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20例)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实验组,20例)。实验组行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实验组能获得较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而实验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3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蒋方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24-224
目的对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ICU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6例。分别进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B组患者的体重在营养支持前后的稳定性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的改变幅度明显小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的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的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A组(早期肠外营养组PN)、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N)、C组(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每组34例.术后36~72h给予相同营养支持,观察各组营养状态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死亡率.结果 ①营养评价A、C组比B组好,C组、B组差异显著(P<0.05).C组并发症少于B组(P<0.05).②C组的预后优于其它两组,C组的病死率最低(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全肠道外营养1周后过渡到肠内营养是比较合理的,这对预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 ,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0.00%)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比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更为有效,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倩予 《河北医药》2002,24(7):559-56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最佳途径。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术后48h内开始分别经肠内营养(EN)同肠外营养(PN)途径进行同等热量营养支持,2周后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和营养费用。结果 EN和PN均有效地维持了各项营养指标,但PN组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均显著高于EN组。结论 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两组均能获得满意疗效,而EN更具有营养全面、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鼻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两种不同置管方式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中的作用及比较其疗效之间的差别。方法择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20例,其中肠内营养组再随机分为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组20例及鼻胃置管肠内营养组20例,在伤后48h内实施鼻胃置管及鼻空肠置管后使用自配营养液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使用氨基酸、脂肪乳及葡萄糖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两组病例均按84KJ/kg/d实施早期营养过渡支持,1周后两组患者都按照140KJ/kg/d提供营养支持。营养状况观察指标包括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以上指标在营养支持实施前测定1次,以后每周测定一次。结果肠内营养组亚内在改善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方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外营养组之间在改善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中未发现患者出现误吸、腹泻、败血症等营养支持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中的作用是肯定的,是安全的,其中鼻空肠置管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比鼻胃置管肠内营养更具优势,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8.
马才林  潘怀富 《淮海医药》2010,28(4):321-32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ICU 2006年7月~2009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及手术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50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2组无差异。分析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方便、经济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正>本研究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于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改善预后的积极作用。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经头颅CT或临床证实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12)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测量评分(GCS)为(6.7±1.3)分。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并在不同时间段监测每位患者的胃液和粪便的隐血情况。结果 98例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12例。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疗效。方法观察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4d的营养状态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入院时和术后14d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且安全的,有必要制定出一套系统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应用益生菌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2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26).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益生菌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检测营养支持前1天及营养支持后第7、14天血液生化学指标,如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等,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Alb和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P和La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MODS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应用益生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观察其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9年4月,某院ICU一共收治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入组患者均接受营养支持,并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各28例,应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两组,分别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对比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观察实验开始时与不同的营养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变化情况相关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并计算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营养状况优于对比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营养干预支持后,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4/28),对比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8/28),组间比较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较,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A组早期同时给予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B组早期给予PN,1周后逐渐过渡到EN。进行有关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能从不同营养途经获得营养成分,A组2周时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B组(P〈0.05),且A组2周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预后亦优于B组,A、B两组间比较,A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费用更节省。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联合进行EN、PN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淑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90-1691
目的 观察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伤后24h即给予胃肠内外营养;对照组33例伤后3d常规营养治疗。分别在第1、4、7、10、14天观察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对住院期间的并发症进行评估,3个月后根据哥拉斯格预后评分(GOS评分)随访预后情况。结果治 疗组机体免疫功能、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营养支持可增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自第2天始胃管内给予10%GS100ml+美兰1支,观察4h后,尿内若有美兰染色,证明肠道有吸收功能,后给5%GNS500ml持续胃管内泵入,第3天给予百普利鼻饲500ml持续24h泵入,第4天加用能全力500ml持续24h泵入,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1周后达全量;期间胃肠外所需热量均由卡文供给。对照组于受伤2d后予肠外营养支持,等肠鸣音出现后(5~7d)开始渐转为肠内营养。并观察两组血糖、血清总蛋白、谷丙转氨酶、淋巴细胞计数、血生化离子、肝功、肾功,同时观察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结果治疗组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1周后经血液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分别为(37.69±6.28)g/L、(72.83±8.20)g/L,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统计患者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张宏富 《云南医药》2010,(3):368-370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常并发消化道并发症,使病情加重,病死率升高,严重影响伤者预后。我们对4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监测消化道并发症情况,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