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茶芎苯酞类有效部位(CPTA)中4种成分在大鼠离体肠中的最佳吸收部位、吸收机制和吸收动力学过程,为CPTA剂型与处方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利用HPLC法建立CPTA中4种成分在小肠液中的含量测定方法.取麻醉后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段作为受试肠段建立外翻肠囊模型,计算...  相似文献   

2.
5-氟尿嘧啶口服微乳的制备及其大鼠肠吸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浩  何应 《中国药房》2008,19(7):501-503
目的:制备5-氟尿嘧啶(5-Fu)口服微乳,并考察其在大鼠肠吸收的作用。方法:以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单辛/癸酸甘油酯为乳化剂,借助伪三元相图法对不同5-Fu微乳处方进行评价;用外翻肠囊法制备肠吸收离体模型,考察5-Fu微乳的吸收部位和促吸收效果。结果:选择肉豆蔻酸异丙酯-单辛/癸酸甘油酯-无水乙醇-水(Km=1∶2)体系作为5-Fu微乳的载药体系;与其溶液比较,5-Fu微乳可明显改善药物的肠吸收,小肠中后段是其最佳吸收部位,90min时累积吸收率微乳是溶液的3倍。结论:所制备的5-Fu微乳性质稳定、肠吸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洛伐他汀难溶且易被CYP3A4酶代谢,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本文作者旨在考察难溶性药物洛伐他汀的肠吸收机理,以改善其口服吸收。方法以外翻肠囊法考察洛伐他汀原料药和固体分散体在各个肠段的吸收,并通过联用抑制剂实验比较,分析药物肠吸收机制。结果洛伐他汀固体分散体较原料药各肠段吸收增加,各肠段吸收的快慢顺序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肠。对于洛伐他汀口服吸收,CYP3A4酶影响大,P-糖蛋白影响较小。结论外翻肠囊法能够较好的评价他汀类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4.
陈慧慧  姚银辉  鲁澄宇 《中国药师》2011,14(11):1677-1679
口服给药是最常见且最方便的给药方式,对于口服药物来说,肠道是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研究药物的吸收情况,其肠道吸收特性为主要研究内容。肠吸收实验方法众多,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4种:药物浓度法、大鼠在体肠灌流法、外翻肠囊法以及Caco-2细胞模型法。由于在体肠灌流法,优点较多,而被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在体灌流法在中药有效成分促吸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溴吡斯的明脂质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及各肠段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溴吡斯的明阳离子脂质体;透析法测定阳离子脂质体体外释放情况;并采用外翻肠囊法考察脂质体肠道吸收行为。结果:阳离子脂质体72 h累积释放(97.2±3.3)%;能增加药物在各肠段的吸收量,各肠段表观渗透系数(Papp)增加。结论: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阳离子脂质体能够增加药物渗透性。  相似文献   

6.
药物肠吸收实验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沈凯  王景田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2):988-991
介绍各种药物肠吸收模型的实验方法和特点,包括:在体肠回流法、肠襻法、分离肠黏膜法、外翻囊法和Caco-2细胞模型法等。其中,Caco-2单层细胞模型在国外已经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体外模型应用于大量的口服药物的筛选。重点介绍Caco-2细胞模型的方法、特点和应用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肠吸收模型,考察对葫芦素B的吸收以及姜黄素对葫芦素B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通过HPLC法测定肠囊内样品溶液中葫芦素B的含量,研究葫芦素B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和不同比例姜黄素对葫芦素B的促吸收作用。结果:葫芦素B的肠吸收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葫芦素B联合不同比例姜黄素后,百分吸收率(P%)、累计吸收量(Q)和吸收速率常数Ka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葫芦素B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且在大鼠肠内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姜黄素能够促进葫芦素B的大鼠肠吸收,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酮洛芬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肠吸收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酮洛芬的含量,从药物浓度、吸收部位、灌流速度3个方面考察酮洛芬的各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利用质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酮洛芬浓度在1.4~9.8 mg/L范围内,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段和结肠段的K_a和P_(ap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段的K_a和P_(app)值较小,但小肠各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K_a和P_(ap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灌流速度下,K_a和P_(ap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洛芬主要以被动扩散机制吸收进入体循环,在全肠道吸收均较好。随着灌流速度的增加,K_a和P_(app)值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体外外翻肠囊模型并用于不同渗透性药物的初步评价.方法 利用乳酸脱氢酶法考察体外外翻肠囊模型中肠段在体外环境中的活性.将一定浓度的卡马西平、茶碱、特布他林、依那普利和荧光黄溶液加至外翻肠囊模型的肠囊黏膜侧,吸取不同肠段、不同时间的浆膜侧溶液,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药物跨膜进入浆膜侧的浓度,并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  相似文献   

