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绳武 《家庭医学》2007,(22):41-41
随着胃镜在我国医疗机构的普及,做胃镜检查的人日益增多,上消化道疾病的确诊率也越来越高。现在我国三级及大部分二级医院都开展了胃镜检查项目。对于上消化道疾病来讲,胃镜检查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手段,因其比较直观、有可疑之处可以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即可明确诊断。随着胃镜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操作医务人员技术的不断熟练、手法的改进,病人受到的痛苦程度越来越小、甚至发展至今的无痛胃镜、胶囊胃镜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无痛胃镜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及消化门诊有胃镜检查指征的155例老年患者用丙泊酚麻醉后行无痛胃镜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无痛胃镜检查,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术中无恶心、呕吐等现象发生,检查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及Sp O2变化均在安全范围内。主要并发症:头昏76例,检查中及检查后血压升高7例,血压降低2例,一过性房颤1例,呕吐3例。结论老年患者无痛胃镜能有效减轻痛苦,提高检查和诊断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且安全性较高。与熟练胃镜操作医师配合适当控制丙泊酚用量,检查后恢复快,对呼吸的抑制不明显,在掌握好适应症的情况下可以在老年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无痛胃镜检查是在胃镜检查时适当应用镇静剂,使患者在浅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和治疗,整个过程舒适、无痛苦[1].我院近年来对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探索出合理的无痛胃镜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普通胃镜与无痛胃镜在临床检查中的优缺点.方法 对我院2012年1-12月接受治疗的给予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60例和接受治疗的给予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比了两种胃镜在临床检查中的优缺点,并总结了对其的护理体会.结果 经过合适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未伴随有不适的反应以及并发症,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应用胃镜前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没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胃镜检查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及家人对护士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结论 普通胃镜与无痛胃镜各有优缺点,在不同胃镜检查过程中,护士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应用的疗效,总结无痛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检查的经验。方法抽取2011-2013年在消化内科进行过无痛胃镜治疗的80例患者,其中40例作为观察组,使用无痛胃镜进行检查,另外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普通胃镜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一名患者因为身体原因停止检查(检查前),其他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检查后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对照组有较多人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痛胃镜大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可控性强,在临床医学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探讨应用无痛胃镜检查术在临床工作中给患者在胃镜检查治疗中所带来的安全.舒适及检查质量。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静脉输注丙泊酚后待睫毛反射消失达一定程度开始行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严密观察记录患者的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给予消化内科患者无痛胃镜及普通胃镜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方法:按动态随机化原则将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0例消化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检查过程中分别使用普通胃镜及无痛胃镜。结果:检查前,两组患者的HR、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检查后,观察组的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操作时间、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消化内科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效果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普通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胃镜检查虽为非创伤或微创伤技术,但在实施检查过程中,由于胃镜本身对局部(咽喉、胃肠腔)等刺激作用和机体的生理反应,可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感。咪唑安定是苯二氮卓类镇静麻醉药,是一种起效快,清除率快,安全界限宽的药物,有很好的安静,顺行性遗忘作用。以0.05mg/kg作为胃镜操作非常安全。使用后病人血压基本平稳,呼吸、心率无明显抑制,操作后能很快清醒。并且在操作过程中病人无痛苦感。操作医师能仔细、彻底完成相应检查和治疗,可减少遗漏误诊等。  相似文献   

9.
无痛胃镜检查术是采用一种新的无痛镇静技术,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始终处于睡眠状态完全放松,患者因不适而引起的胃肠分泌物及蠕动明显减少,检查者能够清晰快速地放大几十倍的监视器上观察到胃肠内的所有情况,整个过程仅需几分钟.临床上适当应用镇静剂,使病人在清醒镇静或浅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在整个检查过程中,病人舒适无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无痛胃镜与常规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东海县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胃镜检查,观察组予以无痛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操作中止率以及检查成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检查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00%(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中止率为4.00%(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1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检查成功率为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是上消化道各类疾病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案,无痛胃镜技术具有检查期间以及检查后并发症少、操作中止率低、成功率高的优势,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1.
