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HGV5端非翻译区(5‘UTR)序列设计套式引物,建立检测HGVRNA的逆转录一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广东地区63例非甲一戊型肝炎患者血甭HGVRNA进行检测,结果6例阳性(9.5%),其中3例有输血史,提示广东地区近10%非甲一戊型肝炎为HGV感染所致,其中半数与输血有关。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与丙型肝炎患者重叠HGV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深圳地区61便慢性乙型肝炎与3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GVRNA进行检测。结果两且患者HGVRNA的一率分别为8.2%和21.2%,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丙型肝炎患者HGV感染较乙型肝炎常见。33例慢性丙型肝炎中,15这血粮食或血制品的患者HGVRNA阳性率为40.0%。明显高于18例无血制品接触史患者的1.3%(P〈0.05)。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肝炎病毒(TTV)的分子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检测TTVDNA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0例广东地区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对其中1例深圳散发怀肝炎患者的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采用荧光法测定其核酸序列。结果40例非 庚型肝炎中21例TTVDNA阳性,对深圳株(SZ1)TTVORF1部分基因作序更分析并与Okamoto等报道的2株TTV克隆进行比较,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6%秘97.4%,提示SZ1与N22,G1anty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角膜与三叉神经节(TG)的内单纯疱疹毒1型(HSV-1)潜伏相关转化启动序列,进一步证实角膜为HSV-1的另一潜伏地。方法 用寺白兔建立HSV-1潜伏感染动物模型,提取并PCR扩增角膜及TG LAT启动子,比较LAT启动子序列。结果 66.7%(4/6)的角膜组织扩增出HSV-1LAT妄动子,且与TG的电泳位置相同(216bp),其中在-2~161间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结论 HSV-1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缺氧、氧化应激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细胞增殖的影响及GRP78表达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人RPE细胞,采用CoCl2诱发细胞缺氧模型、H2O2诱发氧化应激模型。实验分为量-效关系组:细胞分别经浓度为100μmol?L-1、200μmol?L-1、400μmol?L-1、800μmol?L-1的CoCl2、H2O2作用12h,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时-效关系组:在CoCl2浓度为200μmol?L-1、H2O2浓度为400μmol?L-1的基础上,分别选取药物作用8h、12h、16h3个时间点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GRP7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量-效关系组:不同浓度CoCl2组RPE细胞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400μmol?L-1及800μmol?L-1H2O2组细胞存活率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时-效关系组:空白对照组GRP78表达阳性细胞率为(5.4±30)%;CoCl2作用8h、12h、16hGRP78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42±71)%、(54.4±9.1)%、(34.7±6.8)%;H2O2作用8h、12h、16hGRP78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7.8±71)%、(57.4±5.1)%、(42.5±3.9)%。经统计学分析,CoCl2、H2O2处理8h后,RPE细胞中GRP78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作用12h时GRP78的表达量最高,作用16h时GRP78的表达量又有下降。结论 GRP78可以作为RPE细胞缺氧、氧化应激的生化标志物,GRP78的表达变化与细胞应激状态有一定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并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protein4,RBP4)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关系,以探讨对特定人群DR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所有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根据眼底情况分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组,以及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retinopathy,NDR)组;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astingpostprandial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postprandial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血脂、Hcy、RBP4水平。结果 PDR组的Hcy(17.60±4.47)μmol·L-1、RBP4(16.32±3.57)μg·mL-1及NPDR组的Hcy(13.01±2.80)μmol·L-1、RBP4(12.25±2.45)μg·mL-1水平明显高于NDR组的Hcy(6.99±2.33)μmol·L-1、RBP4(8.89±1.90)μg·mL-1,且随着DR病情的进展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组病程、2hPG、HbA1c、TG、LDL-C、Hcy、RBP4水平明显高于NPDR组、NDR组(均为P<0.05)。