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芍醇提液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白芍醇提液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抗炎作用采用小鼠耳肿胀法以及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法,镇痛作用采用光热测痛法以及醋酸扭体法。结果:白芍醇提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以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降低光热法致痛小鼠的痛阈值,延长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以及扭体次数。结论:白芍醇提液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28):3920-3923
目的:研究白芍醇提物(CREt)及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用95%乙醇制备CREt;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为溶剂,萃取CREt(以50%乙醇制得)得到石油醚部位(CRP部位)、乙酸乙酯部位(CRE部位)、正丁醇部位(CRB部位)和水部位(CRW部位)。考察CREt及不同极性部位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上述3个实验CREt及不同极性部位的质量浓度范围依次为0.75~12、0.5~6、1.25~15 mg/ml),并与抗坏血酸(VC,0.2 mg/ml)组比较。结果:CREt对DPPH·、O2-·、·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7.55±0.25)%、(81.45±0.20)%、(75.28±0.41)%,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29、1.789、5.268 mg/ml;CRE部位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2.54±0.36)%、(77.74±0.42)%、(72.16±0.73)%,IC50分别为2.481、1.918、6.005 mg/ml;CRB部位对·OH的最大清除率达到(62.53±0.83)%,IC50为7.232 mg/ml,但对DPPH·、O2-·清除率均未超过45%;CRP部位和CRW部位对3种自由基清除率均未超过40%。各部位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但清除作用均不及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Et与CRE部位体外抗氧化作用最强,其余部位抗氧化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律草醇提液抗急性炎症的作用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 ,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法及伊文思蓝法等抗炎实验模型考察律草醇提液的抗炎作用。结果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加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提示律草醇提液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律草醇提液的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诗全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1):11-11,13
目的 探讨律草醇提液抗急性炎症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及伊文思蓝法等抗炎实验模型考察律草醇提液的抗炎作用。结果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加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提示律草醇提液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草果醇提物4种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该植物中抗氧化活性化学成分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草果的干燥果实粉碎后,用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经旋转蒸发浓缩、水浴蒸干后得到醇提取物浸膏;将该浸膏以水分散,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分别合并各溶剂萃取液,并收集下层水相,再经旋转蒸发浓缩、水浴蒸干后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采用经典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以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作为阳性对照,考察草果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三价铁离子(Fe3+)的还原能力。结果:草果醇提物4种极性部位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达到80%以上,其清除能力强弱排序为乙酸乙酯部位>BHT>正丁醇部位>石油醚部位>水部位;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大部分约为30%~40%,其清除能力强弱排序为正丁醇部位>石油醚部位>水部位>乙酸乙酯部位>BHT,但整体弱于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Fe...  相似文献   

