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丸为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具有杀虫消积的功能。常用于治疗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近年在药品质量调查中发现不少中药房(店),配方时将雷丸饮片与它药合包,交患者煎服,加工炮制时用高温烘  相似文献   

2.
<正> 雷丸为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具有杀虫消积的功能。常用于治疗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近年在药品质量调查中发现不少中药房(店),配方时将雷丸饮片与它药合包,交患者煎服,加工炮制时用高温烘  相似文献   

3.
<正>雷丸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始载于《本经》,曰:“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现代主要用于虫积腹痛,用于治疗绦虫及钩虫病,以驱绦虫为主。笔者在基层工作数年,时有发现一些基层医师用本品治疗绦虫病,入汤剂煎服或者入散剂冲服,是不妥当的用法,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4.
雷丸粉不宜用开水调服崔双荣,吕建国雷丸为驱虫要药,《神农本草经》记载其杀三虫。临床多用于涤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等。其所含有效成分雷丸素(elementofmylittalapidescens),能分解虫体蛋白质,而达到破坏涤虫节片的目的,可是雷丸素不...  相似文献   

5.
<正>雷丸又名雷矢、雷实,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春、秋、冬季皆可采收,但以秋季采收的为多。选枝叶枯黄的病竹,挖取根部菌核,采到后洗净、晒干即可入药。雷丸性寒,味苦,有小毒,入胃、大肠经,具有消积、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虫积腹痛、疳积、风痫等症。市场上有用马钱科植物吕宋果的种子冒充雷丸,使用时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6.
雷丸驱虫不宜入煎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丸为白多孔菌科真菌雷丸OmphalialapidescensSchroet.的干燥菌核。其功效是杀虫消积,主要用于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雷丸作为驱虫药一般不入煎剂,宜入丸、散。用以驱杀绦虫则用冷开水调,饭后服粉剂效果佳。而有些基层医师根据传统的用法,在处方中加雷丸入汤剂煎服用于杀虫。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用法,应予纠正。根据雷丸的有效成分分析: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称为雷丸素,含量约3%,为驱绦虫的有效成分。其驱绦虫的作用不是麻痹虫体而是由于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而致虫节破坏所致。然而这种蛋白酶加热至60℃左右时即可…  相似文献   

7.
郭炜 《辽宁中医杂志》2014,(9):1866-1867
雷丸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本品能杀虫消积,可用于治疗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诸证,为历代医家所喜用。近年来,药理研究证实雷丸具有抗炎、抑制肿瘤等方面作用,引起医者的重视。为充分发挥雷丸的临床疗效,本文对其古今临床应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驱绦饮治验     
<正> 方药组成及服法:槟榔片100—150克苦楝皮榧子雷丸(捣后下)鹤虱各10—15克炒大黄5—10克水煎取药液100毫升,空腹一次服。服药时间在早晨4—5时,2—3小时后方可进食,一般服后4—9小时内即能排出虫体,排虫时不要拉扯虫体,以防拉断,最好将排出的虫体放入温水盆内,待缓缓排出。病案举例:姜某,男,15岁,学生。平时能食,喜食肉类,但日渐面黄肌瘦,有时轻度腹痛,便秘或泄泻,四肢乏力,舌干口燥,经某医院诊为消化不  相似文献   

9.
虫类药物种类繁多,其运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故常为古今医家所沿用。为更好地发挥虫类药物的临床药效,除辨证准确、配伍精当外,还应对其剂量及禁忌有所了解。现将常用虫类药物的用量及禁忌,按类别分述如下。一、昆虫类药物 1:蜣螂虫:属金龟子科,性寒,味咸,入肝、胃、大肠三经。汤剂一般用5~10克,丸、散剂用1~2克。凡无瘀滞者及孕妇忌用。 2.虻虫:属虻科,性凉,味苦,有毒,入肝经。汤剂一般用1.5~3克,丸、散剂用0.03~0.06克。孕妇忌用。  相似文献   

10.
驱绦经验     
绦虫病为猪绦虫或牛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所引起的疾病,近年来应用南瓜子和槟榔治疗颇有效,但门诊不少病人,因用之不当,未能驱虫,我们在门诊、病房成功驱虫数例,今将驱绦方法简介如下:药物:南瓜子120克去皮净仁槟榔120克文火煎液200~300毫升雷丸粉1.5克用法:晨起空腹冲服雷丸粉1.5克,将南瓜子仁顿服,服药后两小时,再服槟榔煎剂。  相似文献   

11.
牙宣治验     
笔者用三因安肾丸内服,牢牙散外用治愈牙宣2例,介绍如下: 一、方药及用法三因安肾丸:补骨脂(炒)、胡芦巴(炒)、小茴香(炒)、川楝子(炒)、续断(炒)各90克,山药、白茯苓、杏仁(炒)、桃仁(炒)各6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服一丸,淡盐汤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年采用验方治疗绦虫症,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雷丸9克,研粉,白水送服,30分钟后,再用槟榔50克,川军、木香各10克煎汤服下。如服后,虫头部未下者,可在半月后再如上法服一次即效。  相似文献   

