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呼吸衰竭的28例测定结果:(1)脑血流量及其与心排量比数均随缺O_2与CO_2潴留的程度而明显增加;(2)颈内静脉血PaO_2随动脉血PaO_2的减低而下降;(3)在脑内的O_2传递、O_2耗量及O_2摄取量虽在呼衰时均减低,但与缺O_2及CO_2潴留的程度无相关;(4)乳酸与丙酮酸含量均增加,但与缺O_2的严重程度无关。我们认为呼衰时脑血流量的增加从而使脑组织对缺O_2的改变得以代偿,与本组患者PaO_2下降很少达4kPa以下的严重程度也有关。 相似文献
2.
3.
慢性肺心病急发期血液流变学改变对肝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肺心病28例、正常组20名测定肝血流量(HBF)、肝动脉血流量(HABF)、门静脉血流量(PVBF)以及全血比粘度高切值、低切值、红细胞压积.结果表明:肺心病组HBF、PVBF与全血比粘度高切值呈负相关(r=-0.6025,P<0.001;r=-0.5698,P<0.002),与低切值及红细胞压积无相关性.肺心病急发期因缺氧及酸中毒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致肝脏血流灌注减少,尤其是门静脉血流的影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慢性肺心病急发期伴呼衰2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试验组加服硝苯吡啶(30mg/日,分三次口服,连用两周)。在治疗前、治疗一周及二周分别监测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表明,硝苯吡啶能明显增加肝脏血液灌流,改善肝循环状态。其机制可能为:(1)抑制肝血管收缩,减少血管阻力;(2)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右心功能,增加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腔静脉压力及肝循环的肝后阻力;(3)减低血液粘滞度及肝内血流阻力。本文还对硝苯吡啶改善慢性肺心病肝循环的临床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6.
7.
作者观察了肝素对肺心病呼衰的治疗作用,并与对照组的疗效作比较,发现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文中介绍了肝素用药方法,讨论了肝素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对22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心、脑、肺血液动力学,血气及颈内静脉血乳酸(L)、丙酮酸(P)测定,其中11例仅给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1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苯吡啶为实验组。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脑血流量(CBF)基本不变;实验组治疗后CO明显增加,PpA,PVR,SVR,CBF/co,L/P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上述改变不大;治疗前两组VBO_2、O_2-extrB明显低于正常,治疗后仅实验组提高到大致正常水平。提示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使用Nif不会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Nif对脑细胞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宜方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11):1022-1023
本文报告27例肺心病呼衰患者的消化系统表现,并探讨了其与血白分、血气及血清钾、钠、氯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明显地降低了肺心病呼衰病人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慢性肺病39例患者的运动试验,比较慢性肺心病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运动肺功能。结果表明:肺心病患者肺功能明显差于单纯呼衰者;运动时,前者潮气量较小,两者运动时间及运动肺功能参数基本相同。我们认为由于这些患者心脏功能优于肺功能,心脏似乎不成运动的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注蛋白营养疗法对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失代偿性呼吸衰竭病人近期疗效。方法 治疗组40 例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人血白蛋白、血浆,测定治疗前后蛋白电泳、PaCO2 、PaO2 ,统计病死率,并与40 例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升高,球蛋白无明显变化;PaCO2 降低,PaO2 升高,病死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肺心病急性失偿性呼衰经静脉蛋白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PaCO2 和PaO2 指标,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血气特点。方法治疗前采集常氧环境中桡动脉血1ml,以瑞士AVL-3型血气酸碱分析仪行PaCO2、PaO2、pH、SaO2和P(A-a)O2测定。结果西宁地区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PaCO2、SaO2、PaO2和P(A-a)O2均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患者,pH值较低海拔地区患者高,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宁地区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与低海拔地区患者相比有低碳酸血症者多、弥散功能强、低氧血症程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报告慢性肺心病并发多脏器衰竭78例,死亡30例,病死率为38.5%。肺心以外脏器以脑受累率最高,以胃受累死亡率最高。发生2脏器衰竭的病死率为22.9%脏器衰竭的病死率为42.8%,4个或4个以上脏器衰竭的病死率为77.8%。2脏器衰竭与3脏器以上衰竭病死率相差非常显著(P<0.01)。并对发病原因及其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硝苯啶(Nif)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的影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均予以吸氧、抗感染及对症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Nif10mg,3次/d,连续2周,每例均在治疗前、治疗一周末及二周末分别检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流变学参数,并观察甲皱微循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及微循环状态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推测系由于硝苯啶能改善红细胞变形性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为一种新的综合征的概念被提出来,此综合征称为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或序贯性多系统功能衰竭[1]。有人认为肺心病并发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与本综合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1]。但就其综合征目前所提出定义:“发病在24小时以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序贯性渐进性地发生功能衰竭”[1,2]。肺心病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仍应属于MSOF范畴。现将我院收治的肺心病211例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90例,女121例,年龄43-87岁。早期肺心病而无系统器官衰竭者未归纳于本组病例中。本组病例中单系统器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