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游离脂肪酸对3T3-L1细胞分化及insig2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影响3T3-L1细胞分化成熟及insig2表达的因素,探讨insig2基因在脂肪细胞分化与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将3T3-L1细胞分为高脂组与对照组,分别置于低糖高脂与低糖环境中分化培养12 d,油红O染色计算染色阳性细胞面积,RT-PCR法测定insig2、ap2 mRNA的表达.结果 分化培养12 d后,油红O染色显示两组细胞均得到明显分化,但高脂组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分化后,两组细胞ap2、insig2表达水平均较分化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脂组较对照组上调明显(P<0.05). 结论 游离脂肪酸可促进3T3-L1细胞分化成熟与insig2表达;insig2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脂肪细胞成熟及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芦丁对米色脂肪细胞形成的影响。  方法  用不同浓度芦丁处理3T3-L1前脂肪细胞;细胞计数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芦丁对细胞活性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大小;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 γ(PPAR-γ)、aP2及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RT-qPCR检测UCP1、PRDM16、Dio2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变化。  结果  芦丁在0~250 μmol/L范围内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且以药物依赖性方式减少脂滴生成;与对照组[aP2(1.12 ± 0.03)]、[PPAR-γ(0.87 ± 0.02)]比较,50、100、250 μmol/L芦丁使aP2[分别为(0.87 ± 0.03)、(0.64 ± 0.01)、(0.64 ± 0.05)]、PPAR-γ[分别为(0.73 ± 0.02)、(0.46 ± 0.02)、(0.43 ± 0.05)]蛋白表达降低,使UCP1蛋白表达[分别为(0.58 ± 0.03)、(0.42 ± 0.02)、(0.34 ± 0.01)]增加;与对照组比较,50 μmol/L芦丁可使UCP1、PRDM16、Dio2表达[分别为(7.02 ± 0.24)、(2.09 ± 0.06)、(10.40 ± 0.93)]升高;细胞免疫荧光显示,3T3-L1前脂肪细胞内线粒体含量增加。  结论  芦丁可减少3T3-L1前脂肪细胞脂滴生成,并促进米色脂肪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番茄红素是否可以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3T3-L1前脂肪细胞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胰岛素信号转导紊乱,明确线粒体在其中的介导机制。方法 利用LPS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并通过番茄红素进行干预,之后采用H2DCFDA染色、JC-1染色以及Western blots分析番茄红素对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积累、胰岛素信号紊乱以及线粒体损伤的改善作用;之后利用寡霉素预先孵育细胞,以抑制线粒体功能,分析线粒体是否可介导番茄红素改善细胞胰岛素信号。结果与LPS组相比,番茄红素可以显著抑制MAPKs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促炎因子COX-2表达,改善细胞炎症反应;可上调抗氧化酶HO-1及NQO-1表达,抑制LPS诱导的ROS积累;番茄红素还促进了IRS-1 Tyr612位点磷酸化及其下游靶基因AKT、GSK3β磷酸化,改善了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且通过增强线粒体膜电势以及促进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II表达,改善了线粒体功能;用寡霉素预先孵育细胞,发现番茄红素对IRS-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T3-L1前脂肪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DHA处理24、48、72h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JC-1染色法检测DHA处理后,3T3-L1前脂肪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p53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DHA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降低3T3-L1前脂肪细胞的活力,抑制增殖;JC-1染色发现,DHA处理24h可明显降低3T3-L1前脂肪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蛋白免疫印迹发现,DHA可明显升高3T3-L1前脂肪细胞p53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水平,而对Bax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 DHA可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上调p53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从而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番茄红素能否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积累及其具体分子机制。方法利用MDI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并在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给予0、12.5、25及50μM番茄红素共孵育8d,之后利用油红O染色分析不同浓度番茄红素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积累的抑制作用;Westernblots及RT-qPCR检测脂质代谢基因、p-AMPK、p-ACC以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V表达,分析番茄红素对脂质代谢基因、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以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用线粒体功能抑制剂寡霉素预先处理细胞4 h,之后番茄红素孵育8 d,Western blots检测FAS、p-ACC、PPARα及PPARγ表达,分析线粒体在番茄红素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积累所起作用。结果与MDI组相比,番茄红素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积累;可增加促脂质分解基因PPARα、PGC1ɑ及UCP1mRNA表达并减少促脂质积累基因FAS、PPARγ及C/EBPαmRNA表达;番茄红素促进了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V蛋白表达;促进了AMPK及ACC磷酸化;用寡霉素预先处理细胞,发现番茄红...