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RBP4与病程、年龄、HbA1c、FPG、2hPG、TC、TG、LDL-C、Hcy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对DR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bA1c、RBP4、Hcy是影响DR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Hcy及RBP4可及早发现DR,为早期筛查及治疗提供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黄斑部病变的局部视网膜电图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斑病变局部视网膜电图(localelectroretinogram,LERG)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ernvisualevokedpotential,PVEP)的变化,评价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54只眼)正常人进行黄斑部视角5°、10°和15°LERG测定,并对25例(35只眼)黄斑病变患者进行LERG和PVEP的测定。结果黄斑病变患者5°、10°和15°LERG的a、b波振幅均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36.5′、73′及146′PVEP的P1波潜伏期及振幅均值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和降低(P<0.01)。在LERG(15°)与PVEP(14.8°×19.0°)刺激野相近的条件下,黄斑病变LERG异常率为62.2%、PVEP的异常率分别为48.5%(146′)、54.5%(73′)及48.5%(36.5′),LERG和PVEP的异常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ERG与PVEP的异常率相接近。由于LERG不受视路功能的影响,故认为此项检查是一种较有效和较直接的黄斑功能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马凡综合征并发视网膜脱离(RD)的疗效。方法 对30例35眼马凡综合症并发RD病人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分4种。术后观察3月,进行效果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3月视网膜复位率为25/35(71.4%),其中PVRB~C1-2级、PVRC3级、PVRD级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6/8(75%)、2/4(50%)、17/27(73.9%)。结论 环扎、加压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并发PVRB~C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量皮质类固醇与抗病毒药物合用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疗效。方法将160例HSK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5g·L-1可的松、1g·L-1无环鸟苷(ACV)和25g·L-1三氮唑核苷(RBV)3种眼液,对照组用1g·L-1ACV和25g·L-1RBV2种眼液交替滴眼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随访14~24mo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临床上用微量皮质类固醇联合足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对上皮型和实质层型HSK都能促进其痊愈过程,并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局部角膜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祖国  陈家祺 《眼科研究》1997,15(3):183-185,F003
目的 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局部角膜免疫反应与其发 关系。方法 用HE染色及LSAB法染色对21例HSK病例角膜两全是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组织病理显示HSK活动期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少量单核样细胞。静止期以单核样细胞为主。免疫组化显示CD4、CD8、CD14、CD15、CD20、CD68、CD71、HLA-DR、HSV-1、HSV-2阳性率分别为15.8%、15.8%、47.1%、21.1%、  相似文献   

11.
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彩色图形视网膜电图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彩色图形视网膜电图(colorpatternelectroretinogram,CP-ERG)的改变特征。方法对29例(48只眼)POAG,10例(16只眼)高眼压症及33例(48只眼)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做CP-ERG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POAG的CP-ERG的P1、N2波幅下降,红黑N2与蓝黑P1峰时间延长;部分高眼压症已出现N2波幅下降。采用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对早期POAG诊断有判别能力的5项指标:蓝黑N2波幅、红黑P1波幅、红黑N2波幅、红黑N2峰时间及白黑P1波幅与N2波幅的比值,同时建立了判别函数。结论CP-ERG是检测早期POAG视网膜功能改变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早期POAG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彩色图形视觉电生理改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鹂  高燕  罗炎 《眼科新进展》2000,20(4):282-283
目的 探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彩色图形视网膜电图(CP-ERG),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CP-VEP)的改变特征。方法 采用电生理方法记录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在白/黑、红/黑、蓝/黑翻转图形刺激下的CP-ERG、CP-VEP,结果 (1)POAG组CP-ERG的b波幅值下降,潜伏期延长;CP-VEP的P100波幅值下降,潜伏期延长;(2)POAG组CP-ERG和CP-VEP的异  相似文献   

13.
LFA-1和ICAM-1在由HSV-1感染角膜所致的疱疹性疾病中的作用[英]/DennisRF…∥CurrEyeRes,-1995,14(1).-55~62用单纯疙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角膜,很快造成角膜上皮病变,2周后发展成...  相似文献   

14.
