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王金招 《现代护理》2003,9(3):237-237
ICU是全院危重病人集中进行监测的单位 ,病人的病情好转、平稳就要转回原科室继续治疗 ,但是在转回原科室交接时 ,往往口头交接不清 ,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 ,出现问题责任不明确 ,互相推诿 ,影响科间协作 ,甚至引起病人或家属不满意 ,有时还发生医疗纠纷。因此 ,在 2 0 0 0年我们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ICU护理流程的重组及应用对提高ICU监护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将ICU护理流程进行重组,比较重组前、后患者的接诊时间,监护时间医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重组后患者的接诊时间比重组前缩短6.0±1.4min,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组后患者的监护时间比重组前缩短4.2±1.3 d,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组后医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性提高,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后的护理流程,使ICU护理工作更具条理性、秩序性,提高了监护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ICU护理交接班过程中实施交接核查单对交接班时护理质量及效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7—9月实施护理交接核查单前78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2019年10—12月实施护理交接核查单后的78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交接班的护理质量、交接班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交接核查单后,交接班时的护理质量、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规范护士交接班流程的做法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  付柏林 《当代护士》2009,(8):104-105
总结了规范护士交接班流程的护理经验,包括统一认识、制定标准和要求、强调夜班与白班的交接、规定不同病情患者交班的侧重点、规范晨会交接班流程、定期检查和讲评交班规范执行情况。认为规范交接班流程可以使全院护士明确交班的意义和目的,自觉深入病房发现问题,并防患于未然;培养了护士独立思考、观察判断及运用护理程序工作的能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沟通能力,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护理交接班的流程再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APN连续排班分层管理后护理交接班的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方法:将护理交接班再造流程前后交接班时间、形式和内容进行比较。发挥护理组长的作用,实现护士分层级管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结果:交接班时间由原来的40~50min减少至20~30min,交接班质量提高,医、护、患满意度提高,减少了APN排班大夜班的拖班现象,明确了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活动中的层级作用,避免了交接班走过场现象。结论:规范交接班的流程,落实分层级管理,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压疮高危患者皮肤交接班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皮肤交接班流程前压疮高危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使用皮肤交接班流程后压疮高危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以往工作模式进行交接班。观察组使用皮肤交接班流程对压疮高危患者进行交接班。结果观察组在交接班人次和压疮发生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压疮高危风险患者进行皮肤交接班流程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交班模式在ICU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接班护士提前到岗了解所分管患者的情况,并在交接班时汇报,汇报不完全时,由交班护士负责补充。并在危重患者病情知晓度、患者家属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自我效能感方面与传统交班模式进行比较。结果实行反交班模式后,在危重患者病情知晓度、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感方面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反交班模式可以提高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知晓度、患者家属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自我效能感,是一项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分组交接班模式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方法在ICU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完善交接班内容,优化交接班流程,明确各职级人员在交接班中的职责。采用《重症外科护理质控检查评分结果》和《SICU护理床边交接班质量考核表》对实施新的交接班模式后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统计资料显示,实施护理分组交接班模式后,科室护理质控检查的结果2010年较2009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医院感染质控评分2010年为(91.61±3.40)分,高于2009年(88.89±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P〈0.05);分级护理得分分别为2010年(92.68±1.99)分,2009年(90.32±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P〈0.05);其他护理质控检查评分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季度夜班护理质量检查的不合格率显著下降分别为46.36%,29.57%,29.4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004,P〈0.05)。结论ICU分组交接班模式的实施切实提高了床边交接班的护理质量,其规范性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整个护理行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准化SBAR交接班护理管理对ICU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职的21名ICU护理人员,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分为管理前(2019年12月1日~2020年11月31日)和管理后(2020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管理前后各收治45例患者,管理前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后实施标准流程化SBAR交接班护理管理模式;比较管理前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交接班质量[采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重点、异常化验结果、存在风险、病情与诊断、治疗方面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在交班的效力与效率、保证合作安全、促进患者参与、护理问题归属清晰方面的交班效果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安全、药品及物资管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方面的护理服务质量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患者在解决问题能力、服务态度及意识、护理专业度、护患沟通、责任心、操作技术水平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管理前(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适合重症监护病房( ICU)护士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的量化表,为ICU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效果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方法应用德尔菲法( Delphi)建立评价表框架、条目及权重,应用评价表对ICU护士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构建出ICU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表,包含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2个维度;评价内容包括出勤情况、日常生活护理质量、压疮护理质量、协作质量、医嘱执行质量、与家属沟通质量6个条目;评价内容包括科室评价、组间评价、自我评价3个条目。测量结果显示护士在“压疮护理质量”、“与家属沟通能力”方面平均得分较低,分别为88.20,87.68分。