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电生理检查、治疗效果,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预防本病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结果及疗效.结果本组134例患者均具有手部疼痛表现,其中29例具有典型正中神经分布区域感觉障碍,36例出现大鱼际肌的不同程度肌肉萎缩,其中90例患者存在肯定或可能的诱因.134例患者肌电图提示正中神经在腕管处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经外科手术或保守治疗可以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腕管综合征,手部正中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夜间加重的临床表现结合肌电图提示正中神经神经性受损(腕部)可以确诊,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及有效预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腕管综合征 ,也称腕正中神经挤压症 ,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缺血而产生的以手指感觉异常为特征的一种征群。自 1998~ 2 0 0 0年 ,我们观察了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 2 3例神经肌电图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本组 2 3例 ,男 15例 ,女 18例 ,年龄 2 6~5 9岁 ,平均 39.7岁 ,左侧 9例 ,右侧 14例。腕部扭伤 5例 ,腱鞘炎 7例 ,其它均为手部经常揉搓的家庭妇女 (如揉面、洗衣、受凉等 )。病程 1月~ 2年 ,多数病例有挠侧三个手指麻木 ,疼痛 ,皮肤发凉 ,拇指外展或对掌无力 ,麻木以夜间为重 ,白天或活动后减轻。少数病例手指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行神经传导速度和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 30例患者中,8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动作电位,其余均有感觉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8条伴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26块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和(或)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延长。结论肌电图检查对腕管综合征有重要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和分析.结果 30例CTS患者共有50条患病神经,其中7条正中神经诱发波形消失,43条正中神经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0例患者的36条正中神经运动末梢潜伏期延长或(和)动作电位波幅降低.19块正中神经支配肌有去神经电位.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神经传导检查观察穴位电针治疗腕管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腕管综合征病人2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测定。结果正中神经指1-腕、指3-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MNA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有效,神经传导检查可以作为腕管综合征诊断及疗效评价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腕管综合征 (CTS)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升高所致正中神经受到挤压 ,为最常见的嵌压性神经病变。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腕以下正中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与麻木 ,电生理检查显示为选择性的腕远侧段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的异常 ,因而诊断并不困难。笔者通过对我院近年经临床或外科手术证实的4 0例腕管综合征病人的神经电图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正中神经中指→腕段的感觉传导速度 (SCV)对于腕管综合征的确诊、临床分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对象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共 4 0例 ,涉及 6 8只手。其中男 9例 ,女 31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一例罕见的尺神经异位,于腕管处与正中神经并行,同时受压引起腕管综合征,经手术治疗解除压迫.患者,男、51岁,既往病史无何特殊.右手感觉异常6个月,开始出现于尺侧4个手指,其后以第4、5指为重.经常在睡眠中因感觉异常而醒来,甩动右手可使其缓解.在此期间发现全手无力,特别是握东西时明显.检查:在腕掌韧带的近端有小范围软组织肿胀,  相似文献   

8.
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48例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神经电生理检查共测定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83条受累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电位、感觉神经电位及80块拇短展肌肌电图检查。结果本组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83条受累正中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以正中神经感觉电位测定异常明显,表现为正中神经与尺神经环指感觉电位(SNAP)潜伏期(LAT)差值增大75条(94%),感觉电位波幅降低74条(89%),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53条(64%)。而运动电位检测则以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延长明显有37条(45%)。80块拇短展肌的肌电图检查中有28块(35%)呈神经源性损害改变.为放松状态出现自发电位且伴募集时电位数量减少。同时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期,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83条受累正中神经中属于正中神经早期受累47条,中期受累33条,晚期受累3条。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利于临床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并且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分期对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采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拇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26只手)轻度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和15例(30只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测定了腕部正中神经和桡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中指正中神经SCV的异常率为50%,腕部正中神经/桡神经(刺激拇指)SCV差值的异常率为84.6%,明显大于用常规检查方法组(刺激中指),有8例12只手腕部正中神经感觉动作电位(刺激拇指)中出现双峰电位,而对照组则无。结论:在腕管综合征肌电图的诊断中,比较正中神经和桡神经SCV的差值是早期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管综合征(carp tunnel syndrome,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现将我科2004-06~2007-10门诊48例临床诊断的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13例,女35例,男女比例约为1:3;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OC曲线对高频超声和肌电图检查在上肢神经卡压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97例上肢神经卡压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过高频超声和肌电图检查并经手术确诊,同时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采用高频超声检查肘管尺神经、腕管正中神经入口前后径、左右径及横截面积(CS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高频超声对上肢神经卡压征的诊断价值,采用四线格分析肌电图及联合检查对上肢神经卡压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肘管综合征患者尺神经入口处前后径、左右径及CS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卡压处神经变细变弯,出现肿胀,神经纤维束回声消失,CSA诊断肘管综合征的AUC为0.851,最佳截点为9.25 mm2,灵敏度为90.1%,特异度为83.3%; 肌电图检查诊断肘管综合征的灵敏度为88.88%,特异度为80.00%,准确度为87.27%。腕管综合征患者卡压处神经炎性肿胀,内部回声不均匀,正中神经卡压处弯曲,周围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正中神经入口处前后径、左右径及CS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SA诊断腕管综合征的AUC为0.885,最佳截点为10.24 mm2,灵敏度为90.80%,特异度为80.00%; 肌电图检查诊断腕管综合征的灵敏度为89.58%,特异度为78.57%,准确度为87.09%。联合检测诊断肘管综合征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0.00%,准确度为92.73%; 诊断腕管综合征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85.71%,准确度为91.94%。结论 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检查对上肢神经卡压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诊断腕管综合征的6种神经电图检测方法的比较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管综合征(CTS)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在穿越腕管时受到挤压所引发的一种嵌压综合征,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单神经嵌压性疾病。神经电图检测对CTS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其神经电生理的特征性改变表现为选择性腕远侧段正中神经的局部传导阻滞,神经电图检测对  相似文献   

