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方法对行腹部手术婴幼儿体温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腹部手术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提高室温、液体加温等干预措施,实验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水循环变温毯等综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肛温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术中肛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肛温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术后体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患儿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输液对前列腺摘除术中病人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输液温度对前列腺摘除手术中病人体温及热量影响。方法 将 5 6例病人随机分为加温液体组和室温液体组。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后 15、30、6 0、12 0min和术终记录肛温、热量和寒战反应 ,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温液体组病人较室温组肛温降低幅度小 ,无热量丢失 ,寒战反应发生率低 (P <0 .0 1)。结论 加温输液可有效地保持术中体温恒定 ,防止术中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37-38℃液体对围手术期病人体温及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病人随即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输注室温液体),实验组60例(输注加温温液体);分别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麻醉后30分钟、麻醉后60分钟及手术结束时病人的体温,术后寒战发生率,同时记录输注液体总量、全麻病人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病人在实验组手术中病人体温维持恒定,手术前及术毕病人体温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各时间段肛温变化及手术后寒战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输注加温液体能有效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保温措施对剖宫产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劼  吴桂芳  王芳  吴霜 《中外医疗》2010,29(5):38-39
目的观察综合体温管理措施对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各40例。保温组用温热纱布擦拭止血并覆盖子宫,温热盐水冲洗腹腔、宫腔,加温输注液体;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手术中持续监测病人的直肠温度变化,记录患者入室时、切皮时、术中、术毕体温。结果保温组患者肛温在切皮时及其后各时间点与入室时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肛温术中和术后逐渐下降,与入室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显示:入室及切皮时2组间肛温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保温组术中及术毕肛温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地维持患者的体温恒定,预防术中低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下输液对手术病人体温及热量的影响。方法 将 5 6例结肠癌根治病人随机分为温液体组和室温液体组 ,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后 15、30、6 0、12 0min和术终记录肛温、热量和寒战反应 ,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硬膜外阻滞麻醉后 30min两组病人肛温升高 0 .5℃ ,其后渐降 ,温液体组病人肛温较室温组降低幅度小 ,无热量丢失、寒战反应发生率低 (P <0 .0 1)。寒战病人肛温较非寒战病人者低 (P <0 .0 1) ,热量丢失多。结论 预热液体不仅可避免因输注液体温度低而引起肢体发凉、发麻、胀疼、寒战 ,还可以防止术中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度灌洗液的应用对输尿管镜手术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手术术中生理盐水灌洗液的温度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输尿管镜手术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等温36~37℃灌洗液,对照组用室温22~23℃灌洗液,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寒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命体征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除体温外,其他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洗液加温至36~37℃,减轻因灌洗液温度低而导致体温下降、寒战反应,有利于视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经尿道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加温输液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温液组进入手术室后通过液体加温器,输入37~38℃液体。室温组不使用加温器进行输液。对两组患者进行体温与一般状态的观察。结果:温液组的患者与室温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年龄以及输入液体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肛温变化,寒战发生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输液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吴晓兰 《海南医学》2010,21(24):149-150
目的探讨加温输液对全子宫切除术中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中对照组给予常温静脉输液,观察组给予预热静脉输液。结果麻醉后观察组30min、60min、90min、120min及术终肛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终热能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颤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40.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热静脉输液血能有效防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加温输液对冬季剖宫产术中患者体温及寒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剖宫产的健康初产妇80例,按手术日期排序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入手术室后输注经电子加温仪加热到37℃的液体,对照组输注的液体未做加温处理。引起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因素如麻醉方式,麻醉用药,术中输液量,术中失血失液量,皮肤消毒,术中处置,环境温度等无显著区别情况下,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min及术终记录肛温和寒战反应,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腰硬联合麻醉后15min两组患者肛温升高0.5℃后逐渐降低,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肛温降低幅度小,寒战发生率低,有显著差异。结论冬季剖宫产术中加温输液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患者术中体温降低,还可以减少术中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沈国莲 《当代医学》2007,(10):114-115
