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sELAM-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测定了69 例脑梗死患者血清sELAM-1的变化,并与23 例脑出血和20 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24 h 内血清sELAM-1 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和正常对照组(P< 0.01)。血清sELAM-1 水平在24h 至14 天(d)呈下降趋势。大梗死灶组血清sELAM-1 水平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灶组。脑梗死后并发感染者血清sELAM-1 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sELAM-1 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深入研究sELAM-1 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男性同性恋者血清中垂体性腺激素水平。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被动型同性恋组60 名、主动型同性恋组32 名和正常异性恋男性和女性对照组各30 名的血清中垂体性腺激素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 被动型同性恋组血清雄激素水平[(572 ±196)μg/ L] 低于主动型同性恋组[(752 ±352)μg/ L] 和男性对照组[(865 ±310)μg/ L] ;其雄激素与雌激素的比值(188 ±86)亦低于主动型同性恋组(241 ±125) 和男性对照组(267 ±143) ;性行为对男性同性恋者的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男性被动型同性恋者的性激素水平与主动型同性恋者和男性异性恋者存在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情感性精神障碍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关系。方法对26例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做了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T3树脂摄取比值(RUR)和游离甲状腺素指数(FT4I)的对照观察,其中躁狂发作19例,抑郁发作7例。同时以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应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躁狂和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治疗前后的T4(142±40和131±37mmol/L)、FT4I(10.6±3.4和10.5±3.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11±22,8.3±2.4mmol/L)。治疗前7例躁狂发作患者的T3(1.09±0.16mmol/L)低于正常组(2.0±0.5mmol/L);抑郁发作的T4(179±31mmol/L)、FT4I(12.5±4.5mmol/L)治疗前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后均恢复到正常范围,BRMS和HAMD评分也随之明显下降。结论提示某些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改变与症状的消长有关,甲状腺素异常是继发于情绪障碍,这种类型可能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具有某种生物学异常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测定了69例脑梗死患者血清sELAM-1的变化,并与23例脑出血和20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24h内血清sELAM-1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和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TNF,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08(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95例脑血管病患者起病<1周及≥4周的血清TNF、IL-8水平。结果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NF、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起病<1周者血清TNF、IL-8水平较≥起病4周者升高显著;起病≥4周者脑梗死组血清TNF、IL-8和脑出血组TNF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出血组IL-8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IL-8、TNF水平的动态监测对脑血管疾病(CVD)发生、发展及其预后判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增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并与3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及2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TNF水平明显增高,脑梗塞组TNF为7.19±1.67ng/ml,脑动脉硬化组为2.30±1.06ng/ml,正常对照组为1.41±0.23ng/ml。脑梗塞组与脑动脉硬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重型脑梗塞患者血清TNF含量亦较轻型患者显著增高。重型TNF含量为11.32±1.43ng/ml,轻型为6.90±1.50ng/ml(P<0.05)。提示TNF参与脑梗塞的发生、发展全过程,脑梗塞患者血清TNF含量测定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治疗及预后的一项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脑梗死患者106例、脑出血患者65例和非脑血管病患者83例;脑梗死组又分为初发和复发,<60和≥60岁、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亚组。用比色法测定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老年脑梗死组TC、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脑梗死组TC、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出血患者血脂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组血清TC、TG和LDL-C均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结论:血清TC、LDL-C主要与复发性脑梗死有关,而TC、TG主要与老年脑梗死发生有关;血清TC、TG和LDL-C升高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血清儿茶酚胺类递质的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可能的精神生化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经哌醋甲酯治疗后的64例ADHD男性患儿和30名正常男性儿童的血清儿茶酚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水平。结果ADHD患儿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和NE/3-甲氧-4-羟苯乙二醇(MHPG)比值(27±18)低于正常儿童(152±57),血清高香草酸水平(3.9±2.9μg/L)高于正常儿童(0.8±0.3μg/L);经哌醋甲酯治疗有效者血清MHPG水平(13±10μg/L)高于无效者(8±5μg/L);智力发育不平衡组血清NE水平(84±43μg/L)低于智力发育平衡组(89±58μg/L);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将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ADHD患儿血清NE水平(82±45μg/L)明显低于轻度(105±59μg/L)。结论ADHD可能是多巴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两种递质系统失调或失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管病时心肌酶谱的变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时心肌酶的变化。方法 对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6例健康查体者静 脉血清GOT、LDH、CK、α-HBDH于发病3天内进行检测。结果 血清GOT、LDH、CK、α-HBDH水平急性脑血管 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患者之间心肌酶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有意识障碍 与无意识障碍患者血清GOT、LDH、α-HBDH有显著性差异(P<0.05),CK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患者有心肌酶谱的变化,其程度与病变范围及意识障碍程度相一致,与病变的性质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变形能力、粘附功能和白细胞粘附分子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检测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病3、7、15天)和恢复期(21、30天)、42例脑出血患者和60名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滤过指数(LFI)、白细胞粘附率(LAR)、白细胞CD18表达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LFI、LAR、CD18表达和sICAM1浓度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和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脑梗死患者恢复期LFI、LAR、CD18表达和sICAM1浓度明显低于急性期。