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肠内营养(EN)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营养支持方法,与肠外营养(PN)相比,更符合生理状态,且费用低、并发症少,在外科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1,2]。我科对28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  相似文献   

2.
肿瘤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仆  梁寒 《天津医药》2004,32(5):310-311
胃肠道手术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的概念已逐渐被人们接受,众多临床试验证明了长时问饥饿状态对于手术病人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多数学者认同手术后1~2d开始营养支持有利于围手术期的恢复。营养不良是胃肠道肿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后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但胃肠道手术后肠内外营养的选择,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回顾性总结我院2001年-2003年44例全胃切除后胃癌病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比较的临床试验结果以及我们实施肠内营养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所获得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肠内营养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患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期Hb、ALB、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经不同途径实施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体内Hb、ALB、Ig A、IgG、Ig M水平均较手术后3 d显著改善,且肠内营养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较肠外营养组显著缩短,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其机体营养及免疫状态,促进术后胃肠功能蠕动,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吴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105-106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外科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诊的9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传统肠外营养进行营养支持,以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免疫指标(Ig A、Ig G、Ig M)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预后指标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A、Ig G、Ig M)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能力,提高患者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外科胃肠道手术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肿瘤患者和外科危重病人的围手术期应给予营养支持。外科营养一般包括完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二者通过不同的方式与途径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本文对二种不同的营养输入方式及其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胃肠道肿瘤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手术治疗使营养不良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下降,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1],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2]。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近代外科学的重大进展之一[3],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长期使用TPN可引起肠黏膜萎缩、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和肠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4月收治的7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EN组各35例,PN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EN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结果 PN组患者腹痛腹胀4例、恶心呕吐2例、无腹泻;EN组患者腹痛腹胀5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2例.EN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均高于PN组(p<0.05).结论 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副作用少,改善营养状态更明显,是安全和更有效的营养供给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胃肠道肿瘤患者大多术前营养状况较差,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后禁食时间较长,因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较多.因此,针对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我们对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普外科9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分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及传统处理组,观察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营养状况及生化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快,营养状况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 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和可以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在胃癌手术围术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30例胃癌患者,并分为2组,甲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乙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前清蛋白与清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略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甲组的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相比,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手术围术期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评估,并探讨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结肠癌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围术期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进行营养评估,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在此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平均MNA评分为(22.36±3.45)分。干预前后比较,患者MNA评分未见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部分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状况,围术期及时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对抗患者代谢异常、手术应激导致的营养不良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照研究胃肠道手术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行胃肠道手术的326例患者,将其分为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n =203)和肠外营养支持组( n =123),观察监测患者手术前和术后7 d的体重、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胃肠道的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各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7 d,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白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结论胃肠道手术的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机体胃肠道手术后的前白蛋白水平,利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国安  何章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400-2401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常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并发症与病死率也有所增加,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全胃肠外营养(TPN)是近代外科学的重大进展之一,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发现肠内营养(EN)有利于保持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从而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EN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我科对收治的5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进行EN和PN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80例合并营养不良的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1.5±7.3)岁(36~75岁)。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给予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组(术前3d和术后5d均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营养支持组术前(入院第1天)和术后(术后第5天)人体测量学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同时监测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结果:对照组和营养支持组无论术前还是术后人体测量学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营养支持组人体测量学指标轻微下降;术后营养支持组清蛋白、前清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但是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营养支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出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给予短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减少外科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肠外营养策略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肠外营养,观察组予以早期肠外营养,对比两组早产儿的肠外营养效果。结果实施不同肠外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到胃肠道喂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体质量增加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NRS2002标准对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开展术前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进行调查。方法连续选择符合研究方案要求的恶性肿瘤择期手术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患者住院患者99例,采用NRS2002评判标准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出院后对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式、能量、营养素供给进行调查。结果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91.1%接受了营养支持,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中83.3%接受了营养支持,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平均为4.25∶1。非蛋白热氮比只有4.65%符合治疗要求。结论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营养支持存在相当大的盲目性,营养支持方式单一,以肠外营养为主,营养支持配方不合理。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文分析1例胰腺癌患者围术期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通过1例胰腺癌围术期患者案例,分析患者营养治疗时机及方式选择,结合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制定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方案。临床药师全程参与营养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开展肠外肠内营养治疗的药学监护,保证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本科收治的106例大肠癌接受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通过加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使老年患者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至关重要,对提高手术切除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日友好医院(以下简称“该院”)营养支持现状进行调研,评价营养支持的合理性,探讨营养支持对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开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3年3月1—15日入住该院并接受营养支持的成人患者,收集患者基础信息,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评价营养支持指征的合理性;观察能量及蛋白摄入情况对患者血清白蛋白、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02例患者,经筛查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所占比例为58.0%(349/602);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比较,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住院时间长(P=0.008)、费用高(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肠外营养应用比例为68.6%(413/602)。能量及蛋白摄入达60%目标需求的有290例(占48.2%),与能量及蛋白摄入不足60%目标需求的患者比较,达标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存在营养风险的围手术期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显著缩短其住院时间(P=0.041)。无营养风险的围手术期患者,营养支持显著增加其住院费用(P=0.006)。无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营养支持显著延长其住院时间(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肠外全营养混合液(TNA)对围手术期肝叶切除患者的疗效。方法33例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肠外TNA支持,术前营养支持(7.3±2.3)d,术后(10.4±2.4)d。观察患者营养指标、肝功能等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术前TNA支持5d后,各营养观察指标已有明显增加;肝功能的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电解质情况较营养支持前变化不大;淋巴细胞有显著增加;各凝血指标变化不大;血糖及血尿素氮有所降低。术后第10天(术后营养支持第7天),患者的体重及上臂肌围已恢复到营养支持前的水平并略有增加;血红蛋白与血红细胞基本恢复正常,而白蛋白虽较营养支持前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正常;肝功能有较大改善;电解质情况较营养支持前变化不大(主要是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了纠正措施);淋巴细胞有显著的增加;各凝血指标有所下降;血糖及血尿素氮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0和24.2%。结论本实验TNA处中方含有薄芝糖肽、复合辅酶、甘露聚糖肽,有助于改善围手术期肝叶切除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助于降低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