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志刚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9):127-127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两所综合性医院收治的61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6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多为青少年,流感样症状:咽部充血50例,咳嗽38例,发热46例,扁桃体肿大19例,咳痰8例,咽痛18例等;经由实验室检查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均为阳性,92.86%WBC总数偏低或正常,66.67%中性粒细胞高于大于正常值,47.62%CD4+T淋巴细胞低于正常下限水平;经由胸部CT检查发现,手术患者表现为胸膜炎、肺炎、肺纹理增粗等;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甲型H1N1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干扰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早期应用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取得颇佳疗效。 相似文献
2.
朱宇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6)
目的:增强对甲型HIN1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贵港地区108例甲型HlN1流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甲型HIN1流感病例以广西贵港地区为主,且以青少年居多.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咽部充血92例(85.2%),发热85例(78.7%),咳嗽66例(61.0%),扁桃体肿大30例(27.8%),咽痛30例(27.8%),咳痰10例(9.3%),流涕10例(9.3%)等.实验室检查显示,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的甲型HlN1流感病毒核酸均呈阳性.W BC总数正常或偏低占91%,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值上限占63%.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389.9±174.3)X10'/L,低于正常下限水平者占45%.胸部CT检查显示14.8%的患者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肺炎、胸膜增厚、胸膜炎等.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甲型 HlN1流感传染性强,并可影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早期采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疗效满意.疾病防控部门应加强监测,积极预防和应对本次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相似文献
3.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210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2009年10月10日~2010年1月10日确诊的21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男136例,女74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34岁;发病高峰期为2009年11月和12月;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咳嗽,其他症状有咳痰、流涕、鼻塞、头痛和全身酸痛等,体征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90%患者外周血WBC总数正常或偏低;48%患者CD+4T淋巴细胞低于正常下限水平。甲型H1N1流感感染者的咽拭子标本在发热时检测为阳性;该病预后良好,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情温和,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类似。 相似文献
4.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96)
目的总结16例重症甲型流行性感冒患儿的临床特征与监护重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和方法参考。方法在PICU严格隔离重症甲流患儿,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注意用药的护理,积极观察与处理甲流的并发症等。结果本组病例13例病情治愈出院,2例合并脑干脑炎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重症甲型流行性感冒患儿病情危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重症甲流患儿,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80-83
目的 对儿童普通型与重型甲型流行性感冒(甲流)进行临床分析与比较。方法 选取自2017年8月~2018年1月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的110例甲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搜集其临床数据,按照疾病严重度分为普通型甲流(n=36)和重型甲流(n=74)两组;所有甲流患儿均使用奥司他韦(达菲或可威)治疗,按照发病后启动奥司他韦治疗的时间将其分为48 h内服用组(n=45)和48 h后服用组(n=65),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及治疗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重型甲流患儿体重和年龄低于普通型甲流,而惊厥和肺炎发生率却高于普通型甲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8 h内启动奥司他韦的患儿发热天数明显少于发病48 h后服用组(P0.05),且达菲和可威疗效无明显差异,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相对来讲重型甲流患儿体重更轻,年龄更小,发生惊厥和肺炎机会更多;48 h内启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更有利于体温好转,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的诊断、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 病情轻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给予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对症、支持治疗有效;病情重合并感染者给予抗感染中药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有效.130例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数、中性粒细胞分数、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传播广而迅猛,人群普遍易感.抗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及对症支持治疗合并感染者有效. 相似文献
7.
8.