随着病情好转,LFI、LAR、CD18表达和sICAM1浓度逐渐降低,第3、7、15、21、30天各指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有并发症者各指标变化较无并发症者更明显。急性脑梗死患者LFI、LAR与CD18表达和sICAM1浓度呈正相关。LFI与LAR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粘附功能和CD18表达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增高,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患者周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sIL—2R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脑出血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中21例脑出血患者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sIL-2R水平进行了复查。结果:脑出血急性期外周血CD3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CD4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情重者、预后差者周围血CD3数量明显少于病情轻者、预后好者,CD8数量明显多于病情轻者、预后好者,CD4/CD8比值显著低于病情轻重、预后好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病情轻重、预后好者;脑出血组恢复期与急性期比较,周围血CD3数量明显增多,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果糖胺测定对判断急性脑血管病血糖增高原因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4例血糖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果糖胺测定。其中糖尿病继发脑血管病13例,果糖胺水平4.72±1.36mmol/L,与正常对照组(果糖胺1.67±0.43mmol/L)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无糖尿病脑血管病21例,果糖胺水平2.03±0.47m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的果糖胺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果糖胺测定可对急性脑血管病血糖增高的原因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3例儿童多动综合征患者的血浆生长抑索(SS)和β-内啡肽(β-E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病例组血浆SS含量(8.72±1.44ng/L)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对照组(n=32,SS=36.95±4.31ng/L),血浆β-EP含量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表明低血浆SS含量可能与儿童多动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反复发作抑郁症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 按性别、年龄1∶1 匹配选取序贯就诊的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各28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清 T3 、 T4 、r T3 和 T S H 浓度。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后血 T4 水平(1354 ±22 .0) μg/ L和(1131 ±20 .3)μg/ L ,明显高于对照组(1039 ±10 .3)μg/ L ,治疗后 T4 明显下降;治疗前 T4 与 H A M D 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 = 041 , P<005) 。结论 反复发作抑郁症 T4 升高继发于情绪障碍,治疗前血清 T4 水平能预测患者的抑郁严重度。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与感染(附118例报告)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探讨感染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收集118 例脑血管病( 年龄> 45 岁) 尸检病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对脑梗死与脑出血起病前后的感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脑梗死组有感染的患者(48/61 ,787 % ) 比脑出血组(24/57 ,421 % ) 显著增多( P< 0 .01) ,两组都以起病后合并感染者居多,但脑梗死组起病前1 周有感染者占25 % ,比脑出血的125 % 多1 倍。②感染以细菌性感染为主,肺炎居首位(736 % ) ,菌血症与腹泻次之,各占83 % 与69 % 。③脑梗死组有感染的比无感染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值明显增多( P< 001) 。④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部位与感染的发生无相关性( P> 005) 。结论 脑梗死患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患者起病前的近期感染可能成为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脑血管病患者起病后合并感染是其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学方法检测了30例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6水平,结果表明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6检出率及水平明显高于非炎症性神经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14例血清和脑脊液均可检出IL-6的GBS患者中,血清IL-6水平与脑脊液中IL-6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血清IL-6检测阳性的GBS患者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M、IgA)明显高于血清IL-6检测阴性的GBS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血清IL-6检测阴性的GBS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提示IL-6与GBS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院自1997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DM)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46例,就自血光量子疗法(UBI)在其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组46例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48-70岁,平均52.7岁,糖尿病病史最长者13年,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3.8年。入院血糖水平测定>14mmol/L者12例,介于10-14mmol/L者21例,<10mmol/L者13例,平均血糖水平14.8mmol/L。轻型14例,中型22例,重型10例。对照组48例中,男22例,女2…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测定45例ICVD患者(观察组)及20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IL-8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发病1周内血清IL-8水平较发病1周后血清IL-8水平高(P〈0.05);大面积脑梗死者较小面积脑梗死者高(P〈0.05)。结论 IL-8的变化与脑缺血的病程及缺血面积大小有关,与前者呈负相关,与后者呈正相关。脑缺血损伤引起IL-8的表达,而IL-8水平的升高又加重脑损伤的程序。  相似文献   

19.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86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脑梗塞和脑出血急性期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sIL-2R水平变化既与出血量、梗塞体积密切相关,也与ACVD预后密切相关;动态观察显示恢复期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低于急性期患者,但仍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果提示急性期及恢复期的ACVD患者T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检测sIL-2R对判断ACVD病情、推测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梗死面积及出血量不同的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6例急性CVD患者进行血浆D-D含量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1)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大量及小量脑出血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脑梗死组血浆D-D含量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3)大量脑出血与小量脑出血组、脑梗死与大量脑出血之间血浆D-D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小时脑出血患者血浆D-D含量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结论 D-D可作为急性CVD一个比较特异的指标,对临床鉴别小量出血与腔隙性脑梗死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