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肝癌(肝癌组)、30例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肝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以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组,结果肝癌组EGF和EGFR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均〈0.01。认为EGF和EGFR在原发性肝癌中呈过表达,是其发生、发展和转移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中愈疡片对乙酸诱导胃溃疡大鼠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和胃溃疡边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分别予健中愈疡片、雷尼替丁和0.85%氯化钠液治疗14d,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EG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溃疡边缘EGFR表达。[结果]造模3d时,胃溃疡模型组大鼠的血清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胃溃疡边缘EGFR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治疗14d后,与雷尼替丁组和0.85%氯化钠液组比较,健中愈疡片组的血清EGF水平显著减少(P〈0.01),而胃溃疡边缘EGFR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血清EGF水平可以作为反映胃肠黏膜完整性的一个监控指标,健中愈疡片能够减少血清EGF水平和增加胃溃疡边缘EGFR表达,这可能是其加速乙酸诱导胃溃疡愈合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雌二醇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肝癌组织雌二醇(E2)及其受体(ER)表达,探讨雌二醇及其受体与肝癌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肝癌、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织E2和ER表达.以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组,分析E2和ER与肝癌的关系和意义。结果肝癌组、肝硬化组及对照组E2阳性率分别为62.5%、56.7%、10.0%,肝癌组和肝硬化组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肝癌组与肝硬化组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肝癌组ER阳性率(43.8%)与肝硬化组ER阳性率(63.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0%,P〈0.05)。结论肝癌及肝硬化存在E2、ER高表达。在肝硬化期就已存在E2、ER含量增多,在肝硬化向肝癌的转变过程中,E2、ER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E2、ER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23例胃癌切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GF、EGFR与PCNA.组织学分型,乳头状腺癌3例,管状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14例.对EGFR阳性胃癌以镜面切片染色法,计算出EGFR阳性癌细胞以及EGFR阴性癌细胞PCNA数.资料以studentt测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EGF阳性胃癌14例(60.9%),EGFR阳性胃癌5例(21.7%),EGF与EGFR同为阳性胃癌3例(13%).EGFR阳性胃癌细胞PCNA阳性率为49.95%±20.30%,EGFR阴性胃癌18例细胞PCNA阳性率为28.48%±18.18%,EGF与EGFR同为阴性7例,PCNA阳性率为18.82%±14.24%,差异性有显著意义(P<0.05).5例EGFR阳性胃癌镜面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GFR阳性癌细胞与EGFR阴性癌细胞PCNA阳性率分别为49.95%±20.30%与39.68%±17.88%.5例EGFR阳性胃癌和3例EGFR与EGF同为阳性胃癌中,全部为低分化型腺癌,且均有静脉浸润.结论EGFR阳性胃癌细胞PCNA高表达表明,EGFR与EGF配体结合可促进癌细胞异常分裂增殖.EGFR与EGF表达与肿瘤高浸润性低分化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胃癌患者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胃癌进行研究。结果:EGF和EGFR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均为20%(2/10),在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2.5%(25/40)和60%(24/40),进展期胃癌EGF和EGFR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有转移组的EGF及EGFR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EGF及EGFR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结论:EGF及EGFR阳性的肿瘤可能具有更强的浸润与转移能力,检测EGF和EGFR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  相似文献   

6.
萎缩性胃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通过对萎缩性胃炎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测定,探讨EGFR对萎缩性胃炎转归影响作用。方法应用EGFR单抗免疫组化ABC技术和放射免疫法对50例萎缩性胃炎和25例胃癌及19例“正常”胃粘膜组织EGFR和血清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萎缩性胃炎EGFR表达的阳性率为60%,血清EGF水平平均3.54土1.47ug/L,较“正常”组(11%和1.77土0.60μg/L)明显增高,与胃癌(73%,3.72士1.84μg/L)十分接近。伴有Ⅱb型肠化者EGF水平更高。并发现EGF的高水平与EGFR高表达具有一致性。结论萎缩性胃炎体内有高水平EGF和EGFR表达。对目前使用促EGF药物治疗萎缩性胃炎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7.