10.
药物肠吸收的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薇  李俊  宋珏 《安徽医药》2009,13(4):349-352
药物在肠内的吸收过程,是决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科学的肠吸收研究方法可以让我们了解肠上皮细胞和肠内酶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并获得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参数、有效吸收部位、吸收机制、影响吸收的因素等信息。本文对外翻肠囊法、Caco-2细胞模型法、MDCK细胞模型法、平行人造膜通透性测定法、肠灌流法、血管插管法等几种方法,就模型自身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刘新民  靳隽  卢乙众  惠红岩 《中国药房》2012,(25):2333-2335
目的:体外研究药物转运体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特异性抑制剂对沙奎那韦在大鼠肠道吸收的影响。方法:取大鼠用乌拉坦麻醉后,分别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各8cm,制备离体肠外翻模型,检测不同肠段在P-gp抑制剂地高辛(10μmol.L-1)和维拉帕米(100μmol.L-1)、Mrp2抑制剂丙磺舒(600μmol.L-1)分别与沙奎那韦(12.5μg.mL-1)的混合Krebs-Ringer缓冲液(K-R液)中孵育5、10、20、30、45、60、90min后对沙奎那韦的累积吸收量;另设含沙奎那韦的K-R液为对照组。结果:沙奎那韦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K-R液中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7.25±1.23)、(4.96±1.58)、(3.89±0.95)、(5.85±1.21)μg,吸收速率为十二指肠>结肠>空肠>回肠。维拉帕米((10.03±3.56)、(7.52±2.21)、(7.45±1.8)μg)和地高辛((8.76±2.25)、(5.98±1.89)、(6.04±1.92)μg)可显著提高沙奎那韦在结肠、空肠、回肠K-R液中的累积吸收量(P<0.05),对十二指肠无显著影响(P>0.05);丙磺舒对沙奎那韦在各肠段K-R液中的累积吸收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P-gp可显著影响沙奎那韦的肠道吸收,Mrp2对沙奎那韦的肠道吸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金芪降糖片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收集金芪降糖片3种剂量在肠道不同部位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对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计算各有效成分的累积吸收量(Q)及吸收速率常数(Ka)以分析它们在肠道的吸收特征。结果:可检测到金芪降糖片中的9个成分吸收进入肠囊,分别为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表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金芪降糖片中的9个成分在不同肠段不同浓度下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其回归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且9个成分的Ka值在不同肠段均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表明其为被动吸收。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实验表明,以金芪降糖片高剂量中绿原酸和小檗碱在120 min的累积吸收量为例,绿原酸在各肠段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十二指肠,626.9 μg;空肠,1 116.8 μg;回肠,516.9 μg;结肠,215.8 μg,小檗碱在各肠段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十二指肠,178.6 μg;空肠,208.6 μg;回肠,97.5 μg;结肠,66.8 μg。说明空肠对各成分的吸收最为明显,其次是回肠,且有机酸类成分的在肠吸收优于生物碱类成分。结论:金芪降糖片中4个有机酸类成分及5个生物碱类成分可吸收进入肠囊,各成分的吸收形式可能为被动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西替利嗪在小肠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离体肠外翻法,以HPLC法测定不同浓度西替利嗪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量,并分别计算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考察P-糖蛋白(P-gp)抑制剂地高辛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丙磺舒对西替利嗪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西替利嗪在各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Ka和表观渗透系数按空肠、十二指肠、结肠和回肠依次下降.各肠段累积吸收量与浓度呈非线性关系,高浓度时吸收加快.P-gp抑制剂地高辛使西替利嗪的吸收明显增加,而Mrp-2抑制剂丙磺舒对西替利嗪的肠吸收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西替利嗪的转运受P-gp介导,临床应用中需注意P-gp及其底物对西替利嗪体内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醋氯芬酸(AC)的制备工艺,以及负载物(AC-MWCNTs-COOH)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冷冻球磨法制备负载物,采用FIR、紫外光谱进行表征;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AC及负载物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浓度,计算吸收速率常数(Ka).结果:AC原料与负载物均随着药液中AC浓度上升,Ka呈线性增加;负载物的Ka均低于AC原料.AC原料在各个肠段的K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负载物在十二指肠的Ka大于空肠、回肠、结肠,后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物浓度为0.54 mg· ml-1时,各肠段的Ka依次为0.740 6、0.129 2、0.181 3、0.241 1μg·h-1·cm-2.结论:负载物具有缓释效果,在小肠内的Ka与原料相比发生改变;在小肠中均为被动扩散吸收.  相似文献   

