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包括成立循证小组、提出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和应用等,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NIHSS、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NIHSS、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为对照组(n=52)、观察组(n=52),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循证护理模式,比照两组患者并发症、神经功能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无显...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很高。由于发病时患者脑组织血供受阻,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受损,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受限,生活质量降低[1]。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一般认为患者只要神智清楚,体征平稳,病情无进展,一般可在48h进行康复训练。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安全教育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患者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时,试验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4.55±0.99)分和50.91±8.55,对照组分别为(10.24±2.22)分和(7.41±1.0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4/30),低于对照组的43.33%(13/30,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中1例未愈,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与ALD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来治疗和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探讨采用该种方法治疗的效果,对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高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依达拉奉组和常规组,依达拉奉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的方法来对比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对治疗结果的疗效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依达拉奉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治疗2周后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对比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结果显示,依达拉奉组的有效率为93.0%,常规组的有效率为79.1%,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助于快速恢复患者的受损神经,从而避免症状恶化,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12.19±5.21)分大于对照组的(12.19±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可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系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重型神经缺损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平均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中完全需要帮助患者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12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措施,评估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 相似文献
13.
吡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育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5):452-453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吡拉西坦注射液10 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静滴,2周为一疗程,其他治疗相同.一疗程后比较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4%和44%(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6%和68%(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吡拉西坦有明显地改善急性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缩小梗死体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58例行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死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肌力疗效及出院时间的区别。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死率分别为3.6%和3.3%(P〉0.05);干预后2周观察组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疗效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0.0%vs 71.4%,P〈0.05);观察组出院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的脑梗死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脑梗死相关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进一步巩固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以及早期抗抑郁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标准,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按脑梗死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治疗.用HAMD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ESSS)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进行评分.并与同期收治的无抑郁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时与无抑郁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治疗8周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D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恢复有明显的负性影响,须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通过降低脑梗死病灶体积,从而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脑梗死恢复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1月确诊并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14例,对所有患者在实施基线处理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功能护理训练、生活能力护理训练,并在康复护理训练的过程中侧重完成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结束后,比较患者训练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与实施康复护理前相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结论脑梗死恢复期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其整体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指南》2019,(24)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研究中选取的110例病例均源自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排序将用于治疗分组,其中序号为偶数的55例作为对照组,序号为奇数的55例则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SS及ADL评分并无显著差异,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ISSH及ADL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护理中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护理满意度,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闫卫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2):44-45
目的:分析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组45例和川芎嗪组46例。川芎嗪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栓通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7d 末综合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血栓通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 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血栓通组低于川芎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梗死区域的能量代谢障碍和血液循环障碍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在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