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用于全髋置换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例ASAⅠ~Ⅱ级行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HH+CH观察组(Ⅰ组)和AHH对照组(Ⅱ组),每组各10例.两组均在全身麻醉后,切皮前经中心静脉导管将6%羟乙基淀粉按15ml/kg,30ml/min输注行AHH,Ⅰ组同时给以硝酸甘油0.5~1.0μg·kg-1·min-1持续输注行CH,术中连续监测HR、SPO2、ECG、PetCO2、CVP和MAP,分别于术前(T1)、AHH后即刻(T2)、术毕(T3)、测定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术中记录失血量、输液量、尿量和输血量.结果 Ⅰ组失血量显著低于Ⅱ组(P<0.01),MAPⅠ组低于术前和Ⅱ组,两组Hb、Hct、PLT在AHH后和术毕较AHH前降低(P<0.01),AHH后两组PT、APTT均明显延长,而FIB缩短,但均在参考值范围.Ⅰ组未输入异体血,Ⅱ组3例输入红细胞1.5~2.0U,两组均无肺水肿、心力衰竭及创面异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AHH联合CH可安全用于全髋置换术,并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2.
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中度高容性血液稀释(AHH)与控制性降压(CH)联合应用的血液保护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AHH CH)、II组(CH)和对照组(III组)。Ⅰ组在全麻后手术前进行中度AHH(HCT=25%~30%),Ⅱ组不进行扩容;I、II组患者手术开始前均采用提高异氟醚吸入浓度至1.0~1.5MAC,复和硝酸甘油0.5~2μg/kg·min泵入,维持MAP在60~70mmHg至手术结束前30min。III组为对照组。计算各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异体血需求量,连续监测HR、ECG、BP、CVP,于麻醉前、麻醉后30min及手术结束分别测定PT、APTT。结果AHH CH能使术中失血量减少约30%;CH、AHH CH明显减少异体血需求量。虽有PT、APTT的明显延长,但各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AHH CH能有效减少脑膜瘤手术患者术中失血及异体血需求量,且对血液动力学、凝血功能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法减少手术用血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术前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应用于术中节约用血的可行性.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肝胆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HH组和对照组.AHH组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的同时在切皮前输入6%羟乙基淀粉(15 ml/kg,15 ml/min);对照组仅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两组均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术中持续监测MAP、HR、CVP,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毕测定Hct、PT、APTT、Na+、K+、pH、PO2;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并计算出血量.结果 AHH组与对照组MAP和HR平稳;CVP和PT稀释后明显升高和延长(P<0.01),但在正常范围内;APTT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HH组Hct在稀释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毕两组输液量和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AHH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HH后动脉血Na+、K+、pH、PO2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HES行AHH能充分扩容,维持血液动力学及内稳态的稳定,可有效地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大大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高血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和自体血液回收在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72例腰椎减压内固定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给予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和自体血液回收,对照组36例仅给予AHH,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血输注量,观察两组患者AHH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均手术成功,无肺水肿、心衰、创面异常出血等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62.19±25.27) min,与对照组的(157.36±27.4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为(755.56±124.39)ml,未输注异体血,显著少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的(1121.47±115.86)ml和异体血输注量的(602.93±157.2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86、-23.005,均P<0.01).两组AHH后至术毕,各项指标变化均处于正常范围,其中Hb、Hct和FIB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t=7.434、4.205、5.633,均P<0.01),PT和APTT与术前相比显著延长(t =3.894、5.406,均P<0.05或0.01),HR与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MAP和CVP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但观察组AHH后60 min MAP和CVP显著低于对照组(t=3.950、6.552,均P<0.01).