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因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胆瘘、上消化道大出血及人工血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胃肌轻瘫3例,胰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复查彩超、人工血管及门静脉内均无血栓形成.术后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8例,胰腺细胞癌3例,恶性淋巴管瘤1例,切除血管上下缘,无肿瘤浸润.胰腺切缘没有肿瘤累及,门静脉受癌肿侵犯8例,炎性粘连4例.术后9个月死于重度营养不良1例,术后18个月死于癌肿复发肝转移1例,其余10例目前尚在随访中,其中存活3年3例,2年4例,1年3例.结论 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提高胰头癌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应该作为胰头癌患者合理手术方式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在治疗胰头肿瘤上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施行该术式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胰瘘2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无胰腺假性囊肿及腹腔脓肿形成,总并发症发生率28.6%.术后7例患者均随访,无术后糖尿病、胆总管狭窄、慢性消化不良发生,胰岛素瘤患者血糖恢复至正常.结论 对于胰头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DPPH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腺切除术后胰瘘(POPF)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间施行腹腔镜胰腺手术25例,其中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LAPD) 10例,完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LDP)15例,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的胰瘘防治措施.结果 本组资料中发生POPF5例.胰瘘发生率为20%,其中胰瘘A级2例,胰瘘B级1例,胰瘘C级2例.5例患者均保守治疗而痊愈.结论 腹腔镜胰腺手术POPF发病率仍然较高.术中、术后对患者的恰当处理是减少POPF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胰腺十二指肠联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腺十二指肠联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胰腺十二指肠联合损伤的临床资料.胰头十二指肠联合损伤7例,胰体十二指肠联合损伤4例;全组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胰头、十二指肠修补术5例(包括胰头修补+十二指肠修补术1例,胰头修补+带蒂空肠瓣十二指肠修复术2例,胰头、十二指肠修补+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2例);胰体尾部修补+十二指肠修补术1例,带脾脏胰体尾部切除+十二指肠修补术1例,胰体尾切除+十二指肠切除+空肠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术2例.结果 术后3例发生胰漏(27.3%),经持续低负吸引治愈.全组9例痊愈(81.8%),2例死亡(18.2%).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及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我科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资料,包括一般护理、腹部症状及体征、管道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中33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12例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通过干预治疗,好转出院,一例患者因多种器官疾病放弃治疗。结论 规范或标准化护理、早期发现问题、医护沟通畅通三是Whipple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6.
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率和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994年4月至2004年5月间多家医院79例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本组7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其中1例胰头癌累及结肠肝曲合并右半结肠切除.全组联合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PV)切除,其中合并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肝动脉(HA)一同切除重建4例,合并SMA或HA切除重建分别为7例和4例.2例胰头癌因与下腔静脉(IVC)前壁粘紧不能分开则合并下腔静脉前壁部分切除修复.结果: 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5%).无胆胰瘘及人工血管感染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胰腺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1例,其余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切缘经病理检查均无肿瘤浸润.本组失访2例.随访时间3~120个月,9例死于术后7个月~4年,其中7例为合并SMA或HA切除重建者.存活超过3年者37例,超过5年者11例.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 在选择适宜的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胰管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的6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66例病例术中均采用残胰胰管肠黏膜吻合方法,即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只打开浆肌层而显露出黏膜层,后将露出黏膜层的空肠与残胰进行端侧吻合.结果 6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例发生胰瘘,1例患者术后因胰十二指肠动脉断端出血行二次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在复杂的胰十二指肠手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胰腺质地较软,主胰管不扩张的胰腺通过胰管肠黏膜吻合可以大大减少胰漏的发生率.除吻合方法较为简单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了覆盖于残胰腺的空肠壁完整性,胰腺断面与肠壁之间紧贴使吻合面无积液存在而迅速紧密贴合,可降低或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作Child术式重建.胰肠吻合采用传统双层套入法吻合,胰管予支架管内引流.结果: 共发生胰瘘5例,占8.3%.手术开展早期明显高于开展后期,残胰质地软者发生率高.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在于技术的提高及胰肠吻合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T 管胰液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 年1 月至2007 年12 月42 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Child 术式基础上经T 管胰液引流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无胰瘘发生,3 周左右拔除胰管引流管.发生并发症l3 例,包括肺部感染6 例、右胸腔积液3 例、切口裂开2 例,胃排空延迟2 例,腹腔脓肿l 例,局限性腹膜炎2 例,予以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T 管胰液外引流可避免胰肠吻合口处胰液的积聚,避免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对预防术后胰瘘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伴胰管结石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伴胰管结石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全胰癌1例,胰头癌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十二指肠腺瘤1例,均伴胰管结石.临床症状为腹痛,皮肤巩膜黄染.4例患者入院前均有手术史,诊断为胰腺癌晚期不能切除而放弃根治性手术,入院后诊断为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伴胰管结石,均行根治性手术,其中全胰切除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块局部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至今6月~4年,均存活.结论: 胰管结石影响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可切除性的判断,从而影响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如果术前CT等检查发现有胰体钙化或胰管结石,术中发现胰腺质地硬,或扪及结石,应考虑为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伴胰管结石而非晚期、不可切除之肿瘤,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切除术等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1.
胰腺外伤2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外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8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1例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13例行CT检查,7例考虑有胰腺损伤,阳性率53.8%;14例行B超检查,2例考虑为胰腺损伤;腹腔穿刺液13例查淀粉酶,9例明显升高;1例漏诊,其余均经术中探查确诊.本组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单纯引流4例,胰腺缝合修补7例,胰体尾切除6例,胰体尾断端与空肠行Roux-Y吻合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头清创缝合加十二指肠改良憩室化手术1例,治愈18例,死亡3例.结论 腹腔淀粉酶测定和CT联合应用可提高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率,术中仔细探查胰腺是防止遗漏胰腺损伤的重要措施,以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原则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胰腺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粘合式胰肠吻合术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粘合式胰肠吻合技术在胰腺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对23例胰腺手术病人采用粘合式吻合技术进行胰肠吻合.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粘合式吻合,胰肠吻合时间平均15 min.无手术死亡.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24个月未发现患者出现胰腺内或外分泌功能障碍.结论: 粘合式胰肠吻合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损伤控制性手术和器官功能保留理念的广泛接受,对于胰头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目前多主张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但该手术局部解剖及血供复杂,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术后易发生胆道和十二指肠缺血等并发症,国内外报道的例数较少。在这里我们报道2例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术,其中1例胰头浆液性囊腺瘤患者实施胰头全切除、胰胃吻合术;1例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行胰头全切除、胰空肠吻合术。病例1术后1周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经制酸、止血、生长抑素等治疗后血止痊愈出院;病例2术后发生A级胰瘘,经引流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DPPHR的操作要点在于完整切除胰头及病变组织、保障十二指肠和胆总管下端血供,防止十二指肠和胆道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的辅助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同时注重精细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 结果: 16例病人中除1例术后出现应激性渍疡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通过改进手术技巧和方法,可有效地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胆瘘、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一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寻找主胰管的方法,以期缩短寻找主胰管及手术时间。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二病房收治的20例开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4~6 min内离断胰腺并精确找到主胰管,手术时间3.5~6.0 h,术中出血量400~1 400 mL,术中输血量0~800 mL,术后无发生B级或C级胰瘘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7~10 d。结论 钳夹法横断胰腺寻找主胰管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胰腺钩突癌根治术中行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对1例胰腺钩突癌患者实施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联合静脉切除重建的临床资料。术前CT提示钩突延伸至SMA左侧,而肿瘤位于延伸的钩突下部,距离胰头十二指肠、胆胰管汇合部、主胰管均较远,幽门上下、肝十二指肠韧带未见肿大淋巴结,肿瘤侵犯区域位于肠系膜上静脉(SMV)、肠系膜上动脉(SMA)以及十二指肠升部。结果 施行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同时将受累及的十二指肠、近段空肠切除、十二指肠水平部-空肠侧侧吻合。首先采用动脉优先入路技术探查SMA,发现肿块仅侵犯动脉鞘及空肠分支,采用动脉鞘切除、受侵犯的分支切断结扎,保留了SMA起始部主干。再探查SMV,见主干受侵约3 cm,采用SMV节段性切除重建。距离肿块约1 cm离断胰腺,离断缺血的空肠肠系膜及空肠肠管、离断十二指肠水平部,行十二指肠水平部-小肠侧侧吻合。结论 基于胰腺钩突癌部位及侵犯情况,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采用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或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可避免手术创伤更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保证了消化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有利于术后早期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17.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胰腺囊腺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8例胰腺囊腺癌病人的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结果: 8例病人中肿瘤位于胰头颈部5例,体尾部3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4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1例,有2例行囊肿内引流及外引流术,平均随访12.4个月,未切除肿瘤病人生存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结论: 胰腺囊腺癌的诊断困难,了解其临床及术中特点有助于减少误诊,治疗方法以局部切除为好.  相似文献   

18.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术式选择:附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的适应证及具体术式的选择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实施的22例DPPHR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黏液性囊腺瘤8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慢性胰腺炎4例(伴胰头肿块2例,伴多发结石2例),淋巴上皮囊肿1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探讨DPPHR术式的适应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患者手术死亡0例,术后发生胰瘘3例,胆瘘1例,腹腔感染1例,十二指肠瘘2例。结论DPPHR术保留了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的连续性,手术安全性好,降低了手术创伤和切除范围,可作为胰头颈部良性和低度恶性肿块局限性切除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胆总管空肠T管搭桥术对晚期胰头癌的减黄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晚期胰头癌的姑息性减黄手术方式.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间收治的40例晚期胰头癌病人分别行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和胆总管-空肠T管架桥术后按手术方式分组,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肝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根据Karnofsky评分标准)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胆总管-空肠T管架桥术组比Roux-Y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功能恢复快,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生活质量高.结论: 对于高龄、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胆总管-空肠T管架桥手术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我中心近年来对胰头部良性病变实施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实施了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术后近期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手术死亡0例,术后发生胰瘘2例,十二指肠瘘1例,胆瘘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平均手术时间约4h,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6d。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通过保留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后支及其血管弓,仅在十二指肠乳头及胆总管后壁残留少许胰腺组织,手术切除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操作简便,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该改良术式可以作为治疗胰头部良性病变的重要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