13.
雷丸粉用开水调服欠妥崔双荣,吕建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750021)雷丸为驱虫要药,其所含有效成分雷丸素,能分解虫体蛋白质,而达到驱虫目的。雷丸素是一种蛋白酶,此酶受热60℃左右,就被破坏而失效。因此,雷丸从采挖后的干燥到炮制均忌高温烘烤或蒸煮。临床应用时亦避免直接入煎、而入丸散。可中国药典1990年版载:雷丸粉用开水调服。此用法是错误的。开水温度一般在90℃左右,雷丸粉遇此高热,还能保存药效吗?因此,雷丸粉的?...  相似文献   

14.
慈城永明寺前姚姓女,已婚,月经愆期两月未行,病胸脘剧痛,呕吐,汤药不纳,已有多日,每日赖注射麻醉剂止痛,人极疲瘦,不能起床。乃邀范氏来慈诊治。范诊后,处方乌梅安胃丸五钱(15克)捣碎,入白蜜二匙,用滚开水冲泡,连渣服下;病者服后即感觉舒适,不再呕吐;乃续拟大半夏汤:姜制半夏四钱(12克),吉林人参二钱(6克),白蜜一两(30克)。二剂后,痛止,能饮薄粥。复诊,脉滑,诊断为早娠有喜,前为药误所致。处方:当归、茯苓、泽泻、白术各三钱(9克),白芍药五钱(15克),川芎一钱(3克)。服后,胃纳增强,病愈,体渐复健,足月产下一子。按乌梅安胃丸捣和白蜜,开水泡…  相似文献   

15.
大黄(庶虫)虫丸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四氯化碳、乙醇综合法造成大白鼠慢性肝损伤,分组观察大黄(庶虫)虫丸的影响。结果给药组 LDH_5和 SGPT 降低,血清蛋白回升,γ-球蛋白下降,肝胶原明显减少,病理改变减轻,提示大黄(庶虫)虫丸对慢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用四氯化碳造成急性肝损伤,分组观察,结果表明大黄(庶虫)虫丸对急性肝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驱绦汤治验     
驱绦汤系我父所传验方。自72年以来,用此方治疗绦虫患者数例,收效佳良。今将此方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石榴根120克雷丸9克榔片30克大黄9克煎服法:以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小孩减半),空腹顿服,服药四小时后,虫体随大便排出。若只排出虫的下半部,再服药可排出其上半部。注意事项:服药后有轻度的呃逆,不必治疗可自愈,勿服油腻、甘之物。妊娠禁服。绦虫病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证状,仅有些腹部不适,腹泻或便秘,消瘦、轻度贫血,大便排出片段白色扁平体节,或验大便获绦虫卵者。  相似文献   

17.
大黄(庶虫)虫丸治疗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活血化瘀药治疗CRF的机理,以大黄(庶虫)虫丸为治疗药物;用5/6肾切除大白鼠慢性肾功能衰竭为模型,从生化、病理及残留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mRNA的表达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动物:SD系雄性大鼠50只,体重200±37.5g第四军医大学试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用药物:大黄(庶虫)虫丸(Rhubald-Eupolyphaga pill):3g/丸,陕西西安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西藏工作十余年,对藏族同胞的多发病——绦虫病(牛肉绦虫),曾作过临床观察和研究,终于在叶桔泉编著的《实用经效单方》中找列雷丸粉内服这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按叶氏雷丸粉的用量为每服20克,1日3次,连服3天。因如法使用后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反应,我们结合藏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加以改进,即将雷丸粉按上述剂量加入适量的糌粑(即元麦炒熟后磨成的粉末)、少许白糖,空腹服,1日3次,连服3天(后减为2天);同时,不必服泻药。改逃后无特殊气味,服后无任何不适,颇受患者欢迎。通过数百例的治疗,部分患者药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观察含药血清对培养5~7 d鸡胚CAM血管生成的影响,并与生理盐水及正常血清组对照。结果: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可抑制CAM血管的生成,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大黄虫丸含药血清组的血管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大黄虫丸具有抑制CAM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黄(庶虫)虫丸对非胰岛素依赖型Ⅳ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纤维蛋白原(Fbg)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Ⅳ期DN患者60例,用自动凝血机检测vWF:Ag、Fbg的变化,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大黄(庶虫)虫丸,对照组用潘生丁干预治疗,观察大黄(庶虫)虫丸对Ⅳ期DN患者vWF:Ag、Fbg的影响。结果:Ⅳ期DN患者血vWF:Ag、Fbg含量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用大黄(庶虫)虫丸治疗后,vWF:Ag、Fbg浓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明显优于潘生丁组。结论:大黄(庶虫)虫丸能显著降低Ⅳ期DN患者血vWF:Ag、Fbg含量,改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