结论 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和自体血液回收可有效减少腰椎手术患者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血输注量,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用于全髋置换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行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HH+CH观察组(Ⅰ组)和AHH对照组(Ⅱ组),每组各10例。两组均在全身麻醉后,切皮前经中心静脉导管将6%羟乙基淀粉按15ml/kg,30ml/min输注行AHH,Ⅰ组同时给以硝酸甘油0.5~1.0μg·kg-1·min-1持续输注行CH,术中连续监测HR、SPO2、ECG、PetCO2、CVP和MAP,分别于术前(T1)、AHH后即刻(T2)、术毕(T3)、测定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术中记录失血量、输液量、尿量和输血量。结果Ⅰ组失血量显著低于Ⅱ组(P<0.01),MAPⅠ组低于术前和Ⅱ组,两组Hb、Hct、PLT在AHH后和术毕较AHH前降低(P<0.01),AHH后两组PT、APTT均明显延长,而FIB缩短,但均在参考值范围。Ⅰ组未输入异体血,Ⅱ组3例输入红细胞1.5~2.0U,两组均无肺水肿、心力衰竭及创面异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AHH联合CH可安全用于全髋置换术,并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评价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和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择期80例脊柱手术患者,连续分为2组,每组40例,组Ⅰ CH+自体血回输,组Ⅱ AHH+CH+自体血回输。分别于麻醉前、术毕30min、术后第2天,测定Hb、Hct、PT、APTT,计算失血量、输血量(自体、异体)、尿量。结果组Ⅱ术中失血量显著减少,无异体输血,术中尿量高于组Ⅰ,组Ⅰ7例(18%)患者需要异体输血,平均输血(1.1±2.3)ml,两组术毕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采用的多途径血液保护措施,可减少异体输血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骨科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8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AHH联合CH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尿量.分别于稀释前插管后(T0)、稀释后即刻(T1)、稀释后l h(T2)、术毕(T3)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乳酸、动脉血氧含量(CaO2)及凝血指标等变化,并计算氧摄取率(ERO2),术中记录输血量、输液量和失血量.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术中失血量、平均输血量以及输血例数减少(P<0.01),尿量增多(P<0.01).与T0比较,B组AHH后CVP升高(P<0.01);两组AHH后Hb、Hct、CaO2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ERO2、乳酸各时点及组间比较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PLT、FIB在AHH后、术毕均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其他凝血机能指标(PT、TT、APTT)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能较好维持骨科手术患者机体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相对稳定,显著减少出血量和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及控制性降压对肿瘤病人的血液动力学、血液成分、凝血功能、术中出血等的影响,探讨AHH及控制性降压在肿瘤根治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肿瘤根治手术的病人,静吸复合麻醉下行AHH和控制性降压,术中持续观察ECG、SpO2、Bp、HR、MAP、CVP'、PETCO2及尿量;.AHH前、后和术毕测定Hb、Hct、PC、PT、TT、APTT和FG,称重法测定术中失血量.结果:所有病人ECG、SpO2、PETCO2术前、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变化;BP、HR、MAP术中基本稳定;CVP于AHH后轻度升高;AHH后Hb、Het显著降低;AHH后尿量明显增多.手术前后Hb、Hct、PC、PT、TT、APTT及FG无明显变化;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结论:AHH和控制性降压可用于肿瘤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中心静脉压(LCVP)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用于肝叶切除术对血液保护的临床效应的研究。方法选择20例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LCVP+AHH观察组(Ⅰ组)和常规手术的对照组(Ⅱ组),每组各10例。两组全麻后,Ⅰ组手术前以15mL/kg,30mL/min的速度将6%羟乙基淀粉输注于中心静脉管,行AHH。同时给以0.5~1.0μg/(kg min)速度持续输注硝酸甘油,行LCVP。Ⅱ组则行常规手术。术中记录失血量、输液量、尿量和输血量。结果Ⅰ组失血量显著失血量和输血量均低于Ⅱ组(P<0.01)。Ⅰ组未输入异体血,Ⅱ组5例输入红细胞1.5~2.0U,术后两组均未出现肺水肿、心力衰竭和创面异常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LCVP联合AHH可安全用于肝叶切除术,并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避免了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0.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手术种类和疑难患者的增加,手术对血液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而异体输血的并发症也不断增加.