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产科药对发展史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帝内经素问>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开妇产科药对之先河,帛书<杂疗方>显示药对使用现象的萌芽."七情和合"理论是药对理论的基石,大量妇产科药对至迟在隋唐形成,经方是其素材重要来源.宋元明清医家丰富了妇产科药对的内容,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医方考>等方论著作蕴含药对理论.方剂与药对存在互动.现代妇产科药对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626-1628
脾主运化的理论是中医脾脏象理论的核心,发展到清代,其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运用脾主运化的理论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另一方面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学开始寻求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脾主运化的理论也开始注重与西方医学靠拢,试图用西医学的理论更好的诠释脾主运化。文章选取了清代几位代表医家,论述了其对脾主运化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赵献可与张景岳阴阳互根理论源自《内经》阴阳互根理论,却比《内经》阴阳互根理论更具体更完善,是赵献可与张景岳关于先天水火辨治的核心理论,指出其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割裂了《内经》阴阳学说的完整性;以割裂先天后天的密切联系为前提;否定了正治法的主流地位;与赵氏、张氏重视阳气的学术主张相悖。  相似文献   

4.
论王清任调气活血组方思想及在脑内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玫  王志丹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98-1800
<正>王清任调气活血组方的学术思想源于古代医学经典,但其在气血致病的病理机制、治疗原则和组方用药方面,突破了中医学的传统理论,丰富了血瘀证的治疗方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1调气活血组方思想的渊源气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如《素问.调经论》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相似文献   

5.
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根本的哲学思想之一,中医学发展深受气一元论的影响,气一元论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环节,而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平乐正骨理论也同样深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平乐正骨理论认为,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无不与气血有关;其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气一元论思想。本文就气一元论哲学思想对平乐正骨理论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 中医成语,大都是中医学理论的精华所在,了解了一句成语,往往就可以掌握其理论要点。因此,开展对成语的解释,明确其含义,阐发其意义,澄清其源流,限定其范围,肯定其价值,对正确解释和掌握中医学理论,有着一定的帮助。这就是本文的出发点。1、治病必求于本  相似文献   

7.
对涉及"上寒下热"理论的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探讨其证治规律.认为"上寒下热"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其病因病机包含外感寒湿阻滞气机、内生寒湿格拒化热、药食不当所生变证等;其病位非单一部位,包含胸中与丹田、肺与肾、胃与肠等;治法包含升阳入阴、升降阴阳、寒热分治、分消水热等.  相似文献   

8.
对涉及"上寒下热"理论的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探讨其证治规律.认为"上寒下热"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其病因病机包含外感寒湿阻滞气机、内生寒湿格拒化热、药食不当所生变证等;其病位非单一部位,包含胸中与丹田、肺与肾、胃与肠等;治法包含升阳入阴、升降阴阳、寒热分治、分消水热等.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中医科学院肖永庆首席研究员荣获了201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获奖项目为"中药炮制与药性相关性及其饮片质量评价模式"。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中药炮制原理的核心是中药在炮制前后其药性发生了改变,其根源还是炮制后其内在物质基础发生了变化。"中药炮制与药性相关性及其饮片质量评价模式"项目以大黄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对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进行了纵向地梳理;对其内容范畴进行了横向综合、提炼,指出形性、性能及毒性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其深层内容结构进行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