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塞米松在大鼠缺血随意皮瓣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局部使用地塞米松对大鼠缺血随意皮瓣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背部缺血随意皮瓣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皮瓣下一次给予地塞米松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对照组术后皮瓣下一次给予0.9%生理盐水3ml。均于术后7d取材,测定皮瓣坏死率和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观察大体及病理切片。结果:实验组皮瓣坏死率和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光镜下,实验组的炎性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地塞米松能提高缺血随意皮瓣的成活率,大剂量一次性给药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地塞米松增加任意型皮瓣成活面积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胃粘膜屏障破坏而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而应激状态下的危重病人的治疗又经常需用糖皮质激素.为此,本文观察了地塞米松对束缚水浸法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以探讨地塞米松在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俊  陈世新 《海南医学》2020,31(11):1457-1459
随着当今穿支皮瓣发展的应用逐渐增多,对显微外科皮瓣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对穿支皮瓣的研究报道也颇多,关于皮瓣所包含的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的规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其所包含的静脉及有效的微循环的探究不是太多。本文就静脉血管体来源及分布,3D可视化图像在穿支皮瓣静脉的定位、分布及细胞因子促进血管新生提高皮瓣存活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自1595年皮瓣移植术被成功应用到临床以来,经过数代人的经验总结,特别是由于对皮瓣血液供应及血管分布研究的深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皮瓣移植技术发展迅速,成果累累。皮瓣的移植方法经过了带蒂移植→游离移植→以带蒂移植为主的阶段,从而使皮瓣修复的范围大大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并观察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地塞米松组(C组)。以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C组大鼠激发前1h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5mg/kg。采用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及肺组织切片HE染色鉴定模型。结果:B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多于A组和C组(P〈0.01)。肺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B组大鼠支气管收缩,部分支气管上皮脱落,支气管及小血管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C组大鼠可见支气管周围有少许同样细胞浸润。A组大鼠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成功建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地塞米松可减轻哮喘反应。  相似文献   

7.
皮瓣外科在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供区损伤最小化、受区功能最大化。由于穿支皮瓣能最大限度满足上述条件,因此发展迅速。本文重点总结穿支皮瓣近年在基础与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基础研究方面包括:穿支皮瓣3D可视化研究、穿支体间choke vessels在体动态研究;临床应用方面包括:穿支血管的术前影像导航技术、带蒂穿支皮瓣、游离穿支皮瓣、自由穿支皮瓣、穿支微型皮瓣和特殊形式穿支皮瓣以及影响穿支皮瓣成活的血管因素等。  相似文献   

8.
地塞米松对大鼠肝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静  高毅  李冉冉  聂凯  杨爱国  汪爽  孙尔维  钟世镇 《广东医学》2005,26(12):1638-1639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肝脾等器官淋巴细胞的影响和对机体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每天腹腔注射地塞米松3 mg/(kg.d),3 d后称大鼠体重、脾湿重、肝湿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nnexin V/PI双染后脾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实验组体重、脾湿重明显减轻(P<0.001),肝重改变不明显(P=0.75),脾细胞的凋亡率为(34.9±5.8)%,较对照组的凋亡率(0.71±0.09)%显著高(P<0.01)。结论地塞米松促进大量淋巴细胞凋亡是其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1 材料和方法1 1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 健康Wistar大鼠 4 0只 ,雌雄各半 ,2 0 0~ 2 5 0g ,由沈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采用自身对照。Wistar大鼠用 1%戊巴比妥钠溶液 ,腹腔注射麻醉 ,并固定于恒温手术台上 ,动物俯卧 ;用硫化钠、滑石粉、面粉三者 1∶1∶1加水搅拌成糊状脱毛剂 ,将其涂于大鼠背部。脱毛后 ,皮肤常规消毒 ,用 1 5cm× 4 5cm的模板在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对称部位分别做一随意皮瓣 ,头侧端为蒂。术后第一天随机选择一侧皮瓣为实验组 ,皮下注射 0 5ml(6 6 7μg)NGF(购于大连司威特制药有限公司 ) ;另一侧为对照组 ,…  相似文献   

