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1—2013-01,对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10例股骨干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采用闭合复位,50例采用切开复位。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闭合复位组获得平均14(6~20)个月随访,切开复位组获得平均16(8~22)个月随访。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分别为(84.170±15.228)min、(149.250±33.659)ml、(5.290±1.113)个月、(86.980±6.736)分,切开复位组分别为(84.940±15.745)min、(441.800±76.277)ml、(8.170±2.123)个月、(82.100±9.351)分;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切开复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出现股骨外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切开复位组术后6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0%。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时,闭合复位疗效优于开放复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ⅡB、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闭合组(39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切开组(40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3个月时Baumann角、提携角、肘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闭合组为(22.85±3.79)min,切开组为(34.22±2.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失血量:闭合组为(1.85±0.81)ml,切开组为(13.12±1.8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患儿均无骨折延迟愈合、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Baumann角、提携角、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ⅡB、Ⅲ型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相似,但闭合复位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并且不影响皮肤外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6):476-476
(以首字的汉语拼音字母为序,括号内为不宜用者)   A安装(按装)安排(按排)   B白细胞(白血球)瘢痕(疤痕)报道(报导)笔者(笔者)并(亻并,)部分(部份)闭合骨折(闭合性骨折)辨别(辩别)   C采用(扌采用)参与(参予)创伤(外伤)重叠(重迭)成分(成份)   D蛋白(旦白)锻炼(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的疗效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方法分析346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449髋的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闭合复位组(闭合组,209例,293髋)和切开复位组(切开组,137例,156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后6、12个月后的髋臼指数(AI)、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I D/W)以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6、12个月的AI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的AI D/W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切开组为34.6%(54髋),闭合组为12.9%(38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临床疗效均较理想,但闭合复位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种常见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86例GartlandⅡ、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n=44)、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n=74)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n=68)。记录3组患者骨折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Flynn标准评价3种方法治疗后患肢的功能,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并发症发生率: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显著低于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P0.001)。临床治疗优良率: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94.6%)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95.6%)明显高于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65.9%)(P0.001),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K(?)ntscher(1959)及B(?)hler(1965)利用电视X线机闭合打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以来,Clawson改进了闭合髓内针的扩髓及打针器械,使方法简单化.1981年以来我们用X线电视为指引,行闭合插入梅花型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36例,其中32例成功,初步观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Uncut-Roux-en-Y吻合方式顺序为:在距Treitz韧带约20 cm处的空肠对系膜缘侧打开0.5 cm切口,在残胃大弯侧残端打开0.5 cm切口,切口分别置入切割闭合器"分支"行侧侧吻合,共同开口再行切割闭合器闭合(胃肠吻合);距胃肠吻合口近端7~8 cm处及远端约30 cm处空肠对系膜缘处分别打开0.5 cm切口,分别置入切割闭合器"分支"行侧侧吻合,共同开口再行切割闭合器闭合(空肠侧侧吻合-Braun吻合);最后在距胃肠吻合口近端2~3 cm空肠处用no cut闭合器闭合的方法闭合输入袢空肠(输入袢阻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离转换障碍患者认知闭合需要与其疾病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改善其应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认知闭合需要量表和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217例分离转换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离转换障碍患者认知闭合需要总分215.54±22.56;疾病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得分18.23±2.60,屈服得分12.82±1.57,回避得分17.20±2.32;面对得分与认知闭合需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0.272~-0.499,均P0.01);屈服、回避得分与认知闭合需要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0.333~0.494,均P0.01)。认知闭合需要为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R2=0.238~0.297)。结论分离转换障碍患者认知闭合需要处于较高水平,影响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与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AO/OT 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10月采用PFNA治疗的55例AO/OT 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采用有限切开,29例采用闭合复位。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与闭合组相比,有限切开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显著增大,但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减少。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晚期并发症率,有限切开组为3.85%(1/26),闭合组为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限切开组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闭合组(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有限切开组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闭合组(P0.05)。影像方面,依据改良Baumgaertner骨折复位标准,有限切开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闭合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有限切开组的股骨颈干角和尖顶距均优于闭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PFNA治疗AO/OT 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更好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工闭合直肠远端在保肛手术中的价值.方法:比较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分别应用手工闭合直肠远端与直线缝合器闭合直肠远端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吻合口漏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切缘癌残留率、平均住院费用.