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重视结核性脑膜炎的合理病原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绍基 《新医学》1996,27(4):220-221
应重视结核性脑膜炎的合理病原治疗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杨绍基在我国,结核性脑膜炎仍然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结核病[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故治疗效果如何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影响甚大。抗结核药种类较多,且必须联合应用。本文着重介绍常...  相似文献   

2.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不典型者常难于确诊。结脑死亡率过去几近100%,自使用抗结核药后仍在10~50%。疗效与治疗开始早晚关系密切,早期康复率可达90%,晚期则仅25~30%,且一般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提高对结脑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脑膜炎是指患者出现以脑压升高,脑膜刺激征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初期有轻度头痛、嗜睡、羞明、表情淡漠等.中期为脑膜刺激期,患者脑压升高,出现剧烈头痛、角弓反张、喷射性呕吐.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痰液不能自行排出,行气管切开后,主要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并在密闭式吸痰管的呼吸机接口端连接自制的清洁塑料杯,防止痰液外溅,避免交叉感染;根据痰液的粘稠度在气道内持续泵入灭菌注射用水3~10 ml/h,气管切口采用气切泡沫敷料换药,有利于渗液/渗血的吸收并减少切口感染及频繁换药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情的观察等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泌性靶抗原-6(ESAT-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对于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TBM患者为研究组,29例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35例普通头痛患者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所有患者脑脊液中的ESAT-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研究组的ESAT-6、TNF-α、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增高,研究组与对照组的ESAT-6、IL-10、TNF-α、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SAT-6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96,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使用ESAT-6、IL-10、TNF-α、IFN-γ单一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6,18.104,12.647,13.978;P<0.05)。结论:ESAT-6、TNF-α、IFN-γ和IL-10在TBM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对早期诊断TBM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4项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的诊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杆菌通过血行播散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严重:高热、寒战、盗汗、呼吸困难、头痛、呕吐、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因此护理难度大,我院结核科1996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结脑病人79例,其中重症病例46例,入院后经抗痨、抗炎、脱水等治疗,输液输氧、鼻饲营养支持,留置导尿,加强膀胱功能训练等护理,有30例治愈,8例病情稳定出院,8例死亡。现将有关导管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岁,平均26.3岁。其中昏迷18例,大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使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以致低下,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导致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AIDS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AIDS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秀丽  何俊瑛  金便芬  巩忠  孟兆华 《临床荟萃》2004,19(21):1229-1231
目的 动态观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变化 ,以期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比色法动态检测 4 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活力的变化 ,并以 2 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4 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 2周内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腺苷脱氨酶活力较其他时间明显增高 ,此后腺苷脱氨酶活力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另外 8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呈现持续高水平。结论 检测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是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一个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动态观察腺苷脱氨酶还能对疾病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总结利用个体化护理方法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有效干预的效果。个体化临床护理主要包括急救处理、导管护理、高热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预防感染等。认为根据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对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脑膜炎是指患者出现以脑压升高,脑膜刺激征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初期有轻度头痛、嗜睡、羞明、表情淡漠等。中期为脑膜刺激期,患者脑压升高,出现剧烈头痛、角弓反张、喷射性呕吐。晚期为昏迷瘫痪期,患者可出现昏睡、失明、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危重时发生脑疝,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恰当的治疗护理对患者顺利恢复非常重要。