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妇由于产后体力消耗大,伤口疼痛及产妇认识不够,自认为乳汁少未及时哺乳等原因,使乳汁分泌减少,易造成产后泌乳不畅,乳汁淤积,易对以后母乳喂养造成影响。我院2012年1~7月通过实施用艾条灸乳房,从而改善了乳房的血液循环,有效促进了乳汁的分泌,预防了乳房疾病的发生,保证了产后1~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剖宫产术后母婴分离产妇分到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产妇予以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72h乳汁量及产后72 h内乳房肿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的产后72 h乳汁量分别为(161.26±12.32)m L、(69.33±6.46)mL;产后72 h内乳房肿胀发生率分别为7.55%(4/53)、24.53%(13/53);两组比较,P <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母婴分离产妇中施以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降低乳房肿胀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本科VIP区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给予早期干预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抑郁、焦虑情绪、乳汁分泌量及乳房肿胀发生例数、24h产后出血量、母乳喂养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分娩后HAMD评分、HAMA评分、乳房肿胀例数、24h产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24、48、72h乳汁量、母乳喂养成功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早期干预能够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促进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肿胀的发生例数,预防产后出血,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乳房按摩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将216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产后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于产后6h给予乳房按摩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以及乳房肿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多、乳房肿胀的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乳房按摩干预可促进乳汁分泌,降低乳房肿胀的发生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5.
<正>产后乳房胀痛是产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在产后2~3 d发生,由于乳汁不能及时排除或乳管淤塞不通,乳汁淤积成块,出现胀痛。当乳房肿胀时,乳晕变硬,乳头相对变短,婴儿吸吮困难,甚至拒乳,母亲也因疼痛不愿哺乳,严重时导致化脓性乳腺炎的发生,还会影响产妇的手臂活动,给产妇造成痛苦。为了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及时有效地疏通乳腺管和排空乳汁,是减少产后乳房胀痛的关键,也是提高母乳喂养的重要措施。本文利用通络行粉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进行乳房按摩在促进乳汁分泌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足月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及58例,观察组产后第1天开始给予乳房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乳房按摩,结果实验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产后早期进行乳房按摩可增加乳房的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分泌增多,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进行乳房按摩在促进乳汁分泌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分娩无妊娠合并症、足月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后第1天开始给予乳房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结果治疗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产后早期进行乳房按摩可促进乳汁分泌增多,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产后乳房胀痛是产科常见问题,是指产妇产后因乳腺管道不够通畅,乳汁不能顺利被婴幼儿吸吮完全排空,在乳房内积滞,甚至伴有感染并形成硬结,触摸时可有坚硬感,且伴明显疼痛[1]。这不仅会影响产妇的健康,还会使乳汁的分泌中断造成吸吮困难,影响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因此,如何有效缓解产妇乳房胀痛,值得临床关注,本研究对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分娩并行定期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9.
产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对乳汁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1的探讨产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207例产妇按自愿方式分为两组,产后实行乳房穴位按摩的为实验组,共105例;实施常规方法护理的为对照组,共102例,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结果经过产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产后泌乳提前,且泌乳量增加,产妇乳房胀痛、乳汁滞留明显减少,实施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能提高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取母婴分离产妇1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乳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肿胀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第1、2、3、4天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d内研究组乳房肿胀发生率为13.75%,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2,P<0.05).两组均随访1个月,研究组母乳喂养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6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0,P<0.05).结论 乳房护理干预可加快母婴分离产妇的泌乳时间,增加乳汁分泌量,减轻乳房肿胀,保证母乳的顺利喂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赵氏雷火灸配合乳房按摩改善产后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住院分娩中396例产妇随机分为A、B组。A组产妇产后予赵氏雷火灸,灸双侧乳根穴、膻中穴,并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和乳房按摩。B组产妇仅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和乳房按摩。观察和测量两组产妇分别在产后24、48、72 h泌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充足情况。结果两组比较,A组乳汁分泌始动时间24 h内明显提前、泌乳量48 h内明显增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赵氏雷火灸具有使产妇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及乳房按摩对促进乳汁分泌及减少产后出血量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产妇60例按产妇和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观察组在阴道产产后2h、剖宫产术后4h即开始乳房穴位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情况较对照组好,24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穴位及乳房按摩能促进乳汁分泌,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李春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30-331
<正>产后初期的乳房肿胀,是正常的泌乳生理必经过程。产后乳房肿胀是由于乳房内血液、体液、乳汁堆积而成,是产褥期的常见问题之一,多在产后2~5d发生。由于乳房分泌的乳汁不能及时排出和(或)乳腺管堵塞,乳汁淤积成块,因此出现皮肤绷紧、局部有硬结、胀痛、怕触摸及沉重感、乳头变短等乳房表现,甚或有周身不适和发热  相似文献   

14.
沈艳辉  李晓江 《医药世界》2010,(9):1002-1002
对炎性乳癌误诊乳腺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32岁。主因产后6个月,发现乳房肿痛2d来院。2008—03—04来院,诉产后6个月,左侧乳腺疼痛肿胀,难以忍受2d,同时乳汁量减少,喂奶困难。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好,左侧乳房红肿热痛,较右侧明显增大,乳头有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房按摩对产妇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6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乳房按摩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量、母乳喂养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48、72、96 h泌乳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33%(280/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0/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房按摩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对于改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提高产妇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并总结相关的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访视的20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乳房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乳房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在选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在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方面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症状明显减轻,且乳汁分泌较为充足,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及时进行中医乳房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地减轻乳房胀痛,且对于产妇的乳汁分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适合在社区护理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张曦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760-76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作用。方法将100例产后乳房胀痛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50)实施产后按哺乳前按摩乳房、毛巾冷敷乳房、哺乳后挤奶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对照组(n=50)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经过护理4d后,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乳房的肿胀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乳房肿胀和疼痛程度均小于对照组,两组乳房胀痛的程度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进行各种护理干预手段,能有效地减轻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8.
产后缺乳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后缺乳是指孕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或全无,临床常见。其病因复杂,可由于哺乳方法不对,新生儿不能吸紧乳头,产妇的健康和营养不良,产妇情绪紧张不安,代乳品的频繁应用,乳房刺激减少等原因,致血中催乳素水平低下而成。中医认为乳汁缺  相似文献   

19.
蒋莉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158-3159
母乳对婴儿来说是理想的天然食品,其所含的各种物质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而且具有最高的生物利用率,能提高婴儿的免疫力,促进新生儿胎粪的排泄,婴儿充分有效地吸吮后能促进乳汁的分泌和产后子宫的恢复等[1].产后第三天左右产妇开始分泌乳汁,乳房在分泌乳汁之前,会比较肿胀饱满而有沉重下垂的感觉,如果婴儿吸吮乳头或乳房稍加挤压,乳汁即会流出,如果一开始就哺喂母乳,很少会有胀奶的情况,但是随着乳房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如果婴儿不吸母乳或吸得不够,乳腺管发生阻塞,就会导致乳汁郁积成块,乳房发胀,有的甚至发烧,严重的还可引起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产妇痛苦,婴儿吃不到奶,还可能使乳腺受到破坏而丧失分泌乳汁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1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68例母乳喂养失败的分娩产妇临床资料。结果母乳喂养失败的因素主要有:过多接触奶粉推销、产妇乙肝、乳房自身缺陷、产妇乳腺炎、宫缩痛及乳房疼痛、产后疼痛、活动受限、母乳喂养知识缺乏、担心产后体形变胖、乳汁量分泌不足。结论对孕妇加强孕前指导与孕期检查工作,做好孕期、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宣教,对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