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细胞水平,从Neu-p12、Neu-p68、Neu-p150中筛选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方法:采用"鸡尾酒"法,诱导分化出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300μM油酸(OA)作用6 h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10 nM褪黑素组、10 nM Neu-p12组、10 nM Neu-p68组和10 nM Neu-p150组,采用2-脱氧-[3H]-D-葡萄糖的摄取实验,测定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的差异。结果:加药组的葡萄糖摄取率分别增加了508%、740%、499%、316%。结论:10 nM Neu-p12、10 nM Neu-p68、10 nM Neu-p150都可以促进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并且10 nM Neu-p12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染料木黄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GEN抑制3T3-L1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用含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地塞米松和胰岛素的培养液(MDI)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同时用GEN或p38抑制剂SB203580干预。作用6d后,用油红染色实验观察脂肪形成情况;检测细胞培养液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甘油三酯(TG)的含量;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细胞中脂肪酸合酶(FAS)的蛋白表达。用GEN预处理30min后,用胰岛素刺激3T3-L1细胞,检测磷酸化p38MAPK(p-p38)的蛋白表达。结果GEN可以有效抑制3T3-L1细胞的脂肪形成,降低培养液中NEFA、TG的含量。胰岛素刺激后,3T3-L1细胞中p-p38的表达迅速增强,并在5min时达到高峰,GEN可以有效降低p-p38的表达。GEN、SB203580均能降低FAS的蛋白表达。结论染料木黄酮能有效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脂肪分化,其机制是通过p38途径对FAS的抑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调节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糖脂代谢的剂量反应关系和作用差异。方法:用10ng/mlTNF-α处理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48h,诱导IR。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法测定糖摄取,验证诱导IR效果。建模成功后,采用25、50、100、200、400μmol/L的DHA或EPA与TNF-α联合干预24h,同时设立对照组。干预后使用GOD-POD检测糖摄取量,油红O染色测定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PCR测定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酶(FAS)、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TNF-α损伤胰岛素信号通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IR建模成功。在糖代谢方面,25~400μmol/L的DHA和EPA均能改善TNF-α损伤的糖摄取,其中100和200μmol/L的效果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RK1/2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途径在DHA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DHA处理24h对体外培养的3T3-L1前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ERK1/2、p-ERK1/2、p21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DHA干预24h可剂量依赖性降低3T3-L1前脂肪细胞的活力,抑制增殖,IC50为100μmol/L;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DHA可将3T3-L1前脂肪细胞阻滞在G2/M期;蛋白免疫印迹发现,DHA可明显升高3T3-L1前脂肪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增强p21蛋白表达。结论 DHA可能通过活化ERK1/2通路诱导G2/M期阻滞,进而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沉默PLIN1基因与异丙肾上腺素(ISO)联合作用对3T3-L1脂肪细胞脂解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 sh-PLIN1干扰载体成功转染后,以浓度为10μM的ISO处理3T3-L1脂肪细胞。采用油红O进行脂滴染色,观察脂滴形态;采用酶学方法测定甘油三酯(TG)和甘油含量,了解细胞脂解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脂肪细胞中围脂滴蛋白A(PLIN1A)、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和其磷酸化蛋白(p-HSL)的表达水平;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细胞中环磷酸腺苷(cAMP)和蛋白激酶A(PKA)的浓度。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ISO+sh-PLIN1组和ISO组脂滴变小,TG含量降低,甘油含量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ISO+sh-PLIN1组和 sh-PLIN1组中ATGL 表达量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ISO+sh-PLIN1转染组和ISO组中HSL、p-HSL、cAMP及 PKA 的表达量均上调(P<0.05)。结论 ISO促进脂解作用可能是cAMP/PKA通路介导,增加HSL和p-HSL的表达量来实现,而cAMP/PKA信号通路不能介导沉默PLIN1的促脂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儿茶素和咖啡碱对3T3-L1细胞的增殖及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对3T3-L1细胞增殖的影响;3T3-L1细胞诱导分化8d后,对各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并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细胞分化12d后,添加儿茶素和咖啡碱组合或同时添加去甲肾上腺素(NA)作用24h,分析各组细胞内脂肪分解。结果儿茶素能明显抑制3T3-L1细胞的增殖;儿茶素和咖啡碱组合能明显抑制3T3-L1细胞分化后,细胞内TG的沉积,且在相同儿茶素浓度下,咖啡碱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咖啡碱明显提高NA诱导成熟脂肪细胞脂解的能力,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儿茶素和咖啡碱组合能够抑制脂肪细胞增殖和甘油三酯积聚,咖啡碱促进激素诱导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T细胞免疫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敏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637-2638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76例确诊IM患者的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细胞(CD4)和T抑制细胞(CD8)的水平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期CD3^+、CD8^+T淋巴细胞显著升高,CD4^+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下降,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疾病的恢复期,虽CD8淋巴细胞有所下降,CD4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贯穿整个病程。