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Fas基因配体(Fas-L)的免疫组化表达,探讨它们的表达在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分析83例胃镜活检胃窦黏膜组织。设立5组实验对象,A组,慢性浅表性胃炎,HP(+);B组,慢性浅表性胃炎,HP(-);C组,十二指肠溃疡,HP(+);D组,十二指肠溃疡,HP(-);E组,正常对照组,HP(-)。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每例组织分别进行PCNA、Fas-L染色,比较各组阳性细胞数差异。结果:PCNA的表达在A组高于B组(P<0.05);Fas-L的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小儿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中,HP感染促进胃窦黏膜腺上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与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之间的关系及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47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为一组 ,2 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为对照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TUNEL法检测其PC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 :癌组织中平均增殖指数 (PI)、平均凋亡指数(AI)及PI/AI比值均较正常组高 (P <0 0 5 )。PI随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以及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P <0 0 5 ) ;AI则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降低 (P <0 0 5 ) ;PI/AI比值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增加 (P <0 0 5 )。食管鳞癌组织中PCNA高表达组 (PI >5 0 % )的术后 5年生存率低于PCNA低表达组(PI≤ 5 0 % ) (P <0 0 5 )。结论 :PCNA的异常表达状态能较好地反映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能力 ,对预后判定有一定价值。增殖凋亡失衡贯穿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PI/AI比值有可能作为一个监测肿瘤发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程胜平  刘南植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737-1739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IF-1α、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13例正常大肠组织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组织HIF-1α均为阴性表达,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64.0%.HIF-1α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Bcl-2在两组中阳性表达率为15.4%、76.0%,癌组织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Bcl-2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Dukes分期无关.癌组织PCNA高增殖活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大肠癌增殖程度与肿瘤浸润及Dukes分期相关.大肠癌HIF-1α表达与Bcl-2及PCNA增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HIF-1α抑制大肠癌细胞凋亡,促进其增殖,与肿瘤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PCNA表达与胃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妙生  李光  王丽霞 《临床荟萃》2001,16(16):729-73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PCNA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 183例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标本采用简易快速尿素酶反应检测HP感染情况 ,免疫组化采用SP法检测PCNA的表达强度。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的HP感染与PCNA表达的强度不同 ,均呈递增趋势 ,同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中 ,HP阳性患者PCNA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HP感染的胃粘膜处于高增殖状态 ,可能具有较高的癌变易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状况,及其相关调控基因survivin和PCNA在其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及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urvivin和PCNA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及腺肌病在位内膜分泌晚期的腺上皮细胞内有表达,而在增殖期无表达。在子宫腺肌病月经各期的异位内膜中,survivin蛋白持续表达,无周期性变化,其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PCNA组织学评分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以及对照组内膜,三组腺上皮细胞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腺肌病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减弱的同时增殖能力增强,可能是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组织 (RAU)中表达强度及分布情况。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PCNA在 RAU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RAU的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PCNA在正常口腔黏膜的阳性表达主要出现在基底细胞层 ,在 RAU组织中表达定位没有改变 ,表达量明显减少 (P<0 .0 5 )。结论 :RAU中的上皮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这可能与 RAU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其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揭示UC发病机制.方法:应用TUNEL方法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UC组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UC肠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伴随代偿性增殖上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构建膀胱癌大鼠模型,分析膀胱癌大鼠LASS2基因及肿瘤增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膀胱癌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对模型组大鼠饲喂含0. 05%N-正丁基-N-(4-羟基-丁基)亚硝胺(BBN)的饮用水至第8周,建立膀胱癌模型;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记录两组大鼠状态,检测两组大鼠膀胱组织或肿瘤组织的LASS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检测肿瘤增殖相关蛋白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P53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无异常症状;模型组大鼠饲喂过程中死亡3只,活动减少,毛发无光泽,出现血尿症状,HE染色肿瘤组织中大量细胞胞质深着色,胞核异形,形态不规则,膀胱黏膜固有层出现浸润;模型组大鼠相较于对照组,LASS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5),肿瘤增殖相关蛋白Ki-67及PCNA表达水平均更高,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更高,P53表达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膀胱癌大鼠中,LASS2表达下调,肿瘤增殖相关蛋白Ki-67及PCNA蛋白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P53表达下调,LASS2可能与肿瘤增殖及凋亡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及其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到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42例拟行颅脑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根据发病到接受手术的时间,将42例患者分为A组(6h,20例)、B组(6~12h,9例)、C组(12~24h,6例)、D组(24~48h,4例)和E组(48h,3例)。以血肿周围组织为研究标本,以远离血肿脑组织为对照标本。分别予以HE染色,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血清和血肿周围组织A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标本比较,A、B、C、D、E组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均增多(P0.05);与A组比较,B、C、D、E组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均增多(P0.05),且随着HICH发病时间到接受手术时间的延长,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呈先增多后减少,以24~48h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最多;与A组比较,B、C、D、E组血清Aβ的表达均升高(P0.05),血肿周围组织Aβ阳性细胞个数均增多(P0.05),且随着HICH发病时间到接受手术时间的延长,血清和血肿周围组织Aβ的表达呈先升高后下降,以12~24h血清和血肿周围组织Aβ的表达最高;与对照标本比较,A、B、C、D、E组血肿周围组织Aβ阳性细胞个数均增多(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Aβ含量和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之间呈正相关(r=0.482,P=0.001),血肿周围组织Aβ阳性细胞个数和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之间呈正相关(r=0.940,P0.05)。结论 HICH患者血肿周围组织中存在着大量凋亡细胞,HICH血清和血肿周围组织存在Aβ高表达。血清Aβ含量、血肿周围组织Aβ阳性细胞数目与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数目呈正相关,提示Aβ可能参与HICH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不同的HP菌株感染不同遗传背景小鼠,观察HP的感染状况及病理特征。方法SPF级C57BL/6及BALB/C小鼠预先灌饲0.5 ml NaHCO3(0.1M),随后分别接种HP SS1、NCTC11637菌液0.5 ml(1×109CUF/ml)连续4次,间隔48 h,对照组灌饲相同剂量的PBS。于末次接种后4、8、12周处死小鼠,胃黏膜行快速尿素酶检测、HP培养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C57BL/6小鼠接种HP SS1后4、8及12周HP感染率均为100%,HP主要定植在胃窦部及胃窦/胃体交界部,黏膜下可见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C57BL/6小鼠接种HP NCTC 11637、BALB/C小鼠接种HP SS1或NCTC 11637,HP感染率低,胃黏膜HP定植量低,病理组织学改变轻。结论C57BL/6小鼠接种HP SS1可获得较好的HP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1.
