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活化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和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的影响、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PACAP治疗组。缺血开始时治疗组静脉注射PACAP 2.5μg。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处死取脑,进行HE染色、p-JNK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不同时间点PACAP组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较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减轻。缺血再灌注对照组p-JNK分别在2、48h成2次表达高峰,凋亡细胞较多;PACAP组再灌注后pJNK表达下降,凋亡细胞减少。结论PACA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抑制细胞凋亡.部分依赖于其可下调p—JNK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G-CSF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脑缺血2 h再灌注0 h及24 h给予G-CSF治疗组G-CSF(按体质量50μg/kg)腹部皮下注射,给予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发现脑梗死病灶,细胞色素C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亦少见。G-CSF治疗组细胞色素C、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P<0.01);缺血再灌注组和G-CSF治疗组均可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但G-CSF治疗组梗死灶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缩小(P<0.01),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G-CS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阻断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F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脑组织中SOD、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损伤24h,检测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bFGF组的凋亡细胞数和脑组织中SOD、MDA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偶见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组和bFGF组凋亡细胞数分别是26.35±5.67和18.65±5.9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bFGF组缺血区皮质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SOD,MDA测定结果显示三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抗氧化作用可能是bFGF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缺血再灌注1天处死组;Ⅲ组:缺血再灌注4天处死组;Ⅳ组:硒处理、缺血再灌注1天处死组;Ⅴ组:硒处理、缺血再灌注4天处死组。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焦油紫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l区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密度。同时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含量。结果硒处理组沙土鼠缺血再灌注后,光镜下病理形态损伤较轻,凋亡密度较小,GSH-PX含量较高。结论 硒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组织中GSH-PX的活性,抑制氧自由基损伤,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侧脑室注射重组人血管生长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大鼠侧脑室注射重组人血管生长素(Angiogen in,AN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ANG治疗组、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MCAO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观察大鼠体重的变化,并于治疗3d后进行HE染色、细胞凋亡检测以及vWF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缺血再灌注3d后ANG治疗组大鼠与MCAO对照组及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相比,体重显著降低(P<0.05),缺血脑区神经元变性、坏死、间质水肿以及胶质细胞增生程度减轻,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微血管计数增加(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ANG可改善脑缺血大鼠脑内间质水肿和神经元变性,降低凋亡细胞数量,增加微血管数量。ANG可降低脑缺血大鼠体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参芎化瘀胶囊组。术后首先应用尼氏体和TUNEL染色研究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凋亡情况,然后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p38MARK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p38MARK蛋白表达增多,参芎化瘀胶囊组的凋亡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p38MARK蛋白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论参芎化瘀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 c-fos、c-jun 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原癌基因c fos、c jun表达。 方法  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8只。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再灌注模型 ,缺血 4h再灌注 2h后断头处死 ,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c fos、c jun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平均吸光度及c fos、c jun阳性细胞率、平均吸光度均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c fos、c jun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与c fos、c jun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及亚硒酸钠治疗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于再灌注后给予亚硒酸钠0.625 mg/(kg·d)腹腔注射7 d.各组大鼠经组织处理后用亚甲兰尼氏体染色及TUNEL染色,分别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测定缺血组织HIF-1α水平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01),亚硒酸钠治疗后海马神经细胞存活数目明显增多,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HIF-1α水平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经亚硒酸钠治疗后大鼠海马HIF-1α水平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硒酸钠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同时能抑制组织HIF-1α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诱导因子(AIF)核转移的影响,揭示吸氧预处理治疗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吸氧预处理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右侧中动脉阻塞模型,2 h后实现再灌注。吸氧预处理组术前24 h持续吸入100%纯氧24 h。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它步骤同模型组。按再灌注时间再分为12 h、24 h、48 h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AIF核移位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可见吸氧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在不同时间点AIF蛋白发生核移位,AIF阳性细胞数及AIF蛋白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对AIF核移位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腺苷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脑保护机制.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AP组),每组20只;通过HE 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 光镜下,假手术组(F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腺苷预处理组(A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ax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腺苷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 h接近缺血核心区出现Bax蛋白阳性表达,6 h后表达增多,24 h达到高峰,72 h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腺苷可通过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