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中风后遗症属于络病范畴,通过络穴能调整全身络脉虚实,统治表里两经病,通络止痛,并可通过不同的配穴方法扩大治疗范围四个方面论述了络穴在中风后遗症治疗的应用依据,进一步扩展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开窍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探讨了开窍法在治疗中风后遗症及其它脑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正> 家父樊美章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尤擅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兹据家父口授及临证笔记就其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整理介绍如次。1.病机认识不可囿于经络当深究脏腑一般认为中风后遗症的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等为病在经络。当然,从外在形症上看这一认识是正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风后遗症的经络形症与内在脏腑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由于脏腑之证转遗而来的中风后遗症更应重视与内在脏腑的关系,这种情况下虽然临床表现为经络形症,但主要病机仍在脏腑。《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据此家父强调:中风后遗症的主要原因在于:脏腑功能未能完全改善,而使外络肢节功能不能完全恢复。中风后遗症的病机固然与多气多血之阳明经腑有关,但心肝肾等脏腑的失调未复亦当重视。加之后遗症患者多情怀不舒沉闷不乐或急躁易怒,这样以来可进一步导致或加重心肝功能之失调。脾主四肢,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不遂,活动减少,且因患者多思多虑,病情日久必然使脾之气结,运化功能呆滞不醒。中风后遗症患者多为中老年之人,所以多有元阴元阳不足的病机存在。诸如此类,内在脏腑功能切切不可忽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中风后遗症患者确立比较完善的针灸治疗方案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风后遗症之汗证亦可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红  周蔓蔓 《天津中医药》2009,26(3):213-214
中风发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多痰瘀交阻,中风后遗症之汗证的病因病机特点亦多因痰瘀所致,提出此证可从痰瘀论治,并阐述了方药的古人论述和现代研究,举例说明了该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之汗出过多的效果,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中风后遗症期与"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百病多由痰作祟"的内在相关性,分析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并对其治则、治法、方药以及临床用药规律加以论述,以期建立基于"通络补络法"的特色辨证治疗体系,从而为中风后遗症期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郑丽 《光明中医》2009,24(11):2186-2188
通过探讨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中风后常见证型,而本虚多以气血亏虚多见,标实则与痰、瘀、风、火相关,临床常以痰瘀、痰湿、痰火、风痰或夹杂多见。因此,从虚实辨证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基本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中风后遗症病因病机的探讨和砭石疗法治疗作用的归纳,分析砭石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可行性.发现砭石疗法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上有温阳益气,养筋荣脉,宣导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同时有简便、无创等比常规疗法更突出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值得在临床上试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风后遗症病因病机的探讨和砭石疗法治疗作用的归纳,分析砭石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可行性.发现砭石疗法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上有温阳益气,养筋荣脉,宣导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同时有简便、无创等比常规疗法更突出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值得在临床上试用.  相似文献   

9.
郭晋梅 《新中医》1995,27(7):55-55
浅谈中风后遗症的中医治疗郭晋梅中风为老年人常见病之一。随着患病率的上升和急性期死亡率的下降,后遗症患者随之增多。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最大程度的减轻后遗症患者的致残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笔者近年来以自拟五虫散配合针剂、汤剂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从络辨治"中风麻木后遗症所取得的进展。方法:通过对36例中风麻木后遗症患者运用中医"从络辨治"病机理论辨治取得进展情况进行总结。结果:中风麻木后遗症患者遵循中医"从络辨治"理论进行辨治,36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服用中药三剂麻木症状减轻,服用一疗程治愈21例,好转13例,服用第二疗程共治愈3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中风麻木后遗症患者通过运用中医"从络辨治"理论进行辨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昱莹  胡晓丽 《光明中医》2024,(5):1034-1037
中风后便秘是中风的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和生活水平。目前国内大量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对中风后便秘的治疗作用明显。此文对近10年来运用外治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印证外治法治疗中风后便秘具有无依赖性、无不良作用、疗效确切、易于接受等优点,可有效缓解便秘症状,减少后遗症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此文从病因病机、外治法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中医药外治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相关研究及经验,以期为中风后便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治疗中风的名方,现多将该方做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代表方,而在中风后遗症期应用。中风又称卒中,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类型,占70%~80%。作者在临床中认识到,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即中风急性期),对于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明显的疗效,而不应等到中风后遗症期再应用。王清任认为中风是由于正气既虚、必停留而瘀所引起,据此创立了补阳还五汤。正气既虚,说明患者发病之时已有气虚,非病后到后遗症期正气才虚,所以王氏补阳还五汤原本就是治疗中风急性期的,在中风急性期只要有气虚血瘀的证候就可放心应用,不必拘泥于急性期、后遗症期,所谓"有是症便用是药"。  相似文献   