小儿甲型和乙型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小儿甲型和乙型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收集从2005年12月到2006年3月于本院确诊流行性感冒78例,经咽分泌物送检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两组病毒抗原;30例甲型流行性感冒阳性,48例乙型流行性感冒阳性,采取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构成以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甲型流感组和乙型流感组的性别、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中,发热、咳嗽、肌痛、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所占比例,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促、发绀、神经系统改变、肺部湿啰音、X线改变、白细胞升高、CK-MB升高所占比例,甲型高于乙型(P<0.05),有6例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治疗者均为甲型流感.平均住院天数,甲型流感(11.8±0.76)d,乙型流感(5.6±0.29)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组病毒性肺炎21例,小于1岁婴儿7例(占33%),乙型流感组病毒性肺炎8例,小于1岁婴儿4例(占50%).结论:甲型流感临床表现较乙型流感严重,较多并有细菌感染、病毒性肺炎、神经系统损害、心肌损害,病程较长.两型流感中,小婴儿患病毒性肺炎的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新发现的流感病毒株多源自我国,我国流感动态已引起WHO和世界各国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2008年度流感发病及抗原变异情况,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流感监测点定期采集的流感样标本,以MDCK细胞分离病毒,并应用红细胞凝集抑制法进行型别鉴定,对流感的病原学以及流感疫情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监测咽拭子763份,分离病毒株80株,其中A(H1N1)型37株,A(H3N2)14株,B(Victoria)23株,B(Yamagata)6株。15岁以下人群发病最多,占流感样病例的65.00%。全年发生流感疫情2起。春季以B(Victofia)为主,夏季以A(H1N1)为主。结论全年广州市某区流感发病呈散发,并以H1N1亚型为主,15岁以下人群为流感高危人群,流感发病高峰出现在3月份和7月份。 相似文献
12.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其主要损害部位是肺。2009年3月首先在墨西哥暴发流行,随后蔓延全球。目前已有207个国家报道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已导致8000多人死亡。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也在不断增多。根据墨西哥、美国、加拿大、澳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确诊的150例普通甲型流行性感冒和38例重型甲型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普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季节性流感样症状,并发症少,重型患者的症状则以持续高热、咳血痰、气促、呼吸困难为主,并可出现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重型患者肥胖及存在基础疾病的比率明显高于普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及有基础疾病者是重型甲型流行性感冒的高危人群.普通型患者均治愈出院,病程5~11 d;重型中34例症状好转出院,4例死亡,病死率1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方法。方法: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对我院自2010年~2017年接收的3013例患有流行性感冒的病患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病患流行特征及相关预防控制措施。结果:10~12月及2~5月是流感高发期,其中甲型H1N1流感1230例,H3N2流感658例,乙型流感1105例,混合型流感20例,工人、农民及学生等人群聚集密切接触频繁群体是流感高危人群,男性患者数量高于女性患者,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结论:季节交替时期为流感多发期,相关医疗卫生组织应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检测力度,做好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对高危人群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及时控制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83年5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的登记数急剧上升。为了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管理,对测定传染源和传染方式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从1983年5月21日~9月29日,总共登记了322例急性病毒性肝炎,追踪接触者未发现有额外的黄疸病例,在登记的病例中,107例HBsAg阳性,26例系来自国外,其余189例是本地感染的,161例在用逆行被动血凝法筛选时,HBsAg阴性,28例是根据临床诊断的。新加坡的三大人种之间,华人的感染率最高。最高年龄感染组为15~34岁,男与女的比例为2.4:1,3/4的病例需要住院,未有死亡者,病例广泛分布于全岛,没有集中于居民点或工作场所。极大多数(65.8%)生活在高级公寓备有现代化卫生设备,未发现与特殊食品所关。25例急性病例中的23例,血清学检查有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证实为甲型肝炎,其他3例急性病毒性肝炎为HBsAg、抗HBs,抗HBC和抗HAV IgM。从废水污染区中采集的双壳软体动物对健康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由于它们是过滤性摄入者,故可从微量污染的水中浓集病毒。1983年的流行与食用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农村学校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疫情。方法隔离治疗病人并做个案调查。用狗肾传代(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用红细胞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全校在校师生员工257人,发病27例,罹患率10.51% 病例主要集中在三年级班,罹患率为48.89%(22/45),高于其他班级罹患率2.73%(5/183)(x^2=73.71,P〈0.01) 男女发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病毒分离为B型流感病毒。结论该农村学校流感暴发疫情是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由于疫点处理及时,措施到位,未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本起大型企业中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的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进行统一个案调查、采样检测,并进行病例对照调查和分析。结果确诊患者110例,罹患率7.82%,病例呈局限性且有家庭或同居室聚集现象;从患者6份标本和1份水样中检出甲型副伤寒杆菌,得以证实;暴露因子分析显示,饮生水与密切接触是造成本次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差别有显著性(P<0.01),饮生水的OR=18.1,密切接触的OR=4.6。结论本起疫情为甲型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暴发流行。亟需加强大型企业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疾病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报告1984年南京市郊一起甲型肝炎流行。经调查本次肝炎流行具有甲型肝炎的典型特征,罹患率为35.98‰,肝炎病例与对照组血清HBsAg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别,所有病例转归良好。流行因素分析表明:本次甲型肝炎流行与饮用水污染、家庭内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2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8例),两组均使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莲花清瘟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7.5±2.5)d、(4.0±1.1)d]均短于对照组[(10.5±2.4)d、(5.6±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疗效优于单用奥司他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