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病人早期血糖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二组:高血糖组53例,正常血糖组50例。对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与临床表现、急性期脑缺血损害程度,好转率和死亡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糖水平不仅使脑缺血性损害范围增大,且对短期内预后有明显不良影响。结论:血糖水平的高低,可作为估计脑梗死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10 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二组 :高血糖组 5 3例 ,正常血糖组 5 0例。对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与临床表现、急性期脑缺血损害程度、好转率和死亡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糖水平不仅使脑缺血性损害范围增大 ,且对短期内预后有明显不良影响。结论 :血糖水平的高低 ,可作为估计脑梗死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魏晓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3):35-37
急性脑梗死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它的发病率极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高血糖、高血压、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其中葡萄糖的氧化是脑能量代谢主要来源,维持适当血糖水平是保证大脑能量代谢的基础。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暂时性血糖升高,是大脑的自我 相似文献
4.
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淑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1):54-5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72 h内清晨空腹血糖水平,依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29例)和正常血糖组(51例),对比2组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血糖组较正常血糖组预后差,差异显著 (P<0.05).结论 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呈相关,血糖升高可加重脑组织损伤,使患者预后不良.血糖水平可作为临床医师预测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病损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非糖尿病组80例;糖尿病组68例.糖尿病组根据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分为A、B、C、D四组,对照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病情及好转率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加重,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糖水平可作为评估病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血糖水平与临床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92-92
糖尿病是促使脑梗死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现将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14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糖水平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血糖对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高血糖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 14 2例脑梗死急性期 (发病小于 2 4小时 )内患者的首次空腹血糖 ,并分为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血糖正常组。结果 入院 2周内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脑梗死病死率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较血糖正常组高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脑梗死急性期预后血糖正常组好于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糖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代谢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71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次日凌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和葡萄糖调节受损组、应激性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灶大小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正常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梗死灶也较其他2组小,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较糖尿病及应激性高血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判定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1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A、B、C 3组进行预后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在<16.7mmol/L范围内时(A组和B组),血糖水平与疗效间无明显关系,但随着血糖水平的逐渐增高(C组≥16.7mmol/L),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呈显著下降。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随血糖升高而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入院的第1d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严重程度、生理参数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第7d记录感染和预后。结果共有432例患者纳入研究,79例在7d内出现感染(18.3%)。下列情况更容易发生感染:(1)高龄;(2)大面积脑梗死;(3)入院前无独立生活能力;(4)昏迷;(5)导尿;(6)吞咽困难。脑梗死后感染与住院期间7d的病死率明显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感染可以影响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和住院期间每2周检测血清Alb 1次,比较低Alb组(Alb<35 g/L)和正常Alb组(Alb≥35 g/L)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好转率.结果 242例患者中入院时低Alb 38例(15.7%),住院期间出现低Alb 105例(46.5%).与入院时正常Alb组比较,入院时低Alb组的死亡率、卒中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出院时病情好转率明显下降(P<0.05~0.01);与病程中正常Alb组比较,住院期间低Alb组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出院时病情好转率明显降低(P<0.05~0.01).入院时Alb水平与死亡率呈负相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正相关(r=-0.297,r=0.282;均P<0.01).住院期间Alb水平与肺部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呈负相关(r=-0.545,r=-0.336),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274;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排除年龄、病情因素后,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及住院期间血清Alb水平对近期预后影响显著. 结论血清Alb水平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登记2004年10月~2010年1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及2004年10月~2006年8月入住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神经内科的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连续观察入院7d内血压,记录随访6个月时死亡情况.对影响急性期预后的各因素进行Logist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8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压与预后呈L型关系,即当收缩压(SBP)<120mmHg,舒张压(DBP)<70mmHg时死亡率均明显升高.7d内平均SBP与预后呈U型关系(P<0.05),即当SBP在120~140mmHg之间预后最好,高于或低于此范围死亡率均升高.7d内连续性变异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变异率越大死亡率越高.24h内血压下降率与预后呈u型关系,下降率不超过20%时预后最好(P<0.05).影响预后的主要血压因素为血压的连续性变异率.结论 急性期血压独立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入院7d内血压的处理应谨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的关系。