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鼻咽癌颅底破坏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破坏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收集我院1995年1月~12月经鼻咽活检病理证实、CT扫描确诊为鼻咽癌颅底破坏的32病例。全部采用了第3代快速高分辨率CT机(GE~Sytec-400型)常规取横断面连续断层扫描或增强扫描。结果:32例出现颅神经损害症状有18例,出现部位均在颅底骨破坏的同侧。CT表现颅底状者应考虑颅底或颅内转移。CT扫描由于其具有高密度、高分辨率的优点,故对鼻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ET-CT误诊颅底病变的原因,提高对PET-CT工作原理及假阳性结果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鼻咽部、翼腭窝、眶尖病变1例,蝶鞍斜坡病变1例,曾先后行PET-CT、CT、MRI等检查,都进行了手术治疗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例患者PET-CT分别诊断为鼻咽部和蝶鞍斜坡恶性肿瘤,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别为侵袭性真菌病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结论:PET-CT检查颅底病变时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在分析颅底阳性PET-CT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综合考虑,以减少PET-CT对颅底病变误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非癌病变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误诊23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鼻咽癌误诊原因,并就如何减少误诊和早期确诊鼻咽癌进行探讨.方法报告23例鼻咽癌误诊病例,对误诊科室、误诊疾病及误诊经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调查发现鼻咽癌误诊科室有内科、外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及耳鼻咽喉科.误诊疾病依次为淋巴结炎、淋巴瘤、鼻息肉、鼻咽纤维血管瘤、慢性咽喉炎、视力下降查因、偏头痛、皮肌炎等.结论误诊原因主要与鼻咽癌起病位置隐蔽、早期无特异症状及临床医生缺乏对鼻咽癌合并症与并发症的认识.推荐对怀疑鼻咽癌者行鼻内窥镜检查并活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诊断和治疗 ,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15例确诊的鼻咽癌颅底骨坏死患者的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方式等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常见症状为恶臭、头痛和鼻衄 ;内镜表现为鼻咽坏死 ,可见骨质裸露或死骨形成。CT特征性表现 :骨破坏广泛而对称或局限 ;骨体的表面裸露在气腔中 ;有死骨形成 ;软组织内见小气泡。 9例局限性颅底骨坏死手术治疗 ,2例死于放射性颞叶坏死 ,生存 7例 ,生存时间 2~ 7年。 5例广泛颅底骨坏死和 1例局限性颅底骨坏死保守治疗 ,3例死于鼻咽大出血 ,1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生存 2例 ,生存时间 3~ 5年。结论 颅底骨坏死根据症状结合CT或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及内镜特征可作出临床诊断 ,确诊须病理证实 ;手术治疗效果最佳。广泛颅底骨坏死伴放射性脑损伤或颅神经损伤者预后较差 ,鼻咽大出血及衰竭为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6.
430例颅底病变手术与缺损修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颅底病变手术处理与缺损修复的疗效分析,总结其病变类型、部位、特点及其手术处理与修复的方法,为临床提供有益经验。方法 对1982年2月至2002年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的颅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0例颅底病变患者中,男265例(61.6%),女165例(38.4%);患者平均年龄36.1岁(2.5~76.0岁);左侧颅底病变173例(40.2%),右侧178例(41.4%),累及颅底中部和两侧者79例(18.4%);累及前颅底116例(27.O%),中间颅底57例(13.3%),侧、后颅底174例(40.5%),有83例(19.5%)累及颅底2个或2个以上的区域。430例病变中肿瘤283例(65.8%),外伤76例(17.7%),先天性病变42例(9.8%),感染性病变18例(4.2%),原因不明11例(2.6%)。283例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54例(35.8%),恶性129例(30.0%)。全部病变均经手术处理,其中2次手术43例,3次手术5例,4次手术4例,5次手术1例,6次手术3例,共行手术514例次。行颅底骨缺损修复95例(22.1%),行脑膜修补117例(27.2%);发生术后并发症27例(6.3%)。2例因病变累及颈内动脉,手术时血管破裂,行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后引起脑疝而死亡,无术中死亡病例。结论 颅底病变中大多数为肿瘤患者,男性患者较多,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联合CT诊断鼻咽癌患者早期颅底骨侵犯的价值及其对临床决策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就诊的200例鼻咽癌患者为 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MRI诊断,研究组给予MRI联合CT诊断,研究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满意度、诊断效能、检出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诊断结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敏感度、ROC下面积、假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特异度、假阴性率以及错诊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MRI联合CT诊断鼻咽癌患者早期颅底骨侵犯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颅底骨坏死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5例确诊的鼻咽癌颅底骨坏死患者的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方式等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常见症状为恶臭、头痛和鼻衄;内镜表现为鼻咽坏死,可见骨质裸露或死骨形成。CT特征性表现:骨破坏广泛而对称或局限;骨体的表面裸露在气腔中;有死骨形成;软组织内见小气泡。9例局限性颅底骨坏死手术治疗,2例死于放射性颞叶坏死,生存7例,生存时间2~7年。5例广泛颅底骨坏死和1例局限性颅底骨坏死保守治疗,3例死于鼻咽大出血,1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生存2例,生存时间3~5年。结论 颅底骨坏死根据症状结合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及内镜特征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须病理证实;手术治疗效果最佳。广泛颅底骨坏死伴放射性脑损伤或颅神经损伤者预后较差,鼻咽大出血及衰竭为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福鼎地区722例鼻咽癌延误诊断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0年1月~2002年8月,我院门诊共接诊来自福鼎市所辖镇及邻近各县的鼻咽癌患者722例,发现其中有386例于发病后拖延至6个月以上始得确诊,严重影响疗效及预后。