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原发性息肉状骨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 7岁。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 1月余。钡剂造影检查见食管中下段长 10cm、宽 5 .5cm呈囊状扩张 ,腔内见软组织块影。胃镜见食管中下段右壁条块状隆起 ,表面糜烂坏死 ,诊断为食管癌。于 2 0 0 0年 2月 2 5日入院 ,行食管癌根治术 ,胃食管吻合术。病理检查 :切除食管一段 ,长约 15cm ,周径 5~ 10cm。距上切缘 4cm处见一息肉状肿块 ,大小约 7.8cm× 4 .0cm×2 .0cm ,底部有一直径 2cm蒂与食管壁相连 ,表面较光滑 ,局部糜烂坏死 (图 1)。剖面灰白灰褐色 ,刀切有沙砾感 ,大部分呈鱼肉状 ,有许多微囊。食管其余…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4岁,自觉近2月来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消瘦乏力,并无意中触及下腹部有一包块,进行性增大,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大便正常,无骨及关节疼痛和其他不适或外伤史。体检:消瘦面容,下腹部扪及一个约10cm×10cm肿块,球形,质硬,境界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骨骨肉瘤(primary nasal bone osteosarcoma,PNBO)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PNBO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块位于鼻骨,组织学上可见上皮样骨母细胞增生伴肿瘤性骨基质形成.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约30%.结论 PNBO罕见,确诊主要依靠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形态学特征,临床与病理均需与骨痂、骨化性肌炎、侵袭性骨母细胞瘤、软骨肉瘤等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联合化疗为主,预后较一般骨肉瘤好.  相似文献   

4.
5.
患者女性 ,2 3岁。因右小腿持续性疼痛肿胀 3月入院。疼痛呈持续性跳痛 ,夜间为甚 ,无明显诱因和外伤史。体检 :右小腿上端肿胀 ,较左侧增粗 8cm ,皮肤张力增高 ,肿块无明显界线 ,无波动感 ,右膝关节伸屈约 16 0度。X线示右腓骨上端骨质密度不均匀 ,呈大片溶骨性破坏 ,其中夹杂密度较高的不规则条索状阴影 ,病变区域呈膨胀性变形 ,边缘模糊 ,骨皮质破坏 ,伴病理骨折 (图 1) ,诊断为纤维母细胞性骨肉瘤。入院后作右腓骨肿瘤活检 ,后作右小腿截肢术 ,患者出院后 14月 ,死于肿瘤肺转移。图 1 X线示右腓骨上端膨胀性溶骨性病变 ,夹杂不规则…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1个月。查体: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1 cm内,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双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左心房内有类实质不均质肿块并钙化(图1);肿块与二尖瓣后瓣根部黏连并致二尖瓣机械性狭窄。遂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左心房肿物切除术及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7个月后患者出现咳嗽、气促,CTA检查示心包内占位,大小65 mm ×60 mm,附着于脏层心包膜,性质待定(图2)。再次行全麻下心包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53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 6个月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 ,上消化道钡透示胃底平滑肌瘤。胃镜检查 :见胃底部有一球形隆起 ,大小 3cm× 2cm× 2cm ,表面光滑 ,黏膜活检病理报告为正常胃黏膜 ,入院手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 眼观 :部分胃切除标本 ,胃底部见一半球形隆起 ,表面光滑 ,切面见肿瘤位于黏膜下肌层内 ,外至浆膜层 ,大小 3cm× 2cm× 2cm ;肿块呈卵圆形 ,灰白色 ,与周围界限清晰 ,质稍韧。于小弯近贲门处浆膜下触及一圆形肿块 ,位于肌层 ,边界清晰 ,不高出黏膜 ,黏膜面无明显异常 ;肿物大小 2cm× 1 7c…  相似文献   

8.
乳腺骨肉瘤1例张帆患者女,46岁,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肿块5月余,直径约1.0cm,未行任何治疗。近2月发现肿块逐渐增大伴有阵发性刺痛,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无效。无乳头溢液及结核病史。体检:双侧乳腺对称,左侧乳腺外上象限触及一肿块,直径约4cm,质硬...  相似文献   

9.
原发于甲状腺的骨肉瘤及为罕见,组织形态与原发于骨的骨肉瘤完全相同,国内外报道甚少。本文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乳腺原发性骨肉瘤1例1唐治蓉1林德广2郑清林2汪强患者女,62岁。2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有一胡豆大结节,增大不明显,近4个月迅速增长伴疼痛。检查发现右乳明显大于左乳,其皮肤无红、肿、溃烂,未见桔皮样变,乳头无下陷。其外上象限可扪及7cm×6cm×5c...  相似文献   

11.
胃浸润性脂肪瘤1例王秀荣王传苓患者男,33岁,反复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2年。上消化道造影曾诊断胃溃疡并保守治疗,但腹痛无明显好转,近10余天出现黑便,每日2次,量多,伴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性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收集1例肝脏原发性骨肉瘤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PCR-毛细管电泳法及NGS高通量测序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组织呈弥漫片、巢状分布,有凝固性坏死。细胞短梭形或不规则形、高度间变,明显的核染色质异常及核仁,大量核分裂象,包括病理性核分裂象。局部区域可见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分化不成熟的软骨及骨样基质,伴肿瘤细胞直接成骨证据。免疫表型:vimentin、SATB2、MMR均阳性,其他谱系特异性标志物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50%。微卫星检测结果为微卫星稳定型(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MSS),二代测序结果示KRAS和TP53基因错义突变。结论 肝脏原发性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骨外骨肉瘤,临床特征为肝脏原发、无骨受累,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2岁.无明确诱因出现解黑便3周,伴呕血2次(2 000 ml)和头晕入院.患者曾急诊至当地医院查血红蛋白84 g/L,给予止血、生长抑素、抑酸、补液等治疗,病情稳定,胃镜检查示胃溃疡.  相似文献   

