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州市2003-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3-2007年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广州市2003-2007年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22起群体性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共计病例934例,每起疫情的罹患率波动在0.88%~37.93%之间.10-12月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25∶ 1;发病年龄最小的5月龄,最大的91岁,10~39岁共发病572例,占总病例数的61.24%;13起疫情发生在学校,学生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58.78%.所有疫情均未找到明确的感染来源.22起疫情的病例均以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为主,儿童病例以呕吐为主,成人病例以腹泻为主.22起疫情共采集粪便标本219份,检出诺如病毒抗原81份,阳性率为36.99%,其余标本均未检测到诺如病毒抗原.结论 广州市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多发生在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单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2.
了解浙江省学校近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变化,为预防控制学校疾病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在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系统内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分析疫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传播途径和病毒基因型特征,并与2004-2010年浙江省及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1月-2015年1月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共20起,累计病例1 929例,年龄集中在15~19岁,发生场所以高中和小学居多.1 929例病例的男、女比例为1.13∶1.19起为基因GⅡ型感染,1起为基因GⅠ和GⅡ型混合感染.6起为饮用受污染的桶装水,6起为使用受污染的食堂餐具,3起为密切接触病例或接触病例呕吐物污染的物品,2起可能为食物污染,另有3起原因未明.结论 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大多经受污染的桶装水、食物或餐具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3—2007年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3—2007年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22起群体性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共计病例934例,每起疫情的罹患率波动在0.88%~37.93%之间。10—12月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25:1;发病年龄最小的5月龄,最大的91岁,10—39岁共发病572例,占总病例数的61.24%;13起疫情发生在学校,学生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58.78%。所有疫情均未找到明确的感染来源。22起疫情的病例均以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为主,儿童病例以呕吐为主,成人病例以腹泻为主。22起疫情共采集粪便标本219份,检出诺如病毒抗原81份,阳性率为36.99%,其余标本均未检测到诺如病毒抗原。结论广州市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多发生在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单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4.
宋灿磊  刘燕 《实用预防医学》2013,(11):1294-1296
目的 研究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疫情在国内的流行现状. 方法 运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在万方数据库、维普咨讯数据库、CNKI数据库、生物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国内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疫情的文献.结果 国内从2003年1月-2012年6月共发生83起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从地点分布来看,疫情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浙江省,其次是北京市、广西省;从季节分布来说,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每季度均有发生,但秋冬季高发(10、1、2月份);从发生场所来说,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水源性、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多为GⅡ.4型感染所致. 结论 学校等作为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场所,应加强诺如病毒防治知识培训,提高疫情报告敏感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浙江省2006-2007年暴发性病毒性胃肠炎中诺如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监测期间暴发性病毒性胃肠炎疫情患者的粪便标本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采用RT-PCR及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随机选掸部分阳性标本扩增部分多聚酶区和衣壳蛋白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合诺如病毒I(GI)、Ⅱ(GⅡ)基因型参考株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性胃肠炎共5起,发生时间均集中于9-12月,送检标本63份,诺如病毒检测阳性45份.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诺如病毒序列与诺如病毒GⅡ/4型参考株同源性最高,其中与北京2006年、荷兰2006年诺如病毒GⅡ/4型变异株最为接近,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7%和98.5%~99.0%.诺如病毒与北京、荷兰流行的GⅡ/4型变异株处于同一分支.结论 诺如病毒是浙江省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的重要病原体,流行时间集中于秋季,其流行株为GⅡ/4型变异病毒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疫情暴发的原因、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同类胃肠道暴发疫情提供依据和参考经验.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采集病例和对照肛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9年12月12~ 19日,累计搜索到185例病例,罹患率为3...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和分析广州市某所特殊教育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其传播途径和方式,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疫情特征、可疑传播途径,对人体及环境标本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5年3月10日22时开始至12日22时结束,共发生病例12例,罹患率为20.69%(12/58)。采集患者、厨工肛拭子或粪便、环境涂抹样等41份标本,其中11份(9例病例、1名厨工、4份厕所标本)检出诺如病毒GⅡ-2型。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2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暴发原因是学校厨工隐形感染而进行分餐和食品加工导致食品污染,以食源性传播为主,不排除存在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相似文献   

8.