10.
苏瑞鉴 《医学综述》2009,15(4):557-559
穿支皮瓣临床应用已有10年历史,近年来,穿支皮瓣的报道亦逐渐增多,尤其是下肢穿支皮瓣。目前临床上常用下肢穿支皮瓣有5种,分别为:①臀上动脉穿支皮瓣;②臀下动脉穿支皮瓣;③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④腓动脉穿支皮瓣;⑤胫后动脉内侧皮穿支皮瓣。本文就常见下肢穿支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背阔肌穿支皮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背阔肌穿支皮瓣进行整复手术21例,其中面、颈部修复8例;胸前创面和腋窝软组织缺损3例;四肢创面修复10例。皮瓣游离过程中保留胸背神经和背阔肌不受影响,形成单纯的穿支皮瓣。本组病例皮瓣大小为6 cm×8 cm~15 cm×21 cm,其中带蒂移植3例,游离移植18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受区修复外形满意。供区背阔肌功能保留完整,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后外观均优于传统背阔肌皮瓣。结论背阔肌穿支皮瓣最大限度减少了供区的损伤;皮瓣较薄,克服了传统背阔肌肌皮瓣过分臃肿的缺点,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腓肠肌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游离联合应用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腓肠肌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治疗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11例22个联合应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预期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应用联合游离的皮瓣,有效解决了下肢软组织大面积缺损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游离胸脐皮瓣组)30例和观察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手部功能、感觉及治疗后1、3、10d的微循环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手功能优良率及感觉功能S3~S4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3、10d的微循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背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更为快速且有效地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蒂周围携带部分肌肉的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临床应用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11例,术前皮瓣设计时应用多普勒血流仪探测胸背动脉外侧支主要穿支血管在体表的分布并定位,术中分离穿支血管时周围携带宽3~5 cm肌肉,供区保留大部分背阔肌及胸背神经,即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植皮或拉拢缝合修复供区,其中同侧血管蒂邻近转移4例,游离移植7例.结果:11例中仅1例游离出现血管危象后坏死,余10例全部成活.皮瓣最大面积为22 cm×15 cm,最小为8 cm×5 cm.随访6~24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除足部切面修复者稍显臃肿外,余者外形满意.供区隐蔽,有明显瘢痕但无背阔肌功能障碍.结论:通过多普勒血流仪可指导术前胸背动脉穿支血管定位,胸背动脉的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穿支周围携带部分肌肉蒂的改良皮瓣切取较方便,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小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角叉菜胶诱发小鼠尾部血栓的模型,测量尾部血栓形成长度百分数、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数(PLT),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结果:高剂量地塞米松组与模型对照I组相比,尾部血栓形成长度百分数增加,RBC、MCH、HCT和PAI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或P<0.01);小剂量地塞米松组与模型对照Ⅱ组相比,尾部血栓形成长度百分数降低、PT延长、t-PA活性增加(P<0.05).结论:地塞米松在血栓形成机制中具有双重作用,即高剂量地塞米松使血栓形成加重主要与提高Hb、RBC使血液粘度比提高和PAI释放增加使纤溶系统被抑制有关;低剂量地塞米松具有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外源性凝血因子减少以及t-PA增加使纤溶系统活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对大鼠血像的影响,评价免疫抑制模型,为免疫抑制模型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值。方法:心脏穿刺采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检测。结果:免疫抑制组与对照组大鼠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七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EX诱导的免疫抑制引起白细胞系减少,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下降及有引起小细胞性贫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腹壁下动脉穿支横行下腹部皮瓣游离移植乳房再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下腹部横行腹直肌(TRAM)肌皮瓣的术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避免腹部并发症,扩大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TRAM瓣改进为保留腹直肌及其前鞘,分离出腹壁下动脉穿支横行下腹部皮瓣(DIEP),用于21例乳房再造。结果 20例双侧腹壁下动脉的双蒂穿支皮瓣病例全部成活;1例仅保留单侧穿支的皮瓣远端出现缺血现象。随访5月~3年,再造乳房外形满意,未见腹壁薄弱、腹疝等腹部并发症发生。下腹供区疤痕隐蔽,同时也达到了腹壁整形减肥的效果。结论 移植横行下腹部DIEP瓣再造乳房,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充足,血供丰富,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手术方法。DIEP瓣也能根据需要修复多种软组织缺损,因保留了腹直肌及其前鞘,对供区的创伤最小,对肥胖者还能起到腹壁整形的作用。该皮瓣的应用代表了整形外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防止皮瓣回缩变形及被咬坏,准确测量皮瓣成活面积。方法治疗组以数层纱布包裹皮瓣后,石膏环形固定,上界超过皮瓣远端1 cm,下界平皮瓣近端,皮瓣处置6~8层石膏,其余部分3~4层。对照组用布环形固定。结果石膏固定组皮瓣均未被咬坏,也无回缩变形,但对照组皮瓣大多被咬坏或出现明显回缩变形。结论石膏固定法是防止皮瓣被咬坏及回缩变形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