PTEN和EGFR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类似物(PTE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脑胶质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0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胶质瘤组)和10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PTEN和EGF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胶质瘤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低分化者显著低于高分化者(P均〈0.05);胶质瘤组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低分化者〉高分化者〉对照组(P均〈0.05)。结论 PTEN及EGFR均与胶质瘤发生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两者表达情况可为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善胃系列方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善胃系列方对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逆转胃癌前期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154例胃癌前期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6例,口服善胃系列方中药,根据辨证分型又分为3组:血瘀热毒型(善胃Ⅰ号方)组34例,阴虚有热型(善胃Ⅱ号方)组43例,气阴两虚型(善胃Ⅲ号方)组29例;对照组48例,口服猴头菌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镜所见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6%,显效率为45.28%;对照组分别为29.17%及6.2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胃癌前病变患者胃黏膜的EGF、EGFR、TGF-α的表达水平较高,善胃系列方均可降低其表达水平。[结论]善胃系列方对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猴头菌片,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胃癌前期病变时胃黏膜EGF、EGIR、TGF-α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PTC(PTC组)、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良性组)和15例正常甲状腺(对照组)组织标本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1(AT1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ANG-Ⅱ、ATIR、VEGF阳性率PTC组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高于对照组(P〈0.05);PTC组织中ANG-Ⅱ、AT1R与VEGF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94,P〈0.01;r=0.446,P〈0.05)。结论ANG-Ⅱ、AT1R高表达促进了PTC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为诱导VEGF产生,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0.
苏秀珍  张辉  梁铁军 《山东医药》2009,49(35):16-1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以不含血清的培养液使其周期同步化,以含血清培养液继续培养24h后随机分为观察Ⅰ、Ⅱ、Ⅲ组及对照组,前三组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100、200、400μg/(kg·d)的生长抑素,对照组加入等体积RPMll640培养液24—72h。MTT比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法检测周期素D1(cyclinD1)、周期素E(cyclinE)蛋白表达。结果观察Ⅰ、Ⅱ、Ⅲ组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同一时间点观察Ⅲ组〉观察Ⅱ组〉观察I组,同组中72h〉48h〉24h(P〈0.05、0.01);观察Ⅰ、Ⅱ、Ⅲ组G,期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Ⅱ、Ⅲ组S期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观察Ⅰ、Ⅱ、Ⅲ组cyclinD1、cyclinE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Ⅲ组〈观察Ⅱ组〈观察Ⅰ组(P〈0.05、0.01)。结论生长抑素可通过下调cyclinD1、cyclinE表达抑制HepG2细胞增殖,此可能为其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金丸及其拆方对胃溃疡(GU)愈合的影响、机制及配伍依据。[方法]建立乙酸性GU大鼠模型,54只动物随机均分成模型组、黄连组、吴茱萸组、左金丸组,并设立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每组9只,观测各组大鼠溃疡指数(UI)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①黄连组、吴茱萸组、左金丸组UI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依次降低(P〈0.01,〈0.05);②溃疡形成后模型组GU边缘EGFR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左金丸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金丸及其拆方均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显著性上调EGFR的表达可能是左金丸促进溃疡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和18例正常结肠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状况。正常组织中EGF阳性率22.2%,EGF-R阳性率16.7%,大肠癌EGF阳性率67.3%,EGF-R阳性率61.5%,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EGF和EGF-R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但随着肿瘤浸润度的加深,EGF与EGF-R的阳性率逐渐增高,有淋巴结转移者二者阳性率高于淋转阴性者,特别是EGF与EGF-R双阳者中有82.6%为进展期大肠癌,另发现低分化大肠癌中EGF和EGF-R阳性率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癌。本文结果提示:部分大肠癌存在EGF或EGF-R的过度表达;EGF与EGF-R的过度表达与肿瘤润度及淋巴转移有关,其检测可作为诊断肿瘤恶性程度的一项辅助指标,部分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也有少量EGF或EGF-R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F-κB)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与EGFR在35例正常胃黏膜、31例肠上皮化生、34例不典型增生与55例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NF-κB出阳性率在胃癌、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正常胃黏膜中分别为78.2%、61.8%、58.1%、2.9%。在胃癌中高于肠上皮化生(P〈0.05),EGFR阳性率在胃癌、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正常黏膜中分别为83.6%、61.8%、80.6%、0%,在胃癌中高于不典型增生(P〈0.05)。NF-κB与EGFR阳性率在胃癌及癌前病变明显高于止常胃黏膜(P〈0.01),低分化、浸润或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阳性率更高,并且在胃黏膜中表达存在等级相关性(r=0.588 P〈0.01)。结论 NF-κB与EGFR可能协同作用参与胃癌发生及进展,可以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徐杰  杨蕊蕊  陈爱平 《山东医药》2008,48(48):28-29
