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折叠式多功能仪器设备转运支架(简称折叠支架)在急诊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在该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并需要转运的危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折叠支架固定转运仪器,对照组采用放在床边或医护人员手持仪器进行转运.观察两组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  相似文献   

2.
俞明娜  汪君燕  林懿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97-3498
近年我院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舟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需院内转运的16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86例,女74例;年龄(44.5±7.5)岁;B超、CT、胃镜等检查74例,住院86例.并随机选择2010年6月前急诊科收治的需院内转运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85例,女75例;年龄(44.7±7.2)岁;B超、CT、胃镜等检查77例,住院83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5,(11):851-853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进行风险管理,旨再造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流程,以降低转运风险,提高交接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200例急诊危重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干预;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00例急诊危重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转运办法。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观察组接受科室满意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2.5%;对照组中发生医疗纠纷4件,占2%,观察组无医疗纠纷事件。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进行流程再造,可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避免医疗纠纷,提升急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无缝隙护理,提高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以传统方式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1355例,设为对照组;对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转运的危重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共完成转运142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转运意外发生率为14.4%,观察组为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无缝隙护理进行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可达到严密衔接的护理过程,保持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规范了护理流程和提高了转运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制便携式转运急救箱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急诊科需院内转运危重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按危重患者转运操作流程实施转运,对照组(n=100)使用传统转运前临时准备急救药械方法,实验组(n=100)使用自制便携式转运急救箱用于转运,比较两组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前药械准备时间、接收科室满意度、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制便携式转运急救箱用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可减少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率、药械准备时间,提高满意度,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7.
韩冰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46-247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流程和护理措施,为临床急救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本院一年来收治的253例患者院内转运情况,回顾性分析总结转运护理措施,研究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结果通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院内转运护理,工作后及时反馈的情况并不断修改完善,总结出符合本院情况的转运护理模式,患者的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有着积极的意义。结论明确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实施全面的转运救护计划,对抢救有极大帮助,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中气道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护理对策降低转运风险。方法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19例急诊气管插管患者转运时的意外情况,并作改进。结果转运中发生意外12例,发生率为5.5%。结论加强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前、中、后的气道安全管理,能充分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玲  罗忠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63-1564
急诊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在院内进行转运,转运时间虽然短暂,但因患者病情复杂、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限制等原因,在转运过程中护理风险始终存在,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极高.如何应对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成为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急诊患者院内转运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9月从我院急诊科转送至病房的危重患者653例。其中,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以传统方式转运患者351例,设为对照组;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在转运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转运30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转运途中的意外发生率和科室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意外发生率8.28%,接收科室满意率93.72%;对照组意外发生率40.74%,接收科室满意率62.1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风险管理,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经初步救治后,常需进一步检查及住院治疗。在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易出现病情变化、信息交接不全或遗漏、双方职责不清等问题,导致不良后果。采用标准化操作流程,规范转运、交接,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医疗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2年10月院内转运危重患  相似文献   

12.
医院急诊科是危重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对患者明确诊断及转运至相关科室进行抢救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在检查、治疗及转运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病情变化或操作不当引起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作者总结回顾了本院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方面的经验,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徐建芳  丁万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87+294-287,29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以传统方式转运患者1718例,设为对照组;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转运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转运179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转运途中的意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意外发生率2.9%,接收科室满意率97.8%;对照组意外发生率26.7%,接收科室满意率79.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风险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9月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50例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安全转运护理模式),抽取2019年4—12月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60例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平车常规护送),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急诊危重患者60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全部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结果转运之前没有联系接收科室有1.83%,运送方式不正确的有2.33%,供氧不正确的有1.33%,没有掌握患者实际病情的有1.50%,出现中断的有1.67%,管道滑脱的有0.66%,接收科室不满意的有2.00%。结论院内转运虽然时间很短,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各类风险事件。所以在转运危重患者之前,我们要充分评估存在的风险因素并积极给予处理,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防范于未然,把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经过初步救治处理,常需接受进一步系统的检查和住院治疗,院内转运成为患者能否获得连续安全救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曾出现过转运工具如平板车车轮在途中滑掉,轮椅轮轧不工作,转运床腿螺丝松动,造成患者颠簸。转运环节上如电梯联系不到位,相关科室抢救设备、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转运途中抢救设备及用物配置不齐,参与转运患者的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差,没有果断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诸多因素给患者带来了不同层面的不安全隐患,易造成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临床路径在急诊心脏疾病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心脏疾病患者251例为观察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心脏疾病患者23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转运用时、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期间病死率、患者转运满意度及接收科室投诉率。与对照组比较,应用临床路径的观察组转运用时更少,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期间病死率及接收科室投诉率更低,患者转运满意度更高(P<0.05或P<0.01)。采用临床路径管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急诊心脏疾病患者院内转运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抢救不可间断的过程,如不引起高度重视,不仅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据报道,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病死率比平常高9.6%[1]。因此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与伤残率有极大的意义。笔者分析2012年1-12月我院146例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诊就诊的1246例患者,其中2013年1-7月就诊的患者623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分诊法进行分诊,2013年8月-2014年1月就诊的患者623例为观察组,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分诊,对两组的分诊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分诊正确率分别为82.2%(512/623)和95.8%(597/6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用于急诊分诊中,可明显提高急诊分诊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是危重病患者的首诊科室,能否对各类危重病人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直接影响抢救的成功率.而患者经过急救和复苏后有些需转送到相关科室检查,有些则需转送到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