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探讨预防锐器伤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调查。结果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61.79%,其中手术室护士发生率80.48%,手术医生发生率59.72%,麻醉医生发生率70.37%。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面临锐器伤危险。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强化标准预防理念,规范操作行为,加强监控管理,是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基层医院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管理对策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笔者所在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护士展开关于锐器伤的发生率、发生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内容展开问卷调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调查88名临床护士,其中发生锐器伤的有62名,占70.45%。并且锐器伤的发生率同护士的工龄呈现反比关系;并且锐器伤的发生率还与护士的职称呈现一定的关系。结论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现象比较常见,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使锐器伤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提高护士的工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各层次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方法用问卷调查法对240名护生和240名临床护士进行锐器伤发生率、发生环节、处理措施以及开设安全防护课程前后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二年级护生(40.0%)、三年级护生(81.3%)、一年护龄护士(66.3%)、三年护龄护士(48.8%)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一年级护生(15%)和五年护龄护士(28.8%),开设安全防护课程前各层次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开设课程之后。结论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职业伤害的主要因素,医疗锐器的规范使用和处理可有效减少锐器伤的发生,设置系统科学的职业安全教育体系,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4月20日—4月22日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调查表》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锐器伤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参加调查的481名,医务人员中259名过去1个月曾经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53.85%。不同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59.83%。工作年限<2年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于其他组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7)。针头和玻璃为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刺伤器具,分别占47.60%和40.12%。受伤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掰安瓿时、回套针头帽时和分离针头与注射器时。发生锐器伤后有55.69%的医务人员未上报,未上报原因最主要的是认为扎伤器具为清洁器具,不需要上报,占45.35%,发生锐器伤后95.63%的医务人员都能正确及时的处理伤口。结论医务人员锐器伤暴露普遍存在,亟须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制定实施针对性职业防护措施,建议加强重点人群、高危环节的培训,掌握锐器安全操作方法,避免和减少锐器伤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并探讨防护对策。方法通过自制锐器伤原因调查表,对4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并探讨防护对策。结果对4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锐器伤原因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致伤锐器主要包括针刺伤29例占61.7%、手术刀片伤及玻璃划伤各9例各占19.1%;致伤原因主要为传递器械中受伤19例占40.4%,其中护理人员不知患者感染情况的有35例占74.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几率高,规范化锐器使用,加强相关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发生率,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惠珍  罗伟英  林冰 《淮海医药》2006,24(4):297-298
目的调查医疗废物锐器专用回收箱使用前后我院医护人员刺伤的情况.方法在医疗废物锐器专用回收箱使用前半年及使用后半年,对我院急诊科、注射室及内科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每月一次锐器刺伤人次进行记录.结果三个科室共22位医师和63住护士,使用医疗废物锐器回收箱前半年共12人次发生过针刺伤,而使用专用回收箱半年共有2人发生刺伤,发生锐器刺伤的频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使用医疗废物锐器专用箱对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锐器致伤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合理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都江堰市3家综合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锐器致伤问卷调查,评估消毒供应室锐器致伤发生率及其致伤原因。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36份,收回有效问卷33份,回收率为91.67%。33份有效问卷中共发生锐器致伤事件88例次,平均发生2.7例次/人,其中28人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伤。锐器致伤的主要原因前3位为缝针(31.82%)、手术刀片(22.73%)、剪刀(20.45%)。接受过职业暴露防护培训人员锐器致伤发生例次明显低于未培训人员;低年资人员锐器致伤发生率显著高于高年资人员,与工作时间呈负相关。结论:消毒供应室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消毒供应室护士锐器损伤防护知识学习,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手术室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的发生原因, 探讨其防护对策.方法 对本院140名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发生医疗锐器伤害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140名手术室医务人员中,有92名发生过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65.7%,共发生锐器伤427次,年人均被损伤1.525次.结论 建立一个完整的报告制度和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诊疗体系,保证人员配备,提高防护意识,对减少医疗锐器损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教学与管理,采取有效的对策以增强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对146名护理实习生锐器伤的相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46名护生中有104人发生锐器伤,发生率达71.23%,其中发生一次锐器伤的有62人,占锐器伤人数的59.62%,发生2次锐器伤的有27人,占锐器伤人数的25.96%,发生锐器伤不低于3次的有15人,占锐器伤人数的14.42%。结论院校双方均经加强对护理实习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们医院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提出干预对策。结果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50%,常发生在麻醉或穿刺操作中、后整理穿刺包内用物及锐器物品的过程中。麻醉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防护措施执行不到位,对伤后的处理流程及报告程序知晓率不够高。结论麻醉科医护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群体,应加强其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制定安全可行的操作程序,同时要加强麻醉科医护人员对垃圾分类特别是锐器物规范处置的执行率,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邹素容  黎英豪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08-2809