15.
In the present study, two indices of acute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changes were investigated as measurements of drug induced intestinal damage. The first method was based on 14C-polyethylene glycol (PEG) 4000 permeability assessment and the second was based on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intestine. The test compounds were ibuprofen, ketoprofen and naproxen and the alanine, glycine and phenylalanine amide derivatives of ibuprofen. Perfusion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rat model. Post-perfusion, the gut was fixed and tissue changes were assessed and scored. Ibuprofen, ketoprofen and naproxen altered the barrier properties of the intestine to PEG 4000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p<0.05) for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relative to blank buffer. For ketoprofen, PEG 4000 permeability and intestinal damage scor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ketoprofen concentration. Ibuprofen amide derivatives did not induce significant histological damage or PEG 4000 permeability when compared with ibuprofen.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1 is obtained when intestinal damage scores are plotted against PEG 4000 permeability for all compounds. Both indices are proposed as rapid and useful measures of drug induced acute intestinal damage.  相似文献   

16.
珠子参总皂苷肠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超  张欣  赵东东  王薇 《中南药学》2013,(3):191-193
目的研究珠子参总皂苷在大鼠的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分别收集不同质量浓度珠子参总皂苷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肠囊液样品,采用HPLC对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进行检测,计算其吸收参数来分析其在肠道的吸收特征。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珠子参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2均〉0.9,符合一级吸收;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回肠累积吸收量和吸收速率高于空肠(P〈0.05)。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在空、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在回肠具有选择吸收性,在空、回肠中为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17.
何艳  辛华雯  余爱荣  李高 《中国药师》2010,13(8):1084-1086
目的:通过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巴尼地平自微乳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方法:以微乳肠循环液中的巴尼地平含量为指标,计算吸收速率常数(Ka)以及3h的吸收百分数(PA)。结果:巴尼地平自微乳肠循环液灌流3h后,胆管结扎的大鼠小肠药物吸收百分率为80.73%,胆管未结扎的大鼠小肠药物吸收百分率为81.74%。结论:巴尼地平自微乳化液透膜性好.吸收较快。胆管结扎与否小肠吸收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8.
夏天无提取物中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宏达  郭涛  何进 《医药导报》2011,30(9):1125-1129
[摘要]目的考察夏天无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体外外翻肠囊模型研究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肠吸收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样品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绘制累积吸收量-时间曲线图。考察并比较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在不同肠段、不同给药浓度、不同pH条件下的Papp。结果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在回肠段的Papp分别约为2.58×10 5和3.15×10 5 cm&#8226;s 1,与其他肠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阿片碱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Papp随着给药体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累计吸收量呈非线性增加。给药体系pH由7.4降低到5.4时,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在各肠段的吸收均呈降低的趋势。结论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在回肠吸收较好,pH对于其在小肠内的吸收具有一定影响,原阿片碱的吸收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可能存在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