13.
104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神经电生理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表现与电生理的相关性,以期获得对腕管综合征较全面的认识。方法对104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0%的患者为女性,以中老年居多,优势手受累为主。典型表现为腕以下正中神经分布区域疼痛与感觉异常,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及劳累后加重,甩手活动后减轻。神经电生理检测:104例148只手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末端运动潜伏期和波幅、肘至腕的运动传导速度、腕部至中指的感觉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等5项指标检测异常率分别为83.1%、20.3%、6.1%、92.6%及53.4%。结论CTS的诊断除病史、神经系统体检外,电生理检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是诊断CTS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是正中神经在腕部通过腕横韧带下方腕管处受压而出现的手部症状,是最常见的外周神经卡压神经疾病[1].一项欧洲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终生罹患风险为10%,在总体人群中患病率为2.7%[2].CTS的典型症状是手部正中神经分布区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等,较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美国,其是工作日损失和员工赔偿金的主因之一[3].虽然CTS是正中神经损害导致的手部症状,但患者经常会有手部尺神经分布区不适以及其他正中神经区域外症状.为此,本文对CTS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正中神经区域外症状特点,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DTI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电生理,MRI,DTI检查。结果 轻度CTS患者只有平均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中重度CTS患者正中神经肿胀率(MNSR)、正中神经扁平率(MNFR)及FA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只有FA与电生理指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MRI,DTI与电生理检查在诊断CTS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FA是评估CTS严重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肘管综合征     
作者报告肘管综合征118例.并介绍了七种有价值的临床检查诊断和试验方法.关于腕小管综合征的论著不少,但有关尺神经在肘部受压所致的肘小管综合征的资料却不多.作者认为尺神经受压和正中神经受压者一样多.但是由于在肘部的尺神经主要是运动神经,其主要症状常是受累的肌肉萎缩.患者较少就诊,相反,腕部的正中神经主要是感觉神经,最常产生明显的感觉症状促使患者早期就医确诊.肘部尺神经压迫仅是近来才被认识,Osborne首次报导肘部尺神经病损〈1957年〉他称为"慢性尺神经炎",通常是由于尺神经受压而不是牵引或摩擦致病,他描述一束越过尺侧屈腕肌起点的纤维织织称为"弓状韧带",并指出它与压迫正中神经而产生腕管综合征的腕横韧带很相似.  相似文献   

17.
我科采用水针刀微创疗法松解注药治疗腕管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 符合<实用内科学>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 符合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诊断标准:①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减慢,即拇指至腕部SNCV <42 m/s,中指至腕部SNCV <44 m/s ,可为1指减慢或2指均减慢;②腕部正中神经至大鱼际肌中段的CMAP潜伏期>4 m/s 或消失.  相似文献   

18.
腕管综合征(CTS)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在穿越腕管时受到挤压所引发的一种嵌压综合征,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单神经嵌压性疾病。神经电图检测对CTS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其神经电生理的特征性改变表现为选择性腕远侧段正中神经的局部传导阻滞,神经电图检测对这种特征性改变具有明确的定性、定量和定位意义,因而成为临床诊断CTS最重要的辅助检测手段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35例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CTS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分析。结果35例41侧CTS电生理检查,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MULD)异常率100%,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异常率85.4%,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29.3%,拇短展肌呈神经源性损害占14.6%。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CTS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ULD测定可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糖尿病性神经病可分成以下三类:1.多发性神经病(即全身性周围神经病):这类在糖尿病性神经病中最为常见,表现为远端对称性感觉和运动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偶尔以植物神经病变为主。2.单发性神经病:也较常见,病变一般涉及远侧端,可表现为腕管综合征、肘部尺神经和腓骨头部腓神经病变。比较近侧端的神经,如动眼神经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