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克隆抗体SC3A抗原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本院制备的单克隆抗体SC3A及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了84例胃粘膜异型增生的SC3A-Ag表选情况。结果35例呈阳性表选(41.7%)。对萁中39例进行了6~7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SC3A-Ag阳性组20例中有9例癌变(45%).阴性组19例中有1例癌变(5.3%)。两组癌变率差异有显意义(P<0.05).违表明SC3A-Ag表选阳性的异型增生与胃癌关系密切.对这些病人密切随访。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ⅡA分泌型磷脂酶A2(ⅡA sPLA2)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Max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进展期胃癌(AGC)、20例基本正常胃黏膜(NGM)、20例慢性胃炎伴肠化(IM)、20例不典型增生(DYS)病理组织标本中ⅡA sPLA2的表达情况。结果ⅡA sPLA2在IM、DYS和AG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55.0%以及41.7%,高于NGM的15.0%(P〈0.05)。从IM、DYS到AGC,ⅡA sPLA2的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在AGC组,有浆膜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AGC的ⅡA sPLA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浆膜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AGC(P〈0.05)。结论ⅡA sPLA2表达下调可能是胃癌形成的早期事件,而ⅡA sPLA2表达下调可能与胃癌侵袭、转移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任洁 《中国处方药》2020,(3):152-153
目的探讨SLC9A1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手术治疗的各类胃组织标本70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3例,肠上皮化生患者14例,异型增生患者6例,正常胃黏膜11例,胃癌患者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上述组织中SLC9A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1例正常胃黏膜SLC9A1蛋白均未表达,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SLC9A1蛋白的表达情况对照,差异性显著(P<0.05)。相较于正常胃黏膜及各型胃癌前病变患者,胃癌患者的SLC9A1蛋白表达水平及SLC9A1蛋白阳性率均显著增高(P<0.05);SLC9A1蛋白表达与癌变组织的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紧密的关联性(P<0.05),但是与患者的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并无直接关系(P>0.05)。结论SLC9A1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并与淋巴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端粒酶基因(hTERT)、p5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130例石蜡包埋标本中的Hp感染、p53蛋白和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①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和胃癌患者中Hp的感染率分别为40%、60%、70%和72.5%。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病变中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25%、50%、62.5%,其中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ERT 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0、10%、30%、78.75%,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感染阳性的胃癌病例,p53、hTERT mRNA阳性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胃癌病例(P〈0.05);p53阳性的胃癌中端粒酶基因表达均为阳性,p53阴性的胃癌中有部分端粒酶基因表达阳性(66.7%)。结论Hp感染与p53基因的突变、hTERT活性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可导致端粒酶活化,但端粒酶激活可能不完全依赖于p53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16基因和HER2/neu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未经术前放、化疗的胃癌标本112例及癌旁组织2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P16基因和HER2/neu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P16基因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而HER2/neu基因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16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和胃癌组织中HER2/neu的表达呈负相关。HER2/neu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P16基因的缺失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ER2/neu的过表达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Wnt通路相关蛋白在胃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胃癌前病变胃镜活检标本256例(20例轻度异型增生、44例中度异型增生、52例重度异型增生、140例肠上皮化生),同时选取4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组组织标本中Wnt通路相关蛋白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APC)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各组Wn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结果 各观察组Wnt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APC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组Wnt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轻度异型增生组和肠上皮化生组,而APC蛋白水平低于轻度异型增生组和肠上皮化生组(P<0.05).重度异型增生组Wnt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中度异型增生组,而APC蛋白水平低于中度异型增生(P<0.05).与对照组比较,Wnt1、β-catenin和cyclin D1在各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增加(P<0.05),APC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的各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轻度异型增生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nt通路相关蛋白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呈异常表达,从而激活了Wnt通路,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Ⅰ(TFF1)在胃正常黏膜、癌前病变、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胃正常黏膜、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0例不典型增生、15例早期胃癌、45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TFF1的表达。结果TFF1在胃正常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80.0%、75.0%、26.7%、57.8%,其表达进展期胃癌高于早期胃癌(P〈0.05);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分化愈低,表达愈强,分化愈高,表达愈弱(P〈0.05)。结论TFF1在癌前病变和胃癌中表达呈下降趋势,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2.76/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l位。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最多(1.62/10万),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0.69/10万)。白血病的发生与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调控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痞颗粒对胃癌癌前病变患者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痞颗粒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用胃痞颗粒一号与胃复春片一号,对照组用胃痞颗粒二号与胃复春片二号,连续应用6个月,进行相关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细胞凋亡指数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也比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显著;Bcl-2、P53、Fas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痞颗粒对胃黏膜癌前病变有逆转治疗作用。