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再捷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36-237,240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鼻咽癌(NPC)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NA抗体进行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08例患者初行放疗前鼻咽癌组织中PCNA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计算增殖指数(PI),并将所有病例按照PI值的高低以25%为界划分两组;高PCNA表达者(HPI)>25%,低P...  相似文献   

12.
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及病理分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脑胶质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增殖/凋亡指数。结果:不同级别胶质瘤PC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不同,但部分级别间无显著差异,增殖/凋亡指数各级别间差异显著,与肿瘤病理级别呈显著正相关(r=0.782,P<0.001)。结论:增殖/凋亡指数可更准确的反应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临床特点,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丹 《临床医学》2022,(6):111-112
目的 探讨磷酸铝凝胶配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对于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及对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的30例患儿作为单一组,将采用磷酸铝凝胶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的33例患儿作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变化。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97%(32/33),高于单一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GAS、MTL表达低于单一组,SS表达高于单一组(P <0.05)。结论 磷酸铝凝胶配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并能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为模型,观察黄体酮对肠道的炎症反应、黏膜破坏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腹部开放伤+灭菌注射用水(16 mg/kg)(n=10);B组: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灭菌注射用水(16 mg/kg)(n=10);C组: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黄体酮治疗(16 mg/kg)(n=10).建立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模型;黄体酮治疗组分别于1、6、12 h皮下注射黄体酮16 mg/kg,16 h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肠道组织病理改变;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肠道黏膜TNF-α、IL-6浓度;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蛋白;TUNEL法检测肠道黏膜凋亡细胞.结果 B组小肠组织TNF-α和IL-6浓度及肠道黏膜病理损伤评分较A组明显升高(P<0.01);C组小肠组织TNF-α和IL-6浓度较B组明显下降(P<0.01).B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与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P<0.01);C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与凋亡细胞百分比较B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黄体酮能够有效抑制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大鼠肠道黏膜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上皮组织结构,减少肠道黏膜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SjOgren综合征(SS)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F-κB在SS发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SS患者和8例正常唇腺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1)SS组唇腺组织中 NF-κB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2)SS组唇腺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与浸润的淋巴细胞灶数/4 mm2呈正相关。结论:NF-κB参与调控S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Sj(O)gren综合征(SS)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F-κB在SS发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SS患者和8例正常唇腺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1) SS组唇腺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2)SS组唇腺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与浸润的淋巴细胞灶数/4 mm2呈正相关.结论;NF-κB参与调控S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和黄芪干预组(黄芪煎剂6 g·kg-1·d-1灌胃),每组12只.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Bcl-2、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Bcl-2、FasL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干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减少,Bcl-2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结论:黄芪可增强Bcl-2蛋白表达,下调Fas-L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频超声联合微泡增强脂质体介导的Rac1-shRNA质粒转染前列腺癌PC3、DU145细胞,并探索其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基础情况下Westernblot检测RWPE-1细胞、PC3细胞和DU145细胞的Rac 1蛋白表达。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将细胞分为四组:PC3细胞对照组(A组)、超声加微泡联合脂质体转染PC3细胞组(B组)、DU145细胞对照组(C组)及超声加微泡联合脂质体转染DU145细胞组(D组)。通过蛋白质体外结合实验技术检测各组Rac1蛋白的活性及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结果基础情况下前列腺癌PC3、DU145细胞Rac1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前列腺细胞RWPE-1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低频超声携微泡介导Rac-1shRNA质粒转染细胞后,B组Rac1蛋白表达量较A组表达减少,D组表达量较C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早期细胞凋亡检测显示,B组高于A组,D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同期细胞侵袭力实验显示,B组穿膜细胞数少于A组,D组的穿膜细胞数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低频超声联合微泡可促进脂质体介导的Rac1-shRNA质粒转染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通过抑制PC3、DU145细胞中Rac1蛋白表达可以促进癌细胞的早期细胞凋亡,同时可抑制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胃癌原代培养细胞增殖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胃低分化腺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制成原代细胞后分为:①胃癌细胞组(A组),②胃癌细胞+低分子肝素(LMWH)组(B组),③胃黏膜细胞组(C组),④胃黏膜细胞+LMWH组(D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状况,RT-PCR检测各组细胞SDF-1 mRNA的表达量并比较.[结果]B组细胞增殖显著低于A组,同时细胞凋亡率增加,G0和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而S期比例则显著减低,G2和M期无显著差异;D组细胞数量和细胞凋亡率、G0和G1期、S和G2和M期的比例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相比,SDF-1mRNA表达水平下降,而D组SDF-1mRNA表达水平与C组无明显差异.[结论]LMWH可显著抑制胃癌原代细胞的增殖和增加细胞的凋亡率,影响细胞周期,同时可降低细胞SDF-1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