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与致残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42例,作为MS组,将MS组患者根据不同发作时期再分为MS-复发组和MS-缓解组;收集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MS与对照组间以及MS-复发组与MS-缓解组间血清尿酸水平,EDSS量表评价所有MS患者致残状况,对MS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ED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S组血清尿酸浓度为(205.19±42.99) μmol/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人群的(301.81±87.98) μ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3,P<0.05);MS组EDSS评分为(3.9±1.1)分,较正常人群表现出显著的功能障碍;MS-复发组血清尿酸浓度为(171.47±38.33)μmol/L,显著低于MS-缓解组的(238.91±47.64) μ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P<0.05);MS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其ED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11).结论 机体内尿酸水平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多发性硬化的发生与进展,还与MS患者功能残障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急性发作患者(NMOSD组)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新发现位点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对NMOSD急性发作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对照组)VDR基因进行分段测序,探讨VDR基因AqaI、BsmI、Fok1和Taq1以外新发现单核酸苷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的分布频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析VDR基因新SNPs位点与NMOSD易感性、疾病严重程度、复发次数以及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并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复发次数的相关性。结果 NMOSD组检出2个VDR基因新SNPs位点NM_001017536.1:2143CA、2296GT,此2个位点基因型在NMOSD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这2个新SNPs位点者发生NMOSD的风险明显升高(P0.05)。NMOSD组CA、GT基因型携带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该两个新SNPs位点EDSS评分、复发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MOSD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17.45±6.81)ng/mL vs.(24.62±8.64)ng/mL,P0.05],且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EDSS评分、复发次数呈负相关(r=-0.302,P=0.006;r=-0.404,P=0.000)。结论VDR基因新SNPs位点NM_001017536.1:2143CA、2296GT可能与NMOSD急性发作易感性有关。携带该2个SNPs位点的NMOS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普遍低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对病情严重程度、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就诊包头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发病在24 h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入院当天、治疗第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维生素D水平;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试验组患者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试验组患者再次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不足组和缺乏组;进一步分析入院时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关系.结果 (1)试验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97±1.32)μg/L比(21.62±0.8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2)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9.21±0.73)μg/L比(12.24±1.02)μg/L]和轻度组[(15.01±0.9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D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1.892,P=0.046);(3)治疗14 d维生素D充足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ΔNIHSS)明显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F=5.47,P=0.01).结论 维生素D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明显降低,病情越重,水平越低,并且与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MS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MS患者72例,包括复发缓解型MS(RRMS)62例、继发进展型MS(SPMS)7例及原发进展型MS(PPMS)3例;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24例;以32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D_3]进行检测,所有MS患者在留取血标本的同时进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对其中15例急性复发期RRMS患者在缓解期再次行血清25(OH)D_3检测和EDSS评分。结果 MS组、NC组及NMO组间血清25(OH)D_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5,P0.01),MS组及NMO组均低于NC组(分别P0.01,P0.05),但MS组与NM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MS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NC组(P0.01),但与RRMS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RMS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缓解期高于急性复发期(t=2.92,P0.05),但仍低于NC组(P0.01)。结论 MS及NMO患者体内维生素D不足,且维生素D不足贯穿于MS的不同病程阶段,RRMS患者急性复发期维生素D不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β水平与多发性硬化(MS)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58例MS患者(MS组)血清TNFβ水平;并与患者不同亚型、病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扩展病残状态评分(EDSS)、病程、发病次数、发病年龄等临床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MS组急性期TNFβ水平较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0.01);MS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MS西方型急性期TNFβ水平较缓解期显著升高(P<0.01);MS亚洲型急性期与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亚型急性期、缓解期TNFβ水平与其EDSS、病程、发病次数及发病年龄均无相关性.结论 (1)TNFβ水平与MS急性期存在相关,MS西方型急性期、缓解期变化更显著.(2)TNFβ水平与EDSS、病程、发病次数及发病年龄可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网膜素(Omentin)-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d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血清Omentin-1水平在急性脑梗死后的动态演变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ACI患者(病例组)及11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并进行血清Omentin-1水平检测,同时搜集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组男性患者例数、吸烟史、饮酒史、房颤、冠心病的比例、白细胞数目、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冠心病、白细胞数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Omentin-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p0.05)。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的患者(NIHSS3分)的Omentin-1水平低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的患者(NIHSS≤3分)(P=0.001);脑梗死体积≥5 cm~3组患者的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脑梗死体积5 cm~3的患者(P0.001);90 d预后不良组入院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P0.001,P0.001),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01);Omentin-1水平与NIHSS评分、脑梗死病灶体积及mRS评分呈负相关(分别r=-0.254,P=0.008;r=-0.274,P=0.004;r=-0.284,P=0.004)。