结论通过定量研究方法,确立了适合于ICU护士使用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表,为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情况提供了客观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综合评价在ICU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评价在ICU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连续8个月每月随机检查20例ICU住院患者的专科护理质量,在该患者转回病房的10 d内对其本人、医生、病区护士进行ICU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ICU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ICU专科护理质量连续8个月均合格;满意度得分从2007年3月以后达到合格,2007年3、4、5、6月与前几个月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ICU护理质量综合成绩从2007年2月以后均合格。结论综合评价能客观、真实反映ICU护理质量,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IC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IC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为ICU护士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广东省IC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块,评估我院ICU护士能力并进行分级,(N0-N4级)。确定培训内容及目标。培训方式:临床技能培训、理论授课、导师指导、个案分析、三级护理查房、临床护理过程中提问、技术示范,修订ICU护理工作指引指导护士工作。按临床护理质量标准比较护士培训前、后两年的ICU护理质量缺陷及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结果ICU护士培训前、后护理质量缺陷率从14.24%下降至3.56%,χ2=33.44,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IC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能使ICU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缺陷率下降,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00例入住ICU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在入院第1天测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医院睡眠问卷(SMH),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运用综合干预方法包括增进社会支持、信息支持和促进患者良好的睡眠进行护理,入院第5天再次进行测评。结果ICU住院患者入院第1天存在焦虑情绪,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两组SAS和SM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ICU患者的睡眠治疗,缓解焦虑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患者交接班表在IABP置入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6-12月接受IABP治疗患者7例为对照组,使用统计的口头交接班方式,以2014年1-6月接受IABP治疗患者8例为观察组,使用IABP表格式交接班表,分析两组的效果。结果应用IABP患者交接班表后,观察组护士交接班内容的完整率为100.0%,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率为95.0%,均高于对照组(71.6%,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80,17.32;P<0.01)。观察组应用IABP交接班表后IABP内容交接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IABP患者交接班表,将需要交接的重点内容进行罗列,可以帮助护士掌握交接班要点,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交接班内容完整率,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提高交接班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访以了解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ICU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按入住ICU时间的单双号将3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单日130例患者为对照组,未实施回访;双日170例患者为访视组,实施访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投诉率及表扬率。结果访视组患者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和表扬率分别高达90.59%和48.24%,显著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仅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开展ICU出科患者回访护理,可促进ICU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患者及家属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ICU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7.
冠状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并发ICU谵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冠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并发ICU谵妄的原因,探讨干预谵妄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09年12月53例CABG术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健康状况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微血栓形成、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环境改变、睡眠时间减少、入住ICU时间延长、ICU谵妄未被及时评估、诊断、规范治疗等相关原因。结果 53例CABG术后患者并发ICU谵妄21例,发生率为39.6%。其中年龄≥70岁的患者术后并发ICU谵妄的比例更高。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尽早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访视、术前带患者参观ICU、适时的术后镇痛及良好的睡眠、病情许可尽早转出ICU,对CABG患者术后并发ICU谵妄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为润滑剂留置导尿管的效果。方法将846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3例。观察组在放置留置尿管时采用了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为润滑剂放置尿管,对照组采用医用硅油作为润滑剂放置尿管。观察两组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复苏过程中因留置导尿管致尿道疼痛等不适的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复苏过程中的合作程度及术后尿道疼痛两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为润滑剂放置尿管对减轻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复苏过程中的合作程度及术后尿道疼痛不适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监控本在ICU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设立ICU质量监控记录本,成立质量控制管理组,选择监控组长,规范质量监控记录本的书写格式、内容及跟踪记录方法。结果应用护理质量监控本后,护理部检查护理综合质量合格率从94.54%上升至9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88,P〈0.01);护士长自查护理综合质量合格率从93.59%上升至9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70,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2.5%降至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22,P〈0.05)。结论护理质量监控记录本的应用完善了质量反馈体系,提高了管理效率,有利于提高护理综合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ICU护士的素质要求,在ICU的护士培养中,应用整体护理的程序,对30名ICU护士,进行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沟通技巧,应急能力,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判断,根据结果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实施系统的,有计划的培养,使ICU护士的专业水平在一年内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