目的:探讨锐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我科50名医护人员发生的锐器损伤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50名医护人员中受伤人数占60%,受伤2次以上的约占50%,调查对象在实习或工作中共受伤149次。结论:医护人员缺乏锐器损伤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防护意识淡薄和操作不熟练,锐器伤发生率高,故应加强防护意识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和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院护士医疗锐器伤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发放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护士锐器伤登记表,对本院护士的医疗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368名护士中有248名曾发生过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69.27%。结论护士锐器伤的发生与工龄、操作环节不规范、医疗锐器种类有关,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以减少护士的职业暴露,保证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改进前,59名)和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改进后,62名)在我院手术室工作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PDCA循环方法降低手术室护士的锐器伤发生率,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年的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士考核合格率由改进前的69.49%上升到9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284,P〈0.05)。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人均次数由1.58次降到0.69次;血源性暴露锐器伤发生例次率由13.56%降到6.4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手术室锐器伤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防范锐器伤的意识,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助产士职业锐器伤的发生率、刺伤的原因、环节及提出持续改进的防范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7~2008年我院不同职称在岗临床护士104名(对照组)及三家区级医院助产士32名(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将二组锐器伤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被调查中的136名护理人员中,观察组32名助产士与对照组104名护士的职业锐器伤比较,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所致的锐器伤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助产士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助产士经常暴露于血源性的危险之中,提示加强和改进助产士的职业防护及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我院104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1年内锐器伤的有关情况。结果不同年限锐器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P<0.05);锐器伤的致伤环节明显;普遍医务人员能正确处理伤口,但进行血液检测率、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率、上报率、佩戴手套率不容乐观;72.36%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后存在心理压力。结论强化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实施锐器伤后的规范处理流程和人性化关怀,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提出对策。方法:对3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9名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为92.56%,且随院内感染知识的普及,上报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普及和认识,以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正>临床工作中锐器伤对医务人员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可忽视。由锐器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日趋严重,有报道称锐器伤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我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3年以内的医院新职工(医生和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达95.66%,而锐器伤后报告者仅占7.67%。没有报告将导致职业暴露后不能获得有效的专业指导和相应的医学处理,对锐器伤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为86.7%,致伤的锐器主要为手术缝针、注射器针头、安瓿,以手术缝针刺伤最常见占66.7%,发生的环节是术中缝针的交接和传递。结论手术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健全职业安全制度,采取防护措施促进医务人员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锐器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茂名市10所医院260名在岗的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260名手术室护士中有57名(21.92%)在最近1年内发生过锐器伤,对锐器伤的认知平均得分为(6.83±1.12)分,对锐器伤的防护知识平均得分(5.31±1.25)分,手术操作规范平均得分(7.69±2.54)分。护士对锐器伤认识、防护知识、手术操作规范是锐器伤职业暴露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概率高,应建立健全锐器伤的各项防护制度,加强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规范手术操作,做好个人防护和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安全配药的操作方法,降低配药过程中锐器损伤发生率。方法选择临床从事静脉用药配置的护士25名为对照组,成立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IVAS)一直在PIVAS从事静脉用药配置的护士23名为实验组,每组配药756例次,在配药时产生可见锐器损伤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每组人员进行756例次配药,临床护士组25名中,可见锐器伤5名,PIVAS护士组23名中可见锐器伤2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配药方法可减轻锐器损伤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