6.
马齿苋醇提物和当归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马齿苋醇提物和当归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并比较两者合用时的抗氧化能力.方法 在体外化学模拟条件下,采用Fenton反应法和模拟机体中黄嘌呤与黄嘌呤氧化酶反应系统分别测定马齿苋醇提物、当归醇提物及两者合用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结果 马齿苋和当归醇提物及两者合用对O2-·、和OH·均有良好的清除能力,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两者联合使用对O2-·、和OH·的清除能力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当归醇提物中阿魏酸含量与其对O2-·、和OH·清除能力呈正相关,r分别为0.954和0.932.结论 当归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强于马齿苋醇提物,并与阿魏酸含量的相关性好,初步确定当归中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主要为阿魏酸;当归醇提物和马齿苋醇提物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佛手醇提液抗炎、祛痰、平喘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康  何忠平 《中国药业》2002,11(4):43-44
对佛手醇提液的抗炎、祛痰、平喘作用进行研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佛手醇提取液30,15g/kg两个剂量组均能显增加小鼠酚红排泌量(P<0.05),并显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P<0.05或P<0.01),但对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壳肿胀的抑制率无明显效果(P>0.05)。表明佛手醇提取液有祛痰、平喘作用,而抗炎作用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8.
菟丝子醇提液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脑组织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菟丝子醇提液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脑组织抗氧化作用。方法:以D-半乳糖侧腹部注射大鼠,6周后连续灌服菟丝子醇提液30d,分别检测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相比菟丝子醇提液给药组大鼠脑组织SOD,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P<0.01),M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菟丝子醇提液可以提高致衰大鼠神经细胞抗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自由基代谢产物的含量,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诗前 《中国药房》2009,(30):2352-2354
目的:分离纯化何首乌醇提物的有效部位并对其进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何首乌醇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物进行分离,用不同浓度的氯仿-甲醇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和硅胶薄层制备板分离出不同化合物,并采用MTT法测定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分离出3种化合物;不同化合物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抑制等作用。结论:本方法可用于何首乌醇提物中亲水性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初步发现何首乌中含有能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天麻醇提液对动物急性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天麻醇提液的抗炎作用。方法:连续3d灌胃给药,观察致炎动物肿胀程度和血管通透性的变化,以及对醋酸致痛作用的反应性和热板法足潜伏期。结果:天麻醇提液可明显抑制致炎动物局部肿胀程度,降低血管通透性,大剂量时显示明显的针痛效果。结果:天麻醇提液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从白芍 (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中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芍药苷 (1)、苯甲酰芍药苷 (2 )、没食子酰芍药苷 (3)、1,2 ,3 ,4,6 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4 )和胡萝卜苷 (5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呼伦贝尔产赤芍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效物质群中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0.00100.00、1.00100.00、1.0025.00、0.4025.00、0.4010.0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5、0.999 1、0.999 2);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7%(RSD=1.14%,n=6)、98.08%(RSD=1.50%,n=6)、98.07%(RSD=1.03%,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控制呼伦贝尔产赤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白芍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按白芍的化学结构类型,分别从单萜及其苷类、三萜、黄酮、鞣质类、多糖等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并简述其中一些分子所具有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4.
白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白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芍中分离鉴定6个单萜苷类化合物,分别是苯甲酰芍药苷亚硫酸酯(Ⅰ)、芍药苷亚硫酸酯(Ⅱ)、芍药苷(Ⅲ)、白芍苷(Ⅳ)、4'-羟基白芍苷(Ⅴ)、paeonivayin(Ⅵ)。结论化合物(Ⅰ)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白芍总甙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白芍总甙(TGPs 5~40mg/kg)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并在50~125mg/kg时抑制大鼠热板反应,作用高峰在0.5~1h,还分别加强吗啡、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作用,但纳洛酮(2mg/kg)不影响TGPs的镇痛作用,TGPs(0.25~0.5μg/ml)亦不影响低频场刺激的豚鼠回肠纵肌收缩。提示TGPs有镇痛作用,但可能不是由于兴奋阿片受体所致。  相似文献   

16.
白芍的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对白芍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按照化学结构类型 ,分别以单萜及其苷类、三萜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挥发油类及其他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对白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结果与结论白芍具有多种化学成分 ,如单萜类、三萜类、黄酮类化合物等 ,本文为白芍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近十年来芍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及相关临床应用情况。芍药的抗肿瘤机制有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引发肿瘤细胞周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等。在临床应用上,芍药可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提升肿瘤患者正气,对肿瘤治疗过程中引起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等进行治疗,还可与化疗药物联用,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芍药在抗肿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后期可以进行芍药或者其有效成分的临床试验,使其成为新的抗肿瘤制剂。  相似文献   

18.
芍药不同部位和不同采收期6个化学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RP-HPLC法检测了赤芍不同采收期、不同生长年限和原植物不同部位的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和丹皮酚的含量。结果表明: 秋季采收的赤芍药材中儿茶素和芍药苷含量最高, 苯甲酸含量较低; 生长年限越长的赤芍儿茶素和芍药苷含量越高; 芍药根部的儿茶素和芍药苷含量最高, 鲜叶中也含有芍药苷。研究提示, 赤芍应以秋季采收成年植株为佳; 芍药苷在叶中已开始合成, 而儿茶素在叶中未检测到, 在根部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19.
芍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芍药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传统中药。芍药除含有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外,还包含异芍药苷和4-氧-甲基-芍药苷等多种新的化学成分。芍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抗癌、抗抑郁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也能起到改善和治疗作用。上述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芍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更有助于西方国家对中药的认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芍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