14.
15.
同一患者相同部位或不同部位患同源性双肿瘤已有一些报道,但患异源性双肿瘤非常少见。笔者遇见胃腺癌和骨肉瘤双原发肿瘤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43岁,因上腹部时有疼痛伴返酸2年、加重1个月入院。胃镜检查:胃幽门壁环状增厚。门诊以“幽门不全梗阻”收治入院。胃镜活检报告:胃幽门部粘膜内低分化癌。行胃癌根治手术。病理检查:胃癌根治标本1件,胃大弯长16cm,胃小弯长75cm。胃体宽7cm,胃窦部后壁见一溃疡型肿块,大小6cm×6cm×25cm,质硬,切面灰白色达浆膜层。胃小弯淋巴结5枚,直径08~12cm,幽门下淋巴结5枚,直径10~12cm,…  相似文献   

16.
小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患者男 ,70岁 ,因反复上腹胀痛 ,间歇性恶心、呕吐伴黑便 3月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 ,上腹部轻度压痛 ,大便隐血阳性 ,血红蛋白 88g/L。临床诊断消化道出血 ,不全性肠梗阻。入院第 3天 ,患者腹痛加重 ,伴恶心 ,呕吐 ,无肛门排气、排便 ;腹部平片示气液平面 ;B超示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距空回肠交界处约 15cm处有一肠套叠 ,经手法复位后 ,发现局部肠腔内— 4cm× 3cm肿物 ,尚未突破浆膜。行局部肠段切除。探查肝、胃、结肠、盆腔等处未发现异常。病理检查 小肠一段 ,长 2 0cm ,周径 5cm ,距一侧切缘6cm处 ,见一蕈伞状…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281-4。患者女性,56岁。因右侧乳腺包块1个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腺包块,大小1.5 cm×1 cm×1 cm。余无特殊,无其它肿瘤病史。查体:右侧乳腺1~3点距乳头约2 cm处扪及一包块,大小4 cm×3 cm×3 cm,质硬,轻压痛,活动度欠佳。乳头及皮肤无特殊,腋窝及锁骨上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右侧乳腺见一大小4.2 cm×2.8 cm×2.5 cm的弱回声团,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可见斑片状强回声,边缘区见点状血流信号。手术发现:包块位于右侧乳腺内上象限,大小4 cm×3 cm×3 cm,质硬,边界尚清,无完整包膜;行右侧乳腺单纯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
病例资料一 病例简介 :患者男 6 8岁 ,有高血压史 15年、糖尿病史 10年 ,血糖控制较好。因中上腹隐痛两月 ,于 2 0 0 2年 5月17日入院。胃镜 :见胃窦部一溃疡 ,恶性可能性较大。胃镜病理活检 ,胃窦低分化腺癌 ;B超 :肝右叶上段见一钙化灶 ,胆、脾、肾未见异常 ;GI:胃窦部见一不规则充盈缺损 ,中间见一不规则歙影 ,周围呈指压状充盈缺损 ,胃窦部胃壁僵硬 ,余胃粘膜粗糙 ;CT :未见明显的肝脏转移灶 ,肝右叶见一 0 8cm钙化灶。实验室检查 :术前用RIA法检测血清AFP 32 7 84ng/ml(正常 <2 5ng/ml) ;CA - 12 5 4 1 5 4u…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胃原发性BL的临床资料、内镜下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胃原发性BL好发于儿童及幼儿,平均年龄8岁(3~15岁)。内镜下表现为结节状隆起伴表面溃疡形成(3例)。镜下可见胃黏膜内弥漫分布的异型淋巴样细胞伴"星空"现象;细胞中等大小,形态单一;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形态较一致,染色质较粗,可见多个小核仁;细胞质稀少,略呈嗜碱性;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和CD79a,Ki-67增殖指数均 95%; CD10及BCL-6阳性强度强弱不等; MUM1及CD3均阴性。EBER原位杂交阳性者1例。4例均显示为MYC基因断裂,其中1例行融合基因检测,未发现IGH/BCL-2基因的融合。结论胃原发性BL罕见,其内镜下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病理学特征较为典型,主要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髓系肉瘤等鉴别。BL属高度恶性肿瘤,但目前治疗方案相对较成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陈婷婷  徐钢  巫娟  杨帆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11):1916-1919,1973
目的 探讨骨旁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7例骨旁骨肉瘤进行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组织形态学分析,并观察其预后.结果 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35~60岁,平均年龄45.9岁.临床多表现为上肢或下肢缓慢生长的无痛或轻微疼痛的包块,以股骨下段较多.X线显示为骨皮质表面的广基性蘑菇状肿块影.CT显示其中1例复发病例髓腔受累.组织学主要表现为大致平行排列的分化良好的骨小梁和填充于其间的梭形纤维间质伴胶原化构成.结论 骨旁骨肉瘤是一种位于骨表面的低度恶性成骨性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特别是股骨下段,预后较好.骨旁骨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有赖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的三结合,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可以改善或提高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