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是指继发于肾动脉狭窄而导致血压升高的一组疾病,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可治愈性疾病。肾动脉狭窄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通常认为一侧或双侧肾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狭窄达到或超过50%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行PTRAS术老年患者(年龄≥65岁)28例,分析手术前后血压、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28例患者血压明显降低,术前为(160±24)/(80±11)mm Hg,术后(128±12)/(67±9)mm Hg(P<0.01),术后12个月血压水平仍明显低于术前(P< 0.01)。术后口服降压药物的种类也明显减少,分别为(2.7±1.0)种和(1.9±0.9)种,但术后12个月以后用药种类开始逐渐增加。术后12个月时,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术后24个月时,随访11例,4例(36.4%)患者出现肾功能减退;术后肾动脉再狭窄率为25.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出现肾功能恶化与术前合并3期以上慢性肾脏病有关(P<0.05,OR=5.97);术后发生再狭窄与合并糖尿病有关(P<0.05,OR=36.4)。结论PTRAS术可在24个月内明显降低老年ARAS患者的血压,可在12个月内维持患者肾功能的稳定,老年PTRAS患者术后肾动脉再狭窄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动脉重度狭窄患者84例,根据是否行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分为支架组34例和药物组50例,分别接受支架置入术和单纯降压药物治疗。采用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肾动脉CT造影检测肾动脉狭窄率。随访5年,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肾动脉狭窄进展情况。结果 支架组治疗后肾动脉残余狭窄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2.6)%vs(75.2±4.5)%,P<0.01]。随访5年,支架组全因病死率明显低于药物组(8.8%vs 12.0%,P<0.05),在存活患者中,支架组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6.5%vs 15.9%,P=0.043);药物组用药种类、收缩压、舒张压、肾动脉狭窄率、肌酐及新发肾动脉狭窄比例明显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对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是引起老年患者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65岁以上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的患者。当临床出现急进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及无法解释的肾脏萎缩、难治性肺水肿时高度提示肾动脉狭窄的可能。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螺旋CT血管造影和肾动脉造影是主要的检查方法。除药物治疗外,也可采取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肾动脉支架置人治疗老年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8年4月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非随机研究,连续14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严重狭窄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106例,女性41例,肾动脉狭窄直径≥65%,因严重高血压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而进行肾动脉支架术,随诊6~66个月,观察手术对患者肾功能、血压、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147例患者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均成功.与术前基线值比较,血压随访时显著下降(P<0.01),并且服药种数减少(P<0.01).血清肌酐在6~48个月随访时下降(P<0.05),54~6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素在6~24个月随访时下降(P<0.05),30~6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操作相关并发症共7例(4.8%).失访1 7例(11.6%),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8例(12.2%),包括肾脏事件4例(2.7%)、心肌梗死4例(2.7%)、脑卒中2例(1.4%)和心脑血管死亡8例(5.4%).术后第1、2、3、4、5年的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91.0%(121/133)、90.2%(83/92)、78.5%(51/65)、73.8%(31/42)、54.8%(17/31),生存率分别为94.0%(125/133)、90.2%(83/92)、84.6%(55/65)、73.8%(31/42)、61.3%(19/31).结论 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严重狭窄有较高的安全性、中远期降血压和稳定肾功能获益.表明肾动脉支架术有可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常发生于老年人,ARAS可以引起两种非常重要的疾病,即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ARAS和高血压、缺血性肾病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1)ARAS可能单独发生,此种情况称为孤立性解剖性ARAS;(2)ARAS亦可诱发高血压或使原有高血压加重;(3)ARAS可引起缺血性肾病;(4)ARAS可同时引起诱发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终末期肾病可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10%~40%。纠正ARAS后,部分病例不仅能纠正高血压,而且能保护受损的肾功能,使ARAS成为少有的老年人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可治性病因之一,因此,对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肾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局限于肾动脉者约占 15 %~ 2 0 % ,而更多的是伴随冠心病发生 ,因而临床症状隐匿 ,常被漏诊或误诊。Harding等[1] 对 130 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同时进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发现 ,95 %患者肾动脉正常 ,在 6 6 3%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中有30 %合并肾血管病 ,狭窄达到或超过 5 0 %占 15 % ,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病在临床上十分普遍。不少患者到了肾动脉狭窄 (ARAS)的阶段 ,临床出现顽固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后才就诊 ,预后往往较差。因此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ARAS就更加重要。本文就…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早期发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的必要性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共 4 91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非选择性或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并对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评价 ,筛选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为2 0 % ,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2 .6 % )。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 ,P <0 .0 0 1、P =0 .0 0 3) ,是其早期发现的指标。对怀疑有冠心病的患者 ,在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0.