13.
总结介绍罗铨教授辨治中风后遗症的经验。罗铨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出中风后遗症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发病之本主要为气虚、肾精亏虚,瘀血、痰浊是其关键致病因素,临证谨守病机,辨病与辨证结合,以辨证为诊治之本,对证选方用药,灵活运用补肾、益气活血、化痰之法,擅用虫类药物及藤类中药,祛邪与扶正兼顾,疗效显著,对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治气法在出血性中风整个病程中的重要地位,从气街的生理和病机角度出发,阐述气街受损对营卫、脏腑、气血、阴阳等产生的影响,分析诸多证候的主次关系,阐述瘀痰湿热内闭等证候与"气机变化"的关系,从该病各期阐述治气思想的具体应用,提出出血性中风"病在血分,治在气分"的观点,探讨确立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以"治气"为中心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5.
舌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流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宁 《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2):27-27
目的:舌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流涎病疗效观察。方法:经络辨证,选取舌三针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结果:58例患者,35例基本痊愈,18例好转,5例无效。结论:临床观察治疗中风后遗症流涎病的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概言之,中风后遗症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中风之后,由于脏腑虚损或功能失调,引起人体气血津液逆乱,血瘀、气滞、浊阻、痰结、火郁遂作,正气亏耗,病邪稽留,日久缠绵,致使经脉阻滞、气血失畅,面存如语言蹇涩、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等中风后遗之疾。中风后遗症与急性期之病机虽均属本虚标实,但两者不尽相同。急性期以标实为突出,风、火、痰、瘀或单现,或兼见,较为显著,而本虚则相对不够明显;后遗症之见证,标证相对较少,以血瘀、痰浊最为常见,其本虚证则较显著,其中尤以气虚、肝肾阴虚、心脾肾阳虚为多。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当前大抵注重半身不遂、  相似文献   

17.
综述近10年来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概况。中风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西医治疗手段较局限,且常留有吞咽不利、运动受限、言语不清等后遗症,极易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中风后遗症是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近年以舌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从舌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运动障碍及失语症三大主症入手,探究舌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与操作方法。认为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操作性强,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总结从火热辨治中风病经验。中风急性期火热病邪与心、肝、胃三脏气化失常密切相关,中风恢复期火热内伏可伤津、损络、炼液成痰成瘀,扰神以致复中,此期尤重痰瘀痹阻在中风演化中的重要性,后遗症期痰热、痰火可使人体精血衰耗,出现阴虚。临床常用夏枯草、黄连、黄芩清泻中风急性期火热;金银花、天麻、葛根、羌活清散恢复期火热所致痰瘀;生地黄、珍珠母、肉苁蓉、人参清益后遗症期火热所致阴虚。  相似文献   

19.
李军教授应用清脑通络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李军教授应用清脑通络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之经验。通过跟随老师临床学习,收集并整理老师诊治经验资料,分析其病因病机、方药、名医经验及验案,浅谈清脑通络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风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中风患者经治疗后往往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些后遗症轻者影响其日常生活,重者使其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痛苦和负担。王平教授是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中医元气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颇有建树。文章总结了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介绍了王平教授以培补元气为主,兼理气化痰、祛瘀通络来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并将结合相应的病案加以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