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部多形性腺瘤5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mixed tumor),主要发生于涎腺。在涎腺中腮腺最多见,其次为颔下腺、舌下腺,亦可见于口腔内的小涎腺。发生于鼻部的多形性腺瘤临床上很少见。我院从1992~2002年共收治5例,现报道下。  相似文献   

2.
糖皮质激素受体-αmRNA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PAPG)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一般认为PAPG起源于腮腺润管的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肿瘤成分的发生与肌上皮的增生行为有关,对该肿瘤的组织发生目前仍存争议。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表达水平的测定已应用于许多肿瘤的研究,并且已证实GR与多种肿瘤关系密切。但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腮腺组织中是否存在GR表达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和探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了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腮腺组织中GR-α mRNA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病变部位均为声带前端,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均于全麻下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CO2激光手术,病理示瘤组织细胞多呈梭形、短梭形、束状、旋涡状或编制装排列,异形明显.术后1个月嗓...  相似文献   

4.
多形性腺瘤亦称混合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发生部位以腮腺最为多见,其次为颌下腺、舌下腺,发生于鼻咽部者临床上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也少有报道[1,2]。我院近来收治1例鼻咽部多形性腺瘤,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双鼻塞伴鼻出血10余年,鼻塞呈渐进性发展,阵发性鼻出血,每次量不多,能自止,无头痛,无流脓涕及嗅觉减退,无牙齿松动及面部麻木感,  相似文献   

5.
采用"U"形气管切口行气管切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自1 996年~2004年采用“U”形气管切口行气管切开术15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多发于腮腺,颌下腺次之,腭部占第3位,咽部少见.我科于2006-03-01收入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鼻腔多结构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腔为一复杂的腔隙结构,鼻腔内的每一结构对鼻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护都具有一定的作用。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等结构异常,可引起鼻阻力改变,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各种单一的手术后患者症状往往改善不满意。笔者应用鼻内镜技术,将单一鼻腔手术方式进行组合,形成一套以恢复鼻腔功能为目的的鼻腔多结构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2000年9月~2003年9月根据鼻内镜检查和鼻窦冠状位CT诊断为鼻中隔偏曲患者72例,男40例,女32例;年龄18~55岁,平均26.8岁。鼻中隔偏曲类型:“C”形偏曲30例,“S”形偏曲18例,鼻中隔嵴或棘24例。伴下鼻…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先天性耳前瘘管在感染期切除已有报道[1,2],本文对我院1995年3月至2000年5月56例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病人采用大梭形切口,切除瘘管并行整形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56例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3岁~67岁,平均23.62岁。左侧26例,右侧30例。术前炎症迁延不愈最长达半年,最短于脓肿切开后3天。手术方法:患者  相似文献   

9.
涎腺肌上皮瘤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曾被认为是多形性腺瘤的一种亚型。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涎腺肿瘤的组织学新分类中,将其列为一种独立的肿瘤[1]。肌上皮瘤很少见,仅占涎腺肿瘤的1%[2],原发于悬雍垂的病例更为少见,目前国外仅见1例报道[3],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现就1例原发于悬雍垂的肌上皮瘤病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肺组织的间叶性交界性肿瘤,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组成,本文回顾分析我科1例位于喉部的低度恶性IMT,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腮腺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腮腺多形性腺瘤,其他有腺淋巴瘤、囊腺瘤等,手术并发症有暂时性或永久性面瘫、唾液瘘、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耳垂麻木等。本组对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法进行改进,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喉气管狭窄的支撑内固定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 12例喉气管狭窄病人行支撑内固定治疗 ,手术时首先切除喉气管病变 ,松解瘢痕组织 ,局部修复后行扩张治疗 ,方法为 :1用空心管做喉气管内固定扩张 ;2硅橡胶囊喉模软固定支撑 ;3“T”形管置入支撑。支撑扩张时间为 2周~ 18个月。结果 :9例顺利拔管 ;1例带管放疗 1年后拔管 ;1例拔管后肿瘤复发改行半喉切除术 ;1例未支撑 ,带管随访中。认为喉气管狭窄行支撑内固定疗法 ,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口腔口咽鳞状细胞癌侵犯下颌骨的途径主要通过直接侵犯,而槽形切除和区段切除在局部控制率等方面是可比的,因此术前应诊断下颌骨有无受侵以尽量保留下颌骨的完整性,本文就下颌骨受侵的途径、各种检查(常规体检、下颌骨曲面断层全景摄影、CT、MRI、骨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中骨膜剥离或冰冻病理)的诊断价值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口腔口咽鳞状细胞癌侵犯下颌骨的途径主要通过直接侵犯,而槽形切除和区段切除在局部控制率等方面是可比的,因此术前应诊断下颌骨有无受侵以尽量保留下颌骨的完整性,本文就下颌骨受侵的途径、各种检查(常规体检、下颌骨曲面断层全景摄影、CT、MRI、骨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中骨膜剥离或冰冻病理)的诊断价值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因“确诊口咽滑膜肉瘤5年,吞咽异物感4个月余”于2021-11-14日入院。患者5年前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在全麻下行“左侧扁桃体新生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梭形细胞滑膜肉瘤。后在我院肿瘤科行“吡柔比星+异环磷酰胺”方案化疗共6次,定期复查无明显异常。2021年7月患者开始出现吞咽异物感,伴咽部不适,无发热、声嘶、咽痛、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诊我科。  相似文献   

