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使用硝酸甘油,肠溶阿斯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加用步长稳心颗粒9g/次、3次/日口服,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心律失常发生隋况,以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不适症状改善方面,心电图改善,心律失常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可有效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2.
粟小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1):66-67
目的观察比较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6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服用曲美他嗪及稳心颗粒8周,其他措施两组患者均完全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发病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病次数及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稳心颗粒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较常规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建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33(6):533-534
我院自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稳心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心电图改善、心率、血压的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结论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常规用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常规用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方法对住院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稳心颗粒联合常规用药治疗。步长稳心颗粒9g/次,3次/d,温水冲服,疗程为4周。对照组常规给予ADP受体拮抗剂,13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钙拮抗剂等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常规用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时间短,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 6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32例均采用标准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组(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口服1个月。采用动态心电图(DCG)比较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及HRT,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TO负值及TS均明显增大(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UAP患者HRT现象,从而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治疗心律失常的40例患者,全部患者均使用步长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显效患者17例,占比为42.5%,有效患者20例,占比为50.0%,无效患者3例,占比为7.5%,治疗有效率为92.5%;40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常规综合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稳心颗粒口服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8%(46/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42/49),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常规综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加用稳心颗粒口服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方法将8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稳心颗粒1包(9g)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心律平100mg,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5%,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对各种心律失常均有很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心律失常首选中成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产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入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组(A组,51例)和国产氯吡格雷组(B组,51例)。B组在常规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加国产氯吡格雷75 mg,1次/d,持续4周。在入组前以及服药每周内门诊随访,共4周,询问病史,不良反应以及行活动平板检查。结果102例患者全部完成随访。4周内,B组胸痛发作每周次数减少(4.2±0.5)次,而A组减少(2.1±0.8)次,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硝酸甘油消耗量B组平均减少(6.1±0.7)片而A组平均减少(3.3±0.9)片(P〈0.05)。运动平板运动持续时间B组增加(63.6±2.3)s而A组增加(31.6±2.2)s(P〈0.05)。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国产氯吡格雷,可以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受益,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瑞舒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38例确诊为UAP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A、B两组,每组各69例,全部患者均采取抗血小板治疗,并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硝酸酯类药物.在以上常规治疗措施进行的同时,A组患者另给予每晚40 mg氟伐他汀,B组患者另给予每晚10 mg瑞舒伐他汀,疗程为8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患者经治疗,B组患者的有效率(94.2%)显著高于A组(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治疗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LDL-C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B组患者的HDL-C水平上升及LDL-C及CRP下降程度与A组患者比较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在调脂及抗炎上充分发挥其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HDL-C、LDL-C及CRP水平,在UAP的治疗效果上优于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用血脂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7500Iu12h1次皮下注射,连用7d,合用血脂康胶囊,2粒,2次/d口服,连用14d。观察心脏事件发生以及服药前后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外周血白细胞(WBC)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未发现严重出血现象及其它副作用,总有效率92.6%;对照组3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总有效率7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用血脂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性缺血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垤架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行冠脉造影术,单支血管病变行PTCA术并置入支架,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先判断“罪犯”病变血管,根据病情扩张包括“罪犯”病变血管在内的主要病变血管,可同期手术扩张双支血管或分期手术。结果 11例单支血管病变全部成功扩张后植入支架11枚,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中,3例患首期仅扩张了“罪犯”血管,均接受了二期手术,5例患同期手术扩张双支病变血管,5例患仅扩张了“罪犯”血管,PTCA成功率为96.8%,置入支架30枚,成功率100%,术后血管前向血流全部TiMi3级。结论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UAP疗效确切。安全系数大,多支血管病变即使行不完全血运重建亦能显缓解症状,减少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稳定心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氢氯吡格雷治疗对于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7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受试组(氢氯吡格雷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用药期间心绞痛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受试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受试组心电图ST段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氢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心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进一步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程度和心绞痛症状缓解率。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绞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程度与有效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常规给予硝酸类药物扩血管、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积等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疗程均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均无异常变化,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拜阿司匹林每次100mg,1次/d;倍他乐克12.5mg酌情加减剂量,2次/d;硝酸甘油0.5-1mg,发作时舌下含服;辛伐他汀10mg,10:/d,晚间顿服;低分子肝素5000uiHq12h,使用7d);观察组6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30:/d,餐后0.5h口服,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总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脂、凝血四项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显效率41.67%,其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3.33%,显效率51.67%。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6.67%,显效率41.67%;观察组能够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延长凝血酶时间(TT),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显著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和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除常规(硝酸酯、阿司匹林等)治疗外,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d)静脉滴注2周,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T等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每组50例.普伐他汀组患者给予常规硝酸异山梨醇酯、肠溶阿司匹林片、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和肝素钠进行治疗;普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片20 mg,每晚睡前口服.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丙二醛等水平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治疗后普伐他汀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0.3)mmol/L比(5.3-0.5) mmol/L,(1.2±0.2) mmol/L比(1.6 ±0.4) mmol/L,(3.1±0.3)mmol/L比(3.5±0.5) mmol/L,P<0.05],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6±0.4) mmol/L比(1.4±0.2)mmol/L,t=4.743,P<0.05];治疗后普伐他汀组的内皮素1与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3)ng/L比(61±14) ng/L,(6.0±1.7) μmol/L比(6.8±1.9) μmol/L,t=3.462、2.219,P<0.05],而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15) μmol/L比(55±13) μmol/L,t =2.871,P<0.05].结论 普伐他汀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脂,稳定血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