目的探讨细胞角质蛋白20(CK20)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12份正常卵巢(对照组)、18份卵巢良性肿瘤(良性组)、33份卵巢恶性肿瘤(恶性组)和14份胃肠道转移性卵巢肿瘤(转移组)组织中CK20、EGFR mRNA的表达。结果恶性组中CK20、EGFR 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良性组(P〈0.05),与转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恶性组CK20 mRNA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GFR mRNA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CK20、EG-FR高表达可促进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其检测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玉珍 《山东医药》2010,50(3):70-7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生、发展及胎儿、胎盘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5例HDCP患者(HDCP组)、21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及其新生儿脐血中EGF水平,分析其与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的相关性。结果HDCP组母体及脐血中EGF、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HDCP病情加重逐渐下降EGF在HDCP组母血及脐血中的水平呈正相关(r=0.123,P〈0.05),脐血中EGF水平与胎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均呈正相关(r=0.326、0.451,P〈0.05)。结论HDCP患者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中EGF水平均降低,此可能在HDCP发生、发展及胎儿、胎盘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冬妹  王洪武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4):1081-1083
目的了解气管腺样囊性癌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18、19、20、21位点基因突变情况,为气管腺样囊性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自2004年至2013年在煤炭总医院经气管镜下取出的气管腺样囊性癌共36例蜡块标本,提取肿瘤细胞DNA,采用ARMS法进行EGFRl8、19、20、21位点基因突变检测。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之间阳性率的差别。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例气管腺样囊性癌蜡块包埋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1%(11/36)。14%(5/36)存在双突变(19外显子缺失突变及21外显子突变),0%(0/36)出现EGFR基因20外显子突变。临床分期为Ⅳ期的标本EGFR基因突变率为63%(5/8),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21%(6/28),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管腺样囊性癌EGFR基因突变率介于肺腺癌与鳞癌之间。气管腺样囊性癌EGFR基因突变在已有血行转移的患者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血行转移者,晚期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可能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7.
乐露露  傅芬 《山东医药》2011,51(46):16-18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鼠Kirsten肉瘤病毒致癌基因(KRAS)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下称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卵巢癌组织中的EGFR、KRAS蛋白,另选18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EGFR、KR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均〈0.05)。EGFR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卵巢癌组织中EGFR与KRAS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13,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EGFR、KRAS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KRAS蛋白可能为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可作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组织中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以及高度增殖能力的肿瘤细胞。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EGF)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增殖。目的:探讨EGF及其受体(EGFR)在结肠癌干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方法:结肠癌细胞株HT29、HCTll6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中,以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分别干预细胞。MTT11法检测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对结肠癌细胞球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体外实验检测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PDl53035对细胞球形成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体内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球和细胞株的成瘤能力,real、timePCR检测两者干细胞标记LGR5、Musashi-1和分化标记CK20表达。结果:EGF组HCT116细胞形成的细胞球数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bFGF、IGF组(P〈0.05)。吉非替尼能抑制HCT116细胞球细胞增殖和细胞球形成,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呈浓度依赖性。HCT116细胞球成瘤时间较细胞株显著缩短,移植瘤体积显著增大(P〈0.05)。LGR5、Musashi-1在细胞球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细胞株,而CK20在细胞株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细胞球(P〈0.05)。结论:EGF对结肠癌细胞株HCTll6、HT29形成细胞球具有促进作用。EGFR抑制剂可抑制结肠痛细胞球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相关作用可能与调控LGR5、Musashi-1和CK20表i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胶质瘤组织及细胞U251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脑胶质瘤组织和U251中的EGFR。用EGF作用U251,MTT法检测U251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U251中磷酸化EGFR(p-EGFR)。结果 78例胶质瘤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为66.67%(52/78),且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441,P〈0.05)。EGF作用后,U251细胞增殖显著、U251中p-EGFR水平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胶质瘤组织、细胞中EGFR均呈过度表达。EGFR通过其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促进细胞增殖,EGFR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感染对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EGFR)、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60例H pylori检测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根除治疗 ,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 3个月后分别进行胃镜检查 ,并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法测定H pylori根除前后胃黏膜EGFR和血清EGF含量。 3 0例H pylori检测阴性且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60例H pylori检测阳性的CAG患者的胃黏膜EGFR阳性率及血清EG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有 3 1例在根除治疗 3个月后进行了复查 ,其中 2 4例H pylori得到成功根除。 2 4例H pylori得到根除的CAG患者 ,根除后血清EGF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而EGFR阳性率无改变 (P >0 0 5 )。结论 H pylori感染引起胃黏膜EGFR阳性率及血清EGF水平增加 ,根除H pylori后血清EGF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而胃黏膜EGFR阳性率在短期内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