2012年10月24日,江苏省某小学校医电话报告,该校一(3)班自10月22日以来十多名学生因出现呕吐缺课.为明确感染原因,确定影响范围,防止疫情扩大并制定有效控制措施,10月25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组成调查组介入开展调查与处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江苏省某小学教职员工和学生及学生家长.该小学为非寄宿学校,设有6个年级36个班级,共有在校学生1 789名,教职员工110人.学校为师生仅提供午餐,在校用餐学生1 400多名,饮水均为桶装水,每1~2 d更换1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一起幼儿园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了解其流行特征及因素,为今后制定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索病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可疑食物和部分病例标本进行诺如病毒(GⅠ型和GⅡ型)、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结果共发现临床诊断病例14例,均为幼儿,罹患率为7.25%(14/193)。所有病例均有呕吐症状,部分伴有腹痛、低热等症状。采集患儿肛拭子11份,呕吐物2份,经PCR检测,其中5份肛拭子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应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了解2016年成都市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成都市共监测到74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采用x2检验比较定性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疫情影响因素.结果 74起疫情共涉及病例779例,平均每起疫情涉及10.53例,持续38.08 h.发病高峰在11-12月,经济圈为一圈层地区的疫情数最多(共47起,涉及病例484例),托幼机构(54起)和小学(19起)是高发场所.首发病例呕吐在学校、疫情信息来源为其他途径、小学是疫情规模扩大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3.27,5.47,5.69,P值均<0.05),未发现与疫情持续时间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加大托幼机构和学校防控诺如的培训,提高教职工早期发现病例、及时有效处置呕吐物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学校健康教育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州2001-2005年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2001-2005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01-2005年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爆发疫情90起,发病6099例,死亡2例,罹患率为8.81%,病死率为0.03%。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83.33%),94.45%的爆发和97.41%的病例发生在农村;3月和10月为高发月份,7~9岁为高发年龄。结论特殊的环境、学生疫苗接种率低和疫情迟报是学校出现传染病爆发和疫情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3年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流行特征,加强该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2003年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3年10月~12月底,广州市共报告8起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疫情,共计病例396例,每起疫情均从部分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诺瓦克病毒核酸或抗原。结论 RT-PCR的阳性检出率大于ELISA法,粪便标本检出率高。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常引起暴发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3.
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基本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365起,发病18177例,无死亡,波及877961人;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5.21和7.67;12个月均有事件报告,3-5月和11-12月是高发季节。结论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市伤害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市7所医院2003-2007年因伤害住院的首诊病例共58 445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析儿童、成人和老年人伤害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该市5年间伤害住院共58 445例,男女分别占89.09%和10.91%;伤害住院患者0~14、15~29、30~44、45~59和≥60岁年龄段构成比分别为15.09%、27.81%、31.57%、13.61%和11.92%。损伤是伤害住院的主要类型,在儿童、成人和老年人3个年龄组均占首位;伤害住院外因中意外事故为首位。意外事故中,0~14岁儿童和≥60岁老年人均以跌落为主,分别占24.02%和55.08%;而15~59岁成人则以运输事故为主,占33.95%。儿童和老年人运输事故参与方式构成顺位一致,均以行人为首位,分别占43.41%和39.06%;成人以其他陆地交通工具为首位,占47.11%(χ2=332.80,P<0.001)。伤害住院损伤部位:0~14岁儿童以头部为主(62.77%),其次为肩臂手(12.89%);15~59岁成人也以头部为主,其次为腿部(16.17%)...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1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原因。方法采集病例粪便标本,直饮水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和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测序分析。结果 5份粪便标本中3份呈诺如病毒阳性,2份直饮水标本均呈诺如病毒阳性。3份病例粪便标本病毒株核苷酸序列一致,均为GⅡ-4型,提示病毒同源。结论对诺如病毒进行核酸检测,证实该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4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流行及毒株变异情况,分析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2007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371起,波及全市12个区(市),累计发病13 290例,罹患率介于0.40%~34.27%之间.疫情主要发生在3-6月(占92.45%),学校累计报告353起,占95.15%.371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中有223起(占60.11%)最终被确认为流感暴发,其中H3N2型138起(占61.88%).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562,P<0.01.结论 3-6月是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高发季节,以局部暴发为主要特征,流行毒株以H3N2型为主,学校是高发场所.加强疾病监测,落实防控措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早报告有利于疫情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piInfo和Excel软件分析某市1995-2004年AFP监测病例。结果1995-2004年该市共报告AFP病例223例,男、女比例为1.9:1,无明显地区差异。<15岁以下儿童报告发病率为1.31/10万,48h调查率为95.96,合格粪便采集率为92.83,7d送样率为93.27,合格随访率为90.13。结论该市1995-2004年连续13a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要求。今后仍须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高水平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计划免疫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学生抑郁症状变化趋势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关系,为制定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09年及2010年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南京市5所学校53个班级初一和高一年级2 20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2次问卷调查。基线调查2 160名中学生,1 a后随访调查2 118名中学生,随访率为98.1%。结果随访共检出抑郁症状学生974名,检出率为46.0%,其中轻、中、重度抑郁的比例分别为29.4%,13.4%和3.3%。父母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中学生SDS标准总分、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最高,且中度及重度抑郁症状所占比例也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均与中学生的抑郁症状呈负关联,仅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父母受教育程度尤其是父亲受教育程度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南昌市理工科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昌市理工科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昌市某大学理工科专业321名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亚健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亚健康症状检出率为75.1%,社会亚健康症状检出率最高。亚健康症状及其分项的发生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体型、独生子女及学生干部与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学习成绩、早餐习惯、锻炼时间、经济压力是亚健康症状及其分项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南昌市理工科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较高,不同特征、生活习惯、学业及经济等方面的压力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