[结论]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对评估IM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疾病的诊断及病情严重度判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奕  林杰义  罗玮  黄少明  毛丽梅 《营养学报》2012,34(2):128-131,134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DHA处理体外培养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并选取一定浓度DHA加与不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拮抗剂GW-9662处理脂肪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处理前后脂联素基因和PPARγ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当DHA浓度为50、100 mol/L时,脂联素表达水平分别增加71.89%、106.23%(P<0.05),随着浓度的增加脂联素表达降低,当DHA浓度达到400 mol/L时,脂联素表达水平最低(P<0.05)。当DHA浓度为100 mol/L时,脂肪细胞PPARγmRNA表达增加70.24%(P<0.05)。与对照组相比,DHA中加GW-9662处理组脂联素和PPARγmRNA表达水平分别降低97.32%、90.90%(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HA对脂联素表达的影响呈剂量依赖关系,推测DHA可能是通过PPARγ途径调控脂肪细胞的脂联素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中胃泌素、胃动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及促使其恢复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将10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其中重度窒息组随机分为禁食组(A)与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组(B),用放射免疫法对出生后第1日喂奶前及第5日空腹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浓度进行了测定,与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结果①轻度窒息组生后第1日血中胃泌素、胃动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重度窒息组生后第1日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1);生后第5日空腹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浓度均较生后第1日喂奶前升高(P<0.05);其中A组仍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B组其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1),与同期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轻度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日新生儿血中胃泌素、胃动素的水平基本同正常新生儿,提示可酌情给予早期胃肠营养。②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日血中胃泌素、胃动素的水平明显降低,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缩短两种激素水平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母乳中脂肪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戚秋芬  吴圣楣 《营养学报》1997,19(3):325-333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足月顺产儿乳母不同泌乳期及一次喂奶时前、中、后段乳中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随泌乳期的延长及一次喂奶时从前段、中段至后段,母乳中脂肪酸的绝对含量逐渐增加。初乳中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较高,尤其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中链脂肪酸(C80、C100、C120、C140)和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百分含量随泌乳期延长而升高,而长链饱和脂肪酸(C160、C180、C200)和单不饱和脂肪酸(C141、C181)百分含量逐渐下降。母乳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C204ω6)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ω3)百分含量随泌乳期延长而显著下降。一次喂奶时的前、中和后段乳汁中脂肪酸的百分组成没有差异。与国外资料比,本研究母乳中亚油酸(C182ω6)和α-亚麻酸(C183ω3)含量较高,而软脂酸(C160)和硬脂酸(C180)含量较低。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且应充分利用初乳。  相似文献   

16.
17.
大鼠喂以5%酪蛋白饲料造成蛋白质营养不良,与喂以20%酪蛋白饲料大鼠比较,观察了血浆蛋白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转化反应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血浆前白蛋白、T淋已细胞CD_4亚群及T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对蛋白质营养不良较为敏感,5%蛋白水平饲料喂养三天后就显著下降,T淋巴细胞转化反应早期下降后尚有反弹现象;改喂20%蛋白水平饲料一周后,血浆蛋白均恢复至正常水平,T淋巴细胞CD_4亚群及转化反应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黄素缺乏大鼠血浆与红细胞核黄素及其衍生物浓度动态变化,为用血浆与红细胞核黄素及其衍生物水平评价核黄素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以无核黄素饲料喂养4w造成大鼠核黄素缺乏,第5w改喂含核黄素的正常饲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与红细胞核黄素及衍生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同时测定核黄素尿排量、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BGRAC)、红细胞还原性谷胱甘肽浓度及血浆丙二醛浓度变化。结果:核黄素缺乏后血浆核黄素水平迅速下降,随之其衍生物水平也显著下降;红细胞核黄素及其衍生物水平变化晚于血浆的变化;BGRAC也有显著变化,但幅度较小;核黄素缺乏导致其尿排量也呈大幅度迅速下降趋势。改喂含核黄素正常饲料1w后,上述变化呈不同程度恢复。结论:血浆与红细胞核黄素浓度可作为评价核黄素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需进行人体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