目前认为,控制性降压、术前自体贮血、术中血液回收、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止血药物的应用都是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近年来,具有操作简便、节约时间和费用、节血效果和ANH相似的另一种血液保护方法一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下就AHH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与控制性降压(CH)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肝脏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AHH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给CH联合处理,评估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24 h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量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Hb、HCT、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1h观察组HR、CV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1d观察组HR、CVP、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与CH联合应用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宾勇  罗懿  廖萍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2):26-28
目的:评价全髋置换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配合控制性降压(CH)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I-Ⅱ级的全髋置换术病人48例随机分为AHH+CH组(I组)和AHH对照组(Ⅱ组),每组各24例.术中监测MAP、CVP、HR、Sp02,分别在术前、AHH后1 h和术后24 h抽血测定Fib、Het、Plt,记录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尿量.结果:I组MAP显著低于术前(P<0.01)和Ⅱ组(P<0.01),两组CVP均明显升高(P<0.01),I组低于Ⅱ组(P<0.01),两组HR无明显变化,Hb、Hct、Ph均显著下降(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I组出血量明显少于Ⅱ组(P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与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在节约用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组(n=30),术前采集每公斤体重15ml的自体血,同时输入每公斤体重22.5ml的琥珀酰明胶(GEL);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组(n=38),术前输入每公斤体重22.5ml的琥珀酰明胶,但不采集自体血,用吸入异氟醚来避免血管内容负荷过高。分别于麻醉前,血液稀释后,术毕后和术后1、2、3d采血检测Hb、HCT、PLT、PT、APTT、FLB,记录两组患者MAP、HR、采血量、失血量、回收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血液稀释所需时间、耗材和设备。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小板、凝血功能以及异体输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NH组平均动脉压在血液稀释后明显下降(P〈0.05)。两组总耗时比较,P〈0.05。结论 使用AHH比ANH简单、省时、节约和减少污染机会,更有利于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14.
无创监测条件下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无创监护条件下推广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HH)的安全性。方法  12 0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单纯AHH组 (Ⅰ组 )、AHH加控制性降压 (CH)组 (Ⅱ组 )和常规处理组 (Ⅲ组 )。应用无创多功能监护仪监测ECG、无创血压 (NIBP)、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 ,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术后 72h时间点测定红细胞压积 (HCT)、血红蛋白 (HGB) ,同时测定相应时间点脉压心率乘积 (RPP =HR×脉压 )、ECG ST变化值、尿量及SpO2 。手术结束应用吸引瓶测量法与纱布称重法测定术中出血量及记录术中输血量。结果 Ⅱ组RPP较扩容前显著下降 (P <0 .0 1) ,其他两组则显著增加 ,且组间对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显示AHH CH有更加稳定的循环指标 ;手术开始Ⅰ组、Ⅱ组HCt、HGB显著下降 ,达到AHH扩容目的 ,Ⅲ组虽然也有下降 ,但较其他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 P <0 .0 1) ;手术结束时Ⅰ组尿量较其他两组显著增多 (P <0 .0 1) ;Ⅰ组术中出血量未见显著改变 ,而术中输血量下降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且术后HCt、HGB水平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无创监护条件下实施AHH血液保护是安全的 ,且以AHH加CH为最佳血液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 AHH在麻醉前应用对心脏前负荷以及血浆渗透压的影响程度。方法 腹部手术患者 2 2例 ,无 AHH禁忌症。入手术室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并开放上肢大静脉 ,由两路静脉同时以重力滴注法输入预定容量的 6 % HES扩容。全部病例分为两组 :A组 (n=12 )预定容量为 10 ml/kg;B组 (n=10 )预定容量则为 15 ml/kg。于AHH前、 30和 6 0分钟取 MAP、CVP、HR并取血样查 Hb、Hct、电解质及血浆渗透压。结果  (1) AHH时间两组分别平均 2 9.1和 4 7.3分钟 (P<0 .0 5 )。 (2 )两组 CVP不同程度升高。而 B组的 CVP变化较大 ,由 2 .3± 1.5 cm H2 O升高至 9.7± 2 .9cm H2 O,差别显著 (P<0 .0 1)。 (3) A组 Hct由 36± 6 %降至 2 7± 3% (P<0 .0 5 ) ,B组由 36± 5 %降至 2 1± 4 % (P<0 .0 1)。