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作为一种新兴的扩散磁共振技术,以非高斯分布模型为基础,相比传统弥散技术即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对探测水分子在人体微环境内的扩散运动更加敏感,提供更丰富的扩散信息。DKI最初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近几年在体部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初步结果。本文主要综述DKI的原理及其在体部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技术(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是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 DWI)技术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可定量描述细胞内外水分子非高斯扩散特点,较DWI、DTI技术能够提供更丰富、真实、准确的组织微观结构信息。近年来,DKI逐渐应用于各系统疾病研究,尤其在阿尔兹海默病研究中取得了初步成果,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DKI成像原理、优势及其在阿尔兹海默病及轻度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功能成像的成像原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9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项新成像技术,广义而言f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P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BOLD)以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 scopy,MRS)[1] .  相似文献   

4.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它不但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而且可以利用组织内水分子弥散星各向异性的特征进行成像。近年来,DTI逐渐应用于动物和临床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常规MRI对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甚高,除显示含钙化病灶外,在其他各方面均明显优于CT。随着MR硬件和软件的发展,特别是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的出现,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利用磁共振成像的特殊序列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弥  相似文献   

6.
金延方 《中国医刊》2004,39(7):17-20
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进展非常快,就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技术而言,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PWI)技术已在广泛地应用,技术也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复发和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接受TACE治疗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TACE治疗6个月时的实体瘤整体改良反应评估标准(modified responsee 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将接受TACE治疗的HCC病灶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在DKI衍生的度量图上评估TACE治疗区域、肿瘤周围肝区和远处肿瘤区。收集肿瘤区域、癌旁组织DKI的主要参数,包括: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on,MD)、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on,Da)、径向扩散率(radialdiffusion,Dr)、平均弥散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弥散峰度(Axial kurtosis,...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是一项近年发展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其利用水分子移动方向成像,具备无创性显示纤维束的能力,在临床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DTI在临床中应用并予以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检测水分子扩散状态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它利用组织间弥散系数不同产生的组织对比进行成像,是磁共振功能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分子水平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状态进行无创性检查。最初主要应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PCNSL具有某些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综述将传统磁共振手段与新兴磁共振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PCNSL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占位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磁共振(MR)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作者就DWI在肝占位病变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是目前唯一能在活检测组织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术,是MR功能成像新技术,DWI可以在宏观成中反映活体组织中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以往主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并且显示出巨大的临[1,2]  相似文献   

13.
王现锋 《华夏医学》2012,25(5):798-80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MRI)是目前唯一无创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人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反应组织细胞结构、功能和代谢变化。以往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主要集中应用于神经放射学并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快速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自旋回波平面成像技  相似文献   

14.
弥散张量成像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运用于临床的一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它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弥散张量的数据可以在每一个体素中形成一个弥散张量,通过弥散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相量反映该体素水分子的弥散特性.目前主要用于脑、心脏、脊髓细微结构的研究,尤其是脑白质纤维的观察追踪、脑发育、脑认知功能以及脑疾病脑部手术术前计划及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磁共振新技术,它能够从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特性来反映前列腺癌病理生理的变化,从而对前列腺癌组织结构及细胞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提高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选择等方面作用。特别是对多b值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国内外学者已做不少相关研究,成为前列功能成像的研究热点。现就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目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乳腺可疑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于...  相似文献   

17.
弥散张量成像(d 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 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 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水分子扩散原理检查活体组织结构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显示大脑内白质纤维走向的技术[1]。自1965年Stejskal等[2]提出一种对扩散敏感的短梯度脉冲序列,实现水扩散的MR检测,1994年Basser等[3]提出了弥散张量成像的技术以来,目前DTI已经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1弥散张量成像基本原理在活体组织,若其结构不同将会影响水分子弥散的方向和速率,DTI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弥散  相似文献   

18.
李佳 《重庆医学》2015,(11):1555-1558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是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新的功能磁共振技术。在人体组织中,水分子受到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在各个方向的扩散程度不相同,即具有各向异性,而DTI则是利用扩散敏感梯度从多个方向对水分子的各向异性进行量化,反映水分子弥散速度及活体组
  织水分子交换功能情况,能进一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病理改变情况[1]。DTI主要的评价参数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前者表示水分子扩散运动的速度及范围;后者表示水分子各向异性成分占整个扩散张量的比例。纤维示踪成像(fiber tractography ,FT )通过检测组织内水分子弥散各
  向异性反映出组织的方向性,结合计算机三维重建显示纤维三维结构整体连续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的一种检查技术[2]。DTI及FT已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其在盆腔脏器的应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弥散峰度成像(DKI)是一种基于生物组织内水分子非高斯分布的新兴技术。DKI描绘生物组织微观结构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得到与传统弥散磁共振相比互补和独立的信息。DKI技术所得到的额外参数信息可以评估组织微环境的复杂性在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肿瘤、神经变性疾病等)的诊断,表现出很有意义的结果。该文对DKI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且聚焦于DK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与甲胎蛋白(alpha fetroprotein,AFP)的相关性及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同时,按照病情程度,将对照组的80例肝癌患者分为轻度组(n=23)、中度组(n=26)和重度组(n=21)。两组患者均进行3.0T磁共振观察患者的DKI参数,包括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各向异性(anisotropy, FA)、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Dr)、轴向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Da),检测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观察3.0T磁共振DKI参数与AF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3.0T磁共振DKI参数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A较高,Da、MD、Dr、AFP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中度组的FA参数较高,Da、MD、D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发现联合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更高。结论 3.0T磁共振DKI参数与AFP具有相关性,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