结果:145例手工闭合直肠远端组(A组)平均手术时间2.5 h、平均出血量58 mL(10~300 mL)、吻合口漏发生率0%(0/145)、切口感染率(1/145)、切缘癌残留率0%(0/145)、平均住院费用12376元RMB.187例直线缝合器闭合直肠远端组(B组)平均手术时间2.3 h、平均出血量56 mL(10~300 mL)、吻合口漏发生率0%(0/187)、切口感染率(1/187)、切缘癌残留率0%(0/187)、平均住院费用14859元RMB.结论: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手工闭合直肠远端是安全的,能达到直线缝合器闭合直肠远端的效果,虽平均手术时间稍长,但明显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监测、配合介入治疗房缺(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诊断标准及适应证选择。方法 10例ASD女性患者,均为单一缺损,其中1例患自身免疫缺陷病,1例安置单腔永久起搏器。全部患者术前均作体表超声(TTE),术中用食管超声(TEE)监测引导介入治疗全过程。结果 10例患者应用AGA-Amplatzer闭合器闭合成功,其中2例采用特制带小孔Amplatzer闭合器,技术成功率达100%。闭合型号为24~40mm。10例无并发症,术后2~3天出院。结论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ASD合并PH是必不可少的,在介入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踝关节骨折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38例,其中接受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22例,设为闭合复位组;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16例,设为切开复位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闭合复位组患者术后优良率86.36%(19/22),并发症发生率9.09%(2/22);切开复位组术后优良率为75%(12/16),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3/16)。闭合复位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闭合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5-12诊治的16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9例(闭合复位组),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7例(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结果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闭合复位组,但住院时间长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均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钉道感染、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发生,仅闭合复位组1例出现肘内翻畸形。末次随访时,闭合复位组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首选治疗方法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但对于有明显血管神经损伤、闭合复位失败者则需要及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认知闭合需要与坚韧性人格的关系,为护士对患者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319例乳腺癌患者运用中文版认知闭合需要量表和坚韧人格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认知闭合需要得分为206.94±28.91,坚韧性人格得分为46.61±8.25;认知闭合需要和坚韧性人格呈显著负相关,认知闭合需要的决断性及对结构的需求能预测坚韧性人格(均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认知闭合需要程度较高,坚韧性程度较低,认知闭合需要能预测坚韧性人格。护士可针对乳腺癌患者的决断性与对结构的需求给予相应引导,以增强其坚韧性人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Ilizarov技术配合撬拨复位在治疗跟骨骨折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闭合组(23例)和切开组(21例)。在切开组中,SandersⅡ型14例,Ⅲ型6例,Ⅳ型1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而在闭合组中,SandersⅡ型11例,Ⅲ型7例,Ⅳ型5例,采用Ilizarov支架内固定配合撬拨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闭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7.25±5.47)min、(41.21±4.58)ml、(8.42±1.13)d,均明显低于切开组(分别为(61.82±8.25)min、(74.59±6.75)ml、(14.58±3.47)d,P0.05)。闭合组的Bohler角、轴位角以及足跟宽度分别为28.47°±2.41°、19.12°±3.28°、(33.21±3.21)mm,均小于切开组的31.35°±3.19°、22.07°±4.19°、(37.46±3.63)mm;闭合组Gissane角为131.55°±4.01°,明显大于切开组的126.28°±3.44°(P0.05),闭合组患者的跟骨长度为(62.87±5.49)mm,略小于切开组(63.03±5.57)mm,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切开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82.61%、76.19%,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闭合组未见明显并发症,切开组中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支架固定配合撬拨复位能够获得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较为接近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以及无需开刀进行复位的患者,可选择Ilizarov支架固定配合撬拨复位进行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足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躅趾骨外露创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u趾外伤后组织缺损常遗留难以直接缝合的创面,为闭合创面可选择趾(跖)骨缩短、交腿皮瓣、游离皮瓣移植等方法。我们应用足部岛状皮瓣,修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第一趾(跖)骨外露18例,闭合创面以保留第一趾(跖)长度,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13-01诊治的移位股骨颈骨折51例,32例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19例采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12~90个月,平均39个月。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中透视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移位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低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肱骨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优良率、Constant及Mayo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均为治疗肱骨骨折的有效方式,但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并发症发生率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28-2232
[目的]探讨开放与闭合复位是否会对儿童股骨颈骨折的延迟治疗结局产生不同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儿骨科接受治疗的47例超过36 h复位的股骨颈骨折患儿,其中男28例,女19例。根据Delbet分类,I型1例,II型30例,III型11例,IV型5例。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32例)和闭合组(15例)。随访采用Ratliff分级标准,并发症评估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内翻及骺板早闭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闭合组失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随访12~48个月,平均17个月。开放组9例发生股骨头坏死(28.12%),其中I型6例,II型2例,III型1例。2例(6.25%)患儿出现髋内翻,其中1例在术后20个月后行二次手术以纠正髋内翻畸形;1例(3.13%)发生骺板早闭。闭合组中发生股骨头坏死仅2例(13.33%),均为Ratliff股骨头坏死I型,未出现髋内翻等其他并发症。Ratliff评价标准,开放组优秀71.88%(23/32),良好28.12%(9/32);闭合组优秀80.00%(12/15),良好20.00%(3/1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和开放复位内固定对于延迟治疗的儿童股骨颈骨折都是有效的方法,但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少。股骨头坏死为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4-06—2016-03诊治的46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23例(皮肤牵张闭合器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23例(VSD组)。比较2组术后伤口感染例数、再次手术例数、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46例均获得1~3个月随访,未见伤口裂开或再次骨外露。VSD组2例在第1次手术后感染,皮肤牵张闭合器组1例术后出现感染,2组术后感染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P=0.550)。皮肤牵张闭合器组再次手术例数明显少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3,P=0.007)。皮肤牵张闭合器组伤口愈合时间较VS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1,P=0.010)。结论与VSD技术相比,应用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四肢创面更简单、方便,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瘢痕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