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4味药物组成。具有温阳健脾,利水降冲之功。笔者以本方应用于心脾阳虚、水气上冲为患的多种病症,疗效满意。现举验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饮的形成与多个重要脏器有关,水饮的存在又影响了多个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因水饮病的临床证型多,证候复杂,故水饮病证的辨证论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伤寒论》中称水饮病为“水”、“水气”、“水饮”,记载了17个饮证,叙述水饮病的条文有28条,其主要治法可归纳为14种。1健脾利水温阳化气若素体脾虚或治疗不当,脾胃受伐,中气不足,转输失职,则可导致水液蓄留中焦,以致水气上逆,凌于心下而变生诸证。主要症状可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目眩晕,心悸气短及小便不利,苔白滑,脉沉紧等。治法为健脾利水,温阳化气。代…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又在《金匮要略》中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中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治其本,祛痰化饮以治其标,标本兼顾,疗效颇佳。笔在临床中运用该方多获良效。兹介绍四例病案如下。  相似文献   

4.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相似文献   

5.
本方源于《伤寒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味药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健脾渗湿、利水止痛、镇静、清醒头目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心悸、眩晕、气短咳嗽、胸胁胀满、下痢等症。近几年来,临床上得到进一步验证,并超出了原先范围。  相似文献   

6.
芩桂术甘汤化学成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第16条,方由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甘草6g组成。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辛温通阳,两药合用可温阳化水;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益气,两药相协又能补土制水;全方共奏健脾渗湿,通阳利水之效。书中用于治疗脾阳虚,痰改内停而致的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小便不利等证。  相似文献   

7.
苓桂术甘汤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为痰饮病所设的著名方剂,《金匾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书中与之相关条文有三:《伤寒论》第67条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相似文献   

8.
苓桂术甘汤为著名经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味药物组成,《伤寒论》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金匮要略》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均为饮停中焦之候。笔者以此为依据,临床用于多种病症,均收到良好效...  相似文献   

9.
苓桂术甘汤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均有所见,两处所论述的主治内容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针对的病机是一致的。该方由茯苓12克,桂枝、白术各9克,甘草6克组成,功能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后世称它是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而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痰饮是对诸饮的总称,狭义的痰饮则是诸饮中的一个类型。所谓诸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停积在胃肠的名痰饮,流于胁下的名悬饮,溢于肢体的名溢饮,支撑在胸膈的名支饮。又以长期留而不去的为留饮,潜伏待发的为伏饮,实际仍属于四饮的范围。上述四饮中…  相似文献   

10.
苓桂术甘汤为医圣仲景方,主要治疗痰饮诸证.以方义为桂枝温通阳气,助膀胱气化;白术健脾,脾健则能治水;茯苓渗湿利水;甘草助脾气转输,以交上下;合之可使心阳振、土气旺、转输利、水气行.在临床上可随症加减,应用甚广,笔者结合临床多年治验,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药组成。功能主以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痰饮,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苔白滑脉弦滑。笔者遵其法,将此方运用于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 ,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4味药物组成。具有温阳健脾 ,利水降冲之功。笔者以本方应用于心脾阳虚、水气上冲为患的多种病症 ,疗效满意。现举验案 2则 ,介绍如下。1 梅尼埃病武某 ,男 ,72岁。 2 0 0 2年 10月 5日初诊。患者于 2个月前因突发眩晕 ,左侧耳鸣耳胀 ,恶心呕吐 ,听力减退。而到新乡市某医院诊治 ,当时按梅尼埃病住院治疗 2周后症状控制而出院 ,但仍感觉左耳听力稍差。回家后口服培他啶片、ATP片、西比灵胶囊巩固疗效。于 1周前眩晕 ,耳鸣复发 ,伴恶心干呕、心中悸动不安 ,发作时似有气自心中上冲 …  相似文献   

13.
小议五苓散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为著名经方之一。药用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五味,具有健脾利水,通阳化气的作用。仲景主要用以治蓄水证及痰饮、水湿证。如《伤寒论》146条:“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再如 74条:“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这两条均是论述用五苓散治疗太阳蓄水证。方中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为治疗脾虚湿停之良药;茯苓利水渗湿,益脾和胃,二药配伍,敦上以治水。猪苓利水渗湿,泽泻渗湿泄热固肾,二药合用,利水而不伤阴。正如《本草求真》所云:“故猪苓必合泽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加减应用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消心痛1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应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能活血化瘀、温阳化气、健脾利水,其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组成。功能为通阳化气,健脾利水。笔者在临床上用以治疗多种疾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简介如下: 一、冠心病盛某,男,43岁,1983年3月22日入院。  相似文献   

16.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第十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苓桂术甘汤 原文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者.治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相似文献   

17.
小议五苓散     
五苓散为著名经方,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名著《伤寒论》,五苓散由猪苓三分,泽泻一两三分,白术三分,茯苓三分,桂枝二分(去皮)五味药组成,具有健脾利水,通阳化气之功,兼以解表。《伤寒论》主治太阳蓄水证,《金匮要略》主治下焦饮逆,膀胱气化不行之小便不利等病证。根据仲景原文可以看出,五苓散证是以口渴,小便不利为主证,其因  相似文献   

18.
苓桂术甘汤 (茯苓、桂枝、白术、灸甘草 )来源于《伤寒论》 ,是临床内科常用方剂之一。主治伤寒吐下损伤脾之阳 ,水饮内阻 ,心下逆满 ,气上冲胸 ,头晕目眩 ,脉深紧 ,或胸胁支满 ,短气等证。有温通阳气 ,化饮利水之功。用之对证 ,取效甚佳。笔者以此方(肉桂代桂枝 )治疗心脏急难重危证 ,收效甚好。现举例于下 ,供参考。1 病例介绍例 1,病毒性心肌炎、房室传导阻滞。林某 ,男 ,2 6岁 ,教师。 2 0 0 0~ 0 2~ 2 0日就诊。患者于 1999~12中旬感冒发热头痛 ,经口服维C银翘片 ,症状好转 ,后又反复 2次 ,均口服感冒药而好转。 2月份起出现心悸…  相似文献   

19.
真武汤出自东汉末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组成:附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具有温阳健脾,利水除饮的功效,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证.在临床用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结合经治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浅析《伤寒杂病论》中桂枝与白术的配伍应用,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温阳降逆,健脾化湿;②解表化气,健脾利水;③通阳祛风,健脾除湿;④温阳散寒,祛风除湿;⑤通阳行痹,祛风逐湿;6.和解表里,温中止利。体会到二药配伍既有通阳化气,健脾除湿之功,还有宣畅上下气机,走表走里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