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军  陈富超  陈琴华  万培 《中国药房》2008,19(6):476-478
目的:分析目前中药说明书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56种中药说明书并与12种进口或合资企业的药品说明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说明书普遍存在着缺少药理毒理、药动学、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等重要的项目的描述,同时对一些常见问题叙述得不清晰,难理解。结论:中药说明书规范化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自古医家便有重视小儿用药的"不药之药""、谨慎用药"等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的原则,结合幼龄动物毒理学试验(Juvenile animal study)等现代医学模式对中药开展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儿科用中药发育毒理学特点。在开展儿科用中药安全性评价时,需要设定更为全面的发育毒理学评价指标,结合儿童发育特性、中药特色以及现代医学法规,关注临床相关指标,开展儿科用中药毒动学研究。同时还需要考虑儿童生理基础和药物代谢特点以及不同发育阶段影响药动学等因素。国家立法和监管是完善真正属于中药安全性评价科学体系的重要保障;呼吁中西医结合联动研发,调动药物研发和安全性评价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儿科用中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工作步入正轨,以推动儿科用药研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口服中药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口服中药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并加以总结。结果:通过综述发现,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研究中药相互作用的影响。随着科研技术的进步,方法在不断更新,研究在不断深入,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也突显出越来越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临床上中药与其它药物合用时,在充分考虑药动学综合效应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代谢性相互作用,以此优化中药的给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周清武 《中国药房》2006,17(4):276-278
目的:应用药动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基本药动学公式进行拓展和转换,得到临床实用的新公式;创建实用药动学参数表,应用该表得到临床需要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有了实用药动学参数表,随时可考察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合血药浓度监测,可做到用药个体化。结论:实用药动学参数表可作为指导个体化用药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万丽丽  郭澄 《中国药房》2006,17(8):627-628
中药药动学是用来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组分、有效单体及复方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和规律及体内浓度-时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并根据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药动学参数,为药物的初步筛选、剂型设计、质量评价及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临床药动学研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同时药动学的研究对复方的组方原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中药药动学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复方成分复杂,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大多数尚不明确,使药动学研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促使我们要结合中药作用的特殊性,开创有特色的精密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是对药动学研究的丰富;另一方面也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殷锦锦  周本杰 《中国药房》2012,(47):4503-4505
目的:为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其研究方法和存在困难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体内药物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其研究有自身的特殊性,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运用相关技术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内在过程,建立符合中药复方特征的药动学研究与评价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复方中药制剂的药动学规律,对阐述其组方原理,进行新药开发、剂型改革、质量评定,指导合理用药,充分发挥中医方剂的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复方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中药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人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方法 从中医辨证论治、中药药性、药动学、药效学等多方面阐述老年用中药的注意事项.结果 老年人盲目使用中药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危及生命.结论 老年人要辨证施治,依照个体差异审慎用药.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聂继红  王萍 《中国药房》2007,18(6):470-472
中药药动学是近10余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药学新领域,主要研究中药单体、单方、复方在体内过程动态变化的规律,并将研究结果用数学方程和相关药动学参数来表达,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和定量的特点。影响其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差异、年龄、疾病和生理等方面。其研究对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组方原理、作用机制,指导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体内药物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两大类。体内药物浓度法主要适用于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药药动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综述了一些临床常用中药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研究进展,从中药特点和研究现状入手,指出了各种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强调应进一步加强对中药的药理学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阐明中药的作用过程和机理,对中医药的现代化目标产生重要影响。关键词中药药代动力学中医药现代化,同时指出了今后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常熟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门、急诊处方(含住院医嘱)共12410张,对相关用药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合理性评价。结果:958张中成药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率为7.72%。结论:我院中成药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门诊中药处方的质量和用药情况,促进处方书写规范化、标准化,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09年1月—2011年5月5 800张我院门诊处方(每月各200张),采用列表方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1 168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20.14%。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的有763张,占抽查处方总数13.16%;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有405张,占抽查处方总数6.98%。结论:我院门诊中药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根据情况应加大《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力度,加强处方的监督检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王成军  张圣雨 《安徽医药》2013,17(11):1988-1990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的调查、点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临床各科室,以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该院2011年3月—2012年2月间每月统计出的前20位非抗菌药物(按用药金额排序)中属中药注射剂的药物筛选出来,抽取其中列出的使用量最大的前三个科室、每科室排名前10位的住院患者病历号,共得病房处方361例,以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资料为点评标准对其进行初评和终评,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抽查出的361例处方中,不合理处方为219例,占60.66%。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为:用法用量不正确、重复用药、联用不合理、有配伍禁忌等。结论该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处方的规范管理及合理用药宣传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普内科出院病历各30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不合理应用情况、占总住院费用比例情况。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普内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占总住院费用比例、不合理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25.00%、7.6%、19.67%T降至干预后12.0%、6.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的主动干预促进了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处方点评是推动医院中成药合理应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中成药特殊的治疗学背景和时代特征,单纯以说明书为标准的处方点评存在一定局限性,并突出表现在超说明书剂量用药方面.本研究基于目前中成药超说明书剂量用药的点评现状,结合古今文献,从中药现代常用量与经方本源剂量的对比、中成药质量和疗效的不稳定性、中成药说明书的欠规范性共3个角度,并援引十余种常见中成药临床应用中的真实超剂量使用案例,尝试剖析中成药超剂量用药的潜在“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3点建议:树立中成药使用剂量的上下限理念、区分管理低风险药品和高风险药品、根据不同适应证采用等级化剂量,从而规范超剂量用药的点评标准,探索超剂量用药的点评尺度,为中成药合理用药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6~2008年中药注射剂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勇  赵欣欣  赵辉  毛志峰  邱天健  姚伟  姚毅 《中国药房》2010,(11):1037-1039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问题。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DDDs及其排序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DDDs呈逐年增长态势,尤其是祛瘀剂、肿瘤用药两大类。其中,祛瘀剂的用药金额占每年中药注射剂总金额比例分别为57.3%、59.4%和55.9%。用药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同步性较差。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但安全性再评价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吴世强  石勇强  刘莉  宋志刚 《中国药房》2012,(43):4127-4128
目的:提高中药炮制品质量,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从中药炮制技术、炮制品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面分析远红外技术用于中药炮制的优势。结果:远红外技术可精确控制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与其他炮制工艺比较,能提高炮制品质量,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对环境和药物的污染,降低人员的劳动量。结论:远红外技术是一种科学、便捷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借鉴古籍中医药思维,探讨中药临床处方审核思路。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中医药古籍,提取古籍中关于遣药组方的有效条文及思维,指导中药临床处方审核工作。结果 从中药自身性质、药对理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经方适应证、经方禁忌证、中药剂量等方面入手,采用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审核中药临床处方的合理性,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本文为中药临床处方的审核提供了新思路,可以进一步完善中药处方审方工作,为判断临床疗效提供依据及为避免不良反应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超适应证使用的情况,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建议。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9月的242份出院患者病历,对其中的中药注射剂超适应证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用药实例,从中药注射剂超适应证用药出现的原因、风险规避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超适应证用药占10.19%,大部分超适应证用药为合理用药。结论:临床医师应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疗效辨证用药,同时遵守医院相关规定,规避风险;中药注射剂生产厂家应尽快对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并加强对传统中药剂型和中药注射剂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丽珠 《中国药事》1997,11(4):265-268
本文对中药临床药学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的现状,就合理用药、中药配伍变化及复方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中药不良反应监察及医院中药制剂等方面作简要介绍,并展望今后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提出应加强其与中药临床药理的结合,以促进两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