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异烟肼肺靶向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小鼠体内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制备异烟肼肺靶向性微球,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及在动物体内的肺靶向性。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实验动物静脉注射后测定其各组织的药物浓度,研究其体内相对分布百分率及肺靶向性。结果:制得的微球粒径在7~30μm的占微球总数的88.8%,平均粒径为(16.7±4.6)μm,包封率为86.92%,载药量为(40.7±3.6)%(n=5),体外释药T50为68min,轻对照组延长了4.5倍。动物实验表明,制得微球后,药物在肺内的相对分布百分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织与血液,并轻对照组提高了4倍。结论:本法制得的异烟肼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及肺靶向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方法:以PLA为成膜材料,采用改良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微球并优化制备工艺;对载药微球进行表征;超声介导下进行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试验。结果:微球粒径在1~7μm,大小均一;羟基喜树碱浓度在10mg.mL-1下,载药微球包封率为62.2%,载药量为1.69%;药物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PLA为成膜材料可制得具有较高包封率的羟基喜树碱微球,有望实现降低羟基喜树碱给药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靶向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肺靶向及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冻融法制备,添加D-甘露糖和十八胺修饰可得到肺靶向羟基喜树碱脂质体;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小鼠体内不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制得的脂质体平均粒径大于2 μm,表面电荷为+21.5 mV,包封率大于65%,稳定性好,符合要求。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和注射液经小鼠尾静脉给药后,脂质体主要被肺摄取,在肺部停留的时间较普通注射剂显著延长,其相对摄取率re为60.72,脂质体组的肺靶向效率te为17.57。结论: 本实验制得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具有较高包封率及稳定性,在小鼠肺部浓度高、滞留时间长,能达到肺靶向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熔融乳化-高压均质法制备了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羟基喜树碱(HCPT)纳米脂质载体(HCPT-PEG-NLC)及非修饰的羟基喜树碱纳米脂质载体(HCPT-NLC),并考察了其形态、粒径及包封率。测定了HCPT注射液、HCPT-PEG-NLC及HCPT-NLC 3种制剂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在血浆、心、肝、脾、肺、肾及卵巢等主要组织的浓度,评价了HCPT-PEG-NLC及HCPT-NLC在各组织的靶向性效果。透射电镜下观察,HCPT-PEG-NLC及HCPT-NLC呈球形;测得平均粒径分别为(88.6±22.5)和(127.2±43.4)nm;包封率分别为(90.51±3.29)%和(84.37±2.81)%。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HCPT-PEG-NLC及HCPT-NLC在多数取样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较HCPT注射液有所提高,HCPT在各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HCPT-NLC蓄集于网状内皮系统(RES),在肝、脾的相对摄取率(Re)和峰浓度比(Ce)明显高于HCPT-PEG-NLC。HCPT-PEG-NLC延长了药物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提高了生物利用度,MRT及AUC0-24 h分别为注射液的19.80和17.02倍,并且与HCPT-NLC比较显著降低了RES的吞噬作用,在肺部表现出明显的靶向作用(ReCe分别为14.51,41.35)。综上,HCPT-PEG-NLC可延长HCPT的体内循环时间,呈现明显的肺靶向性,有望作为HCPT肺癌治疗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5.