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动脉狭窄初步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Jiang X  Ming G  Wu H  Wang L  Wang J  Zheng D  Liu G  Liu L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2):82-85
目的 评估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30例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因严重高血压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而进行了肾动脉支架置放术(PTRAS),并随诊3个月,观察手术对患者血压、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30例患者中,PTRAS成功29例(96.7%);至3个月随诊时,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01),收缩压从173.5mmHg(1mmHg=0.133kPa)降至135.8mmHg,舒张压从95.8mmHg降至75.6mmHg,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明显减少(从平均2.5种减至1.5种,P<0.001);其中5例(16.7%)治愈,22例(73.3%)改善,3例(10%)无效;血肌酐2例(6.7%)轻度下降,28例(93.3%)无变化。结论 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肾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肾动脉狭窄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肾动脉支架进行血管腔内治疗。术后1,3,6及12个月定期复查血清肌酐水平。结果:共入选26例患者进行了肾动脉支架治疗,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2±14)岁,术前肾血清肌酐水平为(151.58±11.86)umol/L,术后1个月血肌酐水平为(149.96±16.39)umol/L,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术后3,6及12个月肌酐分别为〔(140.38±27.07)umol/L,P=0.02〕,〔(137.15±30.73)umol/L,P=0.005〕,〔(135.38±33.37)umol/L,P=0.005〕,均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可改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肾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对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做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68例伴有肾动脉显著狭窄(管腔狭窄≥70%)的患者入选本研究。进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和至少6个月的临床随访,比较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术患者术前及随访期6个月时血清肌酐(SCr)和血压变化。结果68例肾动脉狭窄患者(70处病变)均成功进行了经皮介入治疗,置入肾动脉支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比较,平均SCr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肾功能异常的17例患者,肾功能好转8例(47.1%)、无变化7例(41.2%)、恶化2例(11.7%)。51例术前肾功能正常的患者,SCr仍在正常范围。经皮肾动脉支架术后,平均血压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141.4±10.3/80.1±11.3)mmHg,与基础测值比较,P〈0.01]。术后6个月,9例不用药物治疗血压保持正常,48例抗高血压用药减少[术前(3.2±1.5)种,术后(2.1±1.1)种,P〈0.01],血压控制良好(〈140/90mmHg)。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肾动脉介入治疗术,手术成功率高,对患者肾功能及控制血压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及支架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可能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72例患者接受肾动脉造影后诊断肾动脉狭窄性疾病,造影同时或择期行PTRA和(或)支架术.观察术前、后血管直径和血流的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门诊记录病情变化,包括临床症状、血压和肾功能,术后6个月行肾动脉造影复查肾动脉再狭窄情况.高血压者术前、后应用相同的降压药物,肾功能变化通过血清肌酐值来评价.结果血管造影示72例中60例为单侧血管病变,12例为双侧肾动脉病变,共84处病变.病变狭窄程度为60%~95%,平均狭窄程度为(78.8±10.3)%.狭窄位于肾血管开口部76处(占90.4%),非开口部6处(占7.9%),肾动脉分支血管2处(占2.3%).其中,68例接受支架术,共置入78枚支架,单纯行PTRA 4例,手术即刻成功率100%.血管内径由术前平均(1.7±0.6)mm(0.8~2.6mm)增至(6.3±1.4)mm(4.0~8.0mm).术前肾功能不全者17例,术前、术后比较肾功能改善者达70.6%.该组高血压者66例,血压好转或治愈率65.2%.围术期肾周围血肿1例,股动脉拔管时出现迷走反射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PTRA和(或)支架术是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及支架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6例经肾动脉造影确诊的肾动脉狭窄患者,造影同时或择期行PTRA和(或)支架术。观察术前、术后血管直径的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高血压者术前、术后应用降血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及肾功能变化,并进行3~20个月随访。结果26例肾动脉狭窄均为单侧肾动脉狭窄,病变狭窄程度为70%~99%,平均狭窄程度为(86.4±11.2)%。狭窄病变位于肾动脉开口部18例(69%),非开口部8例(31%)。4例患者存在对侧肾脏萎缩和肾动脉直径细小。26例患者均置入支架,共置入26枚支架,直接支架术15例,同时进行PTRA11例,手术即刻成功率100%。血管内径由术前平均(1.6±0.7)mm(0.7~2.7mm)增至(5.2±1.4)mm(4.0~7.0mm)。术前肾功能不全者2例,术后肾功能均有改善。高血压患者26例,术后血压好转和治愈20例(76.9%)。围术期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PTRA和(或)支架术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62例临床诊断或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后行常规肾动脉造影,同时调查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血肌酐水平与肾动脉狭窄(RAS)的关系。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46例冠心病患者中,RAS的发生率为34.8%,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者的6.3%(5/16),P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支架置入术联合自体肾移植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双侧肾动脉显著狭窄,左肾动脉起始部70%~80%狭窄,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右肾动脉起始部90%狭窄,因狭窄部紧靠右肾动脉起始部,而且伴有显著的狭窄后扩张,故未行PTRAS,而采用自体肾移植术。结果:经左肾动脉行支架置入术后,血压控制仍不满意,继而行右侧自体肾移植术,术后停服所有降压药物,血压能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在双侧肾动脉显著狭窄时,采用支架置入术联合自体肾移植术是合理及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静脉肾素活性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静脉肾素活性变化及其和介入治疗后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单侧肾动脉明显狭窄(管腔狭窄≥70%)患者肾动脉支架置入前双侧肾静脉和外周静脉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分析其与肾动脉狭窄及支架术后血压变化的关系。结果同时伴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成功接受冠状动脉及肾动脉血运重建术。狭窄侧肾静脉肾素平均活性明显高于对侧[狭窄侧(1.44±1.73)ng·ml-1·h-1和对照侧(1.27±1.57)ng·ml-1·h-1,P=0.04],14例(28%)狭窄侧与对侧肾素活性比值≥1.5(肾血管性高血压组)。平均随访(12±9)个月,9例术后血压转为正常,其中肾血管性高血压组7例[50%,与对照组2例(6%)比较,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肾素活性比值≥1·5与肾动脉支架术后高血压治愈相关(风险比值OR=3.15,95%CI为1.49~5.97,P=0.02)。结论约三分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狭窄侧肾静脉肾素分泌显著增加(≥对侧1.5倍),这些患者中半数高血压在肾动脉支架术后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