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mentin-1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呈负相关;病例组血清Omentin-1水平呈动态波动,急性期显著降低,随后呈上升趋势,1周后水平仍低于对照组;Omentin-1水平与病例组患者的短期预后相关。因此,血清Omentin-1水平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评价病情轻重程度及预测短期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维生素D3添加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缓解复发型MS患者72例,随机分成维生素D3组(甲泼尼龙+维生素D3治疗)和激素组(甲泼尼龙治疗,为对照),每组36例,维生素D3组在激素治疗基础上添加骨化三醇胶丸口服。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评定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分值,治疗后随访2年。疗效评定考核指标采用MS年复发次数,复发间隔时间,EDSS评分下降值。结果治疗前维生素D3组年龄、病程、复发次数、EDSS数值与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12个月EDSS数值与激素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个月,维生素D3组与激素组比较EDSS数值(P0.05)、年复发次数(P0.05)、复发间隔时间(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生素D3添加治疗能减少MS的复发次数、延长复发间歇时间、延缓残疾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不同认知域的情况,评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PD患者不同认知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7例PD患者及同期34名健康对照者,检测空腹血清维生素D水平,采用认知功能相关量表对PD患者、健康对照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同时进行PD患者运动功能和抑郁程度评分。结果 PD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健康对照组的明显降低(t=-3.154,P=0.002)。PD痴呆组和非痴呆组的MMSE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较健康对照组的明显降低(均P0.05)。PD痴呆组、PD非痴呆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多项认知功能领域评分有明显差异(均P0.05)。P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病程和Hoehn-Yahr分期有显著负相关性(r_1=-0.372,P_1=0.002;r_2=-0.292,P_2=0.010)。PD非痴呆组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与听觉词语学习测试中即刻回忆、短延迟记忆、长延迟记忆(P_1=0.005;P_2=0.007;P_3=0.014)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P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降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PD患者的疾病病程、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与PD非痴呆患者的记忆功能呈显著正相关,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于非痴呆PD患者的记忆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Tfh)在特发性视神经炎(ON)和视神经炎谱系疾病(NMOSD)的体液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03—2017-04期间在作者科室住院的急性特发性ON患者41例(ON组)、NMOSD急性期患者55例(NMOSD组),患者均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及序贯治疗,并行脑和脊髓MRI检查。于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前后进行扩展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EDSS)和视觉功能评分(VOS)检查;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患者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前外周血和部分脑脊液Tfh标志物:包括辅助性T细胞(CD4)、趋化因子受体5(CXCR5)双阳性(CD4+CXCR5+)T细胞以及CD4、CXCR5、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三阳性(CD4+CXCR5+PD-1+)T细胞占CD4+细胞的百分比(以下简称"比例");以ELISA法检测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前AQP-4抗体水平。以26名健康人为对照,检测其外周血CD4+CXCR5+、CD4+CXCR5+PD-1+T细胞比例。比较ON组和NMOSD组患者CD4+-CXCR5+及CD4+-CXCR5+-PD-1+T细胞比例、AQP4抗体水平及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前后EDSS和VOS功能评分变化,比较两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CD4+-CXCR5+和CD4+-CXCR5+-PD-1+T细胞比例,并分析患者血和脑脊液Tfh细胞比例的相关性,患者Tfh细胞比例与病程、年复发率、EDSS及VOS评分相关性,患者AQP4抗体水平与Tfh比例、病程和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ON组和NMOSD组外周血CD4+CXCR5+T细胞比例[分别为(16.69±4.78)%、(16.88±5.22%)]及CD4+CXCR5+PD-1+T细胞比例[分别为(10.61±3.44)%、(10.78±3.6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2.60±4.57)%、(6.86±2.87)%,均P0.01],两患者组间外周血和脑脊液Tfh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MOSD组病程显著长于ON组[分别(27.23±37.78)、(12.06±32.02)个月,F=4.305,P0.05],治疗前后EDSS评分均高于ON组(分别为治疗前3.94±1.03、3.06±1.15,F=15.11,P0.01;治疗后3.43±1.47、2.50±1.58,F=8.836,P0.01)。两组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后VOS评分(分别为5.17±4.42、6.13±3.68)和EDSS评分(分别为2.50±1.58、3.43±1.47)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评分(VOS分别为6.63±4.25、7.44±3.66;EDSS分别为3.06±1.15、3.94±1.03,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ON组及NMOSD组外周血及脑脊液中CD4+CXCR5+与CD4+CXCR5+PD-1+T细胞两种不同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ON组分别r=0.822、P=0.000,r=0.714、P=0.047;NMOSD组分别r=0.826、P=0.000,r=0.917、P=0.001)),NMOSD组脑脊液CD4+CXCR5+T细胞比例与外周血中该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717、P=0.030),而ON组两者无相关性(r=0.321、P=0.482)。NMOSD患者血清AQP4抗体水平与病程和ED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18、P=0.000,r=0.351、P=0.001)。两组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CD4+CXCR5+PD-1+T细胞比例与EDSS评分、VOS评分及年均复发次数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Tfh可能参与了ON和/NMOSD的体液免疫过程,NMOSD患者血清AQP4抗体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血液神经丝重链(NfH)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7例NMO患者、20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26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NfHSMI-35水平及NMO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抗体(AQP4-IgG)水平,观察NfH在NMO、MS和健康人群间以及在NMO患者AQP4-IgG阳性和阴性组间的差异,同时分析NMO患者NfH水平同NMO受累脊髓节段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NMO组、MS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NfHSMI-35水平分别为(0.100±0.024)、(0.082±0.012)和(0.064±0.021)ng/mL,NMO组和MS组血清NfHSMI-35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NMO组NfHSMI-35水平高于MS组(P0.05);NMO患者AQP4-IgG阳性和阴性者间NfHSMI-35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106±0.029)ng/mνs.(0.091±0.013)ng/mL,P0.05〕;NMO组NfHSMI-35水平与脊髓受累节段长度呈正相关(r=0.556,P0.01),与临床扩展致残量表评分(EDSS)无相关性(r=0.214,P0.05)。结论 NMO患者外周血NfHSMI-35明显升高,有可能成为NMO的生物标志物,并有可能成为与MS相鉴别的临床监测指标,但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