双腔右心室(DCRV)32例,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28岁,平均13岁。刀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8例;房间隔缺损(ASD)2例,肺动脉瓣狭窄3例,左上腔静脉1例。全组均有活动后心慌气短,2例有蹲踞史。体检见轻度紫错及作状指2例,胸骨左缘触到收缩期震颤30例。全部病例均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3-4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20.
双腔右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报告了经手术证实的双腔右心室19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1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5例,单纯性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切除异常肌束,疏通右心室流出道。术中发现合并室缺的15例进行了修补,伴有肺动脉瓣狭窄的5例行瓣膜交界切开成形,2例合并缺被遗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