方法选取96例ACI患者(ACI组)和9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检测血清RBP水平;同时检测ACI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尿酸(UA)和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于ACI患者结合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41例)、颈动脉稳定斑块组(28例)和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27例);比较各组血清RBP水平。结果 ACI组血清R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ACI患者中,颈动脉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RBP水平较无斑块组明显升高(均P0.0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血清RB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RBP水平和UA、DD和FIB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92,r=0.088,r=0.096,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P是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OR=2.769,95%CI 0.007-0.722)。结论血清RBP可能是动脉硬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物,并且可能与AC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82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CX3CL1水平.病例组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行NIHSS评分,并于发病3个月后随访行mRS评分.将病例组患者根据NIHSS评分及mRS评分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间血浆CX3CL1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病例组血浆CX3CL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9),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OR=0.387,P=0.020),且血浆CX3CL1水平与CRP呈负相关(r=-0.232,P=0.00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X3CL1水平与其入院后24 h内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179,P=0.034).预后不良组(mRS>2分)血浆CX3CL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mRS≤2分),白细胞计数及CRP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3个月mRS评分呈负相关(r=-0.263,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OR=0.087,P=0.004).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CX3CL1水平较低,且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和肽素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和肽素水平检测;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压、血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应用MRI测量脑梗死体积,3个月后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分析血浆和肽素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浆和肽素水平[( 3.73±0.49)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85±0.24) ng/ml](P<0.01);脑梗死预后不良亚组(42例)[(3.84±0.44) n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亚组(18例)[ (3.47±0.53) ng/ml] (P<0.05);两亚组间年龄、血糖、血清hs-CPR水平、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水平、年龄、NIHSS评分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P <0.05 ~0.01).ROC分析显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中,血浆和肽素水平与年龄、hs-CRP水平、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和肽素水平升高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93例ACI患者,入院后均予以静脉溶栓治疗; 于治疗结束后进行30 d的随访,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预后并分组,且检测血清EPO,MMP-9水平; 分析血清EPO,MMP-9水平与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93例ACI患者随访30 d后血清EPO,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随访结束93例患者不良预后有32例,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低表达、EPO与MMP-9过度表达可能是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EPO,MMP-9低表达带来的影响较显著,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OR=1.096~2.129); 经相关性检验显示ACI患者血清EPO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370,P<0.05); 绘制ROC曲线发现,静脉溶栓治疗前血清EPO,MMP-9水平预测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5,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EPO,MMP-9过度表达可能提示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不良,监测二者水平变化可为ACI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早期预测、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IMA)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用Modified 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价,检测血清中IMA水平,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中IMA水平增高(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MA水平增高,预后不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M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用四分位数法将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从低到高分组显示,随IMA水平的增加,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率逐渐增高,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也增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MA水平显著升高, 其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登记2010-01-2013-05入住我科脑梗死患者,并进行TOAST分型,其中Ⅰ型入选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均行Hcy水平检测,对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及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进行评价,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 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 Hcy水平与入院时NIHSS、MRS评分无相关性(P>0·05),但与3个月后NIHSS和MRS改善程度相关(P<0·05),>15·57μmol/L患者预后差。结论血浆 Hcy水平增高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可反映预后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73例症状发作24h后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当天和第7天检测血液hs-CRP浓度,随访12个月探讨hs-CRP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当天和第7天hs-CRP浓度与脑梗死后12个月改良的Rankin分级(mRS)评分明显相关,mRS评分与第7天hs-CRP浓度较入院当天hs-CRP浓度关系更密切。结论脑梗死后第7天hs-CRP浓度明显高于发病24h内,提示hs-CRP对临床预后有明显的预测作用,是急性卒中有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31例,对照组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群108例。收集基线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对所收集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吸烟(OR=3. 286,P=0. 001)、高血压(OR=6. 072,P=0. 000)、糖尿病(OR=2. 046,P=0. 043)和γ-GT (OR=1. 027,P=0. 002)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γ-GT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686(95%CI 0. 617~0. 754,P 0. 05)。结论血清γ-GT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γ-GT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