经回顾性寻找延误诊断原因,发现与本地区的特殊情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放射治疗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分析鼻咽癌颅底骨破坏在首程放射治疗后无期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1985-1986年10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低分化96例,高分化4例。所有病例经CT扫描证实颅底骨质被破坏,胸部X线摄片及腹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异常。采用^60Co或直加单纯外照射,总剂量66-80Gy/6-8周,2Gy/次。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平均随访22.3个月(2-174个月)。采用Kaplan-Meier统计生存率,Cox模型分析各种预后因素,包括侵犯海绵窦、蝶窦、筛窦、上颌窦,咽旁间隙侵犯、头痛、颅神经损害,治疗后头痛缓解入颅神经损害的修复等。结果 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8%、38.0%、26.9%、13.0%,但伴有前组颅神经(Ⅰ-Ⅷ)和后级颅神经(Ⅸ-Ⅻ)同时侵犯者5年生存率仅为7.7%。死亡原因包抱局部复发59例,远处转移21例,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1例,非肿瘤原因死亡5例。经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缓解。结论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患者的长期访结果分析,发现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缓解。结论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发现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症状的缓解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颅底脊索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确诊为颅底脊索瘤的CT表现。结果15例颅底脊索瘤中经手术和CT扫描证实,发生于斜坡5例,发生于鞍区及鞍旁7例,发生于鼻咽部1例,发生于蝶窦2例。病灶有钙化11例,颅底骨质破坏12例。结论CT扫描能够显示颅底脊索瘤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有助于确定手术方案及对术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与鼻咽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产物在鼻咽癌 (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凋亡指数 (AI)、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 P法及TUNEL法 ,对 5 1例鼻咽癌组织标本进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产物及凋亡指数检测。结果 在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产物表达阳性率为 82 .4 % ,其中高表达占 5 1% ,AI平均为 2 .6 % ,Survivin的表达与AI存在相关性且与NPC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Survivin的过度表达是导致NPC凋亡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NPC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而且对NPC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放射治疗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分析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在首程放射治疗后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1985~1986年10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低分化96例,高分化4例.所有病例经CT扫描证实颅底骨质被破坏,胸部X线摄片及腹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异常.采用60Co或直加单纯外照射,总剂量66~80 Gy/6~8周,2 Gy/次.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平均随访22.3个月(2~174个月).采用Kaplan-Meier统计生存率,Cox模型分析各种预后因素,包括侵犯海绵窦、蝶窦、筛窦、上颌窦,咽旁间隙侵犯、头痛、颅神经损害,治疗后头痛缓解及颅神经损害的修复等.结果 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8%、38.0%、26.9%、13.0%,但伴有前组颅神经(Ⅰ~Ⅷ)和后组颅神经(Ⅸ~Ⅻ)同时侵犯者5年生存率仅为7.7%.死亡原因包括局部复发59例,远处转移21例,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1例,非肿瘤原因死亡5例.经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缓解.结论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发现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症状的缓解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底头颈肿瘤手术的适应证、手术入路、多学科合作、修复及并发症等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处理侵及颅底肿瘤120例的经验。结果良性肿瘤25例手术后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各种类型恶性肿瘤95例,随诊3年以上者生存率64.6%,无瘤生存46.2%。恶性肿瘤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2.1%(2/9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6%(26/120)。结论术前对颅底病变和手术适应证充分评估,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采取恰当的手术入路,同时相关学科间密切配合,可望进一步提高颅底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发生放射性颅底骨坏死(sbORN)的鼻咽癌(NPC)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2001年1月1日—2023年7月31日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生sbORN的NPC患者临床数据,根据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使用t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差异;通过使用生存分析方法,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估不同预后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31例发生sbORN的NPC患者,男23例,女8例。16例死亡患者中大出血6例(37.5%)、脓毒血症7例(43.75%)、多器官衰竭2例(12.5%)、脑干脑梗1例(6.25%)。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1年生存率为70.96%(22/31),2年生存率为54.83%(17/31)。降钙素原水平在sbORN发生方面达到显著水平(χ2=4.229,P=0.040),降钙素原与sbORN的发生有关。在病变范围方面,病变涉及颅内的患者发生死亡的比例显著高于病变不涉及颅内的患者(χ2=7.515,P=0.006)。将患者...  相似文献   

16.
