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交通动脉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0%~35%[1].因其结构复杂,动脉瘤形态变化各异,手术难度大,并有一定风险.现将本科2006年1月~2009年5月27例手术治疗结果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前交通动脉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0%~35%。因其结构复杂,动脉瘤形态变化各异,手术难度大,并有一定风险。现将本科2006年1月~2009年5月27例手术治疗结果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斌  刘翼  游潮  李进  贺民  周良学 《华西医学》2007,22(4):702-703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9月~2007年5月我科收治的98例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经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94例行瘤颈夹闭术,4例行动脉瘤包裹术;术中动脉瘤破裂8例(8.2%)。手术效果按Glasgow Outcome Score(GOS评分):恢复良好83例(84.7%),中度残疾8例(8.2%),重度残疾4例(4.1%),植物状态1例(1.0%),死亡2例(2.0%)。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夹闭瘤颈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8月,2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内栓塞治疗。其中4例在导丝或导管保护动脉瘤颈情况下行栓塞治疗;1例术中导丝刺破动脉瘤,继续快速填塞至动脉瘤完全栓塞;1例栓塞后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行A1-A2段支架后置入。结果 23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11例,>90%栓塞8例,<90%栓塞4例。支架后置入患者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治疗1个月后康复出院。所有患者临床随访6~24个月,未见再出血。16例患者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复查,动脉瘤未见复发,其中3例>90%栓塞、2例<90%栓塞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其技术难度相对较大,需要细致操作。  相似文献   

5.
前交通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总数的30%左右[1], 是颅内动脉瘤中较难处理的一类动脉瘤,前交通动脉(ACoA)复合体具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复杂,解剖学变异大,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穿支动脉丰富,损伤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7.
前交通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总数的30%左右.是颅内动脉瘤中较难处理的一类动脉瘤,前交通动脉(ACoA)复合体具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复杂,解剖学变异大,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穿支动脉丰富。损伤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前循环动脉瘤手术治疗相关问题。方法经CTA或DSA明确诊断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21例,回顾性分析应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前Hunt-Hess分级I级7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1例。成功夹闭动脉瘤颈2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4例。随访2~12个月,良好16例,轻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本组近期疗效良好率为85.8%(20/21),病死率为6.6%(1/21),术中破裂发生率19.05%(4/21)。结论Hunt-Hess分级Ⅰ-Ⅲ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应尽早手术,翼点入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经典入路;控制性降压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经眉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经眉锁孔入路技术,开放脑池,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并行夹闭,术中均经神经内镜或荧光造影观察夹闭效果。全部患者于术后近期行影像学复查。结果 26例前交通动脉瘤全部一次成功夹闭;其中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3例发生术后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手术死亡。随访3~30个月,平均16个月,20例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术前昏迷患者植物生存。结论经眉锁孔入路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优先选择,但不宜盲目将此入路的应用扩大化。  相似文献   

10.
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通常采用经翼点或改良翼点单侧或双侧额下入路。但在显微镜下手术,如果能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就不一定需要作过多头皮与颅骨的暴露。2003年3月以来,作对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前交通动脉瘤,经眉毛锁孔入路作脑动脉瘤夹闭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大脑前动脉瘤 (anteriorcerebralarteryaneurysm ,ACAA)发病率低。由于大脑前动脉部位深、变异多 ,加上在这个动脉系统中动脉瘤生长方向变化多 ,术前病人情况均较重 ,使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困难和危险[1~ 2 ] ,手术死亡率高达 8%~10 %[3 ] 。我们共收治ACAA9例 ,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 5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 3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为 6 1 5岁。 8例为出血动脉瘤 ,2例为多发性动脉瘤。1 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人入院时均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症状 ,2例为反复出血。术前有…  相似文献   

12.
毛珂  李进  贺民  游潮 《华西医学》2012,(5):673-67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适应证、术前评估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经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65例破裂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22~78岁,平均46.8岁。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13例,Ⅳ级10例,Ⅴ级2例。动脉瘤直径<5 mm 10个,5~15 mm 36个,15~25 mm 15个,>25 mm 4个,平均7.8 mm。其中56例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5例位于大脑中动脉的M1段,4例位于分叉后M2段。结果手术夹闭动脉瘤60例,余5例行动脉瘤夹闭加包裹术。患者术后获随访3~36个月,平均16个月,均无动脉瘤复发或再出血发生。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评定:恢复良好58例(GOS 4~5分),差5例(GOS 2~3分),死亡2例(GOS 1分)。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手术技巧的灵活应用是显微外科手术成功治疗破裂MCAA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这一经典术式进行改良,以减少术后“前交通动脉瘤综合症”的发生机会。方法 采用A1优势侧的颅一眶颧入路,控制近端A1后,解剖基底纵裂池数厘米,在保留直回的情况下,可满意地暴露并安全地夹闭动脉瘤。结果 本组中67%的患者1年后的韦氏成人智能评分大于90。结论 眶-翼点入路结合基底纵裂池的打开,可明显减轻术中脑牵拉并保留直回,改善了术后患者的认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6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按颅脑损伤转归分级(GOS)判定:恢复良好57例(85.1%),中度残疾5例(7.5%),重度残疾3例(4.5%),死亡2例(2.9%).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有助于减少术中血管损伤、减轻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32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对32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术后早期处理出血、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及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成功栓塞32个动脉瘤,术后动脉瘤腔100%闭塞者21例,95%闭塞者9例,90%闭塞者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死亡1例.术后26例随访3个月~2年无再出血.结论:对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早期处理出血、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将28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均分为A、B两组,每组14例。A组为开颅夹闭组,B组为介入组。通过对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瘤颈残余度、术后并发症以及经过对患者进行1~18个月术后随访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A组住院天数7~30(平均25)d,治疗出院恢复良好6例,死亡1例,出现并发症6例,术后瘤颈残余1例;B组住院天数7~20(平均15)d,治疗出院恢复良好7例,死亡1例,出现并发症2例,手术后瘤颈残余为4例。B组较A组手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术后瘤颈残余率高。  相似文献   

17.
对81例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AcoAA)病人分别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显微外科夹闭术,强调术前给予病情观察、心理及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纯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前交通微小动脉瘤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栓塞组22例和支架辅助栓塞组20例,比较2组术后即刻和随访12个月栓塞程度和动脉瘤复发,及术中并发症。结果:支架栓塞组完全栓塞7例,次全栓塞5例,部分栓塞8例;单纯栓塞组完全栓塞9例,次全栓塞11例,部分栓塞2例;与支架栓塞组比,单纯栓塞组的栓塞程度较高(P=0.049)。术后12个月,37例患者进行造影复查,结果显示支架栓塞组完全栓塞16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单纯栓塞组完全栓塞8例,次全栓塞6例,部分栓塞4例;与支架栓塞组比,单纯栓塞组的栓塞程度较低(P=0.040)。与单纯栓塞组比,架辅助栓塞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和不良事件较少(P0.05)。结论:与单纯栓塞比,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可提高栓塞率、减少复发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夹闭治疗43例(夹闭组),介入栓塞治疗25例(栓塞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裂均增大,瞳孔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夹闭组改善幅度更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夹闭组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34例(79.07%)、部分恢复8例(18.60%)、未恢复1例(2.33%);栓塞组患者完全恢复13例(52.00%)、部分恢复10例(40.00%)、未恢复2例(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完全恢复时间(30.90±5.47)d,短于栓塞组的(47.83±6.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优于介入栓塞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2岁。因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2h于2009年2月20日人本院。患者人院前2h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尿失禁,无抽搐,无偏瘫,急送本院。入院时体检:T37℃,P90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神志不清,浅昏迷,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压眶反射存在,颈抵抗,两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min,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双侧巴氏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