结论 AHH选择贺斯 10 ml/kg已足够使国人达到较满意的血液稀释水平 (Hct水平 ) ,以重力法滴注对循环影响较小 ,在麻醉前应用安全可行 ,在 AHH过程中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仍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围术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配合控制性降压(CH)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可行性。方法40例ASAI~Ⅱ级的全髋置换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AHH联合CH组(Ⅰ)和对照组(Ⅱ)各20例。术中监测MAP、CVP、HR、SPO2,分别在术前、AHH后1h和术后24h抽血测定Hb、Hct、Plt,记录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尿量。结果Ⅰ组MAP显著低于术前(P<0.01)和Ⅱ组(P<0.01),两组CVP均明显升高(P<0.01),Ⅰ组低于Ⅱ组(P<0.01),两组HR无明显变化,Hb、Hct、Plt均显著下降(P<0.005~0.01),仍在正常范围内。Ⅰ组出血量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AHH联合CH可安全地应用于一般情况良好,无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并有效的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中晶体液和胶体液的血液稀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中两类不同的液体的血液稀释效果.方法开腹手术全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晶体液组,佳乐施组,贺斯组四组.麻醉平稳和各项监测完成10min后,在30min内按15m1/kg匀速输入容量扩充剂.记录稀释扩容前(T0)、扩容15min(T1)、扩容30min(T2)和稀释结束后10min(T3)的各项监测数据.结果佳乐施组T1、T2、T3后Hct分别比术前下降了7.5%、15.8%、17.6%.贺斯组分别下降了7.8%、16.3%、19.7%.晶体液组分别下降了6.5%,12.6%,12.7%.在T3后贺斯组、佳乐施组Hct与晶体液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胶体液佳乐施和贺斯以15ml/kg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均能取得满意的稀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脑膜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脑膜瘤切除手术患者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脑膜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Ⅰ组(血液稀释组,n=20)和Ⅱ组(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全麻气管插管,Ⅰ组术前进行等容血液稀释。比较两组患者输异体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变化。结果Ⅰ组12例患者未输异体血,8例输异体血200~400ml,Ⅱ组每例患者均需异体血输入,输血量400800ml。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使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明显减少异体输血或不输异体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应用于外科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血液稀释组(H组)和对照组(C组),均采用氧化亚氮、异氟醚吸入麻醉。C组常规输入复方乳酸钠或6%羟乙基淀粉(HES)。H组诱导后采自体血400~600ml,在切皮前输6%HES15ml/kg和复方乳酸钠10ml/kg,速度为50ml/min,术中适时回输自体血。持续监测MAP、HR、CVP、SpO2、PETCO2及气道峰压、呼吸总顺应性、第一秒呼气比率(FEV1.0%);分别于稀释前后、术中、术毕及术后第一天测定Hct、PT、APTT和PLA的变化,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并计算出血量。结果:H组采自体血后MAP改变明显大于C组(P〈0.01),HR无显著性变化,术中MAP和HR变化小于C组(P〈0.05),Hct、PLT在稀释后及术中明显低于C组(P〈0.01),术毕及术后第一天略高于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稀释后CVP在正常范围内明显升高(P〈0.01)。PT、APTT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输液量、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但H组病例均未输异体血,C组有20例(80%)患者需输异体血。结论:改良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其血液有形成分保护程度高,心脏容量负荷轻,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可安全地用于外科大手术的患者,能有效地提高其对失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结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以减少腰椎手术患者输血量的可行性。方法择期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n=32)和降压稀释组(Ⅱ组,n=32)。两组皆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Ⅱ组麻醉诱导后,应用尼卡地平行控制性降压结合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比较两组患者所输异体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变化。结果Ⅱ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比Ⅰ组减少50%,Ⅱ组术中平均输液量比Ⅰ组增加150%,而输血量为零。两组患者术后虽有轻度贫血,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应用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结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可使行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大量减少异体血的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