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颅底脊索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呈缓慢浸润性生长。以往因其位置深在且对颅底重要神经结构广泛侵犯,颅底脊索瘤的治疗一直是颅底外科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肿瘤病理学和颅底外科学的发展,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及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就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分型和手术入路等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咽拭子检测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验证咽拭子法检测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在鼻咽癌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检测LMP1野生型及30bp缺失变异型在鼻咽癌中的分布情况。方法:用咽拭子法收集鼻咽癌组及对照组鼻咽部脱落细胞,微量提取DNA,经PCR扩增人β珠蛋白基因序列验证咽拭子法的可行性,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特异的LMP1序列,验证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测序分析LMP1变异情况。结果:咽拭子合格率为96.4%,LMP1基因作为鼻咽癌的检测指标,灵敏度为91.7%,特异性为95.6%,其中变异型LMP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频率为80.6%,野生型为11.1%。结论:咽拭子法可作为一种基因检测手段,LMP1基因的检测可以协同EB病毒壳抗原(EBVCA)-IgA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辅助指标,在LMP1(+)的鼻咽癌患者中LMP1—30bp缺失突变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综合的检测方法对鼻咽癌放疗后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行评估。方法 用鼓室导抗图法、咽鼓管一鼓室气流动态法(TTAG)、咽鼓管音响法、正-负压平衡试验法和内镜检查咽鼓管口两端等综合方法,对23例(35耳)鼻咽癌放疗后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检查和评估。结果 23例35耳中,21例3l耳表现为咽鼓管阻塞,其中完全阻塞15例21耳,不完全阻塞6例10耳;2例4耳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结论 简单的检查不足以了解鼻咽癌放疗后所导致的咽鼓管功能障碍,采取多种方法的综合检查才能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019年收治的7例鼻咽癌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且不合并骨组织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45~80岁,中位年龄54岁。分析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7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7例;听力下降7例;长期鼻部恶臭5例;反复鼻出血2例。7例患者术前均行颅底高分辨率CT、MR以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7例患者高分辨率CT检查可见鼻咽部软组织病灶,骨皮质完整,颅底软组织病灶与颅底骨面交界处可见小气泡影;MR、MRA检查显示鼻咽部为广泛炎性反应改变,6例可见鼻咽旁不规则坏死腔,病变中心无强化,周围软组织水肿。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坏死组织的治疗方式。7例患者均行鼓膜切开置管术;5例行部分或全切患侧咽鼓管软骨段;1例同时行全组鼻窦开放术。7例患者均在围手术期进行抗炎等对症处理,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观察记录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7例患者手术清除的鼻咽颅底坏死组织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坏死软组织及坏死的软骨组织,无肿瘤复发。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包括:听力提高7例;头痛消失5例,头痛缓解2例;鼻部恶臭消失4例,减轻1例。随访期间5例存活,2例死亡。2例未切除咽鼓管的患者中1例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鼻咽坏死灶,之后死于鼻咽大出血;1例术后6个月出现严重颅内感染导致死亡。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诊断需依据患者的放疗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颅底高分辨率CT、MR、MRA对于诊断非常重要,早期积极采用内镜下大范围坏死灶清除同时根据咽鼓管软骨受累情况行咽鼓管软骨的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是治疗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的有效手段,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放疗后5年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放疗后引起 5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 :对我科经放疗后 5年内死亡的16 5例 NPC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NPC5年内死亡与临床分期、分型及放射剂量关系密切 (P<0 .0 5 )。结论 :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仍是 NPC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