16.
三瓣法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瓣法制备移植床对鼓膜成形术的影响。方法: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成形术104例(113耳)。耳后上切口,将蒂在外侧的耳道后壁皮瓣固定于耳廓。垂直于鼓环在外耳道后下、前下及前上纵形切开,将外耳道皮肤连同相应残余鼓膜及鼓环掀起,即形成蒂在外方的前、下两个外耳道皮瓣,及蒂在上方的后壁小皮瓣。结果:经1年以上随访,移植物均成活。结论:耳后上切口三瓣法制备移植床视野宽大清晰,血供丰富,确保了移植物的成活。  相似文献   

17.
<正>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因“确诊口咽滑膜肉瘤5年,吞咽异物感4个月余”于2021-11-14日入院。患者5年前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在全麻下行“左侧扁桃体新生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梭形细胞滑膜肉瘤。后在我院肿瘤科行“吡柔比星+异环磷酰胺”方案化疗共6次,定期复查无明显异常。2021年7月患者开始出现吞咽异物感,伴咽部不适,无发热、声嘶、咽痛、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诊我科。查体:左侧扁桃体缺如,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例1,男,37岁。主诉:“咽痛12小时,咽喉阻塞感3个小时”。200402117Pm患者进食时烫伤咽喉致吞咽疼痛,静滴“洁霉素”无效,咽疼逐渐加剧伴有咽喉阻塞感,于200402128Am急诊入院。查体:T:37.4℃;P:92次/分;R:20次/分;BP:160/90mmHg。重病容,呼吸平稳,会厌黏膜急性充血、肿胀,喉腔未能窥及。WBC:10.2×109/L、N:0.678,L:0.273。入院后予以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霉素、地塞米松静滴,病情无好转,咽痛加重。入院第二天4Pm患者咽喉阻塞感明显,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可见三凹征,T:37.8℃,喉镜示:会厌充血减轻,肿胀加剧如球状,考虑有脓肿形…  相似文献   

19.
支撑喉镜与鼻内镜结合行喉肿瘤摘除术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传统的支撑喉镜下声带肿瘤摘除术肿瘤常因根部形态改变看不清楚,且声门下被声带及肿瘤遮挡,肿瘤难以摘除干净,影响手术疗效。2001年6月-2002年6月我科采用支撑喉镜与鼻内镜结合共行声带肿瘤摘除术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9岁,平均40.2岁。声带息肉22例,声带小结3例,喉乳头状瘤1例。患者皆有声嘶症状。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下支撑喉镜暴露声门,以0°、30°、70°鼻内镜多角度观察声带肿瘤上、内、下面,完整看清肿瘤立体形态,用喉刀将声带肿瘤基底切开,再用喉钳将肿瘤完整切除,鱼肚状隆起性息肉则沿声带隆起边缘作1-2道纵形切口,喉钳钳夹隆起的声带作挤  相似文献   

20.
蝶窦区病变外科手术径路之探讨——附5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切除蝶窦区病变的良好手术径路。方法:根据病变种类的不同,分别采用:①用鼻内镜经单侧鼻腔入路治疗双侧蝶窦病变;②腭部粘膜“T”形瓣翻揭+硬腭开窗入路;③扩大的鼻侧切开+鼻锥翻揭入路;④颅面联合径路;⑤骨折外移鼻中甲行鼻中隔蝶窦入路。结果:本组50例,术中视野较为开阔、清晰。因减少了手术盲目性,本组未出现医源性并发症。蝶窦区良性病变37例中,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蝶窦区恶性肿瘤13例中经随访,3年存活率为61.5%(8/13),5年存活率为46.2%(6/13)。结论: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根据蝶窦的不同病变而采取不同的手术径路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