无痛胃镜检查130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常用的最直观的检查方式,虽是一项非创伤性侵入性操作,但在操作中常给患者带来咽部不适等痛苦刺激。由于患者恐惧、紧张和焦虑,常常难以配合,甚至拒绝检查。随着短效静脉麻醉剂的出现,无痛胃镜检查应运而生。我院自2006年6月开展无痛胃镜检查130例,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华娣 《工企医刊》2010,23(4):57-58
胃镜技术虽是一项非创伤性的诊治术,但在操作过程中患者有明显的不适及畏惧感,甚至导致心血管意外的发生。随着短效静脉麻醉剂的出现,无痛胃镜应运而生。我院自2003年3月~2004年5月接受无痛胃镜检查56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这一镜检技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探讨应用无痛胃镜检查术在临床工作中给患者在胃镜检查治疗中所带来的安全、舒适及检查质量。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静脉输注丙泊酚后待睫毛反射消失达一定程度开始行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严密观察记录患者的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4.
王怀风 《中国保健》2010,(10):76-77
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发展今天,肠镜检查后为诊疗技术,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以其直观、方便、准确的诊断率成为下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诊断依据,由于这种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在做其检查中有不同程度的恶心、腹胀、腹痛等不适。有的怕查出病而延误了病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为减轻病人的痛苦与临床的需求,我院已在2007年8月份开展了无痛电子肠镜技术,患者在安静的睡眠状态顺利完成了肠镜检查和各种治疗,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现将无痛肠镜的检查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在胃肠外科门诊,经常需要给病人做胃肠镜来帮助做诊断。很多病人要求做无痛胃镜肠镜,怕做普通胃镜肠镜。那到底做哪个好呢?在这里我给大家说说我的观点。1.与普通胃镜肠镜相比,无痛胃镜肠镜的优点在哪里?两者主要区别是,无痛胃镜肠镜通常给予病人一定的静脉麻醉,病人可在无痛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和治疗过程。因此,无痛胃镜肠镜最大的优点就是消除了患者的恐慌和检查中的痛苦,病人的依从性会比较好,医生检查过程中也更加自如和全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技术对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120例,均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其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东莨菪碱麻醉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与进行常规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各60例,分属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咽部反射率为O.0%,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东莨菪碱麻醉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和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适用范围也更为广泛,有助于诊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红梅 《现代保健》2010,(21):132-133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观念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转变。整体护理已经成为国际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身心状况做出全面的评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卓越的护理服务。无痛胃镜诊疗是在检查时适当应用镇静麻醉药物使患者处于短暂的睡眠状态下完成,整个过程患者无痛苦,对诊疗过程无记忆,提高了胃镜检查时患者的耐受性,降低了应激反应,增加了安全性,从而扩大了胃镜诊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全无痛苦状态(得普利麻静脉麻醉)下胃镜操作的临床应用技术.方法:选择胃镜检查中自愿接受静脉麻醉的1 523例患者,于镜检前静脉推注小剂量芬太尼,继之静脉推注得普利麻,待患者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后,即行胃镜检查;并观察患者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和患者反应情况等.结果:1 523例全部顺利完成胃镜检查,成功率100%;心率和血压在用药后与检查前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在鼻导管吸氧下均在97%以上;用药后有37例(占2.4%)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注射部位疼痛163例(占10.7%).检查过程中有41例(占2.7%)出现体动,呛咳32例(占2.1%),恶心呕吐8例(占0.5%),未出现躁动等其他情况,术后10min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困倦或头晕症状,30min后大多恢复正常,全部病例对检查过程无任何记忆,满意率达100%.结论:无痛苦胃镜操作(无痛胃镜)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应用技术,其推广应用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无痛胃镜的实践与观察。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需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49例受检人员。对对照组中的胃镜检查者采取传统的胃镜检查,而对观察组中的胃镜检查者采取无痛胃镜检查,对两组受检人员对于检查过程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胃镜检查患者对于检查过程更为满意,p<0.05。结论对需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采取无痛胃镜检查,使得对患者的损伤小,诊断更为准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于患者的疾病检查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胃镜有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无痛胃镜主要是通过给受检者进行麻醉的方式,使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检查,从而减轻传统胃镜检查的痛苦。无痛胃镜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使用率已高达80%~90%,远高于普通胃镜。在我国,随着人们对就医体验要求的提高,无痛胃镜的使用率也在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