紫杉醇肺靶向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肺靶向紫杉醇缓释微球。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肺靶向紫杉醇PLGA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利用桨板法研究了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用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紫杉醇聚乳酸微球的体内组织药物分布。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在5~15μm范围内的占总体积的87.18%,微球平均粒径为9.65μm;包封率为83.8%;载药量为19.7%;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2.193 7 22.009t0.5,r=0.990 4;体内实验表明紫杉醇微球混悬剂较普通注射剂更趋于聚集在肺组织。结论微球制备工艺稳定,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肺靶向性。  相似文献   

6.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缓释微球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细胞毒素(Cytotoxin,CTX)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考察其一般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色谱方法纯化眼镜蛇CTX,MTT方法检测细胞毒活性,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球,考察微球表面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率、体外释药行为及释放眼镜蛇CTX细胞毒活性。结果纯化眼镜蛇CTX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对肝癌HepG2细胞12,24 h的IC50分别为1.43,1.12μg/mL,对L02肝细胞12,24 h的IC50分别为1.37,1.01μg/mL。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粒径2.1~7.8μm,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74.10±9.92)%和(0.72±0.09)%,30 d药物累积释放84.3%,释放眼镜蛇CTX保持较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可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良好缓释效果,保持完整生物学活性的眼镜蛇CTX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球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浓度与微球结构、释药、降解的关系。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药物,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浓度分别为10%、15%、20%的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为指标考察PLGA浓度对3种微球性质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3种微球和降解40 d内的外观和内部形态;使用荧光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代替BSA作为模型药物制备PLGA微球,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蛋白在微球骨架内的分布情况;采用BCA法考察3种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采用压汞仪考察降解28 d内20%PLGA所制微球的孔径、孔隙率、截面孔隙率的变化;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检测10%、20%PLGA所制微球降解28 d内分子质量及其降解模型拟合。结果:与10%、15%PLGA所制微球比较,20%PLGA所制微球的包封率[(81.96±1.84)%]和粒径[(139.50±0.21)μm]最大,载药量[(7.28±0.45)%]最低,截面孔隙率[(32.35±1.98)%]和孔径[(12.43±0.14)μm]最小,释药突释率最低,40 d内的释放速率相对较慢,降解后截面孔隙率最大,降解均遵循假一级模式(r2=0.065 3)。结论:在考察范围内,随着PLGA浓度的增加,微球的结构更致密,释药更平稳,降解更易形成中空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低分子肝素聚乳酸-羟基乙酸(LWMH-PLGA)缓释微球,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检测微球物理性能和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W1/O/W2复乳溶剂挥发法制作微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构;利用天青A比色法测试微球中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对微球中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微球表面显现较多的孔隙,平均粒径为(2.55±0.94)μm,载药量为(14.79±1.03)%,包封率为(55.7±2.21)%;48 h的体外释放试验表明,LWMH累积释放率达到40%。结论 LWMH-PLGA微球能够稳定地释放药物LWMH,验证了PLGA微球作为LWMH控制释放载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肺靶向利福平聚乳酸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肺靶向利福平聚乳酸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利用桨板法研究了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考察了微球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用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利福平聚乳酸微球的体内药动学及组织药物分布。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在5~15μm范围内的占总体积的86.54%,微球平均粒径为9.00±4.08μm;包封率为31.9%;载药量为16.0%;体外释药方程为Q=20.77+10.12T1/2(γ=0.9892);微球在冰箱4℃和室温(20~25℃)条件下性质稳定;体内实验表明微球具有长效和肺靶向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辅助雾化法制备喜树碱聚乳酸亚微球用于静脉给药.用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了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及相互作用,并考察了制品的粒径分布、表面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制品外形较圆整,平均粒径为(0.61±0.15) μm,载药量为7.53%,包封率为82.8%,12h累积释放率约25%,7d累积释放率约60%.  相似文献   

11.
