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和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手术感染因素防治措施。方法:随机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预定的原则在围手术期全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发生感染时抗生素可升级使用或根据药敏结果使用;对照组则只在术后发生感染时对症使用抗生素;由此比较两组病例的术后感染率和手术死亡率。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感染率13.6%,显著低于对照组29.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合并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有明显不同。结论: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肝硬化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部位是腹腔,主要原因是免疫功能减低和肠道内G^-杆菌的腹腔移位;术前加强保肝治疗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2.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病人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14例外科病人为研究对象,以其中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为病例组,非医院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按1∶2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通过单因素配对2分析筛选出术前发热、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超过21天、术后抗生素使用超过2种、特级护理和全身使用抗生素是主要关联因素;成组资料2分析筛选出住院天数、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护理级别、抗生素使用方式与手术部位感染有关联;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住院天数超过21 d、术后抗生素使用超过2种和术前3 d内发热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趋势2分析显示,住院时间越长、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越多越容易发生感染。[结论]调查分析发现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术前发热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外科病人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3.
肿瘤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用药与医院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指导外科抗生素合理应用,制订预防手术后感染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减低医疗费用。方法:对1999年9月-2000年2月我院肿瘤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结果:共调查病例268份,抗生素使用为100%,其中围术期抗生素使用为97例,占36.19%,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1.03%;围术期未用抗生素171例,占63.81%,感染21例,感染发生率12.28%。结论:围术期抗生素使用可适当降低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而抗生素的的滥用加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围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对预防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志  陈琼驹 《中国保健》2006,14(12):18-19
目的研究抗生素使用时机和疗程对腹部手术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3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手术前0.5h~1h,手术中、手术后当日给药,观察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例中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35%,8.33%,12.32%,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前0.5h~1h应用抗生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中、手术后当日给药.术后抗生素使用持续3d,5d和7d,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05h~1h应用抗生素术预防腹部手术后感染效果好,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超过术后3d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无益.  相似文献   

5.
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某医院1992年7月~1993年9月期间住院的外科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前瞻性监测研究,共监测外科住院病人4298例,其中153例手术病人发生术后切口感染,2635例手术病人未发生任何部位的医院感染。应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切口分类、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暴露于ICU、导尿、动、静脉插管、术中使用呼吸机、手术时间、引流和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的联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了5个互相独立的与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联系的因素,它们是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引流切口分类、手术时间≥2小时、暴露于ICU,但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与术后切口、感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后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9年7月~2001年3月剖宫产术后产妇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52例剖宫产妇发生医院感染20例、感染率7.9%,感染部位构成比生殖道占首位,40%,呼吸道次之占35%,切口占20%,泌尿道占5%,主要病原菌为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感染部位主要为生殖道,感染与剖宫产组织创伤、渗血、渗液、手术及孕娠分娩改变生殖道生态环境、抗生素使用,造成阴道内菌群比例及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关系失调有关,抗生素的使用不能降低感染率,反而增加机会菌感染,重视开展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用药,有针对性选用抗生素,才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初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与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监测47例非肺部感染患者中行气管切开术后最初4d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呼吸道感染菌群的特点及其耐药性及与机械通气的关系。结果 术后4d内,47例患者中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有17例,占36%;17例患者气道分泌物培养获得致病菌24株,均为多重耐药菌;4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与未发生医院感染者比较:医院感染组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史者、手术时低蛋白血症者及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比例高于无医院感染组。结论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COPD史、手术时低蛋白血症等有一定关系;术前抗生素的高使用状况可能与致病菌的高度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探讨抗生素在临床外科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施行各种外科手术且资料完整的病例423例,考察其是否正确应用抗生素。结果正确应用抗生素者占38.3%,不规范者占61.7%,抗生素不正确应用较多;正确应用抗生素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机会较少。不规范应用抗生素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机率较高。结论在外科手术期间正确规范地使用抗生素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提高预防预防手术部位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现有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对术后不同时间、不同方式和使用不同抗生素下的切口的感染程度进行观察。结果在本组的160例普外手术患者切口中发生感染的有7例,感染率为4.37%。术中使用抗生素的效果要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使用的效果,二、三联用药的感染率要远高于一联用药感染率。结论在普外手术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中,要严格把握抗生素的使用特征和使用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1281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调查我院骨科1281例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对其感染部位、手术种类、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在1281例手术中,发生感染139例,感染率为10.85%。手术种类中,截肢手术术后感染最高,感染率为40%,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x2=11.11,P<0.01);急诊手术感染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x2=34.92,P<0.01);抗生素围手术期用药和手术持续时间(x2=9.07,P<0.01)。  相似文献   