目的 通过比较肛温、腋温、耳温三种不同方法在婴幼儿体温测试中的差异,以寻求一种简便、准确而安全的婴幼儿体温测量方法.方法 对本科100例住院婴幼儿,分别测量肛温、腋温、耳温,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疾病婴幼儿肛温、耳温高于腋温,相差分别为0.7±0.5 ℃、0.6±0.6 ℃(保留一位小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肛温、耳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温测温法是婴幼儿体温测量较为简便、安全、实用而又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输注加温液体对老年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中全程静脉输注手术室内放置24 h的常温液体,晶胶比为2∶1,总量2 000~2 500 m L;实验组患者手术中全程静脉输注经恒温箱加温24 h的40℃恒温晶体液体或37℃的胶体液,晶胶比同上。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采用欧美达S5多功能监护仪测量患者的鼻温。结果 T0、T1时段实验组与对照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段,实验组与对照组体温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体温比对照组患者体温高。结论老年患者术中输注加温液体可以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沈国莲 《当代医学》2007,(19):114-115
目的 通过比较肛温、腋温、耳温三种不同方法在婴幼儿体温测试中的差异,以寻求一种简便、准确而安全的婴幼儿体温测量方法.方法 对本科100例住院婴幼儿,分别测量肛温、腋温、耳温,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疾病婴幼儿肛温、耳温高于腋温,相差分别为0.7±0.5 ℃、0.6±0.6 ℃(保留一位小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肛温、耳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温测温法是婴幼儿体温测量较为简便、安全、实用而又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温度测量临床应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26例新生儿进行不同部位体温观测,比较不同情况下臀部皮温与腋温和肛温的关系。结果:不同一环境温度下相同部位体温比较,腋温、肛温及臀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臀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同一环境温度下相同部位体温比较,腋温、肛温及臀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臀部皮肤测温法可替代腋温测量法,能客观地反映新生儿体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邓睿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0):2493-2494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对创伤性休克伴低体温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术前发现的创伤性休克伴低体温59例患者进行综合性的低体温护理,并与既往类似病例26例进行对比术中30min、术中1h、术毕的肛温及休克指数。结果:进行综合性低体温护理的实验组术中30min、术中1h、术毕肛温上升,休克指数降低,与术前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术中30min肛温及休克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30min、术中1h、术毕休克指数与对照组同期休克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早发现并纠正创伤性休克伴低体温患者术前的低体温对稳定术中循环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15.
输液加温仪在新生儿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新生儿手术中除使用常规保温措施外,加用输液加温仪对输入液体进行加温。经临床观察,使用输液加温仪实验组病人术后平均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心血管疾患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时,术中调控患者心率低于术前水平,对术后3 d发生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71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年龄55~7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36)术中维持心率于术前平均水平,实验组(n=35)较术前降低10%~20%,所有病人行术前1 d、术中以及术后3 d Holter监测,比较两组间心率、ST段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心率术后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心率术后第1天、第2天较术前增快,且术后第1天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术后有20人(55.6%)发生心肌缺血,实验组术后有9人(27.3%),两组间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疾患病人行非心脏手术,术中一定范围内降低心率,有利于稳定术后心率,减少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行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设计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行常规护理模式的设为对照组,行临床路径模式的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后HAMA、HAMD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5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与总费用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术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保温措施对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在术中及术后,对照组患者均未采取任何保温措施;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电子液体加温仪和37℃冲洗液及床垫预热等保温措施。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体温、血压及引流物量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中液体量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的体温下降39例(52%)高于观察组的3例(0.4%),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的体温下降时心率及血压变化明显,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观察组患者的体温下降时心率及血压变化不明显,与手术前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患者的尿量、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胸腔引流量、寒颤、皮肤花斑及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手术患者采取保温措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加温液体灌洗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热液体灌洗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妇科拟定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术中应用经保温水箱加热的38℃温生理盐水灌洗腹腔;对照组术中应用未经加热的常温生理盐水灌洗腹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及术程中患者体温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在手术中30min和术毕时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经保温水箱加热的温盐水灌洗腹腔有利于减少术中病人的体温下降,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温干预对剖宫产手术寒战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依据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每组各30名。实验组产妇采用输血输液加温器对输注液体加温,电加热毯调至37.6~43.3℃保温,术后转运加盖加温至50℃左右的纯棉线毯等综合保温措施。观察组不采用以上保温措施。观察2组产妇体温变化及寒颤情况。结果:与与术前基础体温比较,实验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术中、术后体温下降明显(P<0.05)。实验组产妇1、2级寒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级寒颤无差别。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围手术期的体温干预,可降低剖宫产手术1、2级寒战的发生,对3级寒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