STD门诊患者血清HSV—2IgG抗体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技术检测了80例STD门诊患者(其中淋病14例、非特异性泌尿生殖道感染38例及尖锐湿疣28例)血清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IgG抗体。结果发现STD患者血清HSV-2IgG抗体阳性率为60.0%,远比正常人群中的25.3%为高(P〈0.001),说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在我国与西方国家一样,有上升和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lyciumbararumpolysaccharides,LBP)对体外高压诱导调亡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钾电流的影响。方法 生后2~3d的SD乳大鼠RGCs原代培养,分为对照组、加压组和LBP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6d;加压组为常规培养6d后用自行设计的加压装置加压1h80mmHg(1kPa=7.5mmHg);LBP组为常规培养5d后,加入LBP共培养24h后,再加压80mmHg1h。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各组钾电流、半数最大激活电压(V1/2)、斜率(K)、最大电导(Gmax)的变化。结果 加压能使电流幅度显著增加,LBP能抑制加压引起的电流增加。在刺激电位为-10~60mV时,加压组的电流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n=5/6);LBP组电流密度明显小于加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n=6/8)。三组钾电流V1/2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0,P<0.01),加压组V1/2(11.65±1.30)mV与对照组(21.42±1.33)mV、LBP组(19.33±13.75)m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LBP组V1/2与对照组V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K值分别是17.09±1.24、16.58±1.18、18.13±1.29,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9,P>0.05)。三组Gmax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7,P<0.05),加压组Gmax(0.59±0.13)与对照组Gmax(0.46±0.06)、LBP组Gmax(0.46±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BP组Gmax与对照组G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P能抑制加压引起的RGCs钾电流增加,对RGCs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东生  李欣 《眼科研究》1995,13(1):36-38
记录A组37例正常人随机点立体图刺激的立体视诱发电位(S-VEP)和B组40例正常人图形翻转刺激的图形翻转诱发电位(Pr-VEP)。发现:A组有13.5%,35.2%和51.3%的受检者,其S-VEP最大振幅分别出现在颅表O1,Oz及O2处,B组受检者Pr-VEP最大振幅在O1、Oz及O2处的分布比例为2.5%,92.5%和5%,两组资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认为S-VEP与Pr-VEP的神经起源有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11例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且第1次发生CMV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给予膦甲酸钠和更昔洛韦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通过多焦视网膜电图对每例患者的视功能进行评估,以未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正常人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患眼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CMV视网膜炎患者mfERG一阶反应中心区域N1-P1的振幅密度,治疗前为(36.98±17.93)nV?deg-2,治疗1个月后为(41.33±16.78)nV?deg-2,治疗3个月后为(36.12±15.46)nV?deg-2,正常对照组为(76.99±11.27)nV?deg-2。患眼发病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1~4环区域mfERG的一阶反应N1-P1的振幅密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眼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1~6环区域mfERG的一阶反应N1波和P1波的潜时,以及N1-P1的振幅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没有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MV视网膜炎的患者在经过积极地抗病毒治疗后,视力虽然能够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恢复,但视网膜外层仍然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视网膜的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建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s,RGCs)的体外培养方法,为RGCs的体外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将16只生后2~3天的SpragueDawley大鼠视网膜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于涂以鼠尾胶原的24孔培养板,预先置入1cm×1cm的载玻片。细胞数约4×105个/孔,在37℃、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于第1、3及5天行抗大鼠THY1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检查以鉴定RGCs,镜下计算每10个高倍镜下(highpower,HP)RGCs的细胞数和其轴突生长率。结果在鼠尾胶原上培养的RGCs生长良好,部分细胞伸出突起,且有些突起相互连接成网。培养第1天,RGCs数和轴突生长百分率分别为(401±9)个/10HP和(25.34±0.72)%,第3天为(351±6)个/10HP和(35.16±2.22)%,第5天为(109±8)个/10HP和(69.84±0.97)%。结论RGCs的体外培养能获成功,鼠尾胶原是RGCs体外生长的良好支持物。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丹枝逍遥散合桃红生四物汤加减,配合静脉滴注脉络宁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12例13眼。以视力、眼底检查、结合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对比敏感度(CSF)、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视野等检查。结果作为综合分析评价疗效的标准。结果治愈5例5眼,占38.46%;显效4例5眼,占38.46%;有效2例2眼,占15.38%;无效1例1眼,占7.69%;总有效率92.31%。治疗后有10眼视力≥1.0,P-VEPCSF,视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及标准切口Phaco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12例(312眼)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2.2mm同轴微切口组)159例,对照组(3.0mm标准切口组)153例。记录两组术前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角膜滞后性(cornealhysteretie,CH)、角膜阻力因数(cornealresistancefactor,CRF)、Goldmann相关眼压(goldmanncorrelatedintraocularpressure,IOPg)、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compensatedIOP,IOPcc)、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cellcount,ECC);术中数据包括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手术时间。术后1d、1周、2周、1个月复查,比较两组UCVA、BCVA、ECC、CCT、CH、IOPg、CRF和IOPcc。结果 术后1d两组CH、CRF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研究组CH、CRF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CH、CRF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两组CH、CRF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两组IOPg、IOPcc仍高于术前(均为P<0.05),而低于术后1周(均为P<0.05);两组CCT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术后4周,两组CH、CRF、IOPg、IOPcc、CCT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术前,两组CH、CRF与CCT存在正相关性(研究组:r1=0.43,r2=0.52,对照组:r1=0.56,r2=0.53;均为P<0.05)。术后1d,两组CH与CCT均无相关性(r1=0.13,r2=0.10,均为P>0.05)。两组的CRF值与CCT在不同时相始终存在相关性(均为P<0.05)。两组间不同时相的CH与CRF均存在正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同轴微切口Phaco和标准切口Phaco均会改变角膜生物力学特征。同轴微切口Phaco比标准切口Phaco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征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