11.
预防使用抗生素与切口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本文总结了我院普外1992年1月~1993年12月,1381例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使用抗生素和时间性预防使用抗生素与切口感染情况。术后常规预防使用抗生素746例,发生医院感染104例,感染率13.9%,其中切口感染83例,占感染总数79.8%。时间性预防使用抗生素665例,发生医院感染57例,感染率8.9%。其中切口感染20例,占感染总数35.1%。二者比较,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加强预防措施和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及手术中处理和术后护理。结果:切口感染率为0.05%,有明显的降低。结论:通过遵循无菌操作减少手术中污染,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正确的护理,并辅以腹部理疗,便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生素控制对骨科手术感染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将140例行骨科手术者分组:甲抗生素组(70例)与乙抗生素组(70例),甲抗生素组:于麻醉诱导期阶段、术中阶段、术后3d均行抗生素(足量)静脉滴注之后,停用抗生素。乙抗生素组:全程行抗生素(术后阶段到切口拆线阶段)静脉滴注,最少滴注1周。结果在甲抗生素组中,1例术后感染,0例混合感染。在乙抗生素组中,7切口拆线感染,2例二重真菌感染,明显甲抗生素组的感染率比乙抗生素组高,P〈0.05。甲抗生素组与乙抗生素组的致病菌对抗生素(头孢唑林、阿米卡星、诺氟沙星、红霉素以及青霉素等)存在显著的耐药性。结论在防治感染时,当注意的因素有很多,若对应用抗生素的时间随意进行延长或者滥用抗生素,不但起不到感染控制效果,反而会提升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的抗感染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拟施行剖宫产的产妇98例。根据产妇及其家属自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在术前30min单次给予二联抗生素预防性静脉滴注,且不必在术后再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药,术后1周内对产妇进行二联抗生素静脉滴注,观察二组产妇最高体温、退热和住院时间、切口感染例数及治愈率。结果两组均有感染病例发生,组间比较感染例数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更快、住院天数也明显偏少,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单次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防止术后感染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围术期24 h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置入起搏器的高龄患者预防感染发生的安全性。方法对置入心脏起搏器的115例高龄患者分两组,围术期24 h内使用抗生素的预防组(55例)和常规术前及术后使用抗生素的常规组(60例),比较两组囊袋血肿、囊袋感染、伤口感染、肺部感染、住院天数、术后1~3个月感染、术后6个月再次入院等情况。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共20例(17.39%),预防组和常规组发生囊袋血肿分别为2例(3.64%)和3例(5.00%),肺部感染5例(9.09%)和6例(10.00%),住院天数(25.63±7.25)d和(23.87±8.12)d,术后1~3个月内发生感染3例(5.45%)和3例(5.00%),6个月内再入院14次(25.5%)和13次(21.7%)。术后并发症、术后肺部感染、住院天数、术后1~3个月内发生感染数、6个月内再入院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置入心脏起搏器的高龄患者,围术期24 h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未增加术后感染风险,提倡在高龄起搏器置入患者围术期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抗生素预防临床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1日-2016年3月18日收治的112例普外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2例患者中共发生9例切口感染,发生率达到8.04%;不同的手术类型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具有不同的影响,比较肠道修补术、阑尾切除术、乳房癌根治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给予半量抗生素的患者切口感染率相比术后采取全量抗生素明显更低,P<0.05.结论:分析普外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抗生素的使用与手术类型,因此,对该类疾病患者采取抗生素过程中,可选择半量抗生素进行治疗,依据患者实际切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  相似文献   

17.
心脏起搏术后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某医院接受医院心脏起搏术治疗的266例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起搏术后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起搏术后感染69例,感染率为25.94%,其中导管切口感染25例,感染率9.40%,皮囊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8.27%。对调查的1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术前住院天数、本次住院接受手术次数、消毒措施、暴露于CCU、机器产地、植入方式、术中切口抗生素冲洗、术后预防用抗生素、易感因素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有显著的联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了4个与起搏术后感染有显著联系的因素:预防用抗生素、消毒措施、暴露于CCU、植入方式。其中预防用抗生素种类多、暴露于CCU均增加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而消毒措施、植入方式与术后感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夏伟兰  闫贵贞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92-4492
剖宫产于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剖宫产手术属于有可能细菌污染的Ⅱ类手术,术后子宫颈口开放而使得子宫切口成为完全开放的伤口,使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因此在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索已达成共识.循证医学的大量证据表明,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剖宫产术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明显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可减少2/3~3/4的子宫内膜炎的发生[1].本文就剖宫产手术术前30 min用药和断脐后用药阿种围手术期用药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可能导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骨折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收治的骨折术后感染的病例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否进行抗生素的预防应用、是否合并糖尿病共八个因素分别与骨折内固定术后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亚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否合并糖尿病对骨折术后感染的发生均有影响。二分类亚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否合并糖尿病是骨折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否合并糖尿病是骨折内固定术后是否发生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骨折术后发生感染机率高的患者术前术后均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预防,从而降低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本院普外科无菌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获得病历718例.结果 全部抽取在本院普外科病房进行手术治疗的7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0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术后感染率为4.18%.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切口缝合类型、肥胖、抗生素应用情况、手术时间是普外科无菌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病人身体情况、手术操作情况、抗生素应用情况是普外科无菌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后加强老年、患有基础疾病患者的护理,同时规范手术操作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普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