笔者对我科收治的4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612-2613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标准化护理干预;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62例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及治疗效果。采用标准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住院期间,采用标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了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4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例,回顾性分析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44例患者入选,死亡48例,死亡组平均生存时间50.8天(1~177天),50%患者死于入院30天内。死亡患者和生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明显不同,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80岁,MBI≤12,脑积水和 BMRC Ⅲ级。结论 TBM死亡患者在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上有特征,高龄、严重营养不良、脑积水及结脑分级为BMRC Ⅲ级者有较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2003年12月123例确诊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话、门诊等随访,改良Rankin评分为结局指标,最终101例患者纳入分析。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有序多分类累积回归分析。结果:101例患者中,随访时间最短12d,最长22个月,失访9例(8.9%)。单因素及有序多分类累积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与Glasgow Scale(GCS)评分低(OR:0.757,95%CI:0.632~0.908,P=0.003),有肢体瘫痪(OR:0.317,95%CI:0.109~0.922,P=0.035),异烟肼(INH)用量小(OR:0.113,95%CI:0.019~0.664,P=0.016),联合治疗方案未用吡嗪酰胺(OR:3.386,95%CI:1.480~7.747,P=0.004)、激素(OR:3.383,95%CI:1.507~7.592,P=0.003)及鞘内注射(OR:8.782,95%CI:3.025~25.496,P=0.000)有关,其中鞘内注射和吡嗪酰胺对预后不良的影响最大。结论:GCS评分低,有瘫痪,异烟肼用量小,未用吡嗪酰胺,激素和鞘内注射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粟粒性结核或其他脏器结核病变。既往以小儿多见,常为肺原发综合征血行播散的结果,或全身粟粒性结核的一部分。成年发病率占半数以上,以青年发病率较高,但也可见于老年。除肺结核外,骨骼关节结核和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常是血行播散的根源。部分病例也可由于脑实质内或脑膜内的结核病灶液化溃破,使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上有结核结节形成,病灶周围有炎症和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并有干酪坏死,常以脑底部最为明显。在蛛网膜下腔内,有多量的黄色混浊胶样渗出物积聚,主要由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15.
结核性脑膜炎多数是由于肺内结核病的桿菌,随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引起病变而形成的;原发性的结核性脑膜炎,即身体其他部分无结核病变的结核性脑膜炎,比较少见。此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小儿为多。以往结核性脑膜炎曾被认为是无法医治的绝症,自从链霉素等新药问世以后,此病的治癒率已日渐提高。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影响治癒率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6.
柏华 《中国临床医生》2000,28(11):38-39
结核性脑膜炎 (下简称结脑 )在结核病中发病率高 ,易漏误诊 ,有人对尸检证实的 1 2 9例结脑分析 ,生前误诊率达 4 9.6 %。 1 79例活动性结核病其中结脑占72 .1 % [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生化、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确诊。男 4 2例。女 2 7例 ,年龄 1 3~ 4 9岁 ,平均 4 0岁。合并脑外结核 6 7例 ,合并两个部位以上结核 2 5例。其中合并肺结核 6 5例 ,肠道及腹膜结核 2 9例 ,淋巴结核 1 0例 ,肾结核 8例 ,生殖器结核 7例 ,心包心肌结核 6例 ,肝脾结核 2例 ,膀胱结核 2例 ,骨结核 1例 ,其他部位结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痨、激素、椎管注药及对症治疗,疗程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持续颅高压者采用腰穿放脑脊液10 mL;椎管梗阻粘连者采用脑脊液置换,2次.周-1,疗程8~12周。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者住院时间平均为(22.27±6.97)d,对照组治愈者住院时间平均为(36.87±8.33)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脑脊液置换及放脑脊液的方法简单可行,可明显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改善其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护理工作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影响。方法:对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及鞘内注射药物,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全面细致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并做好相关的药物护理。结果:8例患者中7例住院2~4个月好转出院,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及时给予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杆菌侵入颅内所致,其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产褥期是极其特殊时期,本例主要采用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术加药物治疗。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及引流管护理,并注意心理护理与药物毒副作用观察。  相似文献   

20.
PCR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在我国是常见病,危害极大,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形式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具有诊断意义的生化改变不够典型,培养涂片检出率越来越低,目前仍为临床诊断的难题之一。近二年来,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一些学者已建立了敏感特异的从脑脊液(CSF)中检测结核杆菌DNA方法。本文根据Eisenach介绍的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DNA链结构中一段123bp核苷酸为靶系列,合成引物进行CSF中DNA体外扩增,并与CSF中结核分枝杆菌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