胃痞颗粒通过抑制Bcl-2、P53(突变型)蛋白表达,促进Fas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从而有利于胃黏膜异型增生的上皮细胞发生凋亡,这可能是胃痞颗粒治疗癌前病变获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A酸(RA)对大鼠胃癌前病变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凋亡抑制因子 2(Bcl 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硝基亚硝基胍(MNNG)、0.03%雷尼替丁、56 ℃15%氯化钠溶液、0.85%脱氧胆酸钠、40%乙醇、饥饱失常等多种因素制作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维A酸(20和40 mg·kg 1)灌胃治疗;另一组模型大鼠不给予治疗,设为自然恢复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PCNA(以增殖指数 PI表示)、VEGF和Bcl 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大鼠和维A酸不同剂量组大鼠胃黏膜PI、VEGF和Bcl 2蛋白阳性率均较自然恢复组低(P<0.01或P<0.05)。结论维A酸可能通过下调PCNA、VEGF和Bcl 2蛋白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治疗大鼠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治疗对胃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胃镜活检经病理证实为胃癌前病变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奥美拉唑20mg,qd)与对照组(硫糖铝1.0g,tid)各16例,分别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TUNEL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胃癌前病变组织bcl-2、baxmRNA表达率以及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奥美拉唑组治疗后细胞凋亡指数和baxmRNA表达率明显升高,而bcl-2mRNA表达率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奥美拉唑可诱导胃癌前病变组织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baxmRNA的表达,抑制bcl-2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幽门螺杆菌(H.Pylori)纳入第一类致癌原[1],H.Pylori启动慢性胃炎,其持续感染可引起和促发萎缩性胃炎和胃粘膜肠化生的发生、发展,直至胃粘膜异型增生,最终发展成胃癌,而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但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近年来其在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方面的意义逐渐受到重视[2]。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再生基因4(RegⅣ)在各种胃癌及胃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可能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和90例胃癌及癌旁非癌组织芯片标本中Reg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RegⅣ在胃黏膜肠化生杯状细胞呈强阳性染色。肠型胃癌、胃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的癌细胞中呈频繁免疫反应性[分别为100.0%(3/3)、93.3%(14/15)和90.9%(10/11)]。RegⅣ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型相关(P<0.05),与胃癌的侵袭参数(主要包括肿瘤浸润深度、是否转移及TNM分期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RegⅣ在胃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12/30)和43.3%(13/30)。结论 RegⅣ在胃黏膜肠化生杯状细胞、胃印戒细胞癌及粘液腺癌中显示频繁的免疫反应性,提示RegⅣ可能参与胃腺癌的"肠"途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phA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EphA2在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EphA2在膀胱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率为77.46%(55/71),正常膀胱组织异常表达率为20%(2/10),在膀胱癌组织中EphA2的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异常表达率。利用RT-PCR法在基因水平检测膀胱癌组织与正常膀胱组织中EphA2的表达发现:EphA2在膀胱癌组织所检测的光密度值为1.156±0.179,而在正常膀胱组织所得光密度值为0.978±0.086。通过统计学分析,EphA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蛋白和基因水平的同时检测EphA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都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超声微探头(UMP)对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中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60例疑似胃癌患者,均行NBI与UMP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NBI、NBI联合UMP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病理检查显示胃癌42例,TNM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 ER2)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有效胃癌组织蜡块407例,在胃癌组织芯片上,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HER2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其结果与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分析HER2和PTEN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ER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PTEN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1%,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100%(P<0.01).HER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Lauren's分型相关(P<0.05);PTEN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ER2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4,P<0.01).结论 PTE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检测胃癌组织中的HER2和PTEN蛋白的表达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杨帆  肖锋  吴建军  蔡卫华  朱任飞 《江苏医药》2021,47(11):1151-1152,1155,封3
目的 探讨溶质转运蛋白16A12 (SLC16A12)在胃腺癌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42例胃腺癌及癌旁组织SLC16A12表达,分析胃腺癌组织SLC16A1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腺癌组织SLC16A12阳性表达率为78.57%(33/42),高于癌旁组织的30.52%(13/42)(P<0.05).SLC16A12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胃腺癌组织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 SLC16A12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其有可能成为胃腺癌患者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及诊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FGF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IM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组)各30例、胃癌(GC组)40例组织中bFGF的表达情况,观察四组间差异。结果经检测,CSG组、IM组、Dys组及GC组bFGF表达情况分别为46.67%(14/30)、53.33%(16/30)、60.00%(18/30)及77.50%(31/40),四组间bFGF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bFGF的阳性表达位于大部分上皮和腺体,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着,主要位于细胞浆。结论bFGF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