周丽莹  关津  聂淑芳  潘卫三 《中国药房》2009,(33):2588-2592
目的:制备中药提取物葫芦素(Cuc)B-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方法:应用改良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以聚乙烯醇(PVA)浓度和投药比为自变量,微球的产率(Y1)、载药量(Y2)、包封率(Y3)、粒径(Y4)、24h累积释放量(Y5)为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多项式拟合;改良的直接释药法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Y1、Y2、Y3、Y4、Y5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较优的工艺条件为PVA浓度0.014,投药比0.066 5。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Y1、Y2、Y3、Y4、Y5分别为79.9%、7.83%、80.5%、56.18μm、6.98%。体外释放35d的累积释放量为86.73%。结论:制备的CucB-PLGA微球满足了长效缓释的要求,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蒋涛  任先军  欧阳忠  郭树章 《医药导报》2007,26(8):0924-0926
目的制备GM l PLGA微球,考察其一般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应用W/O/W乳化溶剂干燥法制备GM l PLGA微球,测定微球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曲线。结果微球形态规则,粒径约为(18±8) μm,载药量约为4.9%,包封率约为61%,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Q=0.153t1/2+0.037 05(r=0.995)。结论GM l 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良好,体外释药呈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GM-1 PLGA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药导报》2007,26(8):924-926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雷公藤内酯醇缓释微球,并考察其体内外释放规律。方法: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雷公藤内酯醇缓释微球,以静止法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以大鼠药动学实验研究其体内释药规律。结果:制备的缓释微球外观呈规则的球形,粒径分布均匀((38.2±1.7)μm),包封率为(74.7±3.2)%。雷公藤内酯醇缓释微球在体外恒速释放;在大鼠体内的Cmax为(114.7±31.90)ng.mL-1,tmax为(8.32±4.43)h,AUC为(1774282±1046152)ng.h.mL-1,MRT为(596±165)h;在体内外的相关系数为0.9553(P<0.01)。结论:本制备工艺可行;雷公藤内酯醇有制备成缓释注射微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载药微球在栓塞治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用于栓塞的聚乙烯醇/丙烯酸微球,首先筛分出粒径在100—1000μm范围的微球,并以舒尼替尼为模型药物,根据离子交换原理制备出载药微球:系统地评价了空白微球(B-Ms)和载药微球(su—Ms)的理化性质:微球的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平衡含水量、弹性性质等,考察了微球的载药和体外释药的规律。结果显示:微球外观圆整,载药前后微球的粒径均适用于栓塞,载药后微球平衡含水量下降,刚性增加,载药前后微球的弹性均适于栓塞;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主要受药液浓度的影响,载药微球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缓慢释药,因此,舒尼替尼载药微球具有动脉栓塞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长效注射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蕾 《中国药师》2009,12(12):1713-1715
目的:制备利培酮长效注射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使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利培酮微球,观察微球的形态及粒径,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利培酮微球表面圆整,粒径集中在40~80μm之间。微球的包封率较高,达到80%以上,以低分子量PLGA(50:50)制备的微球,体外突释很高达到40%以上;以高分子量PLGA(75:25)制备的微球,在高载药量时突释较小,可持续释放达3周以上。结论:以高分子量PLGA制备的高载药量的利培酮微球,体外突释较小可缓释达3周以上。  相似文献   

17.
王增寿  胡伟  张华  朱光辉  陈怡 《医药导报》2007,26(7):720-723
目的 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多柔比星为模型药物, 制备脑内局部给药缓释微球。方法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为交联剂,司盘-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多柔比星脑用微球。用动态透析法检测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多柔比星/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的载药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9.41±2.43) μm,载药量为(8.49±0.37)%,包封率为(70.56±4.23)%。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 所优化的制备工艺稳定,适用于多柔比星壳聚糖脑用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18.
吴超  郭伟英  张磊 《中国药房》2009,(28):2184-2186
目的:制备甘草次酸衍生物修饰去甲斑蝥素(NC)脂质体(GDNL)并考察其肝靶向性。方法:合成甘草次酸硬脂醇酯-3-O-半乳糖苷(Gal-GAOSt)导向分子以修饰NC并制备脂质体,考察其包封率和粒径等指标;取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GDNL和NC水溶液,通过测定给药后各组织中NC的浓度计算GDNL的肝靶向指数(TI)。结果:所制GDNL包封率为56.29%,粒径(210±20)nm,肝组织的TI值为5.213。结论:所制GDNL包封率较高,肝靶向性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头孢曲松钠为模型药物,以乳液复凝聚法制备头孢曲松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研究成球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比例为1∶1,pH值为4.0,反应温度为25℃,搅拌速度为200r.m in-1,交联剂戊二醛用量为基质材料2%,体外实验表明结构圆整的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