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对消化道出血病因的深入研究和内窥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T、ERCP、血管造影等现代诊疗手段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胰腺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有了更多的认识。胰源性消化道出血虽属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常很严重,在诊断和治疗上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其病因及诊治问题分析如下: 一、病因 1.胰腺炎性疾病:为最常见的胰腺疾病。重症胰腺炎时的消化道出血常是MOF的一部分,是胃肠功能衰竭的表现,可发生于病程的各个阶段。文献报道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约17%~18.6%,病死率约61.5%。本组88例重症胰腺炎,16例合并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2.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解剖学上胰腺和门静脉系统存在的密切关系 ,胰腺的病变有时可以影响门静脉系统的正常血液回流而引起区域性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临床上将由于胰腺疾病所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称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由于多是脾静脉受压或栓塞引起的脾胃区门静脉压力升高 ,故在文献也将此类门静脉高压症称为 :节段性、或区域性、或左侧门静脉高压症 ,或孤立性脾静脉血栓形成 (ISVT,isolatedsplenic vein thrombosis) ,但后者命名可能包括部分非胰腺疾病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 ,本文在此仅讨论由胰腺疾病所致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在门静脉高压症中 ,肝外型… 相似文献
3.
胰源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为了模拟临床重型胰腺炎所引起的肺损伤的发病过程,用同种异体大鼠胰组织匀浆腹腔内注射的方法,制备胰源性肺损伤的大鼠模型,并同时加设脾匀浆对照组,旨在区别胰源性肺损伤与异体蛋白反应造成的肺损伤之间差异。结果表明,胰匀浆模型组与脾匀浆对照组之间差别显著,模型组肺脏病理改变明显加重,(P<0.01),以证明重型胰腺炎时各种胰酶对肺组织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4.
5.
外伤性胰源性腹水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性,19岁。因刀刺伤脾脏后在当地医院急诊行脾脏切除术,术后出现进行性腹胀、消瘦,食欲不振转入我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衰弱,血压11/8kpa,腹部检查腹水征阳性,双下肢皮肤有散在的红斑结节。B超提示大量腹水。查腹水内淀粉酶36000somogyi单位,蛋白含量29.6g/L,血淀粉酶29000somogyi单位。十二指肠镜逆行胰管造影(ERP)检查可见胰尾部胰管破裂处造影剂外溢,诊断:外伤性胰源性腹水。经静脉营养、抑制胰腺外分泌的措施和间断抽出腹水等保守治疗4周后行探查术,术中见腹水1500ml,脾脏已切除,胰尾与胰体交…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3):248-250
盘源性腰痛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机制仍未明确,因而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目前研究显示,盘源性腰痛的疼痛机制按照起因可大致分为压力改变、神经因素以及化学因子等。本文就盘源性腰痛的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最近对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有了许多新的认识,神经生长因子在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退变或者变性纤维环有更多的神经末梢长入,接触炎症的刺激,导致疼痛,即所谓的椎间盘源性疼痛,已是临床共识。神经生长因子在动物各个年龄阶段均发挥广泛的作用,尤其是能够影响伤害性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生长因子不但具有基因的转录后调节机制,而且能够引起基因表达的长期改变,最近对椎间盘源性疼痛神经传导的介质和途径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对神经生长因子在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可供对此有兴趣的研究者查阅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对胰性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胰性脑病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神经精神障碍的综合症 ,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194 1年首次由Rothermich[1] 提出胰性脑病的概念 ,发现 8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出现精神和神经异常 ,定向力障碍、激动、妄想、幻觉甚至意识模糊 ,其中 5例病人脑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散在瘀斑、小出血灶、神经轴突脱髓鞘等改变。然而对胰性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 ,有多种假说予以解释 ,认为本病可能与胰酶、真菌感染、电解质紊乱、维生素缺乏、酒精中毒、低氧血症等有关。以下综述胰性脑病的可能病因和发生机制 ,希望对胰性脑病… 相似文献
11.
12.
神经病源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与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世界疼痛学会(IASP)的定义,神经病源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的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病症。一般的疼痛是组织受损伤的结果,受伤部位及其周围成为疼痛的“发源地”,这一类疼痛一般在应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后随即消失。但是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疼痛则不同,损伤部位治愈后,仍持续几个月或几年以上的难治性疼痛。神经病源性疼痛是由于外伤、疾病致末梢神经、脊髓后根、脊髓及其以上的中枢神经某部分损伤而发生。有时神经系统并无明显损伤,却出现类似的疼痛,例如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其原因是未被发现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孙敬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9):813-815
椎间盘突出一直被看作是椎间盘疾病导致疼痛的先决条件,即突出才会产生疼痛。然而近年来人们经过大量科学研究后认为椎间盘没有突出的情况下,椎间盘内部的病变也能引起疼痛,即椎间盘源性腰痛。首先由Crock描述,主要是椎间盘结构和功能紊乱刺激椎间盘疼痛感受器引起腰痛,不伴有神经根症状,无神经受压或节段活动过度的放射学证据,可引起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近年来胰源性门静脉高压(pancreatic portal hypertension,PPH)的相关研究,以期能对其进行更及时、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搜索PPH的病因及机制研究、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相关研究的文献并作一综述。结果 PPH的发生与胰腺区域的解剖结构有关,主要病因为胰腺炎症和胰腺肿瘤;其诊断由于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需借助相关辅助检查进行诊断。PPH的治疗主要针对胰腺本身疾病和门静脉高压,其中针对门静脉高压的治疗又分为合并或者不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在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结论 目前临床上对PPH的诊治手段比较成熟,但其预防性治疗尚存在较大的争议,这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34年Mixter和Barr首次提出腰椎间盘突出可导致腰腿痛的观点: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椎间盘突出被看作是椎间盘疾病导致疼痛的先决条件和惟一原因。Lindblom及Wilson等。相继发现,即使在没有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行椎间盘造影仍可诱发腰痛.1986年Crock提出“椎间盘内破裂症”(internal disc disruption,IDD)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又名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脉高压症,又称为左侧肝外门静脉高压症(LEPH),是指脾静脉血回流受阻引起的胃脾区域静脉压力增高,造成胃黏膜下静脉曲张,继而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少见原因之一,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常常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就其诊治经验浅谈如下。一、病理生理解剖学显示脾静脉紧贴在胰腺后方,与胰体尾部伴行,部分脾静脉在胰体尾部常被胰实质包绕1/2~3/4周,因此,任何胰腺病变(尤其是胰体尾部病变)都可能使脾静脉受到累及。脾静脉回流一旦受阻,脾脏淤血肿大,表现为脾功能亢进。随着脾静脉压进一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