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烧伤后早期口服液体复苏(EOFR)与静脉液体复苏的对比研究,探讨EOFR对烧伤休克时循环和组织灌流的影响,评价其对烧伤休克的复苏效果.方法:选择32只杂种犬复制30%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模型,并随机分为不复苏对照(NR)组、口服WHO ORS液(WOR)组、口服林格氏液(LOR)组、林格氏液静脉复苏对照(LVR)组,检测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胃黏膜pH值、24小时尿量及病死率等指标.结果:WOR组和LOB组的MAP、胃黏膜pH值、24小时尿量较LVR组显著降低,但明显高于NR组(P<0.05,P<0.01).NB组24、48小时病死率为62.5%和100.0%,明显高于WOR组、LOR组及LVR组(P<0.01).结论:EOFR可有效改善30%TBSAⅢ度烧伤的循环指标,恢复重要脏器血液灌流,部分替代静脉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晶体液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休克组、生理盐水组、乳酸林格液组和醋酸林格液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乳酸林格液组和醋酸林格液组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30~40 mmHg后维持60 min,分别给予3倍失血量的晶体液进行复苏60 min.记录5组大鼠生理指标直至复苏结束.分别于基础阶段(0 min)、失血阶段(10 min)、休克阶段(70 min)和复苏阶段(130 min)行血气和生化检测,记录各组生存情况.结果 休克组和3个液体复苏组失血和休克阶段MAP、pH、红细胞比容(Hct)、碱剩余(BE)低于对照组,休克指数(SI)和乳酸(Lac)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阶段3个液体复苏组MAP低于对照组,高于休克组,SI高于对照组,低于休克组(P<0.05);休克组pH和BE均低于对照组,3个液体复苏组均高于休克组(P<0.05);休克组和3个液体复苏组Hct低于对照组,且3个液体复苏组低于休克组(P<0.05);休克组和乳酸林格液组Lac高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醋酸林格液组(P<0.05).失血阶段休克组和3个液体复苏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休克阶段和复苏阶段休克组和3个液体复苏组生化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复苏阶段3个液体复苏组生化指标低于休克组,乳酸林格液组乳酸脱氢酶(LDH)高于醋酸林格液组,生理盐水组肌酸激酶(CK)高于醋酸林格液组,乳酸林格液组ALT高于生理盐水组和醋酸林格液组(P<0.05).3个液体复苏组生存时间均长于休克组(P<0.05),醋酸林格液组生存时间长于生理盐水组和乳酸林格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失血性休克进行晶体液复苏时,醋酸林格液相对于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液在改善代谢情况、减缓脏器损伤和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指导大面积烧伤后液体复苏治疗方法的新思路。方法对1998年以来收治的63例烧伤面积≥35%总体面积(TBSA)的患者,采用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内不补充葡萄糖溶液,仅应用130mmol/L乳酸林格氏液,作为水和电介质的补充液体,结合胶体溶液输入治疗进行复苏。结果6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成功救治62例,死亡1例。结论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不补充每日基础水分,而仅应用130mmol/L乳酸林格氏液补充水和电解质,结合胶体溶液进行复苏治疗,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小儿严重烧伤休克液体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享成  张建明  马伟 《河北医药》2001,23(6):421-423
目的 探讨 2∶1等渗晶体液与血浆对婴幼儿烧伤休克进行个体化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3 7例年龄 <3 6个月 ,烧伤面积 15 %~ 5 5 %TBSA(总体表面积 )的重度烧伤合并休克的患儿接受了液体复苏治疗。根据患儿体重分类和烧伤面积计算 2 4h液体需要量 ,输液泵均匀控制输液速度并根据每小时尿量进行调整。结果  3 7例烧伤休克患儿在伤后 16h内全部成功复苏 ,未出现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实际输液量与按体重计算量无差异 (P >0 .0 5 ) ,低于传统补液公式计算的输液总量 (P <0 .0 1)。结论 婴幼儿烧伤休克液体复苏应用 2∶1等渗晶体液与血浆复苏比标准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和胶体效果更好 ,按患儿不同的体重段和烧伤面积估计输液总量可能更合理有效和精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成A、B两组。A组为常规组,做充分液体复苏治疗,在止血前早期、快速、足量补液,维持收缩压≥90mmHg。B组为限制组,在止血前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开通2条以上静脉通道,快速输注林格液或生理盐水1000mL,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500mL(晶/胶比例为2~3∶1)。当血压回升至70mmHg时,即减慢输液速度,限制晶体液输入量,维持收缩压80~90mmHg,同时监测血气分析、尿量、血常规等相关指标,以指导休克复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入选患者9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治疗前肺挫伤及休克程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日输液量A组大于B组(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优于A组,A组ARDS发病率、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于B组。结论重症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前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月12月收治的6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对照组(传统液体复苏组),每组32例。两组均在确诊后5min内完成基本抢救,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即初期快速输入复苏液体,快速输注林格氏液10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500ml(晶/胶比例为2-3:1),在止血前维持MAP在40-60mmHg,对照组则按常规快速充分输液。监测两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肝肾功能、PLT、APTT、PT、Hb等实验室指标,比较2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平均输液量、治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
  白明显高于常规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红蛋白则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液体输入量为(1632±441)ml,对照组液体输入量为(2812±497)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愈32例(100%),发生ARDS 1例(3.13%),MODS1例(3.13%),死亡0例(0%);对照组治愈30例(87.5%),发生ARDS5例(15.62%),MODS 3例(9.38%),死亡2例(6.25%)。2组患者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术适用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前的救治,在手术止血后根据失血量的情况再进行充分液体复苏,可以提高妇产科失血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液体复苏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失血性休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PVI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达到复苏目标的时间、复苏液体正平衡量、平均动脉压(MAP)、6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肾功能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液体正平衡量多于观察组、PT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到复苏目标时间、MAP、6h 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及合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但ARF、DIC、ARDS、MODS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灵敏的监测、反映机体循环血容量状态,且液体复苏量小,有利于维护内环境的稳态,患者存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提高患者的监测、诊疗和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治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的患儿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每组25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呼吸支持等对症治疗。2组均给予初始液体复苏(20 mL/kg醋酸钠林格液)。常规组在初始液体复苏后按照指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6 h目标)继续液体复苏;超声组在初始液体复苏后根据超声测下腔静脉内径及肺部超声检查指导后续液体复苏。比较2组液体复苏6、12 h后心率、平均动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ystemic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指标变化,并比较2组患儿24 h液体入量及血管药物评分、液体复苏12、24、48 h氧合指数变化、肺水肿发生例数及28 d病死率。结果 液体复苏6、12后2组患儿的心率、MAP、Scv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24 h液体总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临床常用液体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后肺组织的影响,为创伤失血性休克实施理想的液体复苏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急性失血大鼠以不同液体复苏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肺通透性指数变化及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乳酸林格氏液(LR)组血清TNF_α,IL-6水平高于其它各组,胶体复苏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晶体组,病理检查肺泡腔渗出液最明显.结论 急性失血以不同液体复苏后早期即出现程度不同的肺损伤;TNF_α及IL-6是介导此损伤的重要介质;大量胶体复苏后肺泡中蛋白渗出显著增加对此类肺损伤的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液体复苏的早期综合液体复苏措施.方法将72例延迟复苏的严重烧伤患者分成两个阶段,即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第一阶段)和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第二阶段)进行比较分析.第二阶段采用包括综合液体复苏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与方法.结果第二阶段收缩压、脉压差、血PaO2、碱缺失(BD)明显升高,尿量明显增加,而血清乳酸却较第一阶段低 (P<0.01~0.05).结论早期、快速、有效的液体复苏,早期切(削)痂、早期胃肠道喂养、输注经紫外线照射并充氧的全血等均有利于提高严重延迟复苏烧伤患者的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1.
7.5%高渗盐水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7.5%高渗盐水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对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别输注高渗盐水和生理盐水.高渗盐水组43例,生理盐水组37例,比较2组病例的输入液体量、复苏前后的血清乳酸值、碱剩余值、治愈率、死亡率和MODS发生率.结果:2组液体输入量、复苏后12 h及24 h血乳酸、碱剩余检测值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愈率、死亡率、发生MODS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7.5%高渗盐水早期复苏方法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可明显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MODS发生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生理盐水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肾上腺素治疗)19例,治疗组(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26例。评估垂体后叶素对心肺复苏治疗的成功率,统计自主循环恢复率,平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6、24h生存率及出院率。同时监测垂体后叶素对循环、心脏、肾脏的影响,监测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复苏成功后30min多巴胺剂量、复苏成功后6h尿量及复苏成功后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评估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6h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生存率及出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压比较无差异,而多巴胺剂量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6h尿量高于对照组;ST段下移无差异。结论在心肺复苏治疗中,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患者自主心律恢复率,缩短恢复自主心律时间,提高平均动脉压,同时提高冠状动脉及肾脏灌注压,对心脏、肾脏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参附注射液应用于心肺复苏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用参附注射液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将我院40例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建立>24小时的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治疗组(A组)和常规复苏组(B组),观察即刻、4、24、48小时动脉血气变化,并观察复苏后4、12、24、48小时的平均动脉压及GCS评分的变化.结果:复苏后24、48小时酸中毒症状A组比B组明显减轻,差异显著(P<0.05).复苏后各时段的平均动脉压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P<0.01).GCS评分48小时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具有强心、改善微循环、保持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重要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在心肺复苏时应加强对相关护理指标的观察及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失血性休克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液体复苏,给予试验组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液体复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失血性休克中,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血压平稳降低,疗效明确,可使输液量减少,缩短住院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1月在泉州解放军180医院急诊科急救的68例低血容量性休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按照抗休克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60 ml,0.5 h内静脉滴注完.检测部分常规、生化、凝血指标.结果 经抗休克治疗后,两组部分常规、生化、凝血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在治疗0.5,1,2,6,12和24 h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中,使用参麦注射液配合常规液体复苏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下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机会.  相似文献   

16.
This comprehensive review comparatively evaluates the safety and benefits of parenteral fluids used in resuscitation with a focus on sepsis. It also provides a random-effects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comparing restrictive resuscitation and usual care in sepsis with the primary outcome of mortality. In the septic patient, fluid therapy remains a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fluid compartments in the body, the integrity of the endothelial barrier, and the inflammatory tone of the patient. Recent data have emerged describing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fluid resuscitation that can be affected by the factors just listed, as well as mean arterial pressure, rate of infusion, volume of fluid infusate, nature of the fluid, and drug interactions. Fluid overload in sepsi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vasodilation, kidney injury, and increased mortality. Restrictive resuscitation after the initial septic insult is an emerging practice. Our search strategy of Medline databases revealed six randomized studies with 706 patients that examined restrictive resuscitation in sepsis. Results of this meta-analysis demonstrated no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with restrictive resuscitation compared with usual care (30.6% vs 37.8%; risk ratio 0.8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66–1.05, respectively) but was limited by the small number of studies and larger quantities of pre-randomization fluids. Another approach to address fluid overload is active (diuresis) de-resuscitation strategies that may shorten the need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intensive care unit length of stay. Data suggest that colloids may confer mortality benefit over saline in the most severely ill septic patients. Compared with isotonic saline, balanced resuscitation fluids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incidence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mortality. The benefits of balanced resuscitation fluids are most evident when higher volumes of fluids are used for sepsis. Clinicians should consider these pharmacotherapeutic factors when selecting a fluid, its quantity, and rate of infusion.  相似文献   

17.
西帕依固龈液防治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防治放疗患者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损伤的疗效。方法将80例鼻咽癌、口腔癌术后放疗出现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以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洗必泰液含漱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按WHO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标准记录患者口腔黏膜放射损伤的程度。结果西帕依固龈液治疗40例,出现Ⅰ、Ⅱ、Ⅲ、Ⅳ级口腔黏膜炎分别为17、14、4、5例;对照组40例,出现Ⅰ、Ⅱ、Ⅲ、Ⅳ级口腔黏膜炎分别为2、5、20、1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防治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两阶段烧伤总面积≥80%且Ⅲ度烧伤面积≥50%特重度烧伤患者基本情况的对比分析,探讨进一步提高烧伤救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入选1987~2006年20年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烧伤总面积≥80%且Ⅲ度烧伤面积≥50%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共54例,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987~1996年入院的患者,B组为1997~2006年入院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烧伤面积和深度、烧伤指数、液体复苏、吸入性损伤、手术情况、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烧伤严重程度无差别,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相似,致伤原因和死亡原阒也类似,B组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总量和尿量较大,预防性气管切开应用广泛,早期手术更积极,患者死亡率为63.3%,明显低于A组的95.8%,且B组死亡的患者存活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17.32±13.18)d vs(9.35±11.59)d]。结论:重视纠正低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充分的液体复苏,早期切削痂,自异体皮移植覆盖创面等是此类特重大面积烧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余莉  柳亮  李锟 《医药导报》2007,26(9):1004-1006
[摘要]目的观察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CO2)气腹过程中丙泊酚对胃黏膜pH值的影响。方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A组)和异氟醚、丙泊酚静脉 吸入复合组(B组),每组21例。于气腹前(T1)、气腹开始后40 min(T2)、气腹结束后40 min(T3)分别测定并记录胃黏膜与动脉血CO2分压差[P(i a)CO2]、胃黏膜pH(pHi)值。结果A、B两组T2时P(i a)CO2均明显高于T1时,T3时P(i a)CO2均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于T2时P(i a)CO2显著降低,pHi显著升高(P<0.05=;与T1比较,两组T3时P(i a)CO2和pHi基本恢复至T1水平。结论丙泊酚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有利于稳定CO2气腹过程中胃黏膜